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fibroblasts,CFb) 增殖及α1(Ⅰ) 型前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建立Ang 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纤维化细胞模型。采用四氮唑蓝(MTT) 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 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α1(Ⅰ) 型前胶原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雷公藤甲素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α1(Ⅰ) 型前胶原合成。结论:雷公藤甲素可以通过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α1(Ⅰ) 型前胶原合成从而抑制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西红花酸(Crocetin)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建立乙醛诱导的HSC纤维化模型;用不同浓度的西红花酸(10-6、10-7、10-8 mol/L)对乙醛刺激的HSC-T6进行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羟脯氨酸测定检测HSC-T6胶原含量;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RK1/2、Bax、Bcl-2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Ⅰ型、Ⅲ型胶原蛋白、间质胶原酶(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 在一定浓度范围里,西红花酸能抑制乙醛引起的HSC增殖和胶原合成; 西红花酸诱导乙醛刺激的HSC细胞凋亡;西红花酸能增加Bax蛋白表达,降低乙醛刺激升高的ERK1/2、Bcl-2蛋白表达;西红花酸能明显降低Ⅰ型、Ⅲ型胶原、TIMP-1的表达,提高MMP-2的表达。结论: 西红花酸通过抑制乙醛诱导的HSC增殖和胶原合成以及促进活化的HSC凋亡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ERK信号传导通路和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炎  汪培华  汪道文 《金属学报》2004,9(10):1110-1114
目的: 研究缬沙坦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受体I 型(AT1) 和Ⅱ型(AT2) 、一氧化氮合酶(eNOS) 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 生成的影响。方法: 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HUVECs), 分为对照组、Ang Ⅱ组、缬沙坦组和Ang Ⅱ加缬沙坦组, 作用不同时间, 检测AT1/AT2 的mRNA和蛋白表达、eNOS 的蛋白表达和NO 的生成。结果: 在HUVECs 细胞中未检测到AT2的蛋白表达,Ang Ⅱ 、缬沙坦均显著抑制细胞中AT1的mRNA 和蛋白表达, 且缬沙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 Ang Ⅱ作用36 h 显著抑制NO 的生成而合用缬沙坦可明显逆转该效应。结论: 在HUVECs 中缬沙坦可通过自身的结合下调AT1, 并能逆转Ang Ⅱ长时间作用对NO生成的抑制作用, 提示缬沙坦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4-amino-2- trifluoromethyl-phenyl retinate, ATPR)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作用。方法: ATPR作用于细胞株SKOV3后,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吉姆萨染色法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加药处理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卵巢癌标志物糖链抗原125(CA12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 ATPR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KOV3细胞增殖,明显抑制作用出现在药物作用 48 h,但在 72 h 后则更显著;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形态学趋于成熟分化;SKOV3中CA125水平下降;流式细胞仪测定G0/G1期细胞表达量增加,S期细胞表达量减少,细胞周期进程受影响,细胞阻滞在G0/G1期。结论: ATPR对SKOV3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倪连松  金洁娜  郑景晨  沈飞霞 《金属学报》2008,13(10):1144-1148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maleate)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培养在正常糖浓度(5.5 mmol/L) ,高糖浓度(25 mmol/L )及25 mmol/L 葡萄糖+20μmol/L 罗格列酮的培养液中。CCK-8测定系膜细胞增殖;ELISA 法检测培养上清液 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 ;明胶酶谱法检测培养上清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 9) 的活性。结果: 高糖组系膜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出现增殖增加, 合成基质蛋白Col-Ⅳ、FN增多;MMP-2及MMP-9 活性下降 ;TIMP-1 含量增加;TGF-β1分泌增加。与高糖组比较, 罗格列酮干预后能逆转上述变化。结论: 罗格列酮能抑制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 减少胞外基质合成,增加胞外基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6.
