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能否减少全麻气管拔管反应。方法: 选择常规全麻并七氟烷吸入维持的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Dex负荷量0.4 μg/kg后0.01 μg•kg-1•min-1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组(R组, 持续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 ng/mL效应室浓度)、Dex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组(DR组,Dex负荷量0.4 μg/kg后0.01 μg•kg-1•min-1持续泵注复合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 ng/mL效应室浓度),每组20例。记录拔管前(T1)、拔管后1 (T2)、5 (T3)、10 min (T4) 患者心率、血压及SpO2,观察苏醒期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呛咳情况;在PACU 5、10及20 min时行镇静评分。结果: 三组各记录时点生命体征平稳。三组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严重呛咳反应发生率较D组、R组显著减少(15% vs 55% vs 40%,P<0.05)。三组患者在PACU 5、10、20 min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可有效减轻拔管期呛咳反应,且不影响患者清醒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诱导插管的患者安全性情况。方法: 择期头颈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四组: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A组)、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B组)、依托咪酯组(C组)、丙泊酚组(D组),每组20例。记录四组患者在入室后麻醉前基础值(T0)、给予右美托咪定开始 1 min(T1)、输注右美托咪定 10 min(T2)、麻醉诱导后 3 min 为(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 1 min(T5)、插管后 3 min(T6)、插管后 10 min(T7)的SBP、DBP、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记录T0、T2两个时点血氧饱和度(SpO2)值、Ramsay评分。结果: T2时点与T0时点比较,A、B组HR下降,并低于C、D组(P<0.01),但对血压并未产生影响(P>0.05);T3时点跟T0时点比较,A、B、C三组SBP下降(P<0.01),A、C组DBP下降(P<0.01),B 组DBP下降(P<0.05), T4时点A组SBP高于B组(P<0.01),A组DBP高于B组(P<0.05);T5、T6、T7时点A、B两组血压、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SpO2值T2时点低于T0时点(P<0.01),T2时点Ramsay评分,A、B两组高于C组(P<0.05)。A、B组BIS值T2时点低于T0(P<0.01),T3~T7时点三组均低于T0(P<0.01),T5时点C、D组BIS值高于A、B组(P<0.05)。结论: 预注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依托咪酯诱导全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保留较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更好的循环调节功能,其抑制插管心血管反应效能和丙泊酚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注射液(dexmedetomidine, DEX)在可预见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位可预见困难气道患者分为A、B、C 三组(n=46),A、B组分别应用DEX 0.6 μg/kg、1.0 μg/kg,C组使用0.03 mg/kg咪唑安定,分别进行慢诱导麻醉。三组患者在静脉诱导同时给予7 L/min高氧驱动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 5 mL 行呼吸道表面麻醉。比较三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T1)、纤支镜插入鼻腔时(T2)、纤支镜插达隆突即刻(T3)、插入气管即刻(T4)、插入气管后2 min(T5)5个时点监测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以及T1、T4、T5时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水平。 结果: 自T4时起,3组患者血中的NE与E值显著升高,与T1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在T4与T5时NE与E值升高,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在T3~T5时的MAP、HR与Ramsay镇静评分等监测结果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气管差管的成功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于插管前进行慢诱导清醒镇静治疗辅以高压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是安全可行的,能为可预见困难气道患者的清醒气管插管操作提高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肌松药条件下七氟烷诱导时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维持最佳气管插管条件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Cp50)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1)和对照组(C组,n=24)。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持续时间15 min,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8%七氟烷肺活量法诱导,待眼睑反射消失后,维持呼气末七氟烷浓度(CETSev)为3%,同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初始血浆靶浓度分别设置为3 ng/mL(D组)和4 ng/mL(C组),并按照改良Dixon序贯法调整各组下一例瑞芬太尼的浓度(浓度梯度为0.2 ng/mL),达到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90 s后喉镜检查评估并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的气管插管条件和血流动力学。结果:C组和D组瑞芬太尼维持最佳气管插管条件的Cp50分别为3.079 ng/mL(95% CI 2.898~3.240)和2.468 ng/mL(95% CI 2.239~2.630)。结论:在七氟烷诱导并无肌松药条件下,右美托咪定可使瑞芬太尼维持最佳气管插管条件的靶控Cp50降低19.8%。  相似文献   

5.
