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沙坪铅锌矿深部铅锌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沙坪铅锌矿的资源近几年已处于危机状态。为保障黄沙坪矿持续稳定发展,寻找和发现新的铅锌资源已迫在眉睫,因此,势必要研究、找寻、控制矿区深部(垂深500 m以下)隐伏的铅锌矿。在分析前人资料的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区内铅锌矿控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背景及成矿规律,综合矿山深部开拓工程对矿床深部矿体及矿床地质特征解剖的信息,对黄沙坪铅锌矿深部铅锌资源潜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确定了矿区深部两个极有潜力的找矿靶区,并对其进行铅锌资源预测。  相似文献   

2.
黄沙坪低品位多金属矿浮选回收白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黄沙坪低品位钼、铋、钨、萤石、铁(石榴石)多金属矿体浮选回收白钨的流程。利用小型试验流程进行了工业试验,工业试验取得了与小型试验几乎一致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黄沙坪矿近十年来,在贫化品位管理方面通过制度变革,大胆创新,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黄沙坪矿贫化品位管理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廖国礼 《采矿技术》2001,1(1):30-31
黄沙坪铅锌矿主要使用向上分层充填法,但该法对南部小采场而言存在较多的问题,改用浅孔留矿法并因矿制宜地优化采矿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盘龙矿深部低品位矿床的安全高效开采,通过对矿体形态、工程地质条件及其类似矿山的开采案例研究,提出采用下向大直径深孔落矿方案进行回采。选取828采场作为试验采场,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场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00t/d,工作面工效为32t/班,采矿成本较原浅孔留矿法降低了10%。试验结果表明,下向大直径深孔落矿工艺可以实现盘龙矿低品位矿体的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6.
黄沙坪矿区残矿回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李海洪 《采矿技术》2003,3(1):17-18
分析了黄沙坪矿区残采的分布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矿区残矿回采所应遵循的“安全第一,效益优先,统筹规划”等三大原则,并在对残矿进行简单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残矿回采方案和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VCR采矿法是大直径深孔凿岩技术、爆破理论、爆破工艺发展的结果,工艺设计一般先从采场上部的凿岩硐室打下向大直径深孔,然后用球形药包从孔的下端自下而上逐层崩矿,崩落的矿石从采场下部的出矿巷道运出。一、试验采场与试验方案设计试验采场选在凡口矿金星岭矿区—160米1~#采场,位于金星岭2~#矿体西端,矿体为北东走向,底盘近于直立,顶盘与矿体接触面不规整,倾角60°,矿体厚度30~40米,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浅孔留矿法回采厚大急倾斜矿体所存在的作业环境差、机械化程度低、出矿效率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等问题,进行了采场底部结构改进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漏斗受矿-电耙出矿底部结构可以大大提高采场出矿效率和作业安全性,同时改善了作业环境,采场生产能力达到200t/d以上,使矿山产能于2014年顺利达到60万t/a,大大提高了矿山生产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急倾斜中厚矿体时采场结构参数确定困难问题,基于Bergmark-Roos方程放矿理论,分析了放矿椭球体在采场内的空间排列特征,推导出了放矿的矿石损失率及贫化率理论计算公式。基于矿石损失、贫化率的理论计算公式,用Python语言开发了急倾斜中厚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程序,输入矿体倾角、厚度及矿岩散体流动参数后,该优化程序可自动计算出急倾斜中厚矿体的采场结构参数,有效地解决了采场结构参数确定难题。结合某铁矿的实际情况,采用优化程序计算了采场结构参数,根据计算结果进行PFC2D数值模拟放矿试验。研究表明:PFC2D数值模拟与优化程序计算得出的放矿损失贫化指标十分接近,矿石损失率平均误差值为1.82%,贫化率平均误差值为1.17%。此外,优化程序计算的开采参数下放矿指标都低于15%,放矿效果较好,能够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保山金厂河铅锌矿主矿体为低品位缓倾斜中厚矿体,平均厚度40 m左右,地下开采采用斜井开拓,设计能力1 500 t/d。为保证高效安全开采,矿房矿柱采用两阶段回采。通过对矿体形态、工程地质条件及类似矿山的生产案例研究,提出采用下向大直径深孔侧向崩矿嗣后充填方案进行回采。选取19#采场作为工业试验采场,试验结果表明,下向大直径深孔落矿工艺达到了低成本、安全、高效开采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无间柱采矿法是黄沙坪铅锌矿的主要采矿方法。为了选取更加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保证安全高效的回采,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分层高度、不同超前回采分层数以及不同暴露面积条件下的采场稳定性,以期为矿山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采矿方案优选决策多属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共存的特点, 从安全、经济和技术3个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影响采矿方案的动态、静态、定量、非定量指标, 选取生产能力、掌子面工效、损失率、贫化率、采切比、采矿成本、回采安全程度和施工难易程度8个指标, 建立了基于熵权的采矿方案优选的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在评价过程中, 引用信息熵所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计算指标的熵权和层次分析法求得的专家权重来求得综合权重, 用方案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 通过计算与标准模糊物元之间的欧式贴近度来实现方案的排序与择优, 并以黄沙坪铅锌矿为例证明了该方法应用于采矿方案优选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该模型有效地避免了权重分配困难的问题, 通过评价样本与评价标准之间的远近关系, 得出黄沙坪铅锌矿3种采矿方案的欧式贴近度分别为82.1%, 80.4%和68.9%, 从而选取方案一。该决策模型为采矿方案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黄沙坪多金属矿体为研究对象,针对原铅锌矿开采中存在的作业安全性差、生产工序复杂、生产能力低和成本高等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优化选择了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尾废耦合充填采矿法,经2年多的现场工业试验,该采矿法矿房生产能力一般可达400~500 t/d,采矿回收率为85.18%、贫化率为6%,采矿工班效率为40 t/工班,耙矿效率为35 t/工班,证明该方案工艺简单、劳动效率高,生产能力大,能有效避免矿柱大量损失,是一种适合于该多金属矿体的理想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14.