汪霞  黎七雄 《金属学报》2004,9(4):420-422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间粘附因子-1 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经脂多糖诱导后, 分别应用噻唑蓝(MTT) 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因子-1 的表达。结果:川芎嗪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并阻止细胞由G0/G1 期进入S 期;使系膜细胞间粘附因子-1 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结论:川芎嗪能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降低细胞间粘附因子-1 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并比较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硬化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D 雄性大鼠30 只,通过5/6 肾切除法制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术后2 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及苯那普利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6 周末各组大鼠进行体重、血压、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的测定,处死大鼠,取出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IV 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 同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收缩压下降(P均<0.01),肾功能改善;肾小球系膜增殖程度、肾小球硬化指数(GSI)降低(P均<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治疗组肾小球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及IV 型胶原表达均较模型组下降(P均<0.01)。结论: 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具有同等的肾脏保护作用;改善肾小球硬化是通过减少肾小球TGF-β1 表达,从而减少FN 及IV 型胶原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马静  王虹  哈黛文  徐江 《金属学报》2004,9(11):1243-1247
目的: 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构及心衰发展过程中的改变,以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探讨心梗后心衰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6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和心梗他丁组,经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手术24 h后心梗他汀组大鼠管饲氟伐他汀4 mg·kg-1·d-1,假手术组和心梗组大鼠管詞安慰剂。术后3 d、4周、8周检测大鼠非梗死区心肌MMP-2 的含量(Westem-blot 法)、胶原、TGF-β1的改变(免疫组化法),压力传感器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术后各时点非梗死区心肌的MMP-2含量,心梗组及心梗他汀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0.05),而心梗他汀组显著低于心梗组(P<0.05);术后各组各时点非梗死区心肌TGF-的表达的变化趋势与MMP-2相同;与心梗组比较,心梗他汀组术后4周和8周的心功能明显改善,股原容积分数(CVF)及 I/III 型脱原比值(Ratio of type I/HI)降低(P<0.05)。结论: 氟伐他汀通过减少非梗死区心肌MMP-2和TGF-J3,的含量,而减轻心梗后非梗死区心肌胶原网络的破坏及反应性胶原的过度沉积,从而子页防和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马齿苋总黄酮(Portulaca total flavone,PTF)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型(PDGF-BB)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muscle cell,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贴壁法培养家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计数法观察PTF(8、24、72 mg/L)对PDGF-BB所致的VSMC增殖作用的影响;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方法测定VSMC DNA的合成;流式细胞仪分析增殖细胞周期,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VSMC内 [Ca2+]i结果: PTF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DNA合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处于G1/G0 期的细胞数增多,而G2/S期的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能抑制高K+诱导的VSMC内[Ca2+]i升高(P<0.01)。结论: PTF可明显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VSMC内高钙浓度[Ca2+]i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吡那地尔(pinacidil, Pin) 对内皮素-1(ET-1) 诱导培养的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内皮素-1 刺激培养兔PASMC 增殖模型;以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 掺入法观察细胞增殖及脱氧核糖核苷酸(DNA) 合成;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兔PASMC 细胞周期。结果: 吡那地尔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内皮素-1 所致的[3H]-TdR 掺入量增多, 阻止兔PASMC 由静止期(G0/G1 期) 进入DNA 合成期(S 期) 和有丝分裂期(G2/M 期) 。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 阻断剂格列本脲可拮抗吡那地尔对[3H]-TdR 掺入的抑制作用。结论: 吡那地尔可能通过激活KATP通道抑制内皮素-1 诱导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可望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时所致的肺动脉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西红花酸(crocetin)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TNBS/乙醇混合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用不同剂量的西红花酸进行干预。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变化;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TLR4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西红花酸能改善UC大鼠结肠形态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西红花酸能抑制MPO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西红花酸能下调TNF-α和IL-1β的含量;西红花酸能降低TLR4和NF-κBp65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论: 西红花酸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炎症反应, 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外源性一氧化氮(NO) 供体硝普钠对K562 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硝普钠与K562 细胞在体外培养, 观察其作用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用活细胞计数、MTT 法观察硝普钠对K562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DNA凝胶电泳、DNA 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和DNA 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法等分析细胞凋亡。同时设高铁氰化钾(PFC) 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 NO 能抑制K562 细胞生长, 并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的量效关系, 大部分细胞阻滞于G0/G1 期;K562 细胞与硝普钠作用后出现典型的细胞形态改变, DNA 片断化, 亚G1 峰检出并显著增加, Annexin V/PI 和DNA 片段原位末端标记表达增加等均证实NO 能诱导K562 细胞凋亡。而对照组并无此类变化。结论: NO 通过阻滞G0/G1期细胞显著抑制K562 细胞的增殖, 并有很强的致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向敏  钱之玉  周成华 《金属学报》2008,13(6):663-670
目的: 研究西红花酸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诱导牛内皮细胞(BEC)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西红花酸(1、0.1、0.01 μmol/L)预孵BEC细胞12h后,用AGE(100 mg/L)刺激细胞12h,RT-PCR法测定RAGE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试剂盒分别检测胞外超氧阴离子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浓度;同时,还用2,7-二氯荧光素(DCFH)测定了胞内H2O2的浓度,并用罗丹明123(Rh123)荧光法及MTT法分别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和其琥珀酸脱氢酶(MSDH)的活性。结果: 与AGE模型组相比,西红花酸能显著抑制RAGEmRNA的表达(P<0.05),降低胞外超氧阴离子和TBARS(P<0.01或P<0.05)及胞内H2O2水平;结果还显示,西红花酸能提高细胞MMP水平和MSDH活性。对ICAM-1蛋白表达也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西红花酸可能通过清除AGE与RAGE结合产生的活性氧(ROS)来抑制RAGEmRNA的高表达。提示西红花酸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文娜  钱之玉 《金属学报》2005,10(7):764-767
目的: 研究西红花酸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阿霉素致大鼠心脏毒性模型, 观察西红花酸对心肌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DNA 断裂程度、细胞色素C 氧化酶活性及其亚基IImRNA 表达的影响;测定心肌线粒体超氧阴离子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西红花酸可明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 降低线粒体DNA 断裂程度, 提高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及其亚基IImRNA 表达水平, 显著降低心肌线粒体超氧阴离子含量, 提高GSH-PX 活性。结论: 西红花酸能明显减轻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