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常规验光中,验光人员通过对屈光不正患者的客观检查,确定患者的初始度数,再经过主观检查,确定患者的单眼最佳矫正视力,这只是验光3个目的中的一个。在验光的时候,有时会省略或不重视患者的双眼屈光平衡的检测,就有可能造成患者在戴镜后出现不适症状,最明显的表现为近距离阅读不能持久和视觉疲劳等,这就要求验光人员必须理解双眼屈光平衡的原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屈光参差的被检者进行一般屈光检查与棱镜分离法进行双眼平衡测定后进行比较,发现屈光参差如果不经过"双眼平衡"测定,验光结果会产生误差.轻者使被检者双眼调节不平衡产生疲劳症状,重者易使青少年产生弱视或斜视,严重影响其双眼正常的视功能.由此,对于屈光不正患者,尤其是屈光参差患者,在主观验光中进行"双眼平衡"测定是非常重...  相似文献   

3.
偏振红绿视标双眼平衡方法是主观屈光检查中常用的双眼平衡方法,常有人问道“在偏振红绿视标双眼平衡方法的操作过程中,为何绿色9或红色5底色亮在右眼前加+0.25DS而不在左眼前减-0.25DS?为何绿色3或红色6底色亮在左眼前加+0.25DS而不在右眼前减-0.25DS?”现简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讨论题目:请大家从验配的角度结合实际情况讨论一下双眼平衡的问题。比如哪些平衡不必保持,哪些平衡必须保持,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8~22岁在校大学生中的近视性屈光参差者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以研究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视功能是否存在障碍,并对其异常程度进行评估和比较,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改善其双眼异常的协动参数,提高屈光参差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收集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1.00D≤双眼等效球镜差值<2.50D)、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等效球镜差值≥2.50D)及对照组(双眼等效球镜差值<1.00D),每组各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和立体视锐度三项双眼视功能检查。结果:三组调节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9,P=0.820);调节灵活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38,P<0.001),并且近视性屈光参差度数越高,调节灵活度越低;立体视锐度在对照组、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及高屈光参差组正常的比率分别为96%、82%、48%,三组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近视性屈光参差的程度加大,对双眼视功能的损害也随之加重。尽管调节幅度没有差异,但调节灵活度和立体视锐度均出现有意义的统计学差异,表明双眼视功能参数的改变与近视性屈光参差存...  相似文献   

6.
双眼属光平衡检查是指验光时分别对单眼屈光不正矫正所获得的最佳矫正视力,是否支持双眼同时的视觉活动加以检验和调整,最终达到使屈光不正者获得双眼属光平衡及调节平衡,使屈光不正者真正获得清晰、舒适和健康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屈光不正患者希望拥有更清晰的视觉就必须进行屈光不正的矫正,矫正效果的直观表现就是矫正后的视力情况。随着视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验光人员不会简单地只为患者矫正视力,更多的考虑双眼视力的问题。通常说来,矫正都是以单眼效果为准,有的验光师习惯于足矫,即把所有屈光不正全部矫正了,有的验光师则会用某个标准来衡量是否过矫,比如以矫正后达到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视光临床当中,针对非斜视性所造成的双眼视紊乱和调节性紊乱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日益增多的患者和正常视觉的迫切需要,我们根据一些临床病例和临床经验,对这些患者提出以下一系列的治疗方法:屈光异常的光学矫正、附加镜片光度、棱镜、视力治疗。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说人的左右两眼的影像大小相差5%,或者说两眼屈光焦度相差2.50D,就会出现双眼融像、固视困难,还伴有眼胀、眼痛等症状.但是在我所接触的验光配镜人群中,有许多人两眼的屈光焦度差大干2.50D(仅指球镜,暂不考虑柱镜影响),仍能长期佩戴,这其中有青少年学生、中年人.这说明每个人的融像极限是不同的,可见两眼影像差5%并不是人眼融像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10.
1双眼调节平衡≠视力平衡双眼的屈光不正矫正后,视力达到了单眼的最佳状态,但由于双眼中心凹的视敏度可能存在轻微的差异,因此调节平衡后单眼的视觉清晰度可能不会完全相同。下面的病例就说明了调节平衡并不等同于视力平衡。  相似文献   

11.
验光配镜必须检查视力,这一点配镜者都知道,但仅仅只检查视力是否能够满足配镜需求,则一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健康配镜的观念深入人心,双眼视觉的检查和其在处方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专业人士的青睐。视机能的检查和  相似文献   

