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究4 ℃冷藏过程中原料乳脂类物质的变化,以酸价及过氧化值为衡量标准判定原料乳的脂肪氧化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各冷藏阶段脂类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冷藏过程中原料乳酸价及过氧化值持续升高,其中0~1 d升高速度最快。差异代谢物分析显示,乳代谢体系变化极为复杂,脂类代谢物种类及变化在所检测的6 类显著性差异代谢物中最突出,从初始的9 种增至24 种。进一步分析脂类代谢物表达量时发现游离脂肪酸、磷脂表达量分别在冷藏3~4 d和冷藏6 d会发生较大波动。结合KEGG通路分析,发现游离脂肪酸参与的脂肪酸生物合成在各冷藏阶段变化显著(P<0.05);冷藏3 d时脂类代谢物通路数量最多,共计9 条。因此,冷藏3 d可作为原料乳冷藏品质控制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2.
3.
4.
冷链贮存运输已广泛运用于各大乳制品生产,冷藏时间的长短对原料乳及其制作的干酪理化品质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冷藏24、48、72 h牦牛乳为原料制作硬质干酪,比较了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6个月成熟期中,冷藏24、48、72 h牦牛乳制成的硬质干酪中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呈现降低趋势,NaCl含量呈现增加趋势。pH值在成熟初期下降,到成熟后期又逐渐升高;pH 4.6可溶性氮、12%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呈现增加趋势。整个成熟过程中,3组牦牛乳硬质干酪中pH 4.6可溶性氮、12%三氯乙酸可溶性氮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始终为冷藏72 h组>冷藏48 h组>冷藏24 h组。该研究可为牦牛乳的冷藏及其在干酪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冷藏原料乳制作的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含量变化规律,评价其质量安全性。方法:以冷藏24,48,72 h牦牛乳制作的硬质干酪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0~6个月成熟过程中,不同冷藏牦牛乳制作的硬质干酪中生物胺含量呈升高趋势。牦牛乳冷藏时间从24 h延长到72 h时,其干酪中总生物胺、2-苯乙胺、尸胺、酪胺和腐胺含量也依次增大。成熟4个月后,冷藏72 h牦牛乳制作的硬质干酪中各生物胺含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干酪。成熟6个月时,冷藏72 h原料乳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中生物胺总量和酪胺含量分别为(212.94±8.03),(81.04±3.92) mg/kg。结论:随着原料乳冷藏时间和干酪成熟时间的延长,干酪中生物胺含量增多,但是原料乳冷藏时间低于72 h时,其干酪中生物胺含量低于学者建议含量。 相似文献
6.
以南果梨为试材,系统分析冷藏及冷藏后常温货架期间南果梨果实酯类香气物质的变化,研究酯类香气物质代谢途径关键酶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和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AAT)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冷藏对南果梨酯类香气物质代谢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冷藏90 d相比,冷藏180 d的南果梨在出库时以及冷藏后转入常温货架期果实后熟至最佳食用期时,果实酯类香气成分种类、主要香气成分与总酯含量均明显减少;冷藏过程中果实LOX和AAT活性与表达量变化不明显,但在冷藏后常温货架期间,冷藏180 d的处理果实LOX和AAT活性以及LOX蛋白表达高峰出现的时间较冷藏90 d的处理果实提早3 d,AAT活性显著低于冷藏90 d的处理,LOX和AAT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冷藏90 d的处理。由此可见,长期冷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南果梨酯类香气物质合成关键酶活性与蛋白表达,从而影响了果实酯类香气物质的合成,降低了冷藏南果梨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7.
原料乳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追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原料乳微生物污染的来源,2011-2012年间,研究者对北京市原料乳产地的牛乳、牛体涂抹、挤乳设备涂抹等及生活用水、卧床土壤、饲料等进行了大量采样分析和调查,并针对采集样品中分离出的目的菌株进行了生化鉴定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原料乳中的特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后期加工乳品质影响较大的微生物种类为嗜冷菌和芽孢杆菌属.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对原料乳和其他来源样品中的这三种菌利用16S rRNA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目的菌株来源系统发育树,以此来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确定了原料乳中这三种菌的主要来源,为有效减少和控制该地区原料乳污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为深入研究牛乳和驼乳中酪蛋白的差异蛋白组学分析,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联用技术在蛋白质水平上探讨牛乳和驼乳的差异性,获得其中差异蛋白质,并以此为标识物建立了驼乳中牛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进一步促进驼乳以及驼乳酪蛋白的研究和开发。用双向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对牛乳和驼乳中酪蛋白进行了初步分离分析。结果表明:与牛乳酪蛋白相比,在驼乳酪蛋白的2-DE图谱中发现差异蛋白斑点有40个,其中33个蛋白在驼乳酪蛋白中表达缺失,7个蛋白在驼乳酪蛋白中表现为低表达,对低表达的蛋白斑点(10、11、13、16、63、64、127)进行Maldi-TOF-TOF质谱鉴定,成功回收和鉴定了这7个低表达蛋白的中5个,归属为3个蛋白,分别是酪蛋白2、κ-酪蛋白A片段、β-酪蛋白。说明驼乳和牛乳酪蛋白之间的确实存在一定差异性,可以以此差异蛋白为检测标识物来建立驼乳中牛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来满足驼乳及乳制品真实性问题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0.
