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用以竹丝为填料的缺氧生物滤池,并结合气升式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组成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改进工艺,研究其对低C/N比水产养殖废水中COD_(Mn)、NH_4~+-N、TN、抗生素等典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该改进工艺在水力负荷q=18 m~3/(m~2·d),A/O体积比为1.8,硝化液回流比为100%,气水比为6:1时,出水水质较好。上述工艺COD_(Mn)平均进水为8.00 mg/L、NH_4~+-N、TN的平均进水质量浓度分别为2.33、4.50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43.11%、88.86%、84.67%,COD_(Mn)平均出水为4.55 mg/L,NH_4~+-N、TN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0.26、0.69 mg/L,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II类标准。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抗生素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发现,本改进工艺在不同季节对水产养殖废水中的磺胺甲噁唑(SMX)都有很高的去除效果。夏季系统对SMX的总去除率为99.39%,秋季系统对SMX的总去除率为93.85%。  相似文献   

2.
针对平原水库夏季有机物及氨氮含量高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滤前曝臭氧的方式,改变上层滤料的类型,对比3种滤池对水中有机物及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臭氧处理前水的pH为6.84~7.32,COD_(Mn)为6.1~7.3mg/L、UV254为0.162~0.194 cm~(-1)、NH_3-N的质量浓度为1.5~2.0 mg/L的条件下,臭氧-煤砂滤池对水中COD_(Mn)、UV_(254)及NH_3-N的去除率分别为60.5%、87.3%和73.2%,臭氧-活性无烟煤-砂滤池对水中COD_(Mn)、UV_(254)及NH_3-N的去除率分别为81.3%、93.4%和88.3%,臭氧-炭砂滤池对水中COD_(Mn)、UV_(254)及NH_3-N的去除率分别为84.5%、95.2%和92.2%。3种滤池对浊度的去除率达到93%以上。相比传统煤砂滤池,采用臭氧与活性滤料联用能够提高滤池的生化性能,对季节性高有机物、高氨氮含量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CSBF)串联深度处理滤池(EBF)组合的新型复合生物滤池在城镇生活污水的应用。20天运行数据结果显示,新型滤池工艺对COD、NH_3-N、TN、TP有良好去除效果,运行期间COD平均去除率94.63%、NH_3-N平均去除率99.02%、TN平均去除率77.89%、TP平均去除率97.99%,各指标稳定达GB8978-1996的一级A标准,其中COD、NH_3-N、TP可达地表水Ⅳ类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物滤池-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深度处理保定护城河某段微污染河水,通过研究各个单元与单元间联用的处理效果以及改变生化时间、臭氧氧化时间和生物活性炭的吸附时间,分别对比了COD_(Mn)、NH_3-N、色度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个单元单独处理河水的效果不理想,单元间联用对河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当生化时间为7h、臭氧氧化时间为20 min、生物活性炭吸附时间为20 min时,原水COD_(Mn)、NH_3-N、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4.66%、99.65%、87.50%、96.35%。对于相同类型的微污染废水采用生物滤池-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深度处理是可行的,水中污染物含量有很大降低,出水水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臭氧氧化预处理和生物强化技术对E-A/O工艺处理某液晶面板厂区尾水进行优化,考察不同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和生物强化手段均可使工艺对废水中COD的去除能力得到提升,去除率可达60%,出水COD可降低至18.0 mg/L,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Ⅲ类标准。2种强化方式对氮指标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NH_4~+-N、NO_3~--N和TN去除率保持稳定,NH_4~+-N去除率约为50%,NO_3~--N和TN去除率约为70%。生物强化处理与物化手段相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而且易操作、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6.
