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扫描电镜(附X射线波长谱仪和能谱仪)为主要工具,对用Al脱氧的30MnNiMoCu铸钢无光泽小棱面断口进行了研究,发现AlN沿柱状晶界在枝晶间析出是产生此类断口的主要原因。本文还着重探讨了AlN的固溶和析出规律,以及不同Al和Ti加入量与AlN析出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AN INVESTIGATION OF INTERNAL DEFECTS IN HIGH-CHROMIUM STAINLESS STE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铬不锈钢的生产中,影响质量最严重的是钢锭中的轴心裂纹和钢材中的髪纹。本文的研究结果指出,这两种缺陷属于同一来源,没有轴心裂纹的钢锭在锻成钢材后也没有髪纹。 钢锭中轴心裂纹是在凝固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冷凝条件对它有影响。利用耐火材料做锭模可以得到内部坚实的钢锭,减小锭模模壁厚度,增大钢锭圆锥度或降低浇铸温度等只能减轻而不能完全消除裂纹。 熔炼过程中的脱氧方法对钢中夹杂物的性质和形状分布有影响。改善脱氧方法并采用薄模浇铸,可以大大地减少轴心裂纹和髪纹,从而提高钢的收得率。我们认为夹杂物的性质、多寡及其形状分布可能对钢液的流动性和表面张力有影响;改善钢液的流动性或减小其表面张力可以促进钢液的充填性能,从而弥补凝固过程中由于冷凝收缩而产生的缺陷。 在一定压力以下的真空中熔化和浇铸可以得到内部良好的钢锭。通过真空熔铸所得到的钢锭,其柱状晶区大小缩小,而柱状晶的缩小对避免钢锭中轴心裂纹有利。得到这种效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真空有去气作用,在真空中钢锭的凝固散热与在一般情况下有所不同,真空作用使钢液的性质发生变化等等。虽然,上述几方面的理论基础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从目前实际效果来说,真空熔化和浇铸应该认为是提高不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生产研究了碱性电炉冶炼30航空结构钢材中的发纹问题。大量生产检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指出:发纹的平均长度与钢材尺寸有密切的关采,钢锭锻轧成材后,钢材直径越小,则出现的发纹也越长;340×340公厘见方的钢锭当加工成60~70公厘直径的钢材时出现发纹的机率最大;同时钢材中发纹分布与钢锭原来部位也有一定的关系。产生发纹的原因是由于链状非金属夹杂物的存在,如铁尖晶石(AL_2O_3·FeO)和铁尖晶石与刚玉的混合物(Al_2O_3·FeO;Al_2O_3)之类。生产试验证明:改善脱氧、采用不同的锻造比以及在锻造过程中进行扒皮可以大大减少以至完全消灭钢中发纹。  相似文献   

4.
<正> 低碳硼-钼钢经过锻造及正火处理后,抗拉强度可以达到60千克/毫米~2以上,屈服强度可达到48千克/毫米~2以上,比不含合金的低碳结构钢的机械强度超过一倍,同时仍保持有较好的展性及韧性.硼-钼钢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可建议作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应用.硼促进0.50%钼钢机械强度增加的原因,是在正火处理后改变了金相组织中的珠光体与铁素体的分布情况.如金相组织中含有细致分散的珠光体及针状铁素体,可以得到  相似文献   

5.
离心铸造不锈钢空心管坯裂纹缺陷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毓彬  邱德福 《钢管》1993,(5):19-22,28
介绍了离心铸造1Cr18Ni9Ti钢管坯产生的裂纹形态;从理论上探讨了裂纹产生机理并提出了预防和消除裂纹的措施及较佳的铸造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将两种碳素结构钢(15,45)和Cr25Ni20不锈钢的试样在扫描电镜中进行拉伸试验,并对它们的延性断裂的微观过程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裂纹总是优先在夹杂物与金属基体的界面上,孪晶与基体之间的界面上以及σ相与基体之间的界面上成核。前二者的裂纹沿界面传播、钝化并沿拉伸方向变宽;对于后者来说,裂纹成核后,在σ相内解理扩展。最后,裂纹沿切变方向彼此连接并导致断裂。  相似文献   

