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蔡佳  祁鹏  崔敏  宋双  印斌浩 《海洋石油》2016,36(4):33-39
已钻井分析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结果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勘探方向。通过对椒江凹陷的5口井进行分析,总结出失利原因主要为储层物性、圈闭有效性和运移。椒江凹陷的烃源岩以古新统月桂峰组中深湖相泥岩为主,灵峰组浅海相泥岩和明月峰组煤系为辅,但生烃能力有限。主要的储盖组合有四套,凹陷中心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难以通过灵峰组、明月峰组下部厚层泥岩段进入中、上组合,下组合月桂峰组、潜山才是油气成藏的有利组合。勘探策略是从有利生烃中心出发,搞清有利储层分布,寻找近源、输导条件好的构造进行优先勘探,目标以古新统月桂峰组内部的组合为主,兼顾古新统明月峰和潜山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2.
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 3个带 ,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 ,其构造格局各具特色 ,并且均有自身的烃源岩。西部断陷带由多个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组成 ,主要烃源岩为下古新统湖相泥岩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丽水、椒江凹陷 ,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中部隆起带是中生界残留盆地的叠置区 ,主要烃源岩为侏罗系湖相泥岩 ,福州凹陷是该带较有利的勘探区 ,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东部断坳带是厚度逾万米的新生代沉积断坳区 ,主要烃源岩为始新世煤系地层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西湖凹陷 ,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 ,东海盆地比较现实和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是西湖凹陷及丽水、椒江凹陷  相似文献   

3.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LS36-1构造成藏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能较好区分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3套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明确了3套烃源岩对不同含油气构造的贡献,分析丽水凹陷LS36—1构造的油气源关系。建立了LS36—1构造多源油气的多期成藏模式,认为古油藏的油气主要来自月桂峰组烃源岩,现今油藏的凝析油主要来自灵峰组烃源岩,其次为月桂峰组、明月峰组;烃类气体主要来自月桂峰、明月峰组,CO2气体属典型的幔源气。玉泉-钱塘期强烈的构造运动非常不利于丽水凹陷早期油气藏的保存,近生烃凹陷继承性较好的构造应是寻找优质大中型油气田的首选。图6表1参9  相似文献   

4.
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3个带,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其构造格局各具特色。并且均有自身的烃源岩。西部断陷带由多个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组成,主要烃源岩为下古新统湖相泥岩,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丽水,椒江凹陷,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中部隆起带是中生界残留盆地的叠置区。主要烃源岩为侏罗系湖相泥岩,福州凹陷是该带较有利的勘探区。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东部断坳带是厚度逾万米的新生代沉积断坳区,主要烃源岩为始新世煤系地层,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西湖凹陷,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东海盆地比较现实和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是西湖凹陷及丽水,椒江凹陷。  相似文献   

5.
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及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近海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有效勘探面积 2 4× 10 4 km2 ,最大沉积厚度 15 0 0 0m ,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但目前勘探程度低 ,油气资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西湖凹陷和丽水凹陷。西湖凹陷局部构造条件优越 ,发育 3套烃源岩 (平湖组为主力烃源岩 ) ,下第三系多旋回沉积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 ,具有好的含油气远景 ;西斜坡断阶带和南部中央构造带是西湖凹陷最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丽水凹陷发育 2套烃源岩 (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是主力烃源岩 ) ,古新统储盖组合发育良好 ,存在古新统含油气系统和古新统 始新统复合含油气系统 ,具有相当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好的勘探前景 ;丽水西次凹南部邻近凹陷中心且与断裂分布有关的构造带以及凹陷北部的西斜坡带是丽水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6.
