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诱导插管的患者安全性情况。方法: 择期头颈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四组: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A组)、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B组)、依托咪酯组(C组)、丙泊酚组(D组),每组20例。记录四组患者在入室后麻醉前基础值(T0)、给予右美托咪定开始 1 min(T1)、输注右美托咪定 10 min(T2)、麻醉诱导后 3 min 为(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 1 min(T5)、插管后 3 min(T6)、插管后 10 min(T7)的SBP、DBP、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记录T0、T2两个时点血氧饱和度(SpO2)值、Ramsay评分。结果: T2时点与T0时点比较,A、B组HR下降,并低于C、D组(P<0.01),但对血压并未产生影响(P>0.05);T3时点跟T0时点比较,A、B、C三组SBP下降(P<0.01),A、C组DBP下降(P<0.01),B 组DBP下降(P<0.05), T4时点A组SBP高于B组(P<0.01),A组DBP高于B组(P<0.05);T5、T6、T7时点A、B两组血压、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SpO2值T2时点低于T0时点(P<0.01),T2时点Ramsay评分,A、B两组高于C组(P<0.05)。A、B组BIS值T2时点低于T0(P<0.01),T3~T7时点三组均低于T0(P<0.01),T5时点C、D组BIS值高于A、B组(P<0.05)。结论: 预注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依托咪酯诱导全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保留较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更好的循环调节功能,其抑制插管心血管反应效能和丙泊酚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Dex)复合丙泊酚不同血浆靶浓度靶控输注(TCI)诱导时喉罩置入条件,探讨喉罩置入时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合适靶浓度。方法: 择期行短小手术患者 75例,年龄 20~60岁,ASAI-II级,随机分为三组(n=25),I、II、III组丙泊酚靶浓度分别为 2.0、2.5、3.0 μg/mL。右美托咪啶 0.6 μg/kg 负荷量 10 min 泵完,当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达预设靶浓度 3 min后置入 喉罩,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下颌活动度、呛咳、体动及喉痉挛。记录患者术前 (T0)、喉罩置入前(T1)、置入后 1 min(T2)、3 min(T3)时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计算 T0和T1时 SBP、MAP、HR的变化幅度。记录各组呼吸抑制例数、时间。记录各组麻黄素和阿托品使用情况。结果: 各组 T1~T3 SBP、MAP、HR均低于 T0 (P<0.05),与I、II 组相比,III组下降幅度更明显 (P<0.05)。与 T1比较,三组 T2时的SBP、MAP和 HR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P>0.05)。三组 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条件 I组有 3例张口度差,5例发生呛咳或体动,与II、II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I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I、II 组相比,III组呼吸抑制例数增加和抑制时间延长(P<0.05),而且 III组有更多患者需要使用麻黄素、阿托品(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 0.6 μg/kg 复合丙泊酚靶浓度 2.5 μg/mL 能够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和良好的喉罩置入条件,不会产生明显的呼吸和循环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预处理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寒战反应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最佳剂量。方法: 择期下腹部妇科手术的女性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33~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术中右美托咪啶微泵维持用量分为4组:D1组、D2组、D3组及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 20 mL) 。D1、D2、D3组在硬膜外给药结束后输注右旋美托咪啶负荷量1 μg/kg,之后分别以微泵缓慢输注右美托咪啶 0.2(D1组)、0.4 (D2组)、0.6 μg/kg (D3组),C组输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关腹前停用。纪录患者自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后有无寒战、寒战发生时间、寒战级别、术中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比率及并发症。采用BIS监测评估给药前(T0)、给药后 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患者镇静程度,纪录各时点的鼓膜温度。结果: 4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4组患者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差别(P>0.05)。4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 43.3%、16.6%、6.7% 及40%,4组寒战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5%、7%、8%、8%,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3组与D1、D2组比较,阿托品使用比率有明显上升(P<0.05)。与C组比较,前3组术中各时点BIS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的鼓膜温度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可明显降低腰硬联合麻醉下寒战反应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中央室寒战温度触发阈值有关。右美托咪啶微泵维持的适宜剂量为 0.4 μg/kg。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为单纯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组,B组和C组为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 0.5 μg/kg 和 1.0 μg/kg 组,观察3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BIS的变化,并记录患者入睡时间、BIS值达到60时间、可以实施气管插管时间、手术和麻醉时间、入睡前实施肺活量次数和整个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麻醉后插管前(T1)血压、心率和BIS明显下降(P<0.05),围插管期(T2)A组血压较诱导前插管前增高(P<0.05);与A组相比,围诱导期(T1和T2)B组和C组血压、心率和BIS值较低(P<0.05),围拔管期(T3)B组和C组血压和心率较诱导前增加较低(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BIS值小于或等于60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较短(P<0.05),以C组缩短明显;B组和C组吸入过程中N次肺活量较A组少。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 0.5、1.0 μg/kg 均可产生明显镇静效应,缩短诱导时间;抑制七氟醚吸入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以右旋美托咪啶 1.0 μg/kg 的作用更理想,但要注意防止围麻醉期出现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相似文献   

5.
