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袁晓红  方军  郭建荣  连燕虹  金孝岠 《金属学报》2013,18(12):1396-1400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对不同剂量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35~60岁。随机分为2组(n=40):A组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B组为对照组,常规输血输液。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n=20),罗库溴铵剂量分别为 0.6、0.9 mg/kg,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后,静注相应剂量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观察各组患者的肌松起效时间、肌松维持时间、肌松恢复指数、体内作用时间及肌松残留相关时间。结果: 同一剂量与对照组相比较,起效时间延长,四个成串刺激(TOF)无反应期,肌松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缩短 (P<0.05),且高剂量组缩短更为明显(P<0.01);恢复指数和肌松残留相关时间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 两种剂量的罗库溴铵在肌松监测指导下均能顺利插管,插管评级无统计学差异,其剂量与插管时间成反比;AHH使罗库溴铵药效减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早期拮抗维库溴胺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 ~ Ⅱ级, 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病人48 例, 随机分成维库溴胺组16 例, 维库溴胺+新斯的明组32 例, 后者又按在维库溴胺使用后不同时间内使用新斯的明分为Ⅰ 、Ⅱ两组, 10 min 内为Ⅰ(n =16 例), 在11 ~ 30 min 内为Ⅱ(n =16 例) 。麻醉 开始 后 全 部 病 人 单次 给 予 维 库 溴 胺1.5 mg·kg-1, 当手术结束时维库溴胺组静脉注入生理盐水 8 ml, 维库溴胺+新斯的明组注入新斯的明0.05 mg·kg-1 +阿托品 0.02 mg·kg-1 +生理盐水至8 ml 。观察、记录各组病人从注入维库溴胺至肌张力恢复到四个成串刺激(TOF) 0.25 、0.70 的时间。结果: 各组病人肌张力恢复至TOF 0.25 、0.70 时间为维 库 溴胺 组 (45.58±8.88) min 、 (67.59±5.60) min 。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 Ⅰ (23.45±2.82) min 、(31.86±3.36) min 。维库溴胺+新斯的明组Ⅱ(28.70±4.13) min 、(38.86±2.10) min 。维库溴胺+新斯的明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维库溴胺组(P<0.01), 维库溴胺+新斯的明组Ⅰ恢复时间又明显短于维库溴胺+新斯的明组Ⅱ(P<0.01) 。手术后进行连续监测未发现再次阻滞现象。结论: 新斯的明可以早期拮抗维库溴胺的肌松效应, 同时也提示拮抗时间愈早, 肌张力恢复也愈快。  相似文献   

3.
李峰 《金属学报》2002,7(5):454-455
目的 观察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 方法 对43 例Ⅰ ~ Ⅱ期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用吲哒帕胺钠2.5 mg·d-1治疗8 wk。 结果 总有效率81.4 %(35/43), 无效率18.6 %(8/43)。大多数病人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 尿量增加, 无明显副反应出现。 结论 吲哒帕胺对Ⅰ ~ 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降压作用, 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可增加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姜黄素作用于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动物模型的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新生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Ⅰ组:NEC模型组;Ⅱ组:姜黄素干预组;Ⅲ组:正常对照组。采用三因素联合造模法。姜黄素干预组实验动物以腹腔注射进行干预。实验动物每日定时称量体重,观察并记录动物生长发育及一般情况。实验结束后进行肠组织标本大体观察及HE染色后组织损伤评分,测定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道组织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结果: Ⅱ组大鼠的生长发育、一般情况及肠组织大体形态改善均优于Ⅰ组。HE染色组织损伤评分显示Ⅰ、Ⅱ组均高于Ⅲ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在Ⅰ、Ⅱ组较Ⅲ组明显升高,而Ⅱ组低于Ⅰ组(P<0.05)。SOD活性Ⅰ组较Ⅱ组 和Ⅲ组显著下降(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O-1表达Ⅰ、Ⅱ组较Ⅲ组均明显上调(P<0.05),而Ⅱ组较Ⅰ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是治疗NEC新生大鼠模型的有效药物。姜黄素可能通过诱导NEC实验动物肠黏膜HO-1的表达而发挥其对肠道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胃癌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药效学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开放胃癌根治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性别不限,年龄40~68岁,体质量56~79 kg,25例术前未做化疗(N组),25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C组)。静脉诱导患者入睡后,给予罗库溴铵0.9 mg/kg,当4次成串刺激(TOF)为0时插入气管导管,T1恢复至对照值25%时追加罗库溴铵0.15 mg/kg。记录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给药至T1为0时间,t1)、首剂作用时间(首次给药至T1达25%时间,t2)、临床肌松时间(T1从0恢复至25%时间,t3)、恢复指数(T1从25%恢复至75%所需时间,RI)和拔管时间(停用肌松药至T4/T1恢复至90%时间,t4)和罗库溴铵的总用量。结果:与N组相比,C组肌松药首次作用时间延长,临床肌松时间延长,术中总用量减少,恢复指数和拔管时间延长(P<0.05)。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减少术中肌松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6.
