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启之  凌宝银 《农药》1995,34(9):25-26
硫丹(endosulfan)原药和35%乳油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和经皮毒性属于高毒到中等毒范围,两种染毒途径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对雌性的毒性大。中毒表现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部分动物死于肺水肿。对小鼠有中等蓄积毒性。对家兔皮肤、眼粘膜有轻度刺激作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胞微核试验和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匀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4种有代表性的非靶生物蜜蜂、鹌鹑、斑马鱼、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蜜蜂触杀LD50(48h)为0.009064μg/蜂,胃毒LC50(48h)为1.024mg/L,对雌、雄鹌鹑LC50(7d)为35.92、38.53mg/kg,对斑马鱼LC50(96h)为0.2390mg/L,对家蚕LD50(96h)为0.01109mg/kg桑叶。该农药对蜜蜂、鹌鹑、斑马鱼毒性均为高毒级,对家蚕毒性为特高毒级。此项工作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粉末压片技术研发出对环境友好的高含量甲维盐水分散片剂。以甲维盐为有效成分,采用全粉末压片技术,对黏结剂、崩解剂、助流剂、稳定剂、分散剂进行了筛选,对15%甲维盐水分散片剂的专用配方进行了试验研究,研发出15%甲维盐水分散片剂。该产品的甲维盐含量、水分、酸值、分散性等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国际标准。采用全粉末压片技术研发出的水分散片剂,不用有机溶剂,有效成分含量高,分散性能好,制造成本低,对环境安全,药效好,计量准,不受空气湿度影响,使用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凤珍  杨泗溥 《农药》1996,35(5):33-33
本文报道了甲黄隆的急性毒性,刺激性,微核及精子畸形的试验研究结果。甲黄隆对大白鼠的急性经口,经皮LD50〉5000毫克/公斤,对兔眼有短暂的轻度刺激,对皮肤无刺激,小白鼠的微核试验结果为阳性,小白鼠的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为阴性。  相似文献   

5.
固体三元稳态ClO2急性经口、遗传及蓄积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体三元稳态二氧化氯是为了解决二元产品活动化率低、活化酸度高、活化损失大的缺点而研制出的新型固体ClO2产品。通过对其急性经口毒性、遗传毒性及蓄积毒性的试验研究,发现雌雄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值均大于21.5g/kg,该产品属于实际无毒级;剂量达5.00g/kg,未检出对雌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诱变活性;给药20d后,动物死亡仍未足半数,K>5,该产品为弱蓄积性。  相似文献   

6.
以阿维菌素为基础研究开发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对鳞翅目害虫幼虫、螨类和其他害虫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具有超高效、低毒、低残留和无公害等特点,广泛用于经济作物。甲维盐的大量使用使很多害虫对其产生了抗药性,且已有报道甲维盐对海洋动物有毒性作用。从甲维盐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现状,亚致死浓度的甲维盐对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及抗药性的影响,害虫抗性机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为甲维盐在害虫防治中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性能稳定的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通过对润湿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的筛选,确定了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优惠配方。用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优惠配方组成:78.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质量分数为12.8%,润湿分散剂GY-SC85质量分数为5.0%,防冻剂尿素质量分数为4.0%,增稠剂黄原胶质量分数为0.2%,硅酸镁铝质量分数为0.8%,消泡剂GY-X60质量分数为0.2%,水的质量分数为77.0%。该优惠配方具有较好的适应硬水的性能,制成的制剂具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同一有效成分不同剂型农药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差异,开展了4种不同剂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日本鹌鹑、斑马鱼、大型溞、蜜蜂、家蚕和蚯蚓6种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和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对日本鹌鹑的毒性分别为中毒、中毒、中毒和高毒;对斑马鱼的毒性分别为剧毒、剧毒、高毒和剧毒;对大型溞的毒性均为剧毒;对蜜蜂的接触毒性均为高毒;对家蚕的毒性均为剧毒;对蚯蚓的毒性分别为低毒、低毒、低毒和中毒。由此可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不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存在差异。同时,不同剂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同一种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也存在差异。其中,甲维盐悬浮剂和微乳剂对各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友好,水分散粒剂和乳油对各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相对较差。因此,在使用甲维盐过程中,建议远离鸟群、桑园、水体及蜂群,并避免与土壤混用,以减少对非靶标生物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甘蓝和土壤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虱螨脲同时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样品用0.1%乙酸乙腈提取净化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正负离子模式切换检测。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虱螨脲在5~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8。在10、100、500ng/g三个添加浓度下,平均回收率在74.63%~106.6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4%~8.56%。该方法适用于甘蓝和土壤样品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虱螨脲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0.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产业史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阿维菌素的衍生物,在五种高毒农药被禁用之后,它显示出高速的发展势头,用量日益增加,成为中国农业用药的热点品种.  相似文献   

11.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光解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徐虎  徐凤波 《农药》2003,42(10):5-8
概述了4″-(表甲胺基)-4″-脱氧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MK-0244)的光解残留物。并对光解途径及其产物来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理化性质及分析方法,用重结晶法对其进行纯化,研究了溶剂选择、溶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纯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用HPLC定量分析甲维盐的方法。色谱条件如下:25cm×4.6mm,5μm粒径的Kromasil-C18不锈钢柱;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为92:8);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54nm。本方法在2.0~12μg进样范围内和峰高呈线性。相关系数值(r)为0.997。甲维盐分析的回收率为98%~102%,变异系数为4.39%。  相似文献   

14.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的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配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下简称甲维盐)的水乳体系的测定和对乳化剂、抗冻剂及悬浮助剂的筛选,确定了5%甲维盐水乳剂的最佳配方,同时确定了适宜的加工工艺,即将水相加入油相的制备方法可使所得5%甲维盐水乳剂有较好的稳定性。并通过对5%甲维盐水乳剂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不同含盐量(1000~5000 mg/L)和不同硬度(0~500mg/L)的水质对制剂的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制剂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4.3%高氯·甲维盐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4.3%高氯·甲维盐微乳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筛选出较优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确定其最佳配方和制备方法,进而对4.3%高氯·甲维盐微乳剂质量指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水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润湿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的筛选,确定了15%甲维·吡虫啉悬浮剂优惠配方:78.2%甲维盐原药6.5%,95.6%吡虫啉原药10.6%,润湿分散剂GY—SC853.0%,防冻剂尿素4.0%,增稠剂黄原胶0.2%、硅酸镁铝0.5%,消泡剂GY—X600.2%,水75.0%。该优惠配方制备的悬浮剂低温和热贮后物理化学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用氰基键合相色谱柱定量分析甲维·柴乳油中甲维盐HPLC的方法。本方法在1.25μg~20μg进样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值(R)为0.9999。测得的回收率范围为98%~100.5%,变异系数小于10%。  相似文献   

18.
30%毒死蜱·甲维盐水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30%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的配方筛选过程,简述了该剂型的特点和贮存稳定性,确定了配制方法和较佳配方组成.结果表明:选用丁基羟基茴香醚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稳定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和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2种乳化剂复合制备的30%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产品质量稳定,热贮[(54±2)℃,14 d]和常温贮存2年后,分解率小于5%,各项指标符合水乳剂的要求.田间药效表明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效成份施用量为12 g/hm2时,药后1 d,2 d,6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57%,69.57%,84.70%;在施用量为18 g/hm2时,药后1 d,2 d,6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9.26%,82.14%,93.72%。试验药剂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对3~5龄稻纵卷叶螟幼虫表现出优异的杀虫效果,能够很好地控制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