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及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近海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有效勘探面积24×104km2,最大沉积厚度15000m,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勘探程度低,油气资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西湖凹陷和丽水凹陷.西湖凹陷局部构造条件优越,发育3套烃源岩(平湖组为主力烃源岩),下第三系多旋回沉积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具有好的含油气远景;西斜坡断阶带和南部中央构造带是西湖凹陷最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丽水凹陷发育2套烃源岩(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是主力烃源岩),古新统储盖组合发育良好,存在古新统含油气系统和古新统-始新统复合含油气系统,具有相当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好的勘探前景;丽水西次凹南部邻近凹陷中心且与断裂分布有关的构造带以及凹陷北部的西斜坡带是丽水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7.
东海陆架盆地古新统的物源演化是控制该地区沉积充填演化的主要因素。物源特征分析在盆地勘探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的取心样品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分析,通过砂岩碎屑组分、轻、重矿物组合及相关参数的时空分布研究,探讨研究区古新统物源体系演化及其对盆地沉积充填的指示意义。丽水凹陷古新统碎屑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砂岩以中等—较好分选为主,颗粒多为次棱角状—次圆,整体磨圆较差,指示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相对较低。古新统月桂峰组—灵峰组在盆地不同部位的轻矿物组合特征明显不同且分带性明显:西次洼中部和北部以再旋回造山带母岩类型为主;西次洼南部则以再旋回造山带和岩浆弧母岩类型为主;东次洼以再旋回造山带母岩类型为主。研究区古新统各主要层位的重矿物组合特征变化较小,西部浙闽隆皱带和东部雁荡凸起为丽水凹陷最重要的物源区,盆内灵峰低凸在明月峰组下段沉积之前遭受严重剥蚀,向盆内提供局部物源。丽水凹陷古新统的物源体系分析表明,月桂峰组—灵峰组沉积期处于盆地断陷初期—断陷高峰期,盆内断隆发育形成盆内物源区,灵峰组上段沉积时盆地开始进入断陷后期,不再发育局部盆内...  相似文献   

8.
丽水、椒江凹陷油气潜力分析和勘探突破口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第四轮对外合作勘探成果分析台北坳陷丽水、椒江凹陷具有中国东部裂陷盆地的基本地质特征.下古新统优质烃源岩、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众多的圈闭是“九五”勘探的主战场.丽水凹陷已发现好的油气显示,是实现勘探突破的最现实地区,椒江凹陷勘探程度低是勘探的后备地区.以灵峰组为区域盖层的下古新统成油组合是主要勘探目的层.丽水西斜坡和分隔丽水东西次凹的灵峰低潜山构造带是该区最有利的两个区带,缓坡近凹构造是实现勘探突破的首选目标.文中指出了该区勘探的复杂性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丽水、椒江凹陷油气潜力分析和勘探突破口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利用第四轮对外合作勘探成果分析台北坳陷丽水、椒江凹陷具有中国东部裂陷盆地的基本地质特征,下古新统优质烃源岩,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众多的圈闭是“九五”勘探的主战场。丽水凹陷已发现好的油气显示,是实现勘探突破的最现实地区,椒江凹陷勘探程度低是勘探的后备地区,以灵峰组为区域盖层的下古新统成油组合是主要勘探目的层,丽水西斜坡和分隔丽水东西次凹的灵峰低潜山构造带是该区最有利的两个区带,缓坡近凹构造是实现勘探突破的首选目标,文中指出了该区勘探的复杂性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发育三套主力烃源岩,包括断陷期湖相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以及坳陷期海相烃源岩。储层发育"三套两类",即陆相砂岩、海陆过渡相砂岩以及海相砂岩和碳酸盐岩。断陷期湖相泥岩为较好局部盖层,中新世以来广泛沉积的海相泥岩是良好的区域盖层。圈闭丰富,其类型主要有构造、地层和复合圈闭。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表现出油气共生、阶梯状输导、环洼聚集、断裂控藏的油气成藏特征。分析认为,烃源岩和热场共同控制着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的油气分布;输导体系是油气运移的必经通道,并决定着油气藏层位的分布;此外,环洼分布的构造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  相似文献   

11.