王武  杨莉  吴绍芳  吴炜  雷李培 《金属学报》2012,17(10):1163-116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组(FD组,n=25),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组(MR组,n=25)和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组(DR组,n=25)。FD组:芬太尼 2 μg/kg、氟哌利多0.08 mg/kg静注;MR组:咪达唑仑 0.05 mg/kg、瑞芬太尼 1.0 μg/kg(1 min 内注完)静注后,瑞芬太尼以 0.06 μg·kg-1·min-1维持至插管成功;DR组:10 min 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 0.6 μg/kg 后静注瑞芬太尼 1.0 μg/kg(1 min 内注完),继以瑞芬太尼以 0.06 μg·kg-1·min-1维持至插管成功。3组插管前Ramsay评分均≥4分。记录入室时(T0)、置入喉镜前(T1)和气管插管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呼吸抑制、病人耐受及术后遗忘情况。结果: 与FD组比较,MR组和DR组T0时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时MAP降低,HR减慢(P<0.05),其中DR组比MR组HR降低更加明显(P<0.05)。MR组和DR组插管舒适度优于FD组(P<0.05),插管过程的遗忘情况优于FD组(P<0.05)。MR组插管过程的遗忘情况优于DR组(P<0.05),插管过程中DR组呼吸抑制少于FD组和MR组。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可很好地抑制清醒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插管过程舒适,有一定的遗忘效应,无明显的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 和肌钙蛋白I(cTnI), 了解无复流时CK-MB和cTnI 的变化与心肌微血管损害之间的关系, 分析微血管损伤对CK-MB 和cTnI 释放的影响。 方法 19只犬通过制作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采用弹丸式注射声学造影剂Albunex 进行心肌声学造影研究;测定外周循环中CK-MB 和cTnI 在基础状态、60 min 心肌缺血(T0)、再灌注60 min 时的浓度(T60), 计算再灌注60 min 时其上升斜率(T60-T0/60) 和相对增加值(T60-T0 /T0)。 结果 CK-MB 和cTnI在心肌缺血60 min 时外周血液浓度明显高于基础状态(P <0.01), 复流组明显高于无复流组(P <0.01);60 min 再灌注时CK-MB 和cTnI 的浓度、上升斜率和相对增加值复流组仍显著高于无复流组(P<0.01 和P <0.001)。 结论 心肌微血管床的损害影响缺血再灌注心肌酶和结构蛋白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秦统鑫  帅训军  卜庆丽  艾登斌 《金属学报》2013,18(12):1388-1391
目的: 评价兰地洛尔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QT间期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实施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糖尿病患者,ASA分级Ⅱ级,随机分为兰地洛尔组(L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比较插管前后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的变化。L组在插管前 2 min 静脉缓慢注射兰地洛尔 0.1 mg·kg-1·min-1 1 min,然后以 0.04 mg·kg-1·min-1 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插管后 5 min;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 1 min(T2)、插管后 3 min(T3)、插管后 5 min(T4)时HRV各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QT间期的变化。结果: T1-4时,L组低频高频比(LF/HF)显著低于C组;C组QTLC显著长于T0时(P<0.05),且明显长于L组(P<0.05)。结论: 兰地洛尔可降低LF/HF,有效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维持交感副交感神经相对均衡,缩短与气管插管有关的QT间期的延长,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维持交感副交感神经相对均衡有关,可降低糖尿病患者麻醉期间心脏意外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吕安庆  陈忠华 《金属学报》2012,17(3):331-333
目的: 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 40 injection,HSH40)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肠梗阻伴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Ⅰ组)为HSH40组;对照组(Ⅱ组)为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LRS)组。全麻诱导成功后,30 min 内按 10 mL/kg 输入HSH40或LRS。分别于患者入室时(T0)、输液后 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0水平。结果: 与T0比较,Ⅰ组T1、T2时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T1、T2两个时点,Ⅰ组与Ⅱ组比较,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T0比较,Ⅱ组T1、T2时TNF-α、IL-1β、IL-6和IL-10水平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 HSH40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炎症反应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拟全麻复合连硬下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20)和参麦组(S组,n=20)。S组患者麻醉前 10 min 将参麦注射液 0.5 mL/kg 加入 100 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完毕,C组则使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前(T0)、单肺通气后 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时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做血气分析,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压差(A-aDO2)和肺分流率(Qs/Qt)。