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肉苁蓉总苷(total glycosides of Cistanche deserticola,TG)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采用不同浓度(0、3.5、10.5、21、31.5、42 μg/mL)TG处理HepG2细胞24 h后,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Hoechst 33342/PI双染法及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并通过细胞迁移试验检测细胞迁移现象;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展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法测定α-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β-连环蛋白(β-catenin)、蓬乱蛋白(Dishevelled,Dsh)、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表达量。结果发现,TG可以降低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且有浓度依赖性,当TG为42 μg/mL时,细胞存活率仅有31.04%;此外,TG可以破坏细胞结构,诱导细胞凋亡,AV/PI检测后细胞凋亡率可高达32.44%;还可促使细胞坏死,限制细胞迁移,处理后的组别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 ;同时,高浓度TG可以阻滞HepG2细胞在S期和G2/M期;与对照组相比,TG处理之后,β-catenin、Dsh表达下降,而GSK-3β表达量升高。由此可知,肉苁蓉总苷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进展、促进细胞凋亡、限制细胞迁移等方面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GSK-3β降解β-catenin来实现肝癌抑制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肉苁蓉总苷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Pubchem数据库及文献收集肉苁蓉总苷中7种主要活性成分的三维结构。通过PharmMapper,UniProt,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相关靶点与IBD相关的基因靶点信息。再将肉苁蓉活性成分靶点和IBD的靶点绘制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并将交集靶点上传到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筛选分析。使用DAVID数据库将肉苁蓉总苷活性成分对IBD发挥保护作用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3.8.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肉苁蓉总苷治疗IBD的作用靶点与途径,并构建IBD小鼠模型进一步验证。结果:肉苁蓉总苷活性成分对IBD具有防护作用的靶点有254个,PPI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30个。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发现肉苁蓉总苷可能主要通过调控癌症通路、mTOR通路、TGF-β通路、JAK-STAT通路、AMPK通路等,进而影响细胞信号传导、增殖、分化、凋亡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为研究鱼腥草提取液(Houttuynia cordata extract,HCE)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使用头孢曲松钠(2 mg/g)灌胃7 d、每天2次,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再连续灌胃高、中、低剂量HCE 28 d,分析小鼠体重、摄食量、结肠长度、结肠HE染色、AB/PAS染色及肠道菌群组成与结构。结果显示,HCE对小鼠体重无影响,能够增加小鼠摄食量、缓解盲肠肿胀现象且高、中、低剂量HCE均显著改善了小鼠结肠缩短现象(P<0.05);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示各HCE组均显著低于头孢曲松钠组(P<0.05),结肠黏液层得到明显恢复;16S rDNA测序显示HCE可以缓解由头孢曲松钠灌胃导致的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下降,显著提高了小鼠肠道拟杆菌门与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下调厚壁菌门与肠球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明显改善了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现象,有益于小鼠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植物乳杆菌P9对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再灌胃不同剂量植物乳杆菌P9菌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肝脏和小肠组织中抗氧化指标,菌群计数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探究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P9能够降低小鼠因抗生素造成的炎症反应,提高脏器氧化应激水平。菌群计数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P9能够增加抗生素导致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减少。16S r DNA测序结果显示,抗生素使小鼠肠道对抗生素耐药细菌丰度增加,而植物乳杆菌P9则降低耐药细菌丰度,植物乳杆菌P9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旨在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对小鼠肠道菌群及抗氧化抗炎能力的影响,为植物乳杆菌P-8相关益生菌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将Balb/c雄性鼠52只随机均分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组,分别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植物乳杆菌P-8溶液,连续30 d。测定小鼠的体质量、摄食饮水变化,并对粪便样品进行活菌计数及16S rDNA高通量测序,处死小鼠后计算脏器系数,测定小肠、肝脏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丙二醛、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的水平及血清中炎症反应指标(IL-1β、IL-6)。