丽水—椒江凹陷月桂峰组属古新世早期沉积,为凹陷主力烃源岩层。依据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特征,在月桂峰组识别出6种主要的地震相类型:中高频弱振幅连续平行—亚平行席状相、低频强振幅较连续亚平行席状相、变振幅连续—较连续前积相、中振幅较连续—断续楔状相、中强振幅杂乱相和中弱振幅较连续充填相。然后再结合研究区钻井资料及区域构造背景,进行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月桂峰组是断陷型湖泊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水下扇、三角洲、湖泊等多种沉积相类型。进而结合钻井岩样分析,得出月桂峰组湖相泥岩属中—好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丽东次凹、丽西次凹中北部和椒江凹陷的中央洼陷带,有效烃源岩厚度可达1 000余米,面积总共为4 974.8km2。优选了处于源岩中心或邻近源岩中心的凹中隆及斜坡构造带作为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点目标区域,为今后的勘探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陆架盆地为发育于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该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白垩纪弧前盆地和晚白垩世末—新生代弧后裂陷盆地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主要残留在中央隆起带;新生代盆地演化在平面上表现出裂陷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不同时代盆地构造类型和大地构造位置控制了盆地烃源岩发育层位及平面分布:西部坳陷带以古新统月桂峰组湖相泥岩和灵峰组、明月峰组滨海相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中央隆起带以上三叠统—中侏罗统福州组为主要烃源岩;东部坳陷带以始新统平湖组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渐新统和中新统煤系地层为次要烃源岩。西湖凹陷天台斜坡带为中、新生代有利烃源岩的叠合区,具有“中生中储”和“新生中储”的优势,是东海陆架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前期勘探仅在台北凹陷周缘正向构造带发现巴喀、温吉桑和米登等小型油气藏.在对烃源岩、沉积体系、储层条件及源储盖组合特征综合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台北凹陷源内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台北凹陷水西沟群纵向发育八道湾组煤岩、三工河组泥岩及西山窑组二段煤岩3套两类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朱伟林 《石油学报》2010,31(4):521-527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新生代发育两种类型凹陷:一类为大型继承性断 坳叠合型凹陷,其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沉积都很发育,且在垂向上叠合分布;另一类是断陷型凹陷,主要发育裂谷期沉积。大型继承性断 坳叠合型凹陷中发育3套古近系烃源岩,烃源岩体规模大,以生气为主;主力储层是渐新统滨浅海三角洲砂岩、新近系低位扇砂岩;区域盖层是区域性海相泥岩;凸起及低凸起上披覆构造型圈闭发育,凹陷内凹中隆构造圈闭发育。白云凹陷油气具有垂向运移和辐射状运移双重特征,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具有从烃灶向南汇聚运移的特征。丰富的烃源、高效的输导条件、大量的构造圈闭及其有利的配置关系表明,深水区的大型继承性断 坳叠合型凹陷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相对于大型继承性断 坳叠合型凹陷,断陷型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规模小,圈闭类型单一且规模小,其油气勘探潜力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白云深水区东部油气成因来源与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深水区东部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白云凹陷东部深水区,是一个发育文昌组、恩平组、珠海组3套有效烃源岩、早中新世富砂深水扇和晚渐新世陆架浅水三角洲储盖组合及构造—岩性圈闭的复合油气成藏区。油—岩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结果和原油轻烃组成特征表明,LW3-1、LH34-2构造所产凝析油和原油及LH29-1构造气藏所产凝析油主要来自白云主洼恩平组烃源岩,LH29-1、LH16-2构造油藏所产原油主要来自白云东洼恩平组烃源岩,该区凝析油和原油有珠海组烃源岩的贡献。