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应急供水工程河北段弃土弃渣总量7 929万m3,弃土弃渣占地1 418.7 hm2,共布240多个弃土弃渣场.为合理确定水土保持方案,将246个弃渣场分为:土坑洼地型、河道滩地型、平地型、取土场型、山区坡地型、沟道型六类,在此基础上,对六种弃土弃渣类型防治类型分别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较为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弃土弃渣场布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俊  赵峰  张晓平 《人民长江》2009,40(24):44-45
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至鲁山段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弃土弃渣场规划成为施工总布置最主要的设计内容。在可研阶段,弃土场布置采用两侧弃土结合集中弃渣的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采用了全部集中弃土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多次深入现场与地方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经优化调整后,在保护耕地和减少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工程技术经济指标之间取得了初步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海河水利》2006,(1):20-20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建设管理局与南水北调京石段河北建设管理处今天在京签订建设管理委托合同,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签订的第一份委托合同,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新模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工程大规模开工建设创造了条件。这次委托建设管理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河北段)项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应急供水工程弃土弃渣占地3 031 hm2,占临时用地总数的68%;土料场占地320 hm2,占临时用地总数的7%.从土石方平衡的方法、弃土弃渣的占地规划等方面,说明对土石方平衡对工程占地的影响.通过对工程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变化进行分析查找原因,阐述利弊,提出今后工作的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30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和河北段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帷幕的拉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工。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进入同步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6.
王凡  娄英俊 《人民长江》2010,41(16):87-89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安置规划设计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弃土弃渣场临时用地在建设征地移民工作中的特点。弃土弃渣场的布置不仅要考虑到工程建设需要,而且也应与建设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相结合。对弃土弃渣场临时用地中难以复垦的土地,提高其补偿标准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减小建设征地对当地政府、群众带来的损失,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结合南水北调第二建设部管理范围内实际土石方平衡调运与设计规划的土石方平衡调运的变化,通过对实施土石方平衡情况和调用平衡原因进行分析,阐明土石方平衡调运可以减少弃土弃渣场占地,减少大量改变,并能使各项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为南水北调其他段和其他线性工程的土石方平衡与相互间的调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京石段临时用地复垦工程典型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占压了大量的临时用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耕园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大部分应进行复垦.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际情况,选取弃土弃渣场、生产生活营区等几个典型从复垦程序、复垦步骤、工程量等方面进行设计,一方面规范复垦内容,另一方面为复垦工程投资计算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弃渣场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至沙河以南段为例,对该段52个弃渣场的稳定性进行了多维度评估,分别运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对其中5个弃渣场进行计算,并用FLAC3D软件分析了正常工况、降雨工况和地震工况及有无格构-插筋护坡系统对弃渣场边坡稳...  相似文献   

10.
北京、河北均长期干旱缺水,南水北调中线规划2010年建成,为此中线工程石家庄至北京段先期开工建设,利用岗南等4库于2007~2010年向北京实施应急供水。本文分析了岗南等4库可供水量、可调水量,为确保调水成功制定了措施,可以满足向北京的供水目标,并确保4座水库的环境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坡植草防护状况,助力绿色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对中线工程河南段不同典型渠坡的植草生长情况及日常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坡植草应突出自然景观属性和自然生态护坡理念,同时注重发挥杂草和苔藓的固土护坡作用,减少修剪,降低管护成本,让植被自然生长演替,以形成多样性的自然生态护坡景观,更有利于渠坡和水体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配置战略工程,已建成的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开始发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总结已建工程主要成效及面临的挑战,探讨适应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配置思路,并提出进一步发挥东线、中线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对策,以及西线工程调水线路论证方案建议。研究成果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后续工程建设和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主要在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其水源区水质基本达到调水要求,但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移民安置、贫困与落后等水安全问题直接关乎到调水的质量、水资源的配置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源区的水安全评价已是当务之急。针对水安全内涵及其评价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选取20个代表性指标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十堰市水安全进行了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以来,水源区的水安全处在一个基本安全的临界等级状态,这一结论与主成分分析所得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经验证方法可行、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14.
