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锰氧化物的研究现状,重点对锂锰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的制备以及其改性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具有层状结构的锂锰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具有层状结构的锂锰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工作温度范围宽、安全性能好等众多优点,因而成为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源之一.随着正极材料种类的更新,制备过程中多种改性方法的采用,如掺杂与包覆导电剂来提高正极导电率,减小粒径尺寸加快锂离子传导速率等方法,使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得到提高.本文综述了几种常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重点对LiCoO2、LiNiO2、LiMn2O4、LiFePO4几种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性能、合成方法、以及掺杂与包裹改性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5.
6.
7.
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系统地叙述了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研究状况,其中包括的正极材料有:金属氧化物LiCoO2、LiNiO2、LiMn2O4、钒系正极材料以及有机多硫化物正极材料,并对正极材料研究的一些热点作了比较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10.
高储能的锂电池聚合物正极材料是近年来新型电化学能源研究发展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自由基聚合物、导电聚合物、有机多硫聚合物以及多骨架碳硫交联聚合物正极材料的结构、制备、导电机理和电化学性能。重点介绍了自由基聚合物氮氧结构的特点和快速充放电性能,导电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掺杂机理,以及有机多硫聚合物和多骨架碳硫交联聚合物中—(S—S)n—键的高效储能特性和超高比容量性质。最后提出了解决聚合物材料容量的衰减和易降解性以保证稳定的循环性能以及完善合成及制备工艺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沉淀法合成一系列Li(Ni1/3Co1/3Mn1/3)O2-xFx正极材料(0≤x≤0.5);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仪分析了合成产物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形貌;利用充放电仪测定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1.7F0.3的电化学性能最佳,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达181.9、174.0 mA.h/g,材料的结构在循环过程中保持稳定,倍率性能变好,电化学阻抗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正交实验L33(9)探讨磷酸铁锂正极的制备工艺对不同倍率下电极工作性能的影响,并对电解液的匹配性进行研究.采用不同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配比制成磷酸铁锂正极,应用不同电解液组装成锂离子电池,选用17mA·g-1和170 mA·g-1的工作电流密度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17mA·-1倍率充放电条件下,最佳电极制备工艺是: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百分比为85∶7∶8,匹配的电解液为LiPF6/EC-DEC-DMC(体积比1∶1∶1,浓度1mol·L-1);在170 mA·g-1倍率充放电条件下,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最佳质量百分比为80∶12∶8,与其相匹配的电解液为LiPF6/EC-DMC(体积比1∶1,浓度1 mol·L-1). 相似文献
13.
<正>极材料是目前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因素。钒酸钠因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合适的脱嵌锂电位有望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本文采用了水热-固相两步法合成了分散均匀的NaV3O8纳米片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材料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商业化金属锂片作为负极,NaV3O8为正极,商业化LiPF6电解液(1mol/L,碳酸亚乙酯-碳酸二甲酯为溶剂,体积比为1∶1)组装了锂离子电池。通过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aV3O8具有良好的可逆脱嵌锂能力。在300mA/g电流密度下50次循环仍无明显的容量衰减,体现了优秀的循环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利用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研究现状.反映了LiFePO4粉体在碳包覆及掺杂离子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该材料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