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hyperpolarizing factor,EDHF)/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小鼠神经细胞超极化的作用。方法: NO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L-NAME,3×10-5 mol/L)和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合成酶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do,10 -5 mol/L)预孵育,检测乙酰胆碱(ACh,10 -8~10-5.5 mol/L)对野生型(CSE+/+)和CSE基因敲除(CSE knockout,CSE-/-)小鼠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同时检测硫氢化钠(NaHS,10-5~10-2.5 mol/L)对CSE+/+小鼠皮层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ACh诱导CSE+/+小鼠的神经细胞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超极化,而溶媒(PSS)组和去MCA/Endo血管组无明显的超极化作用,并且ACh诱导的非NO/PGI2超极化可被IKCa通道的抑制剂北非蝎毒素(charybdotoxin,ChTX,10-7 mol/L )和SKCa 通道的抑制剂蜂毒(apamin,Apa,5×10-6 mol/L)联用所阻断。采用内源性H2S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 γ-lyase,CSE)的抑制剂DL-炔丙基甘氨酸(DL-propargylglycine,PPG,10-4 mol/L)或CSE基因敲除(CSE knockout,CSE-/-)后,ACh诱导的非NO/PGI2超极化作用显著降低。NaHS可诱导CSE+/+小鼠神经细胞的超极化,这种超极化作用可被BKCa通道抑制剂伊比利亚毒素(Iberiotoxin,IBTX,10-7 mol/L)所抑制。结论: EDHF/H2S对神经元细胞有超极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小艳  田野  刘骥飞  苏刚  张振昶 《金属学报》2019,24(11):1305-1309
缺血性卒中是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恢复脑组织的血流量(再灌注)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再灌注后,脑组织中过量活性氧的产生,炎症细胞异常募集,炎症因子过量释放,细胞自噬,线粒体功能障碍,钙稳态失调,内质网应激,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细胞凋亡及血脑屏障破坏等病理机制会进一步加重细胞损伤和死亡,最终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大量的研究表明姜黄素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种病理机制而发挥显著神经保护作用,最终改善脑循环,减少梗死体积,减少脑水肿,促进血脑屏障修复,改善神经功能。因此,姜黄素可通过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而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补充现有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法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肾血管型高血压大鼠(RHR)70只,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对照组和伪手术组,按Longa氏方法改良复制成可再灌注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h 后恢复灌注。降纤酶组经股静脉给予降纤酶10U·kg-1体重,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脑片行TTC及HE染色,观察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梗死灶的大小、脑微血管损害的表现及并发出血情况。结果 降纤酶组的梗死灶的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脑微血管损害减轻,镜下出血灶减少。结论 降纤酶具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赤芍 801 (propyl gallate, PG)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损伤、细胞凋亡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右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制成SD 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实验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 、模型组、溶媒组、PG 组(分 PG 23.5、47、94 μmol/kg 3 个亚组) 等 5组。采用 Longa 等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TUNEL 染色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1、2、4、7 d) 模型鼠缺血区周边组织阳性神经元数量;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段各组缺血区周边组织 BDNF 的表达情况 。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1 d, 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TUNEL 阳性细胞数均达到高峰。与此相仿, 该时段缺血周边区的 BDNF 表达亦达到高峰, 此后逐渐下降 。该时段TUNEL 阳性细胞数和 BDNF 表达与其它各时段(2、4、7 d) 比较均有升高(P<0.01) 。予上述不同剂量组的 PG干预后, 47、94 μmol/kg 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UNEL 阳性细胞数均有明显下降, 同时缺血周边区的 BDNF 表达有明显增加;并以 94 μmol/kg组为著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 BDNF 的早期表达增加可能对促进缺血周围区的损伤修复有重要作用;PG 能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机制可能与其促进 BDNF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西红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隔日西红花素腹腔注射,术后每周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和行为学实验。