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段中膨胀土作为试验标本,通过室内和室外的碾压试验、滴定试验以及膨胀率试验研究了水泥改性土的某些性质,为水泥改性土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水泥改性土有效降低了膨胀土的膨胀率,增加了土体的稳定性,保证了南水北调工程平顶山试验渠段改性土换填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问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遇到的三大关键技术难题之一,研究揭示沿线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对保证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2012连续3年在丰、枯水期,利用22眼监测井对中线沙河至黄河段沿线分别开展了地下水位监测,并收集整理了沿线40km范围内的11眼国家级地下水位长期监测资料。通过对这些监测数据分析,初步认为中线沙河至黄河段沿线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虽然总体上比较平稳,但由于沿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膨胀土渠段、上层滞水分布广泛等),存在较多风险渠段,如遭遇强降雨等外界不利因素,地下水仍可能会对工程安全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水利学报》2016,47(6)
南水北调中线线路长,沿线分水口门多,且无调蓄水库,输水技术难度大。输水调度通过调整总干渠沿线各节制闸过闸流量,实现用水户所需的供水目标。过闸流量计算是中线水量调度模型的重要组成,目前通过传统水力学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在输水运行过程中,需不断根据实测水情数据,定期人工修正公式中参数,并更改程序源代码中的参数,灵活性差。本文通过南水北调中线输水调度的实践,建立了基于遗传程序结合水力学方法的过闸流量模型,根据实测流量计算流量系数,并利用遗传程序自动拟合节制闸前、后水位、闸门开度与流量系数的非线性关系,进而实现过闸流量计算。经在南北调中线节制闸的试用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灵活性强,拟合精度高,而且较好地避免直接拟合流量时泛化能力较弱的不足,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线路长,沿线分水口门多,且无在线调蓄水库,输水调度技术难度大。输水调度通过调整总干渠沿线各节制闸过闸流量,以满足分水口门的供水需求。目前中线过闸流量计算采用传统水力学经验公式,需根据实测水情数据,定期人工修正公式中参数,灵活性差。本文通过南水北调中线输水调度实践,建立了基于遗传程序结合水力学方法的过闸流量模型,根据实测流量计算流量系数,并利用遗传程序自动拟合节制闸的闸前水位、闸后水位、闸门开度与流量系数的非线性关系,进而实现过闸流量计算。经在南水北调中线节制闸的试用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灵活性强,拟合精度较高,而且较好地避免了直接拟合流量时泛化能力较弱的不足,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评价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影响程度、针对性和便于度量等方面对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MODIS数据从气候、水文、土壤、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等方面,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专家的经验,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最后确定了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水域面积4个指标作为生态环境评价参数。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分别评价了各参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遥感数据与实测数据评价结果吻合程度较高,所提出的方法能较准确地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汉江水资源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调水需求,迫切需要从长江干流引水作为补充。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期需调水量和调水过程。对大宁河剪刀峡水库和三峡水库的调水量和调水规模进行了研究,并且给出了最终的调水工程布置方案。该方案可充分利用大宁河水资源、减少抽水费用、占地少且对环境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淅川县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其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受到调水工程的影响,同时也对中线调水的水质有影响。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估算了淅川县4个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了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淅川县生态服务价值最高为1995年的338 251×104元,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从1995年-2008年淅川县生态服务价值整体来讲减少了34 837×104元,其中农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是主要原因。林地、农田和水域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之和超过总价值的90%,并且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列生态服务功能的前三位,其价值之和接近总价值的50%。以调水工程未实施的2000年为界,淅川县生态服务价值1995年-2000年减少了73 650×104元。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设的逐渐开展,2000年-2008年服务价值开始增加,2008年达到了303 413×104元,生态环境得到改善。2000年以来,淅川县生态服务价值与GDP的比值不断减小,也说明淅川县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经济仍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