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殡葬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具有独特的文化意境、形式特色和功能组织。本文对重庆市长寿区殡仪馆的设计创作进行了解析,从文化氛围的营造、整体布局及空间序列的展开、建筑的合理流线、建筑形式等几方面阐述了殡葬建筑与其它建筑类型的区别,试图为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前提的具有中国文化意境的现代殡葬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殡葬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功能内涵,该文通过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整体改造规划设计方案的意境创造过程进行解析,探讨现代殡葬建筑的意境营构。  相似文献   

3.
赵沁娜  肖娇  刘梦玲  范利军 《城市规划》2019,43(5):107-112,120
以合肥市殡仪馆为研究对象,对其带来的邻避效应进行研究。首先,实地调查了殡仪馆周边居民对其带来邻避效应的态度和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人群认为殡仪馆的存在会给自己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殡仪馆也会给对周边住宅价格也带来损失,且这种损失会随着距殡仪馆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其次,特征价格法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表明殡仪馆会给周边住宅价格带来邻避效应,其影响幅度约为3.2%,且殡仪馆对住宅价格的负面影响在1km范围内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载体,特殊教育学校迫切需要开展适应使用者感知觉特征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本文利用建筑性能模拟技术研究分析实际工程中教学康复空间的室内物理环境情况,结合特殊儿童的感知觉特征需求,从建筑群布局、建筑单体形态和立面遮阳构件等方面优化设计,达到节能减排、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程雪松 《建筑技艺》2013,(4):192-195
通过空间造型、城市营销和文博展示等三方面的分析,对安徽含山博物馆的设计创作进行了多角度的设计思考,强调将传统艺术形式重构,在与现代城市、建筑结合的过程中激发出巨大的文化价值,成为城市的空间图腾,对当代设计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传统建筑文化——建筑的创作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作为一种物质产品归属于"文明",同时它所反映的社会观念、生活模式、它的艺术魅力和语言特征、它的建造者情况等,都使它成为社会整体"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民族或地域的建筑传统文化特色,来源于对本国、本地建设资源的最佳利用.如何在当代技术与文化观念的层面上,去体现传统与现代这二者之间的融合?"意境"创作往往比一目了然的"理性"还原建筑更具有魅力.  相似文献   

7.
2012年4月,那个料峭的春天,世博会精神依旧照耀着浦江两岸,场馆的拆改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我们一行人一边踏勘世博会博物馆项目的基地,一边唏嘘世博会不知不觉间已然过去了两年,深感时光荏苒,岁月如刀。习习江风拂过,我们冷静、认真地端详着这块基地,未来在这块南北长300m的土地上,将要打造迄今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个关于世博会的博物馆,而我们将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建筑与城市对话呢?想到这里不禁背后发凉,深感时间紧、任务重,浮现在眼前的竟是头脑风暴与智力竞赛的场景。  相似文献   