28 d后取脑检测缺血侧海马和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结果: 西红花素给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增加十字高架迷宫试验的开臂停留时间,减少旷场试验中央区活动时间。同时,西红花素腹腔注射明显上调缺血侧海马和皮层GDNF、皮层BDNF的表达,降低MDA的产生,提高SOD、GSH-Px活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红花素可缓解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焦虑情绪,提高空间辨识和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西红花素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滁菊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滁菊总黄酮组(40、80和160 mg/kg)、尼莫地平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给药。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进行神经行为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脑梗死体积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结果: 40、80和160 mg/kg滁菊总黄酮可降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减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组织MDA含量(P<0.05或P<0.01);160 mg/kg的滁菊总黄酮可以降低大鼠的神经行为评分(P<0.01)。结论:滁菊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余涓  周宇  郑祥  陈崇宏 《金属学报》2008,13(7):740-743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神经细胞凋亡与褪黑素(MT)的影响,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模型,再灌注0、1、2、6hi.p.MT。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无机磷酸法测定脑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法测定脑组织ATP含量。结果:MT10、20mg/kg均可显著缩小脑梗死体积;MT20mg/kg可显著降低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IP)神经细胞凋亡、增高Bcl-2/Bax比值,显著抑制损伤侧脑组织CaN活性,升高脑组织ATP含量。结论:MT抑制CIRI后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使脑梗死体积减小,其机制与上调Bcl-2/Bax比值、抑制CaN活性升高、增加ATP保有量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苯妥英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IL-Ⅰβ 和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TNFα、IL-Ⅰβ、ET1的变化, 以及苯妥英钠对TNFα、IL-Ⅰβ、ET1 含量的干预作用。结果 缺血再灌组与假手术组相比, 血浆TNFα、IL-Ⅰβ、ET1 含量明显增加, 应用苯妥英钠各剂量组TNFα、IL-Ⅰβ、ET1水平均降低。结论 TNFα、IL-Ⅰβ、ET1 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苯妥英钠通过降低TNFα、IL-Ⅰβ、ET1 的含量能发挥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漆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IR)、漆黄素组(10,20和40 mg/kg,p.o.),每组8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4VO)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通过测定血清皮质酮含量的改变,观察漆黄素的作用。同时采用RT-PCR法研究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状态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影响。结果: IR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表现出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1),漆黄素(20和40 mg/kg)能明显改善上述现象(P<0.05或P<0.01);与IR组相比,漆黄素(20和40 mg/kg)能降低血清皮质酮含量(P<0.05),同时漆黄素(40 mg/kg)能逆转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CRH mRNA表达的增加(P<0.05),同时上调GR mRNA水平(P<0.05)。结论: 漆黄素可逆转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伤,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噬在米诺环素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后,注射米诺环素或3-MA进行干预,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采用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法观察大脑皮层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自噬小体数目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p62的表达。结果:22.5 mg/kg和45 mg/kg米诺环素组能够显著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提高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增加p62的降解;高剂量米诺环素(90 mg/kg)组能够进一步提高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然而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却显著增加;自噬小体数也显著增多;当同时给予自噬抑制剂3-MA后,能显著逆转米诺环素(45 mg/kg)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低剂量米诺环素能够通过增加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促进p62的降解,诱导自噬从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而高剂量米诺环素可能是因为其过度激活自噬导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1.