靳艳卿  马正良  顾小萍  钟妤 《金属学报》2008,13(12):1426-1429
目的 比较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患者40 例, ASA Ⅰ ~ Ⅱ级, 年龄11 ~ 18 岁。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组(R 组) 和芬太尼组(F 组)。以丙泊酚、维库溴铵和七氟醚维持麻醉。以R 组(0.2μg°kg-1·min-1) 和F 组(1μg°kg-1°h-1) 持续静脉输注维持术中镇痛。唤醒前半小时左右停用维库溴铵和镇痛药。唤醒时间为停用丙泊酚和七氟醚到患者双侧脚趾能动的时间。手术结束前R组停用雷米芬太尼后给予芬太尼2μg kg, 术后两组以芬太尼10μg°kg-1·min-1 持续静脉镇痛, 随访患者术后24 h 内的疼痛情况。结果 R 组术中唤醒时间(12.3 ±5.7) min 明显短于F 组(21.6 ±6.5) min (P <0.01)。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术后疼痛评分(VAS 评分)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中, R 组患者术中唤醒明显快于F 组。术中停用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 后及时追加芬太尼, 术后未诱发明显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7.
杨力  张石江  高声甫 《金属学报》2002,7(3):213-216
目的: 探讨温血停跳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 只家兔随机分为3 组:Ⅰ组(n =8), 温血停跳液组;Ⅱ组(n =8), 冷晶体停跳液组;Ⅲ组(n =8), 温晶体停跳液组。Ⅰ组为实验组, Ⅱ、Ⅲ组为对照组。使心肌缺血120 min 。3 组均在主动脉阻断时和开放前给予剂量相等的停跳液, 随后每隔20 min 灌注一次冷晶体停跳液。主动脉开放1 min, 取标本测定冠状窦血中乳酸脱氢酶1(LDH1) 、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心肌线粒体谷氨酸脱氢酶(GLDH) 及心肌含水量(MWC), 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线粒体立体学定量分析。结果: 主动脉开放1 min, 冠状窦血中LDH1 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 >0.05);GLDH, 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 Ⅱ、Ⅲ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CK-MB, Ⅰ组显著低于Ⅱ、Ⅲ组(P<0.05), Ⅱ、Ⅲ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 >0.05);心肌含水量, Ⅰ组显著低于Ⅱ、Ⅲ组(P<0.05), Ⅱ、Ⅲ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 >0.05) 。心肌超微结构, Ⅰ组分别低于Ⅱ、Ⅲ组(P<0.05,P<0.01), Ⅱ组低于Ⅲ组(P<0.05) 。结论: 在主动脉阻断时和开放前应用温血停跳液, 可取得比单纯给予晶体停跳液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秦统鑫  帅训军  卜庆丽  艾登斌 《金属学报》2013,18(12):1388-1391
目的: 评价兰地洛尔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QT间期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实施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糖尿病患者,ASA分级Ⅱ级,随机分为兰地洛尔组(L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比较插管前后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的变化。L组在插管前 2 min 静脉缓慢注射兰地洛尔 0.1 mg·kg-1·min-1 1 min,然后以 0.04 mg·kg-1·min-1 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插管后 5 min;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 1 min(T2)、插管后 3 min(T3)、插管后 5 min(T4)时HRV各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QT间期的变化。结果: T1-4时,L组低频高频比(LF/HF)显著低于C组;C组QTLC显著长于T0时(P<0.05),且明显长于L组(P<0.05)。结论: 兰地洛尔可降低LF/HF,有效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维持交感副交感神经相对均衡,缩短与气管插管有关的QT间期的延长,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维持交感副交感神经相对均衡有关,可降低糖尿病患者麻醉期间心脏意外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郑民  何敏  徐济良  殷晓芹 《金属学报》2004,9(8):945-948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βR-Ⅰ)在2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其调节作用。方法: 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缬沙坦治疗8 周后,取肾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TβR-ⅠmRNA 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TβR-Ⅰ mRNA 的表达(0.719 ±0.139)较正常组(0.257 ±0.116)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缬沙坦组(0.341 ±0.11),与糖尿病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TβR-Ⅰ 表达是上调的,缬沙坦对TβR-Ⅰ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童亚玲  李乾兵  徐建林  陈俊 《金属学报》2012,17(12):1392-1397
