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储超  王锡  牛亚楠 《区域供热》2022,(1):127-136
为了满足我国对环保及能源的需求,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成为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的趋势。文章针对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构建了含跨季节储热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年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在满足全年负荷的情况下利用PSO算法(粒子群算法)对该系统中的跨季节储热系统关键设备(储热水箱和基岩储热设备)的容量进行优化,得出了其最佳的容量配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发展太阳能地下储热技术的必要性及国内外太阳能地下储热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某太阳能地下混凝土储热实验系统,探讨了适用于太阳能地下储热系统的传热模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谷电储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并分析了该技术在当前能源市场推广的适宜性.结合上海某医院案例,对比分析了分别采用谷电相变储热和传统燃气锅炉2种热源供空调热水+生活热水、只供生活热水的设备配置、机房面积及经济性.结果表明,谷电相变储热技术在上海适用于生活热水储热,不宜对空调热水+生活热水进行储热.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资源总量丰富、清洁且分布范围广泛,但也存在能量密度低、不连续、辐照量季节性差异大的问题。水体型太阳能跨季节储热技术是实现太阳能"夏热冬用",解决太阳能在时、空间上的供需不匹配问题,推进太阳能连续利用和实现"零碳采暖"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该技术的中心思想是将非采暖季收集的太阳能以热能的形式储存在地下水体中,供采暖季节使用。采用该技术一方面能够解决太阳能集热器在非采暖季的闲置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在复杂的天气情况下实现全天候供暖,从而提高太阳能供热的保证率。简要介绍了太阳能跨季节储热水体基本原理、应用案例、成本分析等内容,并对跨季节储热水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太阳能储热技术的现状,探讨了太阳能地下土壤储热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对太阳能地下土壤储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太阳能地下土壤储热系统的换热井进行了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太阳能跨季节蓄热采暖技术进行了研究,对技术系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太阳能跨季节蓄热采暖技术对北京大兴郊区学校进行了燃煤采暖改造,为太阳能季节性土壤储热技术在公共建筑领域进行了示范。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太阳能跨季节蓄热采暖技术进行了研究,对技术系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太阳能跨季节蓄热采暖技术对北京大兴郊区学校进行了燃煤采暖改造,为太阳能季节性土壤储热技术在公共建筑领域进行了示范。  相似文献   

8.
郭啸峰  李瑞霞 《建筑科学》2020,36(8):152-159
本文分析地热公共建筑供暖的热负荷特性和地热井潜水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启停和变频特点,提出采用储热技术提高地热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方法,并通过建立筛选评价指标结合数值模拟和自编程序,对储热材料筛选、储热比例优化与系统运行策略全过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水作为地热公共建筑供暖储热材料的技术经济性最好,潜热储热中可优先考虑三水合乙酸钠提高储热密度。以陕西咸阳公建供暖和假定采暖时段为例进行研究,当采用水作为储热材料时最佳储热比例为42.2%,可使财务内部收益率增加10.87%,采用其它储热材料时,单位储热负荷投资不宜高于200元/k W·h,并通过程序实现最优运行策略的输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5):660-662
针对太阳能储热系统容量配置进行设计优化。对相同地区建设的同规模太阳能光热电站,在储热时间从0变化至8h的情况下,分析此光热电站的SCA回路、年发电量、占地面积、镜场投资、支架系统投资、土地费用、储能系统投资、差额内部收益率、增量回收期等变化趋势,选择储热系统的最佳占比。通过此研究,确定合适的容量配置,可以降低太阳能弃光率,提高太阳能发电有效性及年利用率,使项目达到经济性最优。  相似文献   

10.
王恩宇  贺芳  齐承英 《暖通空调》2012,42(12):83-87
根据天津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立了太阳能-地源热泵多热源供热系统模型。利用TRNSYS软件对该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系统用能情况及运行过程中地温的变化,着重对运行策略进行了研究。基于系统的性能系数选定的控制策略为:集热器出口与水箱出口温差大于15℃时启动集热,当温差小于2℃时停止集热;水箱出口温度高于50℃时启动储热,土壤进出口水温差不足5℃时停止储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跨季节水池储热太阳能供暖系统(SHS-SWTHS)的供热调节方法。分析了跨季节水池储热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工作特点,其储热水池内的水温在供暖期不断降低,结合末端低温地板辐射供暖对水温的限制要求,提出适应不同温度水平的直连混水供热、直接供热及水源热泵供热形式;基于集中供热基本原理,针对不同供热形式提出相应的供热调节方法。通过具体工程案例进行了供热调节分析并给出不同供热下质调、量调参数。  相似文献   