根据某炼油废水二级生化出水的水质水量特点,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对炼油废水生化出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 H对臭氧催化氧化单元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该单元最佳臭氧投加量和最适宜pH,同时考察了pH对曝气生物滤池单元COD和NH_3-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系统控制进水COD/O_3比=2∶1,pH在7~8,COD在150~250 mg/L,NH_3-N在21.6~59.9 mg/L的水质条件下,该系统不但能够稳定去除COD,且能够高效地去除NH_3-N,COD平均出水浓度为44.1 mg/L,NH_3-N平均出水浓度为2.07 mg/L,出水水质指标完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采用了微电解-AO-臭氧氧化-BAF组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结果表明,以50%进水稳定运行下,经过组合工艺处理,在进水平均COD在614.1 mg/L、NH_3-N质量浓度在309.2 mg/L时,出水COD平均为115.2 mg/L、NH3-N平均质量浓度在12.8 mg/L,COD和NH_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3%和95.9%,出水水质达到了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整混合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考察了生物絮凝-A~2O组合工艺的去除特性。结果显示:组合工艺对COD_(Cr)和NH_3-N的去除率受混合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的影响较小。TN的去除率随混合液回流比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随污泥回流比的增加而增加。磷酸盐的去除率随混合液回流比的增加而增加,随污泥回流比的增加而减少。综合考虑组合工艺对COD_(Cr)、NH_3-N、TN和磷酸盐的去除率,混合液回流比取300%和污泥回流比取80%较合适。在最佳条件下,组合工艺对COD_(Cr)、NH_3-N、TN和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64%、97.56%、70.25%和84.97%。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浮+UASB+CASS生化+加氯反应+活性炭过滤工艺处理氨基酸生产废水。设计规模500 m~3/d,该工艺对氨基酸生产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大于87%,NH_3-N的平均去除率大于98%,处理后废水COD_(cr)≦300 mg/L,NH_3-N≦35 mg/L满足废水排放要求。该工艺为氨基酸生产废水的有效处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制备CeO_2-Mg O/活性炭催化剂,研究臭氧催化氧化(COP)和尾气利用-臭氧催化氧化(RO-COP)对制药废水中COD和NH_3-N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及NH_3-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252.8 mg/L和153.8 mg/L时,在适宜COP工艺条件下(臭氧投加量4.9 g/h、初始p H为11和催化剂投加量1.5 g/L),COD和NH_3-N去除率平均分别为94.31%和99.71%;COD和NH_3-N的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为2.11×10-2 min~(-1)和5.01×10~(-2) min~(-1)。在上述工况条件下,经RO-COP处理后,COD及NH_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3%和99.82%,1 m~3尾气中可回收臭氧量为4.21 g,回收率为75.39%。  相似文献   

11.
设计由水生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协同作用完成生态修复功能的生物栅处理装置。采用中试处理装置,9个廊道并联运行,连续进水和出水,处理量为6米3(/天·池)。试验主要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为30h、溶解氧(DO)维持在2~4mg/L、温度维持在20~28℃、pH值为7.0~7.5的最佳工况条件下对水体CODCr、NH3-N、总氮(TN)和总磷(TP)等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不同填料生物膜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与CODCr、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59.2%、62%、50%和74%。  相似文献   

12.
