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絮凝沉降性能是河湖疏浚淤泥资源化处理中重要且未完善的研究课题。以武汉沙湖、官桥湖及南湖3种淤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沉降筒试验,利用清浑交界面沉降速度和上清液浊度研究了粒径分布、初始含沙量及高分子聚合物对河湖淤泥絮凝沉降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沉降筒尺寸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湖淤泥粒径越小,淤泥絮凝沉降越慢,上清液浊度越小;随初始含沙量的增加,河湖淤泥整体沉降速度变小,但当初始含沙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初始含沙量的影响作用开始变弱;高分子聚合物会促进河湖淤泥絮凝沉降;沉降筒尺寸虽然对试验结果略有影响,但对于分析河湖淤泥絮凝沉降特性无较大影响。研究河湖淤泥絮凝沉降特性对于河湖通航、蓄洪、水质修复、疏浚淤泥的处理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预氧化对混凝-气浮工艺去除铜绿微囊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预氧化(高锰酸钾、氯、过氧化氢)对混凝-溶气气浮工艺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影响.通过检测出水浊度、藻类浓度以及UV254等指标来评价预氧化对藻类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氧化剂最佳投量下,经过KMnO4、Cl2和H2O2预氧化后,藻类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81%、11.65%以及9%,其中以氯对藻类去除效果最好,但预氯化过程中引起了藻细胞的破裂使得胞内有机物释放到水中,造成出水中UV254的升高.几种氧化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不仅能够节约经济费用,而且不会因藻体内有机物的大量外流而降低出水水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在线浊度仪和颗粒计数仪对滤前投加次氯酸钠强化过滤降低滤池出水浊度和颗粒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滤前投加次氯酸钠能有效减少滤池出水的浊度和颗粒数,在2mg/L次氯酸钠投加量下,滤池出水浊度和颗粒数较未投加之前分别降低了60%和76%,且滤池的过滤周期延长了8h;强化过滤主要去除水中粒径2~5μm的颗粒物,并能有效地降低滤池因滤速突变造成的颗粒物穿透程度;颗粒计数仪能更为准确地反映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引滦输水过程中悬浮物的沉降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黎河河道两岸铁矿砂影响,引滦输水黎河段水体中悬浮物含量远远高于引滦入津隧洞出口水的悬浮物含量。本文对引滦输水过程中悬浮物的沉降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水体中悬浮物沉降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悬浮颗粒粒径,影响悬浮物迁移量的主要因素为悬浮物的初始浓度。结合引滦输水过程中的悬浮物实际迁移情况,得出悬浮物主要影响引滦输水黎河河道,而汇入于桥水库的悬浮物含量较少且主要为粒径10μm的颗粒。应用研究成果,针对引滦输水工程的悬浮物污染特征,提出降低输水过程流速、增加入库前河道深度及种植水生植物等建议,以减少引滦输水过程中悬浮物含量。  相似文献   

5.
大伙房水库水质为二类水体,受工业和生活污染较轻,但因建水库时没有清理植被,每逢春﹑秋两季,大伙房水库所蓄水中藻类含量很高。供水首部加氯系统能有效地消除供水水源中的藻类及病菌,提高了输水工程供水水质,本文简述了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加氯系统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太湖B支流地表水受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水体污染严重,水中有机物浓度和藻密度相对较高。常规的"混凝—沉淀—砂滤—加氯消毒"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地去除水中有机物、铁锰、藻类等物质。采用高锰酸盐(PPC)-聚丙烯酰胺(PAM)联用强化混凝工艺对原水进行处理。高锰酸盐投量在0.45 mg/L和聚丙烯酰胺投量在0.07 mg/L条件下联用强化混凝的静态试验结果表明:PPC-PAM联用强化混凝对浊度、色度、铁、锰和耗氧量的平均去除率为90%、73%、92%、99%和38%。PPC在0.3~0.5 mg/L投量和PAM在0.05~0.10 mg/L投量下联用强化混凝生产试验的出厂水浊度、色度、铁、锰等指标,均比历史同期水平要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北京第九水厂的水源水质和处理工艺现状,主要研究了现有常规工艺混合、反应和煤、砂过滤的运行优化,颗粒活性炭吸附过滤的应用特性和活性炭优化选型,现有水净化工艺各处理单元对水质的生物细胞毒性(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 cells为靶细胞)的影响、高锰酸钾预氧化对水源中藻类污染物引起的嗅、味去除效果等内容,并得出如下结论: (1)第九水厂一期工程预处理采用机械加速澄清池,可通过调节搅拌强度、加药和投加助凝剂等手段提高水处理效果,出水水质较易控制,浊度一般可控制在1NTU以下。二、三期工艺混合较充分,但反应池短流和水量不稳定造成的反应强度不足,絮体沉降性能差,特别在原水浊度低时沉淀池去浊效率低。但通过技术改进和强化沉淀池冲洗可提高反应和沉淀效果。 (2)二期工艺的气、水反冲洗滤池采用了均质滤料的深层滤床滤池过滤,效果优于一期工艺双层滤料的虹吸滤池。虽然前者进水浊度高于后者,但其出水浊度一般可控制在0.2 NTU,后者滤池出水浊度0.3~0.4 NTU。通过水中颗粒计数也发现,对0.2μm以上颗粒的去除,匀质滤料滤池可达95%以上,而双层滤料的虹吸滤池只有50%左右。 (3)研究发现,常规处理与活性炭吸附结合是降低饮用水生物毒性,提高水质安全性的有效手段。水源的水质较好,但预加氯后其生  相似文献   