铜坑矿92^#矿体采用空场嗣后废石充填法、组合崩落法进行开采,由于采空区治理不及时、不彻底,预留的盘区柱在高水平应力作用下片帮、冒顶,成为难采孤岛破裂矿柱。以201^#线孤岛破裂盘区柱为试验采场,通过开展岩石完整性测试,评价采场底部结构的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盘区柱破裂演化规律进行分析,评价破裂矿柱诱导崩落的可行性,并运用"部分空场-诱导崩落法"联合回采,实现破裂矿柱诱导崩落,试验采场贫化率由29.4%降低至17.5%,损失率由43.8%降低至26.3%,取得良好的安全生产效果,可为其它类似开采条件的破裂矿柱回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喀拉通克矿一期工程设计开采一号矿体内的1号特富铜镍矿体,该矿体水平节理发育,围岩破碎不稳固。一期工程要求矿石直接入炉冶炼。为此,进行了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方法的试验研究,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介绍其采矿方法试验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深部高强锚注切顶自成巷方法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深部高应力回采巷道围岩控制难题,以我国最大采深矿井——山东泰安孙村煤矿为工程背景,对传统沿空掘巷、锚杆(索)支护巷道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破坏范围广,锚杆大部分处于强度劣化区内,难以发挥支护作用,锚索受力大,接近极限破断力。为解决上述问题,系统开展了不同煤柱宽度、地应力大小、顶板围岩强度、切顶高度等影响因素下的数值试验研究,建立了顶板应力释放率、侧向支承压力提升率与围岩变形控制率等定量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多种因素下切顶自成巷与沿空掘巷矿压变化规律与围岩控制机制。基于此,提出了深部高强锚注切顶自成巷方法,利用高强锚注提高巷道顶板完整性,利用顶板预裂切缝切断采空区与巷道顶板之间的应力传递,使巷道处于应力降低区。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利用自主研发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模型试验对比研究,高强锚注切顶自成巷围岩应力比沿空掘巷平均降低20.8%,围岩变形量为后者的45.1%,应力释放与围岩控制效果明显。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建议,并在孙村煤矿2215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应用,监测表明该方法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实现了无煤柱开采。  相似文献   

17.
史海平  王帅 《现代矿业》2020,36(7):60-63
港里矿围岩软弱破碎,随开采深度延伸,地压显现越来越剧烈,严重影响港里矿正常回采。为研究港里矿软破围岩采矿,分析了影响采矿正常进行的因素和机理,调整采矿的顺序,使港里矿软破围岩采矿的困难得到根本扭转,保证了采矿生产的正常进行,选择围岩稳固及充分卸压部位布置斜坡道和联巷、优先回采围岩破碎的高应力区是地压管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楠  常帅  任凤玉 《金属矿山》2014,43(5):21-23
针对小汪沟铁矿上部矿体规模较小、露天转地下自由作业空间小、首采矿段的回采工作面不够充足、难以实现设计产能的问题,在分析矿岩可冒性以及矿体赋存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岩体持续冒落面积的3分区开采方案,并依据顶板围岩冒落范围以及岩移影响范围分析了分区开采的安全条件。该方案在确保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将小汪沟铁矿的地采产能由设计的100万t/a提高到280万t/a。生产实践表明,利用顶板围岩的冒落特性提出的多分区开采技术,扩展了露天和地下同时开采的作业空间,不仅实现了小汪沟铁矿露天转地下产能的大幅度提高,也实现了安全高效的开采目标,同时也为类似铁矿山实现高强度开采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董国胜 《中州煤炭》2019,(8):187-191,196
针对深部高突矿井存在高地应力、高瓦斯、低透气性、高地温、高岩溶水压以及高强扰动等致灾因素,以致瓦斯突出事故频繁发生的问题。在不具备常规保护层(煤层厚度≥0.8 m)开采的工程背景下,及实现上部被保护煤层增透卸压的难题,提出岩层下保护层工作面开采技术的解决思路。基于十二矿三采区主采煤层工程地条件,分析了岩层下保护层工作面采高与合理宽度的确定方法。结合矿井现有开采设备水平与技术经济因素,确定岩层下保护层开采厚度1.8 m,工作面宽度158 m;基于31040岩层下保护层工作面煤岩层揭露情况,优选出了岩层工作面破岩的关键开采设备,并设计了工作面三花眼辅助预裂爆破配合采煤机截割的破岩方式;根据己16-17煤层瓦斯地质条件,设计了岩层下保护层瓦斯卸压效果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