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植物乳杆菌P-8溶液灌胃对小鼠的摄食饮水、体质量和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组小肠和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T-SOD和GSH-Px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组肝脏组织中GSH-Px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冷藏大黄鱼优势腐败菌的致腐能力,从贮藏末期的鱼肉中分离出7种腐败菌,分析接种7种腐败菌的鱼肉样品的菌落总数值(TVC)、总挥发性盐基氮值(TNB-N)和挥发性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接种不同菌株的鱼肉样品间的TVC值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魏氏假单胞菌、波罗的海希瓦氏菌、麦芽糖肉食杆菌在贮藏末期增长缓慢;接种液化沙雷氏菌、软体气单胞菌、波罗的海希瓦氏菌的TNB-N值增幅较快,与初始时相比分别增加了7.31%,4.92%,7.03%,而对照组仅增加0.98%。产量因子结果显示:波罗的海希瓦氏菌是真空包装大黄鱼贮藏期间的优势腐败菌,其末期值高达46.58 × 10-8 mg TVB-N/CFU,其次是液化沙雷氏菌和软体气单胞菌。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共鉴定出8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对照组主要产生醚类、醇类、烯类、噻唑类物质。明显不同于对照组,在7种腐败菌作用下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醛酮类、烃类以及含氮含硫类化合物,接种不同菌种后鱼块的气味物质种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接菌鱼块会产生其特有的风味物质。本研究为后期进一步探究贮藏大黄鱼的腐败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究玛咖生物碱对Bel-7402细胞体外抗肝癌活性及体内抗H22肝癌活性的影响。通过0.5%的盐酸95%乙醇溶液提取获得玛咖生物碱粗提物,并通过进一步的酸溶碱沉方法纯化获得玛咖生物碱,通过MTT法测定不同剂量玛咖生物碱对Bel-7402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体内抗肝癌H22荷瘤小鼠试验,考察不同剂量玛咖生物碱体内抗肝癌活性影响。细胞实验表明,不同剂量组玛咖生物碱对Bel-7402细胞有一定的抗肝癌活性,其抗癌活性高低顺序为:玛咖生物碱高剂量组玛咖生物碱中剂量组玛咖生物碱低剂量组。体内抗肝癌试验表明,玛咖生物碱高、中剂量组具有显著的抗肝癌活性。可见,玛咖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抗肝癌活性,这为玛咖生物碱活性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人细胞(Hep G2)为模型,通过MTT实验研究反油酸对Hep 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选择1.2 mmol/L和1.5 mmol/L的反式油酸处理Hep G2细胞6和12 h,利用UPLC-MS/MS和GC-MS对Hep G2细胞的代谢组进行检测,以了解人细胞对反式油酸的代谢反应。结果表明,反油酸处理引起了Hep G2细胞代谢水平的广泛变化。反油酸处理促进了脂肪酸合成,引起细胞磷脂代谢显著变化及细胞膜的重构,也增加了胆固醇和酰基甘油代谢中间产物的水平;同时,反油酸引起糖类和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增强,为脂肪酸合成提供原料。本研究获得的体外代谢组水平的变化为揭示反式脂肪酸与人类健康的不良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11.
该研究利用纯水和乙醇为提取溶剂,以亚临界水提取,回流提取,超声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4种提取方法,分别提取肉苁蓉中的有效营养物质。得到提取产物后以提取产物中肉苁蓉指标性物质(肉苁蓉苷)、营养元素、维生素含量作为质量指标,以农药残留含量作为安全卫生指标。评价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式对肉苁蓉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提取得到的产物中肉苁蓉苷含量比其他提取方式高2.93%~40.63%,维生素含量比其他提取方式高6.64%~35.75%,同时农药残留含量比其他提取方式降低了72.89%~84.47%;该提取方式能提高有效物质提取效率,减少有害物质溶出。提取过程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同时分别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常压烘干法,减压烘干法对肉苁蓉提取液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提取产物粉末。再次检测不同粉末中有效营养物质的含量,发现其中真空冷冻干燥法能有效防止制备提取物粉末中的营养物质散失。其他2种干燥方式得到的提取产物比真空干燥产物的营养物质含量下降了9.09%~57.14%。利用亚临界水提取肉苁蓉中有效物质,并结合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提取物的干制粉末,具有低毒、高收益、绿色环保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16S rDNA测序方法研究大鼠灌胃玫瑰水提物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合转录组测序结果探讨玫瑰水提物对机体的功能作用。选用6周龄SD大鼠,灌胃蒸馏水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玫瑰水提物,每组8只。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玫瑰水提物均对正常大鼠血脂和生长发育指标无显著影响;不同组别的大鼠粪便中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和盲肠内容物中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含量差异明显,均为高剂量组<对照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玫瑰水提物均显著影响大鼠肝脏的转录组学,低剂量玫瑰水提物有101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抗原加工和提呈(ko04612)通路;中剂量组也有101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抗原加工和提呈、TNF信号通路(ko04668)等4条通路高剂量组有76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抗原加工和提呈、MAPK信号通路(ko04010)等6条通路不同剂量之间也有明显变化。这说明玫瑰水提物对大鼠肠道普雷沃氏菌属影响较大,同时也显著影响肝脏免疫应答。提示玫瑰水提物可通过干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进而影响机体健康,并具有潜在的诱导肿瘤细胞衰老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将葡萄酒花色苷和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与人体肠道菌群进行体外模拟发酵,通过16S rRNA测序,比较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多样性和功能基因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探究葡萄酒花色苷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葡萄酒花色苷和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均可降低Firmicutes/Bacteroidetes(F/B)值,在0~24 h内降幅分别为32.98%和60.43%。