8.
水的浊度和水中悬浮物含量是二个不同的指标,不能混淆。浊度通常均用比色或光电仪来测定,其原理是水中悬浮物的表面能进行光反射,根据反射光的大小或多少来决定水中浊物量的多寡。但是,水中的悬浮物质,随浊物含量和形状不同,会相互干扰,使测定数不准,即测得的浊度值和水中悬浮物含量不相等。水中悬浮物含量是真正表示水中呈悬浮状的固体粒子数量,它通过加热蒸  相似文献   

9.
水中有机成分及其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和氯化消毒副产物对饮用水水质构成直接威胁,是饮用水中重点控制的有机成分;天然大分子有机物对水质构成间接影响,导致胶体稳定性提高、混凝剂药耗增加;藻类和代谢产物影响常规处理工艺效果,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建筑生活热水系统水力停留时间长、余氯含量低、微生物超标等问题,采用二次加氯方式进行二次消毒,研究二次加氯的消毒效能、余氯衰减及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等。结果表明,二次加氯消毒可有效保障生活热水的生物安全性,投加0.2~0.5 mg/L次氯酸钠均可完全灭活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投加0.3~0.5 mg/L次氯酸钠在24~48 h内持续消毒效果良好。生活热水的余氯衰减速率和三氯甲烷生成量明显高于二次供水,存在消毒副产物超标的风险;随着水温和有机物含量的升高,余氯衰减速率、三氯甲烷生成速率和生成量均明显提高。综合考虑生活热水的生物和化学安全性、水力停留时间和持续消毒作用等方面的要求,0.3 mg/L次氯酸钠为二次加氯消毒的最适宜投加量。研究结果为生活热水系统二次加氯消毒技术的应用和水质安全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太湖高藻的水质特点,研究膜处理工艺应对高藻的能力及其缓解膜污染的效果。太湖水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藻类的新陈代谢产物,而且悬浮颗粒性有机物所占比例较高。试验结果表明,膜以及膜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浊度、藻类和有机物。单独采用超滤膜可造成严重的膜污染,但采用化学强化反洗措施仍可保证膜过滤的稳定运行。采用混凝和粉末活性炭作为预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和缓解膜压差的上升。对膜污染机理的研究表明,预处理可有效去除大分子有机物,从而有效缓解可逆污染;但对中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有限,很难有效抑制不可逆污染。导致不可逆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强疏水和中性亲水组分。  相似文献   

12.
颗粒计数器能实时反映出水中不同颗粒的粒径和数目,以及它们在水中的分布状态。在净水厂运行中使用颗粒计数器,可以更为综合地反映各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情况。与检测水的浊度相比,可避免由于浊度仪未能检出或检测滞后而导致的水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水中杂质的粒径、分子量分布及其它水质指标,能够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法。各种处理方法的选择如图所示。高浓度粗颗粒悬浮物应当首先在初沉池或水库中进行预处理。如果高浊度仅在短时期内出现,平时可直接进水,而仅在高浊度期用储存的水。从保  相似文献   