低温贮藏有利于确保原料乳质量,然而也面临原料乳中嗜冷菌增多的风险,因此,了解不同冷藏时间原料乳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对乳品工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乳成分分析仪,分析和比较了4 ℃下贮藏24、72 h牦牛乳的细菌群落特征和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冷藏24、72 h牦牛乳中第一、二优势菌属为乳球菌属、金黄杆菌属,该两类菌属的细菌分别占到冷藏24、72 h牦牛乳中细菌相对丰度的59.48%和67.51%。冷藏72 h牦牛乳中乳球菌属、金黄杆菌属相对丰度比冷藏24 h牦牛乳高出22.74%、3.56%,但是冷藏72 h牦牛乳中链球菌、不动杆菌属呈现降低趋势。冷藏24、72 h牦牛乳中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较低,分别为1.69%和1.78%。冷藏72 h牦牛乳中酪蛋白、脂肪含量低于冷藏24 h牦牛乳,酸度增加到14.66 ºΤ。72 h的低温冷藏有助于控制牦牛乳细菌繁殖,维持乳品质。该研究为牦牛乳贮藏,干酪等乳制品加工,确保其品质和质量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山羊乳和绵羊乳外泌体的潜在功能差异,对山羊乳和绵羊乳外泌体进行提取和鉴定,利用Illumina平台对羊乳外泌体中非编码小RNA(s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微小RNA(miRNA)表达谱和功能进行注释。在山羊乳外泌体中鉴定出161种已知miRNAs序列和5种新型miRNAs序列;绵羊乳外泌体中鉴定出80种已知miRNAs序列和7种新型miRNAs序列,其中miR-148a、miR-26a和let-7b在2种羊乳样本中表达量较高。miR-151只在山羊乳外泌体样本中检出。通路富集发现山羊乳miRNAs靶基因分子功能集中在结合和催化活性等方面,而绵羊乳外泌体miRNAs靶基因具有肠菌素结合的功能,且对宿主发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结果提示山羊乳和绵羊乳来源的miRNAs可能具有某些共性和独特的靶基因类型,可能在缓解病原微生物感染、炎症、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等方面发挥不同功能。上述miRNAs测序与分析研究可为羊乳外泌体的后续功能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山羊乳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动物乳源,含有在婴儿早期发育中发挥多种生物活性的乳源性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也被称为乳桥蛋白(lactopontin, LPN),但目前关于山羊乳LPN的研究还较少,对于其结构特点及与牛乳LPN的差异还未见相关报告。通过对山羊乳和牛乳中LPN进行序列相似度分析,并进行富集和测定,比较两者在磷酸化修饰的差异,探讨山羊乳LPN与牛乳LPN结构的异同。结果显示,山羊乳和牛乳LPN完全相同的氨基酸比例高达90.94%,并且均存在同样的整合素蛋白结合序列。山羊乳LPN未鉴定到O-糖基化修饰,山羊乳LPN和牛乳LPN的磷酸化修饰位点基本一致,但同一位点的磷酸化修饰位点覆盖率在两者间略有差异。结果说明,山羊乳LPN可能具有与牛乳LPN相似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原料乳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乳营养丰富,适合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该文介绍了原料乳中微生物的种类,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原料乳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对非培养微生物学在研究原料乳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高度评价了非培养方式的快速、敏感以及可定义纯培养方式无法发现的微生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原料乳中嗜冷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原料乳中嗜冷菌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由于嗜冷菌能在乳中产生大量的耐热性脂肪酶,所以我们在脂肪酶活与嗜冷菌数之间建立了一种线性关系,进而通过4-硝基苯酚游离释放法测定脂肪酶的活力来得到嗜冷菌数。 相似文献
20.
原料乳中硫氰酸钠掺假定性检测方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原料乳中硫氰酸钠掺假快速定性检测方法,通过向原料乳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盐溶液,乳样与铁盐溶液接触面的颜色变化与硫氰酸钠掺入量有关,通过显色判定乳样中是否掺有硫氰酸钾。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检测原料乳中硫氰酸钾质量分数在0.01%以上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同时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适用于乳品企业进行原料乳质量验收检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