目的: 观察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长期治疗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对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焦虑抑郁、生活质量、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的影响。方法: 48例病人按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否联合连续吸入舒利迭(50 μg/500 μg),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治疗前、治疗 7 d 后及随访3个月、6个月后患者的动脉血气、肺通气功能、6 min 步行距离(6MWD)、SGRQ评分的变化及SAS评分的变化、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PaO2、PaCO2)、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6 min 步行距离、SGRQ评分、SAS评分改善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以治疗组改善明显;治疗6月后治疗组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长期治疗Ⅲ~Ⅳ级COPD患者能改善和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能显著改善病人的SGRQ评分、SAS评分,改善病情的严重度,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低浓度地氟醚吸入对全麻病人血液动力学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胸部手术病人28 例, ASA Ⅰ~ Ⅱ级。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 观察0.5 、1.0 MAC 地氟醚对病人血液动力学和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 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 病人SBP 、DBP 和MAP 均呈显著性下降, HR 显著增快(P均<0.01) 。分别吸入 0.5 、1.0 MAC地氟醚时, 虽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平均动脉压(MAP) 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 但与麻醉诱导后相比, 血压未见进一步降低;心率(HR) 虽较麻醉前增快, 但与气管插管后比较, HR 有所减慢。吸入 0.5 MAC地氟醚后, 血浆 t-PA 含量明显增加, 而血浆 PAI 水平则显著降低, 随地氟醚吸入浓度(1.0 MAC) 的增加, 血浆 t-PA 含量进一步增加, 血浆 PAI 含量进一步降低。结论: 0.5 、1.0 MAC地氟醚对全麻病人血液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 可增强机体的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2.
曹亚  鲁卫华  柳兆芳  鲁美静 《金属学报》2012,17(11):1276-1278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哌替啶与曲马多三种药物治疗围麻醉期病人寒战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麻醉期间发生寒战反应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 0.02 mg/kg;哌替啶组,静脉注射哌替啶 0.5mg/kg;曲马多组,静脉注射曲马多 1 mg/kg。观察寒战程度及治疗效果,用药后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布托啡诺组和曲马多组寒战治疗有效率高于哌替啶组(P<0.01);哌替啶组和曲马多组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曲马多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哌替啶组和布托啡诺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与曲马多可有效控制麻醉后的寒战反应,但布托啡诺镇静作用较强,而曲马多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应用相应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Hunt/ Hess分级为I~II 级的施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50 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B组) ,每组25例。A组麻醉前 10 min 微泵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 0.5 μg/kg,术中 0.4 μg·kg-1·h-1持续泵注,B组给予等容量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入手术室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 5 min(T3)、10 min(T4) 的血压(BP)、心率(HR)变化,抽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血糖(GLU)、血乳酸(LAC)浓度, 并记录麻醉恢复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拔管后 30 min 视觉模拟(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程度评分。结果:B组的MAP、HR、COR、GLU、LAC较A组增高更为明显(P<0.01 或P<0.05);B组苏醒期躁动评分和拔管后 30 min VAS评分高于A组,而Ramsay镇静程度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效抑制了围拔管期的应激反应,能提高麻醉苏醒质量,不延迟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4.
