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王文海 《电气应用》2011,(20):52-54
为了能够提高电力滤波器控制的稳定性,深入地研究了T-S模糊控制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分析了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设计了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T-S模糊模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T-S模糊模型的稳定性分析。最后,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有源电力滤波器非线性解耦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有源电力滤波器是一个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的系统,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比较困难。文中在其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变换和非线性反馈理论,推导出其反馈线性化方程,从而得出有源电力滤波器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的解耦控制策略。数字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较好地实现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解耦控制,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三相四线有源电力滤波器新型神经预测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补偿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延时,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控制方案.建立三相四线制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及电流预测控制的离散化模型,设计神经预测控制器,通过在线训练权值提高控制精度,控制有源滤波器产生用以抵消非线性负载的谐波电流.应用Matlab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并在以DSP为...  相似文献   

4.
赵敏  谢运祥 《低压电器》2011,(23):55-57
建立了采用三桥臂变流器为主电路的三相三线制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针对目前电力电子变换器装置中动态性能差的特点,对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电流内环提出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电压外环采用传统的PI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动态响应快、鲁棒性强,具有更好的谐波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将输入输出反馈精确线性化控制方法应用于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非线性控制中。首先建立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射非线性系统模型,推导出了其输入输出反馈精确线性化非线性反馈控制律,实现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有功补偿电流和无功补偿电流的解耦控制器设计。最后使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较好地实现APF的解耦控制,具有较好的补偿特性,经该控制算法补偿,谐波畸变率限制在2%以下。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适应智能控制的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复合控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考虑了有源滤波器的输出滤波器的基础上,建立了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电气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智能控制的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复合控制方案。其中对谐波电流比例系数采用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根据电网参数的变化自动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对谐波电压比例系数则采用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解耦控制,仿真和工程应用都表明采用这种复合控制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能达到较好的滤波效果。  相似文献   

7.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非线性负荷的广泛使用,电能质量日益下降,有源电力滤波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首先简单介绍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然后详细论述了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两个关键性技术,最后根据有源电力滤波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动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单相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电路结构.该电路由有源滤波器与基波串联谐振支路并联再与无源滤波电路串联构成,用于抑制非线性整流负载产生的谐波电流流入电源侧.在该电路中,无源滤波器分担大部分抑制谐波和无功补偿的任务,减少了有源滤波器的容量;有源电力滤波器用于改善无源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和抑制它与系统阻抗可能发生的谐振.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合型有源滤波器充分发挥了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各自的优点,改善了无源滤波器的滤波性能,同时使有源滤波器不再承受基波电压,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有源滤波器的容量,从而使有源电力滤波器能够应用于大功率场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谐振阻抗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谐振阻抗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在该数学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检测电网侧谐波电流和负载侧谐波电流的复合控制策略下电流放大倍数变化、电网阻抗变化、无源滤波器失谐和基波串联谐振电路失谐对有源电力滤波器滤波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具有良好的滤波特性,所得结果可为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混合电力滤波器的设计过程中,滤波效果、系统安全和设备总投资均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对并联混合电力滤波器中的有源和无源电力滤波器的滤波任务进行了分配,给出了并联混合电力滤波器的容量计算公式和最小投资优化设计模型,并据此对某牵引变电所的并联混合电力滤波器的无源电力滤波器参数以及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容量进行优化设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设计和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LCL滤波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流滞环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并网型逆变器是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的关键部件,提出的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LCL滤波器并入电网,采用非线性的电流滞环控制策略,建立光伏模块和LCL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将基于电导增量算法的最大功率跟踪(MPPT)控制和有源阻尼算法集成在滞环控制系统中,实现了光伏模块最大功率输出,并有效抑制了LCL滤波器的自然谐振。提出了集成统一的电流滞环控制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光伏模块数学模型和MPPT算法的有效性,对光伏并网逆变器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的动态响应仿真表明,集成统一的电流滞环跟踪控制应用于光伏并网逆变器能改善注入电网的电流品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准确分析有源滤波器的运行特点,根据系统控制策略的需要,在考虑了有源滤波器输出的基础上采用开关函数法建立了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学模型,这样可推导出装置在系统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用于控制信号的产生。实践表明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有源滤波器的滤波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电流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源电力滤波器是当前对电网中谐波污染补偿或抵消的有效手段,文中对有源电力滤波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分析。讨论了其检测电源电流和检测负载电压控制方式的原理、系统结构和特点。提出了基于载波组合相移技术的电流型电力有源滤波器,在较低的开关频率下实现了等效的高频载波效果。文章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这种技术在电力有源滤波器中应用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三相四线制下串联混合型滤波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提出一种应用于三相四线制的串联混合型滤波器结构及相应的基波电流控制策略,无需对谐波进行检测,且可使有源滤波器对各次谐波电流呈较大的阻抗,而对流过的基波电流无影响。同时设计了负反馈控制电路,解决了系统的稳定性问题。阐述了串联混合型滤波器的滤波原理与控制方法。应用MATLAB软件对三相四线制电力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是正确的。整套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检测方便、滤波效果好、系统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相移SPWM技术的电流源有源滤波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由相移SPWM组合变流器构造了电流源型有源滤波器,分析了其交流侧和直流侧数学模型。为了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抑制暂态振荡,对于交流侧提出了基于极点配置的控制方法;为了补偿系统损耗在直流侧采用PI调节器。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有源滤波器在较低的器件开关频率下稳定性好、动态响应快,解决了有源滤波器这样大功率装置中开关器件容量较大与频率较低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是结合串联有源滤波器和并联有源滤波器的一种新型谐波和无功补偿装置。文中分析了它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根据提出的检测控制方法研制了一台实验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样机不仅可以补偿非线性负载产生的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还可以补偿电源电压的负序分量并调节负载电压的幅值。  相似文献   

17.
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是当前有源滤波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针对传统有源电力滤波器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LC串联谐振的串联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考虑到传统有源滤波器谐波补偿性能与系统稳定性之间存在矛盾,设计时在电路主回路中引入了串联超前校正环节(PD控制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的频率特性和滤波特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滤波器滤波性能好,控制方法简单,实用性高;校正环节使系统的相位裕度增大,稳定性提高,谐波补偿性能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牵引变电所无功谐波综合补偿方案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1,他引:25  
针对牵引供电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混合补偿器进行牵引变电所无功和谐波综合补偿的新方案.混合补偿器由有源滤波器、无源滤波器及一种新型的可调无功补偿装置构成,其特点是有固定的滤波通道且初期投资较少.分析了该可调无功补偿装置的工作原理,讨论了谐波及无功电流检测方法与混合补偿器的控制策略.以某实际的牵引变电所为对象,利用MATLAB提供的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综合补偿方案有良好的无功、谐波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