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质状况不仅对江水源热泵系统的水处理方案、换热器形式的合理选择具有影响,还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运行效果和使用寿命。研究针对重庆地区嘉陵江和长江的水质变化情况开展了全年逐月测试。结果表明:两江水的pH值、钙镁离子及硫酸根离子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相较于嘉陵江而言,长江水除铁离子含量和浊度值较高外,其它几种水质指标均低于嘉陵江水。为合理选择水处理系统,对比分析了两江水的各种水质指标与水热泵机组和换热器的允许值,发现在利用嘉陵江水作冷热源时,需采用过滤器或除砂设备着重处理6-9月的浊度,采用电子水处理仪或离子棒水处理仪处理12月、1月和2月的钙镁离子;而对于长江水,需利用过滤器或除砂设备解决全年浊度水平过高问题。  相似文献   

2.
定边二号隧洞混凝土腐蚀原因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探查和室内试验 ,对定边供水工程二号隧洞衬砌混凝土腐蚀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 ,认为由于环境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根离子和镁离子 ,使得混凝土受到硫酸盐和镁盐的双重腐蚀而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徐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质特点,开发生产了YG-NaClO/50新型食盐电解次氯酸钠发生器,以普通食盐做原料,由低浓度食盐水通过无隔膜电解装置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高效率的次氯酸钠消毒液。设备指标达到:有效氯发生量:50g/hr,耗盐量:1.19kg/kg·Cl_2,耗电量:2.61kWh/kg·Cl_2,运行费用:0.0045元/m~3左右,具有全自动、安全可靠、经济便宜等优点。采用独特的电极涂层,研发出高性能的电解电极,有效解决国产  相似文献   

4.
南方岩溶区地下河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我国南方岩溶区典型地下河——官村地下河的降雨量、流量和钾、钠、钙、镁、氯、重碳酸根、硫酸根以及硝酸根离子的浓度进行了两年多的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河的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在雨季大于旱季;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重碳酸根离子在雨季浓度降低;钾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没有规律,这些离子浓度的变化受到稀释作用、淋滤作用或岩溶作用和人类活动的控制。与20世纪80年代的离子浓度相比,只有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有明显的升高。地下河的水质虽然未超标,但探讨地下河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及原因对保护岩溶含水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锈钢阴极电解次氯酸钠发生器和钦阴极电解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运行对比试验,分析了次氯酸钠溶液对两种阴极材料腐蚀程度的不同,系统研究了两种阴极材料对发生器有效氯浓度、交流电耗、盐耗、电流效率和运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性。结果表明:钦作为阴极的次氯酸钠发生器解决了不锈钢作为阴极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的电极腐蚀问题;不锈钢阴极次氯酸钠发生器运行成本则要低于钦阴极次氯酸钠发生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村镇供水工程的适宜次氯酸钠消毒模式,本文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从消毒液品质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消毒效果及运行成本三方面对不同应用模式开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离子膜法电解次氯酸钠发生器所产次氯酸钠溶液的有效氯浓度高,分别是无隔膜法、隔膜法电解设备产物和商品次氯酸钠溶液的10.75倍、4.51倍和1.41倍,其杂质氯酸盐和亚氯酸盐浓度极低,投入水体后对水质的影响程度最小;对大肠杆菌的消毒效果表明,4种次氯酸钠消毒应用模式均能在10 min内有效灭菌,采用离子膜法发生器消毒产生的副产物三卤甲烷最少;离子膜法发生器的电耗、盐耗相对较低,运行成本比无隔膜法、隔膜法、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分别低46%、56%和81%。由于上述优势,在村镇供水中采用离子膜电解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中国人膳食途径和饮水途径获取钙镁元素现状,得出中国人膳食钙摄取严重不足、镁摄取也处于边缘性缺乏的状况,而饮水途径可以提供人体钙和镁每日推荐量的7.3%~9.7%和4.7%~5.7%(按照自来水和瓶装水钙镁含量中位数计算)。作者建议,优质天然水源应尽量避免深度处理,以便最大限度地保留水中天然矿物元素。当必须对水进行深度处理时,建议设定饮用水中钙、镁、硬度以及溶解性总固体的最低可接受水平(LALs)分别为25mg/L、10mg/L、100mg/L、100mg/L,以防范因食物钙镁获取不足而产生的人群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柽柳灌丛对土壤盐分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河三角洲柽柳灌丛对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以柽柳为研究对象,在固定样地连续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柽柳灌丛冠下、冠缘和灌丛间的土壤盐分、养分指标和富集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柽柳冠下、冠缘表层(0~5 cm)土壤全盐含量小于灌丛间的,易形成"盐谷"效应,而灌丛间易形成"盐岛"效应;柽柳对盐分离子具有选择吸收性,不同盐分离子在冠下、冠缘、灌丛间对于"盐谷"效应、"盐岛"效应的贡献率不同,Cl~-贡献最大,Na~+次之;土壤全盐含量、电导率及钠、钾、钙、镁、氯、硫酸根离子含量具有明显表聚现象;柽柳冠下、冠缘表层(0~5 cm)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灌丛间的,易形成"肥岛"效应,而灌丛间易形成"肥谷"效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含量逐渐降低,呈现出明显的表聚特征;柽柳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盐分、增加土壤养分而改善土质。  相似文献   