张志永  谢彬  虞雪融  黄宇光 《金属学报》2012,17(9):1052-1056
目的 研究麻黄碱联合丙泊酚对芬太尼咳嗽反射(fentanyl-induced cough,FIC)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320例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随机进入4组:Ⅰ组(对照组)静脉注射 2 mL 生理盐水;Ⅱ组(麻黄碱组)静脉注射 6 mg 麻黄碱;Ⅲ组(丙泊酚组)静脉注射 0.8 mg/kg 丙泊酚;Ⅳ组(丙泊酚联合麻黄碱组)静脉注射 0.8 mg/kg 丙泊酚加 6 mg 麻黄碱。给予治疗药物 2 min 后,经外周静脉快速注射 2 μg/kg 芬太尼。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脉博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并由一位医师按照盲法观察注射芬太尼后 1 min 内是否出现咳嗽,记录咳嗽发生的次数,并且根据咳嗽发生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结果 Ⅱ组、Ⅲ组和Ⅳ组患者的FIC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Ⅰ组明显降低,而且Ⅳ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结论 麻醉诱导时联合应用麻黄碱和丙泊酚对FIC的抑制效果更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是临床上一个简单、有效的防治FIC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郑雁  刘玲玲  叶秀清 《金属学报》2012,17(3):338-341
目的: 探讨地佐辛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5岁,手术时间均不超过两个小时,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 (T1)、气腹后即刻(T2)、气腹后 30 min(T3)、气腹后60 min(T4)、气腹消除后 5 min(T5)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及Ramsay镇静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寒颤、呼吸抑制(呼吸频率低于8次/min或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90%)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3、T4时点D组PETCO2低于F组(P<0.05 ),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D组。结论: 地佐辛比较芬太尼更适合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行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消除人工气腹的不适,达到镇痛镇静完全及不良反应少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为单纯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组,B组和C组为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 0.5 μg/kg 和 1.0 μg/kg 组,观察3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BIS的变化,并记录患者入睡时间、BIS值达到60时间、可以实施气管插管时间、手术和麻醉时间、入睡前实施肺活量次数和整个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麻醉后插管前(T1)血压、心率和BIS明显下降(P<0.05),围插管期(T2)A组血压较诱导前插管前增高(P<0.05);与A组相比,围诱导期(T1和T2)B组和C组血压、心率和BIS值较低(P<0.05),围拔管期(T3)B组和C组血压和心率较诱导前增加较低(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BIS值小于或等于60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较短(P<0.05),以C组缩短明显;B组和C组吸入过程中N次肺活量较A组少。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 0.5、1.0 μg/kg 均可产生明显镇静效应,缩短诱导时间;抑制七氟醚吸入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以右旋美托咪啶 1.0 μg/kg 的作用更理想,但要注意防止围麻醉期出现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相似文献   

17.
吕安庆  陈忠华 《金属学报》2012,17(3):331-333
目的: 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 40 injection,HSH40)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肠梗阻伴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Ⅰ组)为HSH40组;对照组(Ⅱ组)为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LRS)组。全麻诱导成功后,30 min 内按 10 mL/kg 输入HSH40或LRS。分别于患者入室时(T0)、输液后 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0水平。结果: 与T0比较,Ⅰ组T1、T2时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T1、T2两个时点,Ⅰ组与Ⅱ组比较,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T0比较,Ⅱ组T1、T2时TNF-α、IL-1β、IL-6和IL-10水平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 HSH40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炎症反应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