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动锭差速复合纺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动锭复合纺纱方法的成纱机理及成纱质量。设计了一种新型动锭差速复合纺纱机构,分析了纺纱技术原理和优点,并进行了棉纤维大豆蛋白纤维涤纶纤维18.5tex动锭差速纺复合纺纱试验。认为动锭差速纺复合纺纱技术不仅可较明显地降低纺纱断头,同时可有效地控制纤维在纱线横截面内的分布,使其具有良好外观效果及纱线品质。采用该纺纱技术可更好地综合利用各种纤维原料,充分发挥各种纤维原料的优良性能,开发出新产品,提高纺织品使用性能和附加值。  相似文献   

2.
差速复合纺纱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改变纱线结构,使其具有良好外观效果、保健功能性纤维及服用舒适性优良的纤维覆盖于纱线的外层以提高产品的服用效果,提出一种新型复合纺纱技术--差速复合纺纱技术.简要说明实现该新型纺纱技术的关键机件改造方案,分析了该纺纱方法的纺纱原理、成纱的工艺过程和成纱的优点.进行了纺纱试验,并分析了纱线的结构特征.认为,差速复合纺纱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纤维在纱线横截面内的分布,从而充分发挥优良纤维性能,提高纺织产品使用性能和附加值.  相似文献   

3.
王勇  于伟东  王府梅 《纺织学报》2016,37(12):160-166
在线展丝环锭复合纺纱技术能为落棉、木棉、羽绒等偏短、偏弱纤维的高品质、细支化成纱提供专门化的先进技术,因此,回顾国内外已公开的机械、超声波、声波、电极、气吹展丝技术的原理及常用设备,尤其是对适于短绒纤维的在线展丝复合纺纱技术,包括单束展丝、分劈双束展丝、上下层分别展丝机构及纺纱方法做了讨论。同时,对短绒纤维束的裹缠保护与结构稳定和对成纱加工和成纱强度的改善作用做了介绍。显然,基于长丝在线展丝方式的复合纺纱技术不仅适用于偏短偏粗、偏弱偏脆的纤维,尤其是回用纤维,而且是传统环锭纺纱技术中的先进与创新纺纱技术。  相似文献   

4.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原理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寻新的纺纱方式,在对嵌入式纺纱原理背景深入的介绍和分析基础上,论证了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产生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优越性。通过对这种纺纱技术的演化过程以及纺纱原理进行理论性分析,得出结论:嵌入式纺纱系统具有独特的纺纱系统,能有效降低在细纱机上纺纱所需纤维的长度和根数,减少纺纱断头,改善纱线毛羽,提高纤维利用率;具有用不可纺纤维复合纺纱、纺高支纱,用低品级原料纺高支纱,生产具有多花色品种的复合纱线等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物理性能,叙述了大豆蛋白纤维/棉混合纺纱工艺流程,着重叙述了纺纱各工序的技术措施及主要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大豆蛋白长绒棉涤纶混纺纱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大豆蛋白纤维、长绒棉及细特涤纶纤维细号混纺针织纱生产工艺,介绍了纤维的性能特点、纺纱工艺流程;针对大豆蛋白纤维纺纱静电现象严重的问题,生产中各工序通过优化配置工艺参数,采取严格控制相对湿度等技术措施,保证了纺纱顺利进行及成纱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在棉纺设备上纺制Tencel纤维的工艺流程、各道工序主要工艺参数,分析了纺纱质量情况、纤维可纺性能和主要技术措施,认为Tencel纤维能够适应现有的棉纺环锭设备,其纺纱工艺与粘胶纤维的纺纱工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影响分流纺再用纤维纺纱制成率的原因,讨论了提高气流纺再用纤维纺纱制成率的对策措施,通过技术整改,将气流纺再用纤维纺纱的制成率提高了5%。  相似文献   

9.
竹炭改性涤纶纤维与棉混纺纱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竹炭纤维与棉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根据竹炭纤维的性能特点和纺纱实践,分析了影响竹炭纤维成纱的主要因素。针对竹炭纤维纺纱静电现象严重的问题,对各工序的工艺配置进行了优化,优选了纺纱配件,采取严格控制相对湿度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多组分纤维复合花式纱线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丹凤 《棉纺织技术》2007,35(12):27-30
探讨利用多组分纤维复合纺纱技术开发花式纱线的工艺技术措施.分析了多组分纤维复合纺纱技术的特点,以普通涤纶、有光涤纶、阳离子涤纶、咖啡色涤纶纤维、宝蓝色涤纶和粘胶纤维6种纤维纺制的10.7 tex复合段彩纱品种为例,介绍了利用多组分纤维复合纺纱技术开发花式纱线的方法.实践表明:通过在并条工序将各纤维条子进行混并、配色,粗纱采用双熟条喂入,在细纱机上加装变频式间歇喂入装置,并采用两根粗纱喂入纺纱,可以纺制具有彩色分段效果的花式纱.各工序针对纤维性能特点进行工艺调整并采取技术措施,保证了纺纱顺利进行和成纱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竹棉涤包芯纱的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竹纤维的基本性能特征.从工艺配置、操作方面介绍了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包覆涤纶长丝包芯纱的纺纱工艺.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纺制涤纶长丝包芯纱技术的关键在细纱工序,其中细纱机改造为重点,同时优选工艺参数对提高成纱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生产混色纱时纤维混合工序复杂,车间管理难度较大的现状,提出了双通道环锭数码纺的新方法,可实现纺纱和纤维混合的同步进行。研究了通过数字化牵伸调控纤维混纺比生产混色纱的成纱机制。设计了以10%为梯度的混色纺纱方案,制备了5 种纯色纱和90 种混色纱,运用 Photoshop 软件预先对混色纱的色彩效果进行了模拟仿真。对混色纱的结构、条干及拉伸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双通道环锭数码细纱机通过调控色纤维混纺比可制备色彩变化的混色纱;由于牵伸、加捻方式的原因,2 种色纤维中随着其中任一种纤维所占比例的提高,混色纱的断裂强度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2 种色纤维比例接近或相等时,混色纱的断裂强度高于纯色纱。  相似文献   