14.
惠南庄泵站担负着向北京城市供水的重要任务。为抑制输水管道内藻类等微生物滋生,在泵站前池设置一套加氯系统对水进行加氯处理。工程原设计为液氯投加工艺,最大储氯量为72吨,属于严格控制危险源。为降低工程运行管理难度和风险,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使工程及早发挥效益,需对现有加氯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分析目前普遍采用的几种管道保护加氯投加工艺,将原液氯投加系统改为次氯酸钠投加系统,并对工程的运行及维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淤泥颗粒在水中的受力情况和管道射流基本理论,建立了适用于堆场淤泥颗粒的基本运动方程,得到了淤泥颗粒的沉降速度分布图、水平管道射流各断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和不同断面处轴向速度分布图。通过拟合淤泥颗粒在堆场中沿垂向、轴向和径向的运动规律,构建了堆场主沉降区内淤泥颗粒粒径范围从0.35~300μm沉降历时17h的分层沉降模型,大致模拟出淤泥沉降规律。淤泥颗粒粒径呈现扇形分布,沿堆场方向沿程递减分布,砂粒在堆场的前250m沉降完全,粉粒沿堆场水流方向依次沉降,黏粒大部分悬浮在水中,有利于后期实现堆场空间的有效利用和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庞熙 《广西水利水电》1998,(3):16-18,29
叙述天然水及水中含盐量对泥沙颗粒沉降速度的影响,其中的关系复杂,尚无法根据水质对无盐水分析的结果进行修正,因而提出了以天然水代替无盐水进行分析以推求泥沙颗粒的实际沉降速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压力强化混凝沉淀过滤除藻工艺中藻毒素的去除效果,试验对比研究了预加压和预氧化后的含藻水,经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吸附后的藻毒素去除效果,考察了不同粉末活性炭投加点及投加量对藻毒素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藻水加压后混凝沉淀,藻类和浊度物质去除效果最优,蓝藻去除率达到96.2%,浊度降至0.49NTU。含藻水在加压和高锰酸钾预氧化后,水中藻毒素浓度未增加,而次氯酸钠预氧化后水中藻毒素浓度最大增幅为215.78%;对于加压水样,在混凝剂投加前30min或投加后7min投加粉末活性炭效果较好,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5~20 mg/L时,沉淀水藻毒素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4.13%和53.57%,而与混凝剂同时投加则效果不佳。对次氯酸钠预氧化的水样,粉末活性炭与混凝剂同时投加时效果最好,沉淀水藻毒素平均去除率15.84%。  相似文献   

18.
引滦输水污染物对于桥水库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滦输水期及非输水期引滦沿线入库水体污染物研究,分析水体中悬浮物、TN、TP等污染物对于桥水库水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桥水库的水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水质指标为TN、TP,其主要来源为引滦输水的上游水库;悬浮物及重金属在引滦输水沿线水体中含量较大,主要来源于沿线两岸的铁矿砂及选砂堆积物,但进入于桥水库前沉积量较大,对水库水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黄河高浊度水混凝沉淀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高浊度水混凝沉淀时HPAM(水解聚丙烯酰胺 )一次投加、HPAM分步投加、PAC HPAM联合投加的试验。结果表明 :PAC HPAM联合投加与HPAM一次投加相比 ,处理后水的浊度可降低 1 15~ 9 2 7倍 ,有利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并且在沉淀后浊度大致相等时 ,HPAM用量可减少 4 0 %~ 6 0 % ,有利于降低饮用水中单体丙烯酰胺含量和其它有机物 ,保证饮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20.
长江水源水质特点以及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对长江原水水质现状作了综合全面的评价,并掌握了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长江原水水质的综合评价为Ⅱ级水源标准。陈行水库的蓄存作用对去除浊度、有机物、铁、锰等的效果非常显著,对由于水质变化而对水厂产生的冲击起了很好的缓解作用。由于取自陈行水库的水量增加,原水的浊度、有机物含量等有所增加。但由于陈行水库的缓冲作用,原水水质的变化不会很大。藻类不大会对水厂运行造成危害。另外对月浦水厂的处理工艺的调查表明现有的处理工艺基本适应长江水质。但在冬季低温低浊时,处理效果还不十分理想。如何处理低温低浊水源水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