9.
新疆南疆部分干旱多盐碱地区混凝土建筑物面临高浓度硫酸盐、镁盐双重侵蚀破坏问题。通过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K法)研究了水灰比、侵蚀溶液浓度、侵蚀龄期等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的影响,并采用宏观观测和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等微观观测方法,分析和揭示其抗硫酸盐侵蚀机理。结果表明,降低水胶比能有效提高硫铝酸盐水泥胶砂试件抗高浓度硫酸盐、镁盐侵蚀性能;在镁离子浓度一定时,侵蚀溶液对硫铝酸盐水泥胶砂试件的双重侵蚀破坏作用与硫酸根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石膏的大量生成是造成胶砂试件表面剥蚀破坏的主要原因。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镁矿渣用于人工湿地填料回收磷的潜力,分析了镁矿渣酸溶释出镁离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镁矿渣颗粒直径 <150 μm(100目)时,颗粒浓度为5 g/L时,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浸出液中镁离子浓度逐渐增加,浸提5 h后镁矿渣中镁离子达到浸出平衡,浸出量不再发生变化;浸出溶液中镁离子的浓度随着浸提液中盐酸浓度的降低而逐渐下降。当镁矿渣颗粒直径 <150 μm时,盐酸浓度为1 mol/L,浸出时间为5 h时,增大浸出液中镁矿渣浓度,镁离子的浸提效率反而降低。当浸提盐酸浓度为1 mol/L,浸出液中镁矿渣浓度为5 g/L时,镁离子的浸出量达到最大值,为117.70 mg/kg。通过对比浸出前后镁矿渣中镁形态发现,在最佳浸提条件下,浸出的镁几乎全部为酸可溶态(占比达92.00%)。浸提后镁矿渣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其矿物晶格受到破坏,对溶液中的磷吸附能力得到强化。理论上对污水中磷的去除能力可达810 mg/kg,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磷回收材料。  相似文献   

11.
对强度等级为C40的混凝土试件施加3种弯拉应力后,浸泡于浓度为50 000 mg/L的硫酸钠溶液中,当侵蚀龄期达到90、180、360、540 d时,采用钻芯、分层切片、研磨方式提取水泥石粉末样本进行化学分析,测定不同深度处混凝土的硫酸根离子含量。结果表明: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受侵蚀范围内同一深度处混凝土的硫酸根离子含量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加;压应力对硫酸根离子由外部侵蚀溶液向混凝土内的传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拉应力则对其传输具有加速效果且传输速率随拉应力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小型间歇式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小型间歇式次氯酸钠发生器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综合考虑农村小型供水工程特点,结合两端式板式电极,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开展电极结构、阴极材质、电极安装高度、盐水浓度、配盐水质、盐水体积、电流密度等设计参数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小型间歇式次氯酸钠发生器的最佳设计参数为: 电极左右间距 6 cm,阴、阳极采用相同涂层,电极板间距 5 mm,电极板中心距电解槽底部 20 cm,盐水浓度3% ,盐水体积30 L,电流密度480 ~ 640 A /m2,电解时间300 ~ 360 min,有效氯浓度 8. 50 ~ 8. 80 g /L,有效氯产量 255 ~ 264 g,运行成本 7. 16 ~ 7. 20 元/ kg。此外,亦可结合实际供水工程规模、消毒剂需求量、电解时间等多个因素,选择适宜的电解参数。试验结果为下一步设备定型和实际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连续浸泡和干湿循环 2 种侵蚀方式下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选取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40 ,采用室温下自然干燥方式,硫酸钠侵蚀溶液的浓度为 800,6 000,50 000 mg/L 。当侵蚀龄期分别达到 30,90 ,180 ,360,580 d 时,采用钻芯、分层切片、研磨提取水泥石粉末样本进行化学分析,测定不同深度处混凝土的硫酸根离子含量。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干湿循环与连续浸泡相比更具有加速硫酸根离子向混凝土内传输的作用,使同深度处硫酸根离子含量增加;浓度较低的侵蚀溶液硫酸根离子具有更易于向混凝土深处传输的趋势,使较深处硫酸根离子含量增加;浓度较高的侵蚀溶液更偏于按着由表及里破坏的方式对混凝土产生侵蚀,使高含量的硫酸根离子聚集在浅层混凝土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实验对辽河新民段河水中钙、镁离子的摩尔浓度比进行探讨,经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综合分析,得出辽河新民段河水中钙、镁离子摩尔浓度比为2.42 0.24,且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分析国内市售瓶装天然矿泉水的矿化度分布,评估矿泉水对中国居民不同年龄阶段钙、镁参考摄入量(DRIs)的贡献率。收集国内市售瓶装天然矿泉水,并检测溶解性总固体(TDS)、钙(Ca)、镁(Mg)含量;按照TDS含量将矿泉水分为高(TDS1 500mg/L)、中(TDS,500~1 500mg/L)、低矿化度(TDS500mg/L)三组;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提出的不同年龄阶段居民钙、镁推荐摄入量,评估饮用瓶装天然矿泉水对居民钙、镁DRIs贡献率。共收集56种瓶装天然矿泉水,高、中、低矿化度水比例分别为14%、16%、70%,溶解性总固体含量范围为59.8~7 500mg/L,钙的含量范围为0.3~530mg/L,镁为0.05~160 mg/L。按矿泉水饮水量1L计算,高、中、低矿化度矿泉水对18~49岁成人钙DRIs贡献率(%)的中位数和范围分别为46.94(12.50~66.25)、23.75(0.53~30.16)、3.56(0.04~19.88);镁为22.65(0.74~48.48)、6.06(0.14~21.82)、1.82(0.02~13.64)。国内市售瓶装天然矿泉水以低矿化度为主,矿物质含量差别大;优质天然矿泉水不失为人体摄入钙、镁矿物元素的重要补充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低压纳滤中试装置深度处理微污染地表水源水。探讨了其中纳滤膜的截留性能和膜污染情况。中试结果表明DF30纳滤膜呈现出高天然有机物截留特性,同时保留部分对人体有益的钙镁离子。TOC、硫酸根、电导率和硬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87%、27%和43%。纳滤膜对微量有机物平均去除率为65%。膜表征的结果表明膜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为多糖和蛋白质。污染层ATP含量为20.3ng/cm~2,表明存在中等程度的生物污染。在碱性条件下采用EDTA+SDS的清洗方式能将膜通量恢复至初始通量的90%,有效减缓膜污染。纳滤运行成本约为0.36元/m~3,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也得到了有效保证。而随着家用净水器的不断普及,水的健康性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水质指南》,分析了饮用水在提供钙/镁、硒、铜、锌、氟、钠等人体"必要"元素中的作用。WHO认为食物是硒、铜、锌和钠等元素的主要来源。人体对钙/镁元素的需求量大,全球有较大比例的人群长期处于缺钙/镁状态。除食物外,饮用水也是钙/镁元素的重要来源。有关"氟是否为人体必需的元素"尚无定论。在饮用水中保留或添加一定浓度的氟应根据地区环境、经济和膳食特点等因素决定。饮用水还具备健康属性。众多研究表明,饮用水的健康性与钙/镁离子浓度和TDS值成正相关关系。在确保饮用水"口感"的前提下,健康的饮用水应含有适当浓度的钙/镁离子和总溶解固体(TDS)。  相似文献   