8.
潘海迅  孙宇  刘勇 《城市建筑》2007,(11):62-64
建筑并非建筑师按照个人喜好而随意创造出来的,其设计应该具有合理的空间关系、明确的功能性、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恰如其分的地域色彩。好的建筑作品应该能够体现所处时代的独特性并与之需求相呼应,能够反映所处地域的文化,并且历经风格或时尚的变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健康的形象。建筑师的工作就是使建筑成为时代文化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6)
学生最熟悉、接触最多的情境是他们每天的生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培养勇于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平 《安徽建筑》2014,(3):33-34
处于一定地域环境中的建筑必须体现该地域的文化特色才能使得建筑本身和所处地域环境相得益彰。黄山紫京饭店的改造设计,在更新优化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对原来地域特征不明显外观进行了充分改造,使其呈现出鲜明的徽派建筑特征,从而达到了既美化了建筑,又让它为景区增色的效果。这也为类似情况下的建筑设计和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镇江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工程地质、地形、水文气象、自然生态和人为影响等5个主要评价因子,将研究区的建设用地适宜性划分为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不宜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4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综合的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空间分布,4个等级的面积比分别为34.76%,23.29%,20.55%、21.40%。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为镇江市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减小城市发展对生态系统破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镇江作为江苏省的省会长达十一年之久。其中,抗日战争前的八年是镇江作为省会进行全面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时期。本文以这一时期镇江的诸多城市规划文件及政策为研究对象,力图还原这一段由中国人自己主导的地方城市规划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这一时期的规划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对当前城市建设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镇江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空间特色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镇江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特色,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并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街巷建筑尺度控制和街巷界面延续等方面提出了保护镇江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特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数学中的集合理论 (交集 )为基础 ,建立镇江缺水丘陵山区供水勘查的逻辑推理模式 ,利用遥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与构造地质勘查以及地球物理综合勘察技术 ,由区域→块段→点的逐步“聚焦”获取富水块段、贮水地质体和贮水构造、布井具体位置的信息。通过供水勘查实践 ,验证了“环套理论”在构造复杂的缺水丘陵山区供水勘查中的优越性 ,同时也指出了“环套理论”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延续城市空间,汇入城市历史—镇江博物馆新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追朔镇江历史文化博物馆的渊源,从而对“历史文化环境”进行新的解析和对博物馆建筑进行新的构想,并结合杜会学、建筑现象学、建筑符号学等理论,汲取传统地区的地域文化、符号、材料、技术等元素,赋予和拓展了镇江历史文化博物馆新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6.
潜在的文化线路——“川盐古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线路"作为新的遗产保护形式近年来备受关注.该文对照分析了国际古迹理事会文化线路科技委员会关于文化线路的定义,认为"川盐古道"的形态特征、本质特征以及其价值体现完全符合定义之要求,其体现出在此繁衍生息的人类社会在时间的传承关系及空间上的交流联系,指出"川盐古道"是人类社会与丰富的自然景观共生的人类文明,是一条潜在的文化线路.  相似文献   

17.
王宇 《建筑与文化》2013,(11):61-64
镇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它的形成发展与其港口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镇江港口空间形态、城市空间形态、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寻求港城空间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tree burial has been proposed for decades, it is not yet widely accepted in China,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recognition of its embedded ecological ethics and the not fully localized practic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localizing tree burial activities in China should consider regional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and combine tomb-sweeping activities with the renewal of local traditional ceremonies in rural areas, thus engaging urban residents. The site selected in this article, Youlong Village of Anhui Province, is located at the origin of the Xin’an River, which is an endowed advantage to attract downstream urban residents. Taking the Bench Dragon as the case study subject, the article analyzes its existing ritual sections and spatial nodes to sort out its ritual structure. Based on this analysis, the article proposes a design of the ritual sections and the marching route of the Bench Dragon for the Chinese Tomb-sweeping Festival, guiding the place-making of tree burial sit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aily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ritual landscape. Appropriate ritual design in rural areas can help perforate the evaluation items in strictly categorized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which, through embodiment, calls for a holistic landscape experience. Additionally, ritual design is supposed to activate the potential aesthetic value in the countryside today, while the ecological ethics it carries may also introduce new meanings to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life and death in Chinese culture, ultimately opening a new horizon for contemporary rural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9.
王松  王伯伟 《华中建筑》2012,(12):40-44
该文简要论述了希利尔空间句法研究中的组构模型方法。文中应用组构建模和网络中心度(接近中心度Cc与经过中心度Cb)指标,对三例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空间构成作了图解分析,这些图解分析展现了传统居住空间中社会制度时日常生活动线的严密控制;文中讨论了组构理论中的句法学与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关系;论述了组构建模与解释,都需要依据具体的日常实践经验。这种基于组构模型的解释方法,有助于把概念诠释的“自明性”与分析模型的“逻辑性”结合起来;进而揭示空间形态中所蕴含的概率性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velops an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t approach to municipal governance, infrastructure, and property institutions, suggesting that the dense matrices of institutions in cities are co-evolutionary and path dependent. Property, infrastructure, and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regulating capital investment in cities, structure urban change, protect and structure property’s meaning and value, and demonstrate enduringly different approaches between jurisdictions. The institutions in place when land is urbanized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forms of urban property and the accompanying infrastructure created. The primary positive feedback that contributes to path dependence in cities flows from existing sets of property in any given jurisdiction. Cities from this perspective are path dependent landscapes of property that are differentiated primarily by the enduring imprint of the institutions that produce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