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包括油基食品、肉类、食用油、水果、蔬菜、饮料、乳制品、糖果等。  相似文献   

2.
天然食品抗氧化剂茶多酚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4.
在食品工业中,需要添加各种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帮助食品更好地应对制造、加工、储存和运输等流程。如果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相关食品安全问题。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良好的抗氧化性,对人们的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就茶多酚的特点、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阐述,并就其在多种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茶多酚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多酚是一种新颖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能力强,使用安全,应用广泛等特点。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资料,对茶多酚的组成成分,制备方法及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茶多酚是食品贮藏保鲜中的一种天然添加剂,本文对茶多酚在肉及肉制品、水产品、油脂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茶多酚在食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茶多酚在食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茶多酚是食品贮藏保鲜中的一种天然添加剂,本文对茶多酚在肉及肉制品、水产品、油脂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茶多酚在食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在高温熟制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多酚(greenteaploghenols)是用生物工程技术从绿茶中提出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亦属纯天然优质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效果大大超过VC、VE,更优于化学合成的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1活性成分在茶多酚中其抗氧活性主要通过儿茶素实现,儿茶素又可分为多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物质的总称,其包含黄烷醇、4—羟基黄烷醇、花色苷、黄酮、黄酮醇和酚酸六大类。这些种类的化合物有许多相同的特性和功能,如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抑制癌细胞、抗菌消毒、消除异味及去脂减肥等作用,因而它的提取和应用正受到有关学科专家的重视和关注。特别在食品、医药和日化产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医疗保健方面应用 茶多酚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是基于其有①抗氧化功能、②消除体内自由基作用、③抑制乌氨酸脱羧酶和脂氧化酶、④控制癌瘤基因、⑤抑制亚硝化过程、⑥控制细胞的无序增殖、⑦提高超氧化物歧…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概述了发酵食品的种类、营养价值以及茶多酚的结构、功能特性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现状。研究表明,茶多酚在发酵肉制品、发酵乳制品和谷物发酵产品中应用较多。在发酵肉制品中,茶多酚对生物胺、杂环胺和丙二醛等有害物质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3.64%、70%和68%。此外,茶多酚也能较好地抑制发酵肉制品脂质氧化和杂菌的生成,并延长保质期。在发酵乳制品中,茶多酚能够较好地抑制酪蛋白的水解,并增强乳制品的抗氧化性和稳定性。在谷物发酵产品中,茶多酚能够降低丙烯酰胺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含量。该综述通过研究茶多酚在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及作用效果,为发酵食品品质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的抗菌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的纯天然物质,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为目前广泛应用的天然食品保鲜剂之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茶多酚由于具备更高的安全性而被人们认可和接受。本文根据国内外对茶多酚抗菌特性的研究现状,对茶多酚的化学成分、抗菌活性、细菌毒素灭活作用以及抗菌机理等方面作了系统介绍,旨在为茶多酚在食品与医药领域得到更为合理与广泛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茶多酚提取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介绍了茶多酚的一般特性,对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是茶叶中特有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癌症突变、辅助治疗等多种功效,在食品与药品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不同茶叶产品中茶多酚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与其功效的发挥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茶多酚作为主要功效成分的功能性产品或药品都需要测定茶多酚含量作为其功效或疗效的依据,因此,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茶多酚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光谱法、色谱法、电位分析法、流动注射技术等方法在茶多酚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茶多酚检测中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和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Tea polyphenols (TPs) are import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tea and are active in the food and drug industry because of their rich biological activities. In diet and food production, TPs are often in contact with other food nutrients, affecting their respectiv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al activity. Theref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Ps and food nutrients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Ps and food nutrients such as proteins, polysaccharides, and lipids, highlight the forms of their interactions, and discuss the changes in structure, function, and activity resulting from their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5.
2014年6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增补茶多酚棕榈酸酯等两种食品添加剂的公告。研究了不同添加量茶多酚棕榈酸酯在大豆油中的抗氧化效果,并与几种常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在大豆油中的抗氧化性能进行比较,同时研究了茶多酚棕榈酸酯在猪油和人造奶油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0.03%的茶多酚棕榈酸酯添加量在大豆油中比较适宜;在几种常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中,茶多酚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效果和TBHQ相当;茶多酚棕榈酸酯在猪油和人造奶油中也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6.
茶叶中污染微生物分析及茶多酚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茶饮料中茶叶原料的微生物种类进行了分析、鉴定,并对茶多酚对茶叶中污染微生物的抑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主要污染微生物是枯草芽孢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黑曲霉。当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大于0.6g/L时对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茶多酚含量小于1.2g/L时对阴沟肠杆菌、黑曲霉无抑制作用。实验表明正常的杀菌条件可将阴沟肠杆菌和黑曲霉杀死。因此为保障产品安全,建议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大于0.6g/L。  相似文献   

17.
现今对残次茶的利用和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不完善,以至于造成残次茶的浪费。因此,研究从残次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关键技术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试验以黑毛茶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提取茶多酚,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超声功率70 W,乙醇体积分数70%,浸提温度65 ℃,浸提时间30 min,料液比1∶25(g∶mL)。在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为7.44%。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5)06-0094-05 doi:  相似文献   

18.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近来,茶多酚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肥胖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因此抗肥胖物质的研究与开发也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茶多酚的抗肥胖作用也是其中的重要领域。本综述总结了茶多酚、肠道菌群以及肥胖三者的作用关系,并对近5年相关的非临床以及临床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总结发现茶多酚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组成,而肠道菌群也可以影响茶多酚的吸收与代谢。茶多酚可以通过增加益生菌的丰度以及调节能量消耗、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脂质分解代谢和抑制脂肪细胞合成等方式发挥抗肥胖作用。目前对于茶多酚调节肠道菌群和抗肥胖作用的研究以动物模型为主,且大多实验结果证实了茶多酚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及抗肥胖作用,但是作用剂量尚不明确,且茶多酚剂量毒性研究不足。另外该领域临床研究不足,需要在未来进行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研究,以实现茶渣等副产物的高价值利用并减少肥胖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9.
奶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含量的高低是评价茶饮料质量好坏的一个主要指标,GB/T21733-2008中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实际操作时,我们发现其中对奶茶类饮料的样品预处理存在一定缺陷,影响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本文通过改进样品预处理方法,即采用酸性丙酮破乳和沉淀蛋白质,提高了奶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6%~10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1%~0.26%(n=6),可广泛应用于奶茶类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龙井绿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茶多酚的得率和纯度,以龙井绿茶为原料,对茶多酚进行乙醇溶液提取、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醇提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浸提4次,每次45min,温度为70℃,液固比为20:1,最大浸提率为24.45%。微波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预浸30min,乙醇浓度40%,微波解冻档浸提4min,浸提2次,液固比为40:1,最大浸提率为24.70%。超声波辅助浸提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25min,浸提2次,液固比为14:1,最大浸提率为24.72%。结果表明:微波与超声波提取率稍高于醇提,但三者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