7.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低碳钢在粘土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动电位扫描法及电子计算机曲线拟合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低碳钢在含水35%的粘土中的腐蚀行为,得到了实验周期内的腐蚀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回应关系式,提出了腐蚀过程的等效电路及腐蚀机理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关启标  李林 《金属学报》1956,1(3):255-264
<正> 钢中加入微量的硼(0.0005—0.005%)能显著增加钢的淬透性.因此,可以认为,硼能够作为贵重合金的代用品,例如:镍、铬和钼,而降低合金钢的生产成本.本题研究的目的是要找出18ХГТ钢的代用品,减少铬合金的消耗。将渗碳后的硼钢及18ХГТ钢作淬透性及心部机械性能的比较,选出一种可以代替18ХГТ钢的渗碳级硼钢,其中合金含量,铬少于0.30%,钢少于0.15%,镍少于0.30%.硼的硬化因子随着碳分的增加而减低。在本题的研究中得出,碳分与硼的硬化因子之间的直线关系为  相似文献   

9.
孙福玉 《金属学报》1980,16(1):59-134
利用扫描电镜对一些断裂韧性试样的断口表面进行了观察.发现:对于遵从准解理机制开裂的材料,从预制裂纹顶端到其前缘的初始准解理开裂源的平均距离ξ是一个特征参数,它不仅与断裂韧度G_(Ic)有学,而且是塑性区应力场的一个重要参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Ca~(45)作为示踪元素,研究了轴承钢冶炼过程中混渣夹杂物的形成和上浮规律,以及钢中混渣夹杂物的残留量与其分布于钢中的状况、颗粒大小、形貌和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混渣是造成轴承钢中点状夹杂物的来源之一。但是,通过适当的工艺措施,大部分夹杂物特别是大颗粒夹杂物可以排除。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鞍山钢铁公司生产的沸腾钢中板所含的夹层,发现它们可以按照钢锭的不同部位区分为三种类型。权据夹层的分析结果和生产统计资料,讨论了这三利夹层的生成原因并对它们的防止办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By means of fractal analysis,the fractal dimension with relation to the impact toughness,im-pact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mierostructures of steel under low temperature impact havebeen investigat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garithms of impact toughness in-creases monotonic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fractal dimension.The microstruetures have a greatinfluence on fraetal dimension.There is an appropriate correlation between fraetal dimensionand fracture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3.
庄育智  吴昌衡 《金属学报》1956,1(2):155-164
本文叙述在某低碳钢板材夹层所观察到的非金属夹杂物的特征,并对夹层的来源进行了分析。金相检查结合X射线鉴定结果指出矽酸盐夹层与受钢液侵蚀过的粘土耐火材料的矿物组成大致相同,主要为莫来石(3Al_2O_3·2SiO_2)及方石英。根据钢的生产过程,夹杂物的特征及粘土耐火材料受钢液侵蚀后化学成分改变的情况,认为矽酸监夹层的来源可能与钢液中的MnO或MnO·FeO侵蚀粘土耐火材料有关。这种分析并得到了理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黄孝瑛  郭薇  潘天喜  赵坚 《金属学报》1987,23(3):200-310
应用电子衍衬技术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共析珠光体轨钢的微观结构和断裂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了珠光体中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精细结构及两相界面结合特征.根据衍衬分析结果,从晶体学讨论了以片层结构为特征的这种钢的断裂过程。建议引入一个新的参数,即同取向晶团群(SOCC)的尺寸,作为评价珠光体钢韧性水平的实用宏观参数。  相似文献   