朱波  王寿根  张自强  陈蕾  马佳燕 《金属学报》2016,21(9):1050-105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表面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镇静、镇痛及控制循环的效果。方法: 选择75例择期表麻下单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高血压患者, ASA分级I-Ⅲ级,年龄65~8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C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D2组),每组25例。均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输注时间15 min。D1组负荷量右美托咪啶(以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 1 μg/kg,D2组0.7 μg/kg,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记录入室(T0)、手术开始时(T1)、白内障摘除时(T2)、手术结束时(T3)、出手术室时(T4)的5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镇静评分(Ramsay)、镇痛评分(VRS)。记录手术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分,患者术前及术后1 d焦虑评分(SAS),术中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及心血管药物使用例数。结果: 共71例患者纳入该研究。C组13例患者需使用乌拉地尔降压,4例艾司洛尔降心率,D1、D2组术中血压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有2例使用阿托品升心率。与C组比较,D1组、D2组的T2、T3、T4时点的HR降低(P<0.05),与D2组比较,D1组HR下降更明显(P<0.01)。D1组、D2组处于明显镇静状态,在T2、T3、T4时点,D1组较D2组镇静更为明显(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D1组、D2组明显增加(P<0.05)。但手术前后焦虑评分、镇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缓慢泵注0.7 μg/kg负荷量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术中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中,具有较好的镇静及控制高血压、心率的效应,患者满意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用肠镜检查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P组(n=33)、D组(n=33),入室开放上肢静脉,吸氧,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D组先 0.1 μg·kg-1·min-1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0.1 μg/kg),P组静脉推注安慰剂(0.9%生理盐水)3 mL 后,再 2 μg·kg-1·min-1静脉推注丙泊酚(1.5 mg/kg),完成后待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插镜,检查中如有体动反应,追加丙泊酚30~50 mg,并观察丙泊酚用量,及体动、循环、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果: 丙泊酚总用药量,可唤醒时间P组明显高于D组 ( P<0.05);D组体动发生例数明显低于P组(P<0.05);用丙泊酚实施无痛麻醉过程中均可导致循环抑制,心率加快,右美托咪定对循环影响小,能导致心率降低,可拮抗丙泊酚的心率加快作用(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无痛肠镜中的使用,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能协同丙泊酚的麻醉镇静作用,提供更佳的术中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预处理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寒战反应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最佳剂量。方法: 择期下腹部妇科手术的女性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33~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术中右美托咪啶微泵维持用量分为4组:D1组、D2组、D3组及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 20 mL) 。D1、D2、D3组在硬膜外给药结束后输注右旋美托咪啶负荷量1 μg/kg,之后分别以微泵缓慢输注右美托咪啶 0.2(D1组)、0.4 (D2组)、0.6 μg/kg (D3组),C组输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关腹前停用。纪录患者自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后有无寒战、寒战发生时间、寒战级别、术中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比率及并发症。采用BIS监测评估给药前(T0)、给药后 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患者镇静程度,纪录各时点的鼓膜温度。结果: 4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4组患者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差别(P>0.05)。4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 43.3%、16.6%、6.7% 及40%,4组寒战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5%、7%、8%、8%,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3组与D1、D2组比较,阿托品使用比率有明显上升(P<0.05)。与C组比较,前3组术中各时点BIS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的鼓膜温度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可明显降低腰硬联合麻醉下寒战反应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中央室寒战温度触发阈值有关。右美托咪啶微泵维持的适宜剂量为 0.4 μg/kg。  相似文献   

8.