同时抽取桡动脉血 3 mL 迅速离心,测定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TNF-α、IL-6及IL-10浓度。结果: 与T0比较,C组T1-4 时Qs/Qt、A-aDO2均升高(P<0.05),S组Qs/Qt、A-aDO2仅T4 时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T1-4 时Qs/Qt、A-aDO2均降低(P<0.05)。与T0比较,C组T1-4时TNF-α、IL-6和IL-10均升高(P<0.05),S组TNF-α、IL-6和IL-10仅T4 时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T1-4时Qs/Qt、A-aDO2、TNF-α、IL-6和IL-10均降低(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预处理能有效抑制单肺通气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和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肺换气功能,对单肺通气引起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郑雁  刘玲玲  叶秀清 《金属学报》2012,17(3):338-341
目的: 探讨地佐辛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5岁,手术时间均不超过两个小时,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 (T1)、气腹后即刻(T2)、气腹后 30 min(T3)、气腹后60 min(T4)、气腹消除后 5 min(T5)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及Ramsay镇静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寒颤、呼吸抑制(呼吸频率低于8次/min或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90%)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3、T4时点D组PETCO2低于F组(P<0.05 ),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D组。结论: 地佐辛比较芬太尼更适合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行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消除人工气腹的不适,达到镇痛镇静完全及不良反应少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比较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以及它们联合用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 将60 例择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酚组、异氟醚组和联合用药组。麻醉诱导和维持异丙酚组用异丙酚等,异氟醚组用异氟醚等,联合用药组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等。分别于麻醉后转流前(T0)、开放升主动脉后30 min(T1 )以及停机后4 h(T2)、24 h(T3)、48 h(T4)测定血浆cTnI、CK-MB、SOD、MDA 浓度。结果: 各组患者血浆cTnI、CK-MB 及MDA 自T1 均不同程度升高,异丙酚组、异氟醚和联合用药组cTnI 及MDA 值分别于T2、T3 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血浆cTnI 于T3 时显著低于异丙酚组(P<0.05),联合用药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 在冠脉搭桥术中,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的应用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由脂质过氧化反应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尤以异丙酚、异氟醚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帅训军  艾登斌  曹玺 《金属学报》2012,17(11):1279-1282
目的: 比较等效剂量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对患者咳嗽的影响。方法: 5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阿芬太尼组、芬太尼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分别在 5 s内静脉注射阿芬太尼 8 μg/kg 、芬太尼 2 μg/kg,观察给药后 2 min 内两组患者的咳嗽起始时间、咳嗽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并记录给药前(T1)和给药后 2 min(T2)两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 阿芬太尼组患者咳嗽的起始时间明显早于芬太尼组,阿芬太尼组咳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与T1时相比,T2时芬太尼组和阿芬太尼组的HR和MAP均显著下降(P<0.05),且阿芬太尼组HR和MAP下降程度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 与等效剂量芬太尼相比,阿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较低,循环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国产那格列奈片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那格列奈组和瑞格列奈组,以瑞格列奈作阳性对照,检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指尖及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治疗8 周后瑞格列奈组空腹指尖血糖改善值优于那格列奈组。结论: 那格列奈片能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少量丁丙诺啡对小儿全麻下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后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麻醉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全麻腹腔镜下行疝气手术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输注丁丙诺啡3.0 μg/kg,对照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丁丙诺啡输注前(T0)、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时采血测定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指标,观察并记录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的疼痛与镇静评分,同时对比临床相应指标及躁动分级程度。