18.
水源热泵一般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而长期抽取地下水将引起地面沉降、水质污染恶化,开辟新的水源热泵,具有十分重要的节能意义。温泉洗浴废水与一般的地下水相比,除水温不同外,还含有大量有机物、微生物。通过检测重庆南温泉洗浴废水水质,结果表明:废水钙镁离子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超出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标准,而浑浊度、矿化度、pH值、氯离子含量和二氧化硅含量均能满足水源热泵供水水质要求;有机物浓度较高,存在生物污染。如对此类废水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水量稳定、水温高于常温的温泉洗浴废水不失为一种水源热泵供水的理想水源。  相似文献   

19.
水的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水分为软水、硬水,凡不含或含有少量钙、镁离子少的水称为软水,反之称为硬水。水的硬度成份,如果是由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镁引起的,系暂时性硬水(煮沸暂时性硬水,分解的碳酸氢钠,生成的不溶性碳酸盐而沉淀,水由硬水变成软水);如果是由含有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引起的,系永久性硬水。通过烧煮不能将其除去。在天然水中,远离城市未受污染的雨水、雪水属于软水;泉水、溪水、江河水、水库水,多属于暂时性硬水,部分地下水属于高硬度水。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当代工业高速发展,渐渐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的同时,水资源也遭受着严重的污染,水中钙、镁等有害离子的严重超标,不仅危害着人体健康,而且危害着工业生产及涉水性日常生活。如何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便是我们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按一定周期将混凝土试件在硫酸钠溶液中浸泡后再风干形成干湿循环作用,通过钻芯、分层切片、研磨提取水泥石粉末样本进行化学分析,测定不同龄期、不同深度混凝土中的硫酸根离子含量,研究了不同侵蚀龄期、不同硫酸钠溶液浓度对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内传输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侵蚀龄期下,硫酸根离子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混凝土受侵蚀深度及硫酸根离子含量与硫酸钠溶液浓度、侵蚀龄期具有较为复杂的相关性,低浓度溶液使混凝土受侵蚀深度较大但硫酸根离子含量较低,高浓度溶液使混凝土受侵蚀深度较小但硫酸根离子含量较高;侵蚀龄期达到360 d以后,混凝土表层出现剥落现象,剥落深度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加并导致影响深度范围内的硫酸根离子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