胡双燕  仲俊峰  何锐  蒋宗明 《金属学报》2016,21(12):1409-14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胃切除患者60例,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SD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 1次肠排气时间、肠功能指数(bowel function index,BFI)、术后静息和咳嗽时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首次使用哌替啶的时间和术后 48 h内哌替啶总量、术后不良反应 (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结果: SD组患者术后第1次肠排气时间为术后(67.2±3.5) h,与 S组(73.1±5.3) 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与S组术后BFI≤28.8的患者分别为 26例 (86.7%)和 19例 (63.3%)(P<0.05);SD组患者术 8、16、24、36、48 h静息 NRS和术后 4、8、16、24、36、48 h咳嗽NRS均显著低于S组(P<0.05)。SD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哌替啶时间为 (8.2±2.4) h,与 S组( 4.3±1.9) 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与 S组哌替啶使用量分别为(70.5±21.9)mg和 (105.4±32.2) m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发生率 SD组和S组分别为 4例(13.3%)和 11例(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哌替啶的用量,促进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Dex)复合丙泊酚不同血浆靶浓度靶控输注(TCI)诱导时喉罩置入条件,探讨喉罩置入时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合适靶浓度。方法: 择期行短小手术患者 75例,年龄 20~60岁,ASAI-II级,随机分为三组(n=25),I、II、III组丙泊酚靶浓度分别为 2.0、2.5、3.0 μg/mL。右美托咪啶 0.6 μg/kg 负荷量 10 min 泵完,当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达预设靶浓度 3 min后置入 喉罩,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下颌活动度、呛咳、体动及喉痉挛。记录患者术前 (T0)、喉罩置入前(T1)、置入后 1 min(T2)、3 min(T3)时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计算 T0和T1时 SBP、MAP、HR的变化幅度。记录各组呼吸抑制例数、时间。记录各组麻黄素和阿托品使用情况。结果: 各组 T1~T3 SBP、MAP、HR均低于 T0 (P<0.05),与I、II 组相比,III组下降幅度更明显 (P<0.05)。与 T1比较,三组 T2时的SBP、MAP和 HR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P>0.05)。三组 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条件 I组有 3例张口度差,5例发生呛咳或体动,与II、II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I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I、II 组相比,III组呼吸抑制例数增加和抑制时间延长(P<0.05),而且 III组有更多患者需要使用麻黄素、阿托品(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 0.6 μg/kg 复合丙泊酚靶浓度 2.5 μg/mL 能够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和良好的喉罩置入条件,不会产生明显的呼吸和循环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苏醒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0例ASAⅠ级4~12岁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Ⅰ组)、氟比洛芬酯组 (Ⅱ组)、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组(Ⅲ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注生理盐水 2 mL、1 mg/kg 氟比洛芬酯、1 mg/kg 氟比洛芬酯及 0.5 μg/kg 右美托咪定。所有患儿均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罗库溴铵-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记录3组患儿拔管后各时点血压、心率、麻醉后躁动评分(PAED)和疼痛评分(CHIPPS)、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Ⅲ组患儿术中和复苏期间芬太尼追加量较Ⅰ组显著减少(P<0.05);3组复苏室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20%和5%,Ⅲ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与Ⅰ和Ⅱ组比较,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30%)减少(P<0.01)。与Ⅰ组比较,Ⅲ组心率在拔管后5、10 min 均下降(P<0.05)。Ⅲ组PAED评分在拔管即刻、拔管后5、10 min 较Ⅰ组低(P<0.01),III组CHIPPS评分在拔管即刻、拔管后 5 min 较Ⅰ组低(P<0.05)。3组患儿麻醉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患儿的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1.