12.
分析比较了集中集热储热与分户储热两种集中式太阳能系统的优劣势,着重阐述了集中集热分户储热系统的选型及储热水罐的设置方法,在保证太阳能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相似文献   

13.
于丹  曹勇  宋业辉  戴立生 《建筑科学》2007,23(10):87-90
本文介绍了一套搭建的储热换热器性能测试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研究由HR-35、月桂酸和HR-50这3种相变材料组合而成的储热换热器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与单一相变材料的储热单元换热器相比,组合式相变材料的储热换热器的储热速率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组合式相变材料换热器储热速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搭建了一套储热换热器性能测试和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了温度和流量对包括HR-35、月桂酸和HR-50三种相变材料的组合相变材料换热器的储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相变材料的储热换热器相比,组合式相变材料储热换热器的储热速率增大,在给定相变材料组合方式和传热流体进口温度条件下,传热流体流量存在最佳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太阳能-土壤源热泵地埋管高温储热条件下土壤的热湿迁移现象,建立了一维土壤高温蓄热热湿迁移实验装置。目的在于探讨温湿度迁移现象,分析温湿度相互影响规律和温湿度耦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的温湿度迁移过程中,温度场和湿度场之间具有十分强烈的关联性。热源附近干涸和固结现象及温度场降低趋势等结论,验证了前人的结论。为高温储热条件下土壤非饱和区热湿迁移过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为土壤源热泵在实际工程中的优化设计做出基础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赵辉  王金鹏 《建筑与环境》2007,1(2):155-156
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相变材料是一种高效的贮热物质,相变储热技术是利用低品位能源.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赤峰市大型跨季节蓄热(STES)式太阳能工业废热(IWH)集中供热系统示范项目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及工业废热为城区供热的新尝试,项目将处于不同温度品位的能源整合,在供热终端使用热驱动的吸收式热泵收集热能,最终通过直接热交换实现跨季节蓄热量的提取。该项目展示了在非供热季节收集太阳能和其他热源用于冬季供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储热系统的充放热能力直接关系到对太阳能的热利用率,对以土坯为储热材料的储热装置充放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对储热装置进行简化处理,并建立土坯二维、流体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利用该模型考察储热块密度、导热系数及比热容对储热装置储放热时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储放热时长随着储热块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随着导热系数的增大储放热时长先明显减小,增大到1.4 W/(m·K)后其对储放热时长的影响变小;储放热时长随着比热容的增大一直增大,热物性对储放热时长的影响可为合理选取储热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国内长江流域夏热冬暖的家庭供暖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认为太阳能跨季节蓄热集中供热系统能够有效利用长江流域夏天充沛的热量来满足冬季采暖热量的需求。通过四季沐歌在北方的实际工程可以看出,跨季节蓄热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能够提供50%或者更高的太阳能保证率。文章介绍了季节性蓄热中四种典型的蓄热方式,选择了较适宜长江流域的蓄热方式。根据前期对蓄热系统进行的调研,分析并探讨了蓄热系统的保温、密闭性以及系统造价等。重点对长江流域太阳能地下土壤储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初步对地下土壤储热系统的埋管进行了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20.
正《建筑节能(中英文)》期刊2021年10期封面设计,聚焦水体型太阳能跨季节储热技术"零碳采暖"与环境和谐共进的技术,以储热水体、大规模平板集热器、控制室、用热末端(城市群或居民区)为主要展现内容。画幅展现出四季更替的节律,从左到右以夏、秋、冬、春为序,代表该技术将非采暖季(夏、秋)的太阳能收集并储存到采暖季(冬、春)使用,实现太阳能"夏热冬用",解决太阳能在时、空间上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宏观场景图与技术的局部剖视图结合,剖视视角内呈现了掩埋在地下的储热水体,以及储热水体温度分层的特殊现象。太阳,宇宙中的恒星,恩泽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