葡萄酒花色苷还可有效延缓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降低的速率;降低有害菌大肠埃氏菌属-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和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的相对丰度,在0~24 h内降幅分别为66.36%和33.33%。同时葡萄酒花色苷和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均能提高肠道菌群与新陈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尤其是脂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红葡萄酒花色苷可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抑制部分有害菌增殖,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提高人体肠道新陈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对SD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通过连续8周灌胃适当剂量乙醇,建立SD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同时,灌胃相同剂量的白酒,考察白酒和乙醇对SD大鼠血脂、肝脏指标的影响及造成的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连续8周灌胃乙醇造成SD大鼠一定程度的酒精性肝损伤,而白酒组的肝损伤程度显著低于乙醇组。多样性分析表明乙醇组SD大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而白酒的摄入可以回调这种现象。菌群结构分析表明乙醇干预和白酒干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白酒干预组物种组成与对照组更加接近。差异性分析筛选出白酒组和乙醇组的3个潜在差异微生物标志物,分别为g_Eubacterium_rumminantium_group、g_U29-B03和g_unclassified_f_Oscillospiraceae。该研究结果表明白酒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来减轻乙醇诱导的轻度肝损伤。 相似文献
16.
以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出合适的根皮苷药物浓度及油酸浓度,建立油酸诱导肝癌细胞(Hep G2)产生脂肪堆积体外模型。分别以MTT值、Hep G2细胞形态、Oil Red O脂滴染色、甘油三酯(TG值)、胆固醇(TC值)、脂肪代谢及胆固醇代谢基因SREBP-1C、FAS、CPT-1、PPARα、HMGCR mRNA表达水平为指标,考察根皮苷对油酸高脂模型细胞的影响。根皮苷能够显著抑制油酸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肪堆积作用,90μmol/L根皮苷能够降低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脂肪氧化代谢基因的表达,降低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究西番莲果皮花色苷(peel of passion fruits anthocyanins, PPFA)对H2O2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02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法建立H2O2诱导L02细胞氧化损伤的模型, 通过测定细胞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指标, 观察PPFA对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 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显著差异代谢物分析, 探讨其抗氧化机制。结果 PPFA体外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值为34.62 μg/mL, 有一定的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细胞实验表明, PPFA能够显著提高H2O2损伤的L02细胞总抗氧化力(P<0.05), 并显著降低损伤细胞中MDA生成量和LDH的释放量(P<0.05); 与损伤组相比, PPFA各剂量组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 中剂量组CAT与低剂量组GSH-Px的活性显著升高且达空白组水平(P<0.05)。代谢组学分析表明, 与损伤组相比, PPFA处理后细胞存在23种显著差异代谢物, 涉及到谷胱甘肽代谢、胆汁分泌、铁死亡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结论 PPFA对H2O2诱导L02细胞的氧化损伤有抑制作用, 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荒漠肉苁蓉对酒精诱导的慢性肝损伤的修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从荒漠肉苁蓉中提取并纯化苯乙 醇苷。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苯乙醇苷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另外,分别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了苯乙 醇苷的肝保护活性。在体外实验中,苯乙醇苷可显著提高HepG2细胞的存活率。对酒精诱导的肝损伤小鼠模型进行 动物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苯乙醇苷可显著恢复由酒精诱导的血清指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 氨酰转肽酶、酸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肝脏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 酶、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和甘油三酯)水平。模型动物的肝组织显微结构中,突出的病理学脂 肪微泡和细胞坏死情况也由于灌胃苯乙醇苷而显著减弱。这些结果表明,针对酒精诱导的慢性肝损伤,苯乙醇苷具 有显著的肝保护活性。所述机制涉及对相应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活性以及对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研究黄酒对小鼠通便功能作用及便秘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体质量、小肠墨汁推进率、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粪便质量实验结 果表明,高剂量黄酒能够延缓小鼠体质量增长,黄酒未能显著促进便秘小鼠肠道蠕动、缩短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未能显著增加便秘小 鼠粪便质量。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和中剂量组在物种丰富度上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高剂量黄酒能够上调 Akkermansia muciniphila、乳杆菌的比例;下调拟杆菌(Bacteroides)、肠球菌(Enterococcus)、梭菌(Clostridium)和变形杆菌(Proteus)的 比例。 在实验剂量下,未见黄酒具有明显的通便功能作用,黄酒对便秘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