焦化废水水质复杂,处理难点在于去除水中高浓度的CODCr、NH3-N和氰化物等。首钢某焦化厂废水处理工程采用以O1/A/O2工艺(预曝气/缺氧/好氧)为核心、前置除油预处理、后置混凝沉淀深度处理工艺,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运行结果表明:O1/A/O2工艺对CODCr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和89%以上;混凝沉淀采用聚合硫酸铁絮凝剂和PAM助凝剂,加药量分别为600~800 mg/L和1~2 mg/L时,CODCr去除率在50%左右,脱色效果好。经过预处理、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后,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某大型化纤厂实际腈纶废水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填装有纳米凹凸棒复合亲水性聚氨脂泡沫载体的微生物固定化序批式反应器(SBBR),考察了HRT、DO、碱度、外加碳源对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1腈纶废水生化处理在HRT为48 h,DO质量浓度为2~4 mg/L时,CODCr、NH_3-N的处理效果较好,更长的72 h对腈纶废水处理效果影响不大;2在HRT为48 h,DO质量浓度为2~4 mg/L时,最佳碳酸氢钠投加量为0.4 g/L,此时稳定阶段出水的CODCr平均质量浓度为318.5 mg/L,NH_3-N平均质量浓度为10.2 mg/L;3黏胶废水作为外加碳源与腈纶废水以实际产生量4∶1进行耦合处理,结果表明,耦合处理对CODCr去除作用不大,而NH_3-N的去除效果显著增加,实际容积去除负荷是理论容积去除负荷的1.58倍,出水NH_3-N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5 mg/L。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费托合成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固定化复合菌对煤间接制油费托合成废水进行生化处理,考察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费托合成废水中CODCr和NH_3-N的去除效果,并确定最佳的反应参数。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7.0,固定化复合菌投加量为90 g/L,温度为30℃的最佳条件下,恒温振荡96 h后,废水中CODCr、NH_3-N的质量浓度分别由初始的10 512.3、30.0 mg/L降至2 094.0、4.7 mg/L,去除率分别为80.08%、84.47%。在合适的CODCr浓度范围内,固定化复合菌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显著。说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煤间接制油费托合成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厌氧/好氧/缺氧(A/O/A)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对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连续试验表明,焦化废水进水CODCr、NH3-N平均浓度分别为2 450 mg/L、121 mg/L,在经过系统稳定运行处理后出水浓度分别为115 mg/L、10.6 mg/L,去除率分别为95.3%、91.2%,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将厌氧池和缺氧池内的出气作为气源放回曝气池中,在缺氧环境下形成气升循环。好氧池为气提升三相循环流化床结构,不设沉淀池,MLSS高达10~12 g/L。  相似文献   

16.
铁碳微电解-SBR工艺处理己内酰胺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铁碳微电解-SBR工艺处理己内酰胺废水,考察了pH值、铁碳质量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铁碳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的质量浓度为2 000~3 000mg/L,BOD5的质量浓度为1 000~1 500 mg/L,NH3-N的质量浓度为150 mg/L左右,色度约为120倍的条件下,当进水pH值为3,铁碳质量比为4∶1,反应时间为1.5 h时,铁碳微电解对CODCr、NH3-N、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6%、41.8%、33.3%;己内酰胺废水经铁碳微电解-SBR工艺处理后,最终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稳定在80 mg/L左右,BOD5的质量浓度稳定在15 mg/L以下,NH3-N的质量浓度小于15 mg/L,色度小于45倍,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应用内循环好氧生物流化床对COD(cr)和NH3-N质量浓度分别为350-580mg/L和7-12mg/L的甘蔗制糖废水进行处理.以人工合成的高分子颗粒作生物膜载体,通过改变空气流量和水力停留时间,考察不同操作条件下对不同浓度废水的COD(cr)和NH3-N去除效果.试验表明,在进气量为40L/h、水力停留时间为3-4...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建的分层悬浮填料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模拟合成氨废水,考察了填料生物膜驯化过程中生物相的变化和反应器内基质浓度的降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当废水中NH3-N、CODCr和硫化物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400、2 800和3 mg/L时,出水中的质量浓度分别为90、200和0.46 mg/L,基本达到GB 13458—2001《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去除率分别达到78%、93%和85%。与不分层MBBR对NH3-N和CODCr的去除率(70%和89%)相比较,分层MBBR的去除效果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氧化塘工艺处理苯并三氮唑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兼性塘与好氧塘组合工艺对苯并三氮唑(BTA)废水进行处理。经过1年多的试运行.在废水进水CODcr氨氯,苯氨类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12.2—478.3,59.8~87.3,4.6—8.2mg/L的情况下,对CODcr,氨氮和苯氨类等的去除率在69%以上,出水水质达到污水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水解酸化-A2/O -MBR-BAC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焦化行业废水处理不达标的问题,试验研究了水解酸化-A2/O -膜生物反应器(MBR)-活性炭过滤(BAC)的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进水NH3-N的质量浓度为88 mg/L左右时,出水NH3-N的质量浓度稳定在3 mg/L左右,组合工艺对NH3-N的去除率能达到96%.同时,进水CODCr的质量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