12.
人的双眼由六条眼外肌控制其眼位,并通过协调地收缩或放松向各方向灵活地转动,完成各种眼球运动功能和视觉功能。这六条眼外肌是: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当这些肌力相互不平衡时,就会造成双眼视轴位置关系的偏斜,称为“斜视”。如果这些眼外肌肌力不平衡不很严重,在  相似文献   

13.
配镜时除了要达到视物清晰、舒适和持久的效果外,还应该注意保留双眼的视功能。屈光参差眼与散光眼配镜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有的患者的单眼视力矫正已达到最佳清晰状态,但由于双眼屈光参差达到2.5D,视中枢产生抑制,造成单眼视力;也有患者因为散光度数太高而出现视物混淆,视中枢同样会产生抑制成为单眼视力。有人认为屈光参差最大可达6.0D,12岁以下儿童易接受;但也有人认为高散低予,最多给予6D以下较为适宜。在保  相似文献   

14.
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高度散光等疑难屈光不正患者配戴常规的框架眼镜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或舒适的视觉感受.与传统的框架眼镜相比,RGPCL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置于角膜表面时,能较好地维持镜片形状,实现良好的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矫正视力和清晰的像质.对于疑难屈光的矫正临床效果极佳,诸多临床研究也表明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棱镜在双眼肌力平衡中的的应用原则.方法:测定1562位顾客斜视程度及融合范围,对双眼斜视角度超出正常范围且适用三棱镜矫正的顾客,给予三棱镜矫正并评价三棱镜的应用效果.结果:隐斜视及小角度的显斜视获得了良好的矫正效果.结论:验光配镜过程中进行双眼肌力平衡的测定十分必要,通过棱镜改善双眼协调功能将使更多屈光不正患者获得更满意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事眼镜验配工作多年,个人总结眼镜店日常处理的视力不良患者大多为一般性屈光不正,也就是单纯性近视或远视、近视散光或远视散光等.很少遇到真正的视觉功能异常者,如:斜视、弱视以及一些特殊视觉功能问题.所以大多数工作还是以解决常规屈光不正患者的配镜矫正为主.有部分验光人员由于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为顾客验光时,往往只注意矫正视力,忽略了患者在佩戴时的视觉效果,如单眼矫正视力是否符合双眼同视、看远与看近时的双眼调节与集合协调等,造成一些视觉功能正常的屈光患者在验光配镜后,出现种种不适症状或视疲劳现象.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认识到双眼屈光平衡是常规屈光检查时保护患者双眼,同时是避免戴镜疲劳的有效手段,就此发表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7.
讨论题目:在日常的验光工作中,验光人员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在为患者进行屈光不正的矫正后,有时会出现单眼视力比双眼视力好的情形,原因何在?重点阅读:双眼视力低于单眼视力主要发生在双眼视觉存在问题的时候,常见的症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高度屈光参差在矫正后所形成的影像不等(眼镜片的放大缩小率因素),并且同时存在于融合之间,也就是在没有抑制的情况下导致双眼视力低于单眼视力。二是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18.
(续上期)2立体、融像功能、双眼平衡测试视标2.1Haploscopic立体视觉测试双眼测试,并带有偏光(综合验光仪辅助功能钮上P键),主要测试患者的立体视功能、融像功能。用偏光分离双眼视觉。立体视标1:右眼上面的左线能看见,下面的右线能看见,左眼反之。正常的立体视力看到的是在点的正上方与正下方各有一条线。轻度的斜视并  相似文献   

19.
自动电脑验光早已广泛地应用于日常验光配镜中,其客观测量结果为验光医师最后的主观验光提供参考性依据。但大多数电脑验光仪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被检查者予以一定程度的配合,对于某些缺乏合作意识或能力的特殊人群(例如儿童、婴幼儿及智障患者等)其电脑验光则难以进行。  相似文献   

20.
讨论题目之一:当患者抱怨看物体有复视(双影)时,应该如何处理?推荐阅读:1问诊复视问诊应包括如下内容:1.什么时候出现视物重影?2.是看远有重影还是看近有重影?3.是单眼视物重影还是双眼视物重影?4.看到的重影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的重影?5.重影的大概距离是多少?2检查复视检查重点应放在屈光状态检查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检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