天然气主要源自白云主洼恩平组烃源岩干酪根裂解气,有文昌组烃源岩生成的原油裂解气的贡献。白云深水区东部油气成藏带主体有两期成藏,早期聚油,晚期聚天然气及凝析油,主成藏期在粤海期—现今,LH29低凸起成藏带油藏遭受气洗。白云深水区东部存在的5个断裂带、流体底辟是垂向输导体,区域砂岩层、不整合面与构造脊耦合形成侧向运载层,共同控制该区成藏带的有效烃源灶位置与运聚。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胜北构造带白垩系连木沁组属于典型的北物源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其砂体埋藏深度较浅,储层物性较好,向北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发育。根据胜北洼中隆良好的古构造背景,结合胜北3、4号南北向平移断层沟通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地层和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烃源岩系等情况,认为胜北洼陷白垩系是浅层次生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陷期发育文昌组与恩平组2套烃源岩,湖盆沉积演化控制烃源岩的形成。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及深部钻井分析,认为白云主洼裂陷期发育轴向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断控扇三角洲体系、北缘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以及盆内滨浅湖—中深湖体系。裂陷早期,发育多组NE向断阶且呈现多隆洼的地貌特征,物源主要从东西轴向进入凹陷内,形成多点供源水系,发育多洼成烃;裂陷中期,由于拆离断层的伸展作用,湖盆扩张,北部番禺低隆起被强烈抬升,形成缓坡大规模的三角洲体系及大型湖盆;裂陷晚期,湖盆以拗陷作用为主,受华南物源及由南往北的海侵影响,发育煤型及海侵烃源岩。通过沉积相、地球化学指标可将白云凹陷烃源岩划分为3种类型:文昌组中深湖相Ⅰ—Ⅱ1型烃源岩、文昌组浅湖相Ⅱ2型烃源岩以及恩平组浅湖相Ⅱ2—Ⅲ型烃源岩,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潜力有差异,以文昌组中深湖相最优。元素地球化学指标揭示湖盆成烃环境整体表现为淡水—微咸水、还原—强还原的水体环境,而古生物揭示湖盆生油母质为湖相浮游藻类及陆源植物,优质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以浮游藻类为主。总之,白云凹陷拆离断裂活动及沉...  相似文献   

18.
南华北盆地黄口凹陷构造形成演化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口凹陷是南华北盆地的油气远景区之一。平衡剖面研究成果表明其具有复合叠加盆地结构 ,太古界—早元古界结晶基底和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沉积构成盆地的双层基底 ,中、新生界是盆地的主要沉积盖层。凹陷的形成与演化大致经历了 6个时期 :挤压拗陷期(J—K11)、剪切拉张初始裂陷期 (K21)、抬升剥蚀期 (K2 —E1)、剪切拉张裂陷扩张期 (E2 —E13)、裂陷消亡期 (E23)和区域坳陷期 (Q N)。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BASIMIS盆地模拟研究成果 ,综合分析凹陷的含油气系统 ,认为成熟烃源岩主要是石炭 二叠系煤系泥岩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湖相泥岩 ,下古生界 (寒武系—中奥陶统 )海相碳酸盐岩也是潜在的烃源岩 ;青山组和下第三系砂岩是主要储集层 ;盖层条件较好。油气生运聚期与圈闭形成期匹配良好 ,有利于原生油气藏的形成。由于该区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等多期构造运动 ,油气藏的后期保存条件是决定油气能否富集的至关重要因素。预测凹陷中西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结构对排烃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沙四段上亚段及沙三段下亚段具有多种岩性结构形式,为考察不同岩性结构的烃源岩排烃作用及成藏特征,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钻井取心物理特征的观察及不同结构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比较,认为沙四段上亚段及沙三段下亚段下部主要发育纹层状泥页岩,油气以远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沙三段下亚段上部及沙三段中亚段主要发育块状泥岩,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存在透镜体充注式排烃、顶部泥岩向下伏砂岩排烃及底部泥岩向上覆砂岩排烃三种方式。东营凹陷不同结构的烃源岩的排烃方武造成了油气分布的差异,沙四型原油分布于凹陷外围,沙三型原油分布于凹陷内围,混合型原油分布于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