张传骧 《金属学报》2002,7(4):355-356
目的: 比较艾司洛尔、芬太尼预防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 将30 例病人随机分成3 组,每组10 人:艾司洛尔组、芬太尼组、生理盐水组。测量3 组病人麻醉诱导和插管后不同时间的血压和心率。结果: 艾司洛尔、芬太尼组, 插管后血压变化均比生理盐水组低( P <0. 05), 艾司洛尔组心率增幅比芬太尼组和生理盐水组低( P <0. 05) 。结论: 艾司洛尔能有效地抑制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及硝酸甘油控制高血压病人插管与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45例原发性高血压全麻病人, 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U组, n =15)、 硝酸甘油组(N 组, n =15) 和对照组(C组, n =15), 分别于诱导时和术毕静注乌拉地尔0.5 mg·kg-1或硝酸甘油 1 μg·kg-1或不用降压药,观察插管期及拔管期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平均动脉压(MAP)、 心率(HR)、 和心率 收缩压乘积(RPP)。 结果: 插管与拔管期C 组心血管反应剧烈,各项观察指标均异常升高(P <0.01); U 组和 N 组SBP、 DBP、 MAP 平稳, 分别与 C 组同期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 U 组与 N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U 组和N 组HR、RPP 虽有升高, 但升高幅度均 低 于 C 组 (P <0.01)。 结论: 乌 拉 地 尔0.5 mg·kg-1或硝酸甘油 1 μg·kg-1静注均能有效控制插管与拔管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有助于高血压病人插管与拔管期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Hunt/ Hess分级为I~II 级的施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50 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B组) ,每组25例。A组麻醉前 10 min 微泵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 0.5 μg/kg,术中 0.4 μg·kg-1·h-1持续泵注,B组给予等容量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入手术室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 5 min(T3)、10 min(T4) 的血压(BP)、心率(HR)变化,抽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血糖(GLU)、血乳酸(LAC)浓度, 并记录麻醉恢复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拔管后 30 min 视觉模拟(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程度评分。结果:B组的MAP、HR、COR、GLU、LAC较A组增高更为明显(P<0.01 或P<0.05);B组苏醒期躁动评分和拔管后 30 min VAS评分高于A组,而Ramsay镇静程度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效抑制了围拔管期的应激反应,能提高麻醉苏醒质量,不延迟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4.
靳艳卿  马正良  顾小萍  钟妤 《金属学报》2008,13(12):1426-1429
目的 比较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患者40 例, ASA Ⅰ ~ Ⅱ级, 年龄11 ~ 18 岁。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组(R 组) 和芬太尼组(F 组)。以丙泊酚、维库溴铵和七氟醚维持麻醉。以R 组(0.2μg°kg-1·min-1) 和F 组(1μg°kg-1°h-1) 持续静脉输注维持术中镇痛。唤醒前半小时左右停用维库溴铵和镇痛药。唤醒时间为停用丙泊酚和七氟醚到患者双侧脚趾能动的时间。手术结束前R组停用雷米芬太尼后给予芬太尼2μg kg, 术后两组以芬太尼10μg°kg-1·min-1 持续静脉镇痛, 随访患者术后24 h 内的疼痛情况。结果 R 组术中唤醒时间(12.3 ±5.7) min 明显短于F 组(21.6 ±6.5) min (P <0.01)。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术后疼痛评分(VAS 评分)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中, R 组患者术中唤醒明显快于F 组。术中停用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 后及时追加芬太尼, 术后未诱发明显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fatigue performance of joined assemblies (spot weld and/or adhesive bonding) in corrosive environment. Various assemblies have been tested in alternated and simultaneous fatigue‐corrosion modes. Adhesive joints are strongly affected by simultaneous fatigue‐corrosion with a large drop of the fatigue life compared to results in air. By alternating fatigue and corrosion, the reduction of fatigue life is important. For spot welding, fatigue life is decreased at higher load amplitudes and increased at lower amplitudes. These results are strongly linked to the opening of the gap near the spot weld at high load amplitudes. At low amplitudes, corrosion might limit the local stress at the notch root of the weld.  相似文献   

16.
针对拉拉铜矿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的复杂情况,采用FLAC3D分析一定的隔离矿柱支撑下采空区围岩变形及破坏特征。依据岩石力学摩尔—库伦准则,采用FLAC3D内嵌的FISH语言定义了剪切安全度及拉伸安全度两种破坏判据。依据模拟结果,为施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简单分析了双金属复合管塑性成形的过程,对目前国内双金属复合管的各种主要塑性成形复合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介绍了一种新的成形工艺。  相似文献   

18.
Casting process simulation is nowadays established as a strategic tool in process optimisation to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However, sometimes the required three-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casting is not available, because the original drawings are not-up-to date and parts are subjected to design changes. In these cases, reverse engineering (RE) is the most suitable method to reconstruct the geometrical model of the casting. In this paper, a RE-based procedure is proposed to obtain the three-dimensional CAD model of a casting from its physical equipment. The proposed procedure involves four phases: pre-digitising, digitising of equipment parts,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CAD modelling. An aeronautical part fabricated by sand casting is selected as case study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approach. Outcomes prove that the RE methodology is adequate to virtually reconstruct the geometry of each single part of the equipment as well as the whole geometry of the assembled mou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