李超  卢娜  李东亮  张剑凯 《金属学报》2004,9(9):1045-1049
目的: 探讨黄体酮(progesterone, PROG)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SD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 。将大鼠随机分为6 组:假手术组、ischmia/reperfusion (I/R) 组、溶剂(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 对照组、PROG 预防组、PROG 治疗组、PROG 预防并治疗组, 对各组动物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陷进行计分, 并应用细胞死亡原位末端标记(insitu end labeling, ISEL) 法研究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 缺血2 h 再灌注24 h 后神经功能缺陷计分:假手术组为0 分, I R 组为1. 38±0. 92, DMSO 组为1. 0±0. 53, 预防组为0. 35±0. 51, 治疗组为0. 62±0. 52, 防治组为0. 25±0. 46 。(2) 高倍视野下凋亡细胞数:假手术组为1. 88±0. 25, I R 组为41. 38±3. 85, DMSO 组为38. 13±5. 69, 预防组为22. 88±2. 70, 治疗组为25. 63±2. 93, 防治组为20. 88±2. 30 。以上指标各药物处理组(预防组、治疗组及防治组) 与I R 组、DMSO 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PROG 可减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动物模型神经功能缺失的发生, 减轻局灶性缺血再灌流脑损伤, 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卢娜  李超  李东亮 《金属学报》2005,10(9):1041-1045
目的: 探讨黄体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SD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将大鼠随机分为6 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二甲基亚砜溶剂(dimethyl sulfoxide, DMSO) 对照组、黄体酮(progesterone, PROG) 预防组、PROG 治疗组、PROG 预防治疗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死亡原位末端标记(Insitu end labeling, ISEL) 法研究脑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53 的表达情况。结果: 高倍视野下p53 蛋白阳性细胞数, 各药物处理组凋亡细胞数与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ROG 可减轻局灶性缺血再灌流脑损伤, 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细胞凋亡。抑制脑神经细胞中p53 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信号转导基因芯片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MIR)时心肌凋亡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以及内洋地黄素特异性拮抗剂地高辛抗体对它们的影响, 证明内洋地黄素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介导MIR 损伤, 完善内洋地黄素介导MIR 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 复灌60 min 制作在体大鼠MIR 模型。SD 大鼠随机分成3组, 每组3只, 分别为假手术组、MIR 组、地高辛抗血清组, 各组于再灌注60 min 后立即取左室心尖部缺血区心肌,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心肌凋亡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 MIR 组Bax 、Bcl-2、Bcl-2L1和Birc1b 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下调, 但Bcl-2/Bax比率下降;IL 、TNF 、ICAM-1等介导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有上调或是上调趋势。与MIR 组比较, 地高辛抗血清组Bax 、Bcl-2和Birc3等相关凋亡基因表达均上调, 但Bcl-2/Bax 比率上升;IL 、TNF 、ICAM-1等介导炎症相关基因表达下调或是下调趋势。结论:内洋地黄素具有下调抑制凋亡基因表达和上调炎症基因表达作用, 内洋地黄素拮抗剂地高辛抗血清通过拮抗内源性洋地黄素, 阻断后者的下调抑制心肌凋亡相关基因和上调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钠钙交换体(sodium calcium exchanger,NCX)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膜性结构(细胞质膜、线粒体膜和分泌小泡膜等)上的阳离子转运蛋白,具有前向模式和反向模式。通过这种双向模式,可以对胞质内的Ca2+浓度进行快速精准的调节,继而影响细胞的一系列生理活动。而肾缺血再灌注时,NCX反向模式的异常激活可介导细胞Ca2+超载,进而触发一系列有害代谢反应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目前,选择性抑制NCX反向模式的苯氧基衍生物得到了较多研究,并成为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缺血后处理(IPO)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8),即对照组(C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肺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组(IPO组)、缺血后处理+溶剂对照组(PPCES溶液)(P组)、缺血后处理+SP600125组(SP组)。分别于再灌注 2 h 颈动脉取血、留取左肺组织,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总肺含水量(TLW);光电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结构改变,并进行肺组织损伤定量评估(IQA);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MPO活力显著升高(P均<0.01),肺组织W/D、TLW、IQA和AI均显著升高(P<0.05 或P<0.01),光镜电镜下肺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损伤;IPO组、P组、SP组与I/R组相比,MDA含量、MPO活力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 或P<0.01),肺组织W/D、TLW、IQA和AI均显著降低(P<0.05 或P<0.01),光镜电镜下肺组织结构损伤情况有所改善;P组与IPO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SP组与IPO组相比,MDA含量、MPO活力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 或P<0.01),肺组织W/D、TLW、IQA和AI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光镜电镜下肺组织结构未见明显损伤。结论: I/R导致大鼠肺组织过度氧化应激,激活JNK,肺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导致肺组织结构严重破坏,细胞大量凋亡;IPO可以减轻氧化应激,抑制JNK通路的激活,从而改善其结构破坏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李静  明亮  黄茸茸  曹曦  吴强  李卫平 《金属学报》2005,10(9):1050-1052
