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国际大豆市场的生产销售分析入手,结合我国大豆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现状以及人民生活中传统的饮食习惯,通过对发展我国传统大豆食品的优势和劣势的探讨,提出了增强国产大豆市场竞争力的建议:要结合我国现有大豆原料的特性,以抓好大豆品质,提高加工技术为基础;加大应用技术和功能性豆制品的开发和研究力度,从加强传统豆制品的标准化、规格化、系列化入手,完善流通体系,扩大营销规模;加强企业联合,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大豆食品民族工业,使传统的大豆食品真正成为营养、安全、方便、可食的现代食品。  相似文献   

2.
发展传统大豆食品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国际大豆市场的生产销售分析入手,结合我国大豆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现状以及人民生活中传统的饮食习惯,通过对发展我国传统大豆食品的优势和劣势的探讨,提出了增强国产大豆市场竞争力的建议要结合我国现有大豆原料的特性,以抓好大豆品质,提高加工技术为基础;加大应用技术和功能性豆制品的开发和研究力度,从加强传统豆制品的标准化、规格化、系列化入手,完善流通体系,扩大营销规模;加强企业联合,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大豆食品民族工业,使传统的大豆食品真正成为营养、安全、方便、可食的现代食品.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大豆食品产业走技术创新之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豆腐、腐竹、腐乳、豆豉等中国传统大豆食品进行了综合分析介绍,指出中国传统大豆食品在东方人的健康饮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传统大豆食品的开发前景光阔。旨在引起各界人士 啼行动计划“,通过嫁接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在保留中国大豆食品传统工一面的基础上,研制出更多适合现代人消费习惯及品的营养豆制品。以丰富我国及世界日益兴旺发达的大豆营养食品市场。  相似文献   

4.
传统大豆食品是中国大豆产业之本,传统食品工业化是解决“三衣”问题最有效、最可行的方向。传统大豆食品有着广阔的市场,传统发酵豆制品具有八大保健功能,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传统大豆食品需要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5.
应大力发展大豆食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大豆的营养成份、大豆食品的类型和国内外大豆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大豆资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统豆制品食品安全性及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制品,就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或精炼提取而得到的产品,习惯简称为豆制品。 我国是大豆制品的发源地,我国大豆制品的生产、经销和消费历史悠久。关于豆制品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在我国许多古书中均有记载。由于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民的消费习惯不同,豆制品花色品种及风味特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大豆及大豆食品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关乎大众的营养与健康,理顺和调控好大豆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利用和食品制造现代化之间的发展关系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十分重要。我国是重要的大豆生产国,总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四,每年有85%以上国产大豆用于食品加工,但是,目前我国大豆食品产业的发展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构建方面还面临诸多问题。在原料利用方面,尽管国产大豆在需求量上保障了大豆食品产业的供给,但品质难以达到专用大豆原料的要求;大豆的混种、混收、混用仍是让大豆食品加工企业感到困惑的难题;国产食品专用大豆原料要在未来保持竞争地位,就要在品种选育、种植管理、产销品质控制方面有明确的定位;需建立统一协调的生产、加工、销售制度体系;完善我国大豆原料标准体系以及大豆品种名和加工产品商品名统一的原料标示推广系统。在产业加工方面,大豆食品加工现代化工作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传统工艺深度挖掘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方面不足,针对增强营养健康和不同使用功能性诉求的产品市场细分尚需加强。今后,我国的大豆食品加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开发一定要走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地提升大豆食品加工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原料、储运、产品生产、制造和流通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制造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豆制品及其工业化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豆制品是我国重要的传统食品,加工历史悠久,营养价值高,发展前景广阔。我国豆制品的种类繁多,然而许多传统豆制品的生产工业化程度低,保质期短、卫生质量差,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严重制约了我国传统豆制品的发展。豆制品生产工业化、规模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传统豆制品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我国传统豆制品工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相信“医食同源”的中华民族很早就认识到大豆食品的保健作用。许多古医书食谱都记载了大豆食品的保健功能。例如:宋代王世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谓豆腐“甘凉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处处能造,贫富攸宜”。  相似文献   

10.
大豆原产于中国,它的古名叫“菽”。中华民族悠久的食用大豆的历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凡菽,……果腹之功在人日用,盖与饮食相始终”。其实大豆食品岂止果腹,中国人发明的传统大豆食品:豆腐、腐乳、腐竹、豆豉、豆酱等,无论从营养上,还是从文化上评价,都堪称中  相似文献   

11.
腐乳的研究概况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乳是我国传统的发酵豆制品,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等特点受到很多国家的推崇。文中简要介绍了腐乳的研究概况及发展前景,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world jute production has been decreasing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80s and is still declining. In such a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ider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industry focusing especially on traditional jute products-sacks and bags, which production comprises 90% or more of the industry's current output.

In looking at future prospects it is usually a good idea to learn from the past. So the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illustration of the past and present situation for the jute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jute products.  相似文献   

13.
发酵豆制品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性成分,长期以来受到中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人民的青睐.文章就六大类传统发酵豆制品的定义、分类、功能性成分、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变化、以及生理功效进行系统的综述,同时就目前传统发酵豆制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国内发酵豆制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豆制品的种类及品质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原产于中国,是一种物美价廉、营养全面而丰富的食物,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种植大豆。在长期的生产和食用实践中,人们早已认识到了大豆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等营养素,千百年来,大豆及其制品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对大豆中各种成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食品与营养结构发生新变化,人均粮食消费量持续下降,人均油脂、肉蛋奶等食品消费数量持续增长。食品与营养消费对大豆产业有了新要求。作者提出了发展大豆产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对大豆的营养成分、大豆及其副产品的加工利用,以及大豆制品的健康价值和由于食用不当可能产生不安全因素进行了阐述.大豆制品分传统大豆制品和新兴大豆制品.新兴大豆制品主要是大豆油脂和蛋白质的加工利用及豆乳制品;大豆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包括大豆渣和大豆油脚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浓缩果汁的发展现状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论述了我国浓缩果汁工业的生产现状,提出了目前浓缩果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今后我国浓缩果汁工业发展的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大豆肽的制备及其美拉德反应产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高温大豆粕为原材料,模拟酱油制曲工艺,通过发酵和酶解技术制备大豆肽,研究大豆肽及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特性。通过比较其蛋白质回收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等抗氧化指标、褐变程度及其肽分子量分布情况,深入研究了发酵酶解工艺和酶解时间对大豆肽及其美拉德产物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发酵和酶解处理均可显著提升高温大豆粕的蛋白质回收率和抗氧化活性,在酶解时间为24 h时大豆粕的回收率达到最大值77.21%,此时大豆粕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IC50值和还原力(A700)分别为0.77 mg/m L和0.16。而美拉德反应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大豆粕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另外美拉德反应过程中分子质量较大的组分热降解反应比较剧烈,而小分子寡肽则比大分子多肽具有更高的美拉德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