13.
在环锭纺设备上开发竹浆纤维与棉混纺特粗支纱系列产品,介绍了竹浆纤维的性能及纺纱工艺特点,特粗支纱在各工序的定量,罗拉握持距大小、前后区牵伸分配,细纱机型的选择、设备维护保养方法。认为纺竹浆纤维要控制好车间温湿度,以增强其可纺性能,特粗号纱加大罗拉握持距,选择钢材质齿轮的细纱机可以纺制出高质量的环锭纺特粗支纱。  相似文献   

14.
紧密纺纱技术在麻纺细纱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麻纺细纱机纺纱过程中因纺纱三角区的存在,苎麻纱毛羽多且长,影响织物质量.分析了传统麻纺细纱机的纺纱特点以及利用紧密纺技术进行改造的方法,对紧密纺纺纱原理进行了论述,介绍了麻纺细纱机紧密纺装置的构成.纺纱结果表明,紧密纺苎麻纱与传统环锭纺苎麻纱相比在毛羽、强力、条干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纤维混合方式对转杯纺混色棉纱中纤维混合程度的影响,通过不同混合方式(一并条子混合、三并条子混合和粗纱混合)所得的二组分转杯纺混色棉纱和三组分转杯纺混色棉纱的纱线横截面切片样本对转杯纺混色棉纱线中不同颜色棉纤维的径向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引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方法表征混色纱中各色棉纤维径向分布的均匀程度,研究纤维混合方式对转杯纺纱线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一并棉条混合、三并棉条混合,还是粗纱混合,混色棉纱中不同颜色纤维分布均匀,纤维根数比例与设计比例相符合;混合方式对转杯纺纱线的径向均匀度没有明显影响,三通道转杯纺纱机可实现对纤维良好的混合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朱军  蒋丽云 《棉纺织技术》2007,35(2):103-105
探讨利用赛络纺纱技术纺制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纱线的工艺配置与成纱性能情况.研究了喂入粗纱间距、捻系数与成纱性能的关系,测试分析了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涤纶长丝包芯纱的性能.试验表明,利用赛络纺纱技术加工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涤纶长丝包芯纱具有明显的优势,产品的综合性能优于传统环锭包芯纱.  相似文献   

17.
针对喷气涡流纺纱技术气流加捻过程中落纤率较高导致纱线细节较多以及纱线结构中芯纤维平行伸直导致纱线强力较低的问题,提出自捻型喷气涡流纺纱技术,依据动摩擦原理,采用镭射激光加工处理,增大自由端纤维与空心锭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力,实现纤维在空心锭表面旋转运动过程中自身发生扭转后包缠到纱线中,增大纤维间的抱合力。同时基于流体力学模拟和样纱试纺实验,对比分析了传统型喷气涡流纺和自捻型喷气涡流纺空心锭结构参数、喷嘴内部近壁面处的流场特征和纱线结构性能,验证了自捻型喷气涡流纺纱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Yarn torqu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exes of yarn quality, which is determined on the mechanical state of the constituent fibers and their configuration in the yarn. The fiber tension within a yarn was proposed to be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governing the magnitude of yarn torque by Bennett and Postl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Sirospun yarn torque i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fiber tension at spinning triangle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 fiber tension distributions at primary and final spinning triangles are presented, and corresponding residual torque within a yarn due to the fiber tension is give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yarn torque and the spinning triangle parameters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Secondly, as an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 modified Sirospun spinning system with an airflow false twisting device which can change spinning triangle parameters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properties of spun yarns produced by the modified system a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airflow pressures, the Sirospun yarn shows a more and mor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stress within a yarn, and thus the yarn torque decreases correspondingly.  相似文献   

19.
在DREF-Ⅲ型摩擦纺纱机上,以亚麻短纤维为外包纤维、涤纶短纤维为芯纱、棉纤维为竹节纤维,开发亚麻短纤维摩擦包芯竹节纱产品,探索该类产品的纺纱工艺及规律。  相似文献   

20.
探讨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分析了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的抗菌机理及抗菌纱线所织面料相比于抗菌后整理面料的抗菌性能优势。针对铜离子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设计纱线的纺纱工艺流程,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纺制了18.5 tex粘胶纤维/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60/40)混纺的抗菌纱线,并对其织物进行了抗菌性能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混纺纱有较优异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