15.
三峡站低碳钢土壤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埋藏在三峡土壤腐蚀试验站已33年的2种低碳钢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件以局部腐蚀为主要特征。腐蚀产物主要由FeO(OH)、FeCO3、Fe2O3、Fe3O4及铁的硫化物和一些铁盐所组成。焊缝及钢中的夹杂导致局部腐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不锈钢AOD转炉精炼过程数学模拟作了初步研究,注意到该侧顶复吹精炼过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考虑体系的质量和热量衡算,以及添加渣料、废钢、合金料等操作、精炼过程的不等温状态、钢液和熔渣质量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个针对整个精炼过程的数学模型。基于设计的操作模式,以该模型对120 t AOD转炉内奥氏体不锈钢的整个精炼过程,包括氧化(脱碳)和还原过程作了模拟和估算,与工艺设计给出的参照数据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叶里 《金属学报》1977,13(3):187-249
比较了三种不同冶炼工艺(平炉与电炉混合炼钢经RH真空循环脱气处理、碱性电炉冶炼及电炉冶炼加电渣重熔)和两种不同脱氧方法(并用铝、钛或仅用铝脱氧)生产的五炉18Cr2Ni4WA钢的过热敏感性并观察了断口.实验表明,这种钢产生严重过热井出现石状断口的条件是:(1)钢在高温加热时原始奥氏体晶粒充分长大;(2)钢中含有MnS夹杂物以细小的颗粒沉淀在原始奥氏体晶界上,并用铝、钛脱氧使钢中含有微量残留钛可以在高温加热过程中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同时改善MnS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状况,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这种钢的过热敏感性。最后,讨论了这种钢形成石状断口的机构。  相似文献   

18.
AN INVESTIGATION ON AN AUSTENITIC Fe-Mn-Al HEAT-RESISTING STE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本文作者以前的结果,对一种成分为29.4%Mn,3.8%Al,1.9%Mo,0.5%V,0.4%W,0.015%B,0.03%N,0.1%C的奥氏体耐热钢进行了下述研究: (1)热加工塑性:Fe-Mn-Al奥氏体耐热钢的高温可塑性类似于1Cr18Ni9Ti。 (2)持久强度:在600—700℃,数千小时的持久强度接近于ЭИ257T(14%Cr,14%Ni,2.15%W,0.5%Mo,0.5%Ti,0.1%C)的水平。 (3)时效过程的变化:观察并测定了在600—750℃,保温长达9500小时时效过程中的金相组织变化、沉淀相的类型、冲击功及硬度的变化。在时效过程中顺序沉淀出V_4C_3,M_6C及Laves相,时效变脆的倾向不很大。 各种实验结果表明,为节约铬与镍,Fe-Mn-Al奥氏体耐热钢有研究发展的前途,但最大弱点是抗电化学腐蚀能力差,这有待进一步寻求解决途径。 同时,指出由Fe-Mn-Al系发展出在630℃左右使用的奥氏体耐热钢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微合金化15MnNbRE钢的热强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孙鸿 《钢管》1996,(4):11-15
研究了15MnNbRE钢持久强度与材料热处理状态的关系,以及高温抗氧化性能和长时期组织稳定性。结果表明,该钢的高温持久强度比锅炉用低碳钢20G提高约20%。  相似文献   

20.
倪瑞澄  李承秀 《金属学报》1980,16(3):325-374
用金相、电子探针、膨胀分析等对12AlMoV钢焊接接头第一类碳迁移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发生这类碳迁移是由于在碳快速扩散的温度范围,熔合线一侧较早地析出先共析铁素体,使熔合线两侧存在显著的碳活度差所产生.从而验证了作者等提出的焊接接头碳迁移的活度原理. 对这类接头,晶体结构的不同所引起碳活度系数的差别,较之合金成分的不同引起的差别为大.前者是发生第一类碳迁移的主要的热力学条件.从动力学方面考虑,碳迁移进行的程度,与一定温度下的保持时间有关. 为减弱和抑制12AlMoV钢焊接接头碳迁移,并提出了合金化和焊接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