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塞法, 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脑组织皮质和海马骨髓过氧化物酶(MPO) 活性的影响;并对脑组织皮质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脑组织皮质和海马MPO 活性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 黄芪提取物(20、40、80mg·kg-1) 均可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升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脑组织升高的皮质和海马MPO 活性;改善脑组织皮质的缺血性改变。结论: 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作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中一个重要的亚族,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应激以及死亡中起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ERK信号通路在体内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被激活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激活ERK既可以促进细胞存活,也可以介导细胞损伤,这与细胞种类的不同或缺血/再灌注的程度及时程的不同有关。本文就ERK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 对糖尿病(DM)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制备DM 大鼠模型。将DM 大鼠随机分成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肌缺血预适应(MIP)、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 组。通过3个循环的左后肢5 min 缺血 /5 min 再灌注, 每天1次, 连续3 d, 建立NDLIP 模型。心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 实施3 次5 min 缺血 /5 min 再灌注建立MIP 模型。各组实施LAD 30 min 缺血 /120 min 再灌注复制I/R 模型。用BL-420E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连续监测心电图(ECG), 记录缺血期间室性心律失常(VA) 的发生情况。TTC 染色测定大鼠心肌I/R 后梗死面积(IS) 。检测心肌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活性及丙二醛(MDA) 含量。结果: 与I/R 组相比, MIP 组和NDLIP 组室性早搏(VPC)出现时间明显推迟(P<0.01), 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 室性心动过速(VT) 和心室纤颤(VF) 发生率都明显降低(P<0.05), IS 明显缩小,梗死面积/危险区(IS /AAR) 重量比值显著降低(P<0.01), 心肌组织MDA 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 而T-SOD 及Mn-SOD 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以改善DM 大鼠的心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巯基供体物质 N-乙酰半胱氨酸(NAC) 和非竞争性NMDA 受体拮抗剂氯胺酮(KT) 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ICR小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生理盐水组(0.01L°g-1) 、氯胺酮组(15 mg°kg-1) 、N-乙酰半胱氨酸组(75 mg°kg-1) 和 联 合 组 (KT 15 mg°kg-1+NAC75 mg°kg-1)。参照蒋晓帆等建立的方法, 制备局灶性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MCAO), 再灌注后 6、24 h 测定神经行为缺陷评分, 处死 TTC 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制备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VO), 在再灌注 0.5 、2 和 6 h 时取全脑制成 10%匀浆, 比色法测定 MDA 含量、SOD 和 GSH-Px 活力。结果: (1) 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 6、24 h, 各组小鼠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梗死灶 、神经行为缺陷明显,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药物联合组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行为缺陷(均为 P <0.01), 减少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均为 P <0.01), 药物单用对以上指标有轻度的改善作用(P>0.05)。(2) 联合用药可明显改善脑细胞损伤。(3) 与假手术组比较,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0.5、2 和 6 h 后, 生理盐水组小鼠MDA 含量显著升高(均为 P <0. 01), SOD活性(均为 P <0.01) 和 GSH-Px 活性均显著降低(均为 P <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联合组可显著地降低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MDA 含量 、提高SOD活性和GSH-Px 活性(均为 P <0.05、P <0.01), 单用药组改善不明显。结论: 联合用药能显著减少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 MDA 含量, 提高 GSH-Px 和SOD 的活力;改善神经行为缺陷和减少梗死面积百分比, 减轻神经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