结果: 相对于T0,对照组T1、T2、T3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TNF-α、皮质醇(Cor)含量升高,CD4+、CD8+、CD4+/CD8+含量降低,研究组T1、T2时血清CRP、TNF-α、Cor含量升高,CD4+、CD8+、CD4+/CD8+含量降低(P<0.05);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T1、T2、T3时血清CRP、TNF-α、Cor含量较低,CD4+、CD8+、CD4+/CD8+含量较高(P<0.05);相对于T1,对照组T2、T3时镇静评分降低,研究组T2、T3时疼痛与镇静评分降低(P<0.05);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T2、T3时疼痛与镇静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呛咳反应、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躁动分级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少量丁丙诺啡对小儿全麻下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可以降低炎症指标,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竹节参6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竹节参提取物高剂量组、竹节参提取物低剂量组、水飞蓟宾组;采用白酒灌胃的方式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小鼠ALT、AST、TG含量水平,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PCR技术检测SOD1和GPX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血清ALT、AST和TG的水平升高,肝脏SOD 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同时MDA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竹节参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和水飞蓟宾组均可降低ALT、AST和TG的含量;升高肝脏SOD和GSH-Px活性,同时降低MDA的含量;并且肝组织SOD1和GPX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 竹节参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OD1和GPX1的基因表达,从而减轻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F2高剂量给药组(2 mg/kg)、 F2中剂量给药组(1 mg/kg)、F2低剂量给药组(0.5 mg/kg)。模型组及F2各给药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各组分别于术后 7 d 取颈总动脉段,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法测定α-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 7 d 血管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内膜面积/中膜面积、血管壁细胞PCNA表达显著增加(P<0.01),F2剂量依赖地降低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壁α-actin阳性染色减少,F2各给药组可增加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中α-actin阳性染色率。结论: F2能抑制兔颈总动脉机械损伤后血管内膜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夏晖  李捷  于长海  俞建琦  侯占军 《金属学报》2005,10(12):1381-1383
目的: 探讨TNF-α对人肺癌A549 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肺癌A549 细胞,与TNF-α(10 、100U·ml-1)共孵育,通过Western blot 分析P53 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利用Annexin V/PI 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肺癌A549 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TNF-α组的P53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升高,分别为1.22±0.62 和1.65±0.38(P<0.01)。结论: TNF-α可以诱导人肺癌A549 细胞凋亡,从而可能起到抗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黄璐  张根葆  闵志雪  马开然  郑汝琦  孙瑶  吴娟 《金属学报》2012,17(12):1355-1360
目的: 探讨皖南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 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动脉血栓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奥扎格雷钠,5 mg/kg),AHV-PI(0.1 mg/kg)实验组共4组,每组6只。应用70% FeCl3溶液化学损伤的方法来制备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采用血栓弹力仪(TEG)描计血栓弹力图,比浊法测定家兔血小板聚集率,ELISA测定各组血浆中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动脉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形态的改变。结果: AHV-PI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栓弹力图凝血时间(R)值和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延长(P<0.01 和P<0.05),Alpha角度、最大幅度(MA)和凝血指数(CI)减小(P<0.05 和P<0.01);血小板聚集率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血浆中GMP-140和TXB2含量降低(P<0.01)。AHV-PI实验组光镜下动脉内未见血栓形成,血小板电镜显示血小板形态基本规则,与模型组相比伪足较少,α-颗粒和致密颗粒无明显减少,胞浆空泡化现象减轻。结论: AHV-PI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血栓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之保护血小板超微结构,减少血小板脂质代谢和颗粒内容物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