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DM构架下的船用柴油机CAD/CAE/CAPP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D/CAE/CAP与PDM系统的集成在船用柴油机研发和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在现有柴油机设计、制造、试验研发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PDM构架下的CAD/CAE/CAPP集成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柴油机上使用各种配比的三元乳化燃料进行了台架试验,给出了适用于不同型式柴油机的最佳配比,并对喷油提前角、喷油压力、燃烧室型式等参数对节油率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肖凯 《柴油机》2008,30(1):15-21
针对采用普通油泵—油管—油嘴燃油系统的二甲醚发动机,建立了燃油喷射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燃用DME和柴油的燃油喷射过程的数值模拟与计算结果的试验验证,揭示了二甲醚发动机燃油喷射过程的物理本质及其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由于DME具有较高的可压缩性,致使其泵端与嘴端压力上升及下降都较柴油缓慢,压力上升始点延迟,实际喷油始点滞后,嘴端油管压力峰值较低,高压油管中的残余压力较高,较易出现二次喷射现象。  相似文献   

4.
HB1井属于高温、高产水气井,由于井口温度高、产水量大,节流效应不明显,常温分离设备的工作温度偏高,难以有效分离饱和水气天然气,出站温度较高,导致外输管线积液严重,清管作业频繁,增加了操作成本。对HB1井气水分离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探讨高温、高产水气井的水气分离治理措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离出大部分液态水后,再进行节流,并降低分离器工作温度。可以在卧式分离器后、过滤分离器前增加一级节流,提高卧式分离器工作压力、降低下游流程压力,解决气水分离效果差的问题。卧式分离器分离出绝大部分液态水后,饱和水天然气节流效应明显,凝析出的液态水可被过滤分离器和气液聚结器分离出来。计算表明,可将出站温度控制在25℃以下,减少采出水进入输气管线,降低清管作业次数,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张芳  谭学靖 《节能》2009,28(7):30-33
在对国产130t/h方形水冷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调试、运行中发现其存在一些影响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通过研究改进,改善了该炉型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6.
基于Aspen plus软件,根据Gibbs自由能最小化原理对煤气化置换燃烧过程进行热力学平衡分析.对徐州烟煤以NiO作为载氧体,研究在常压时燃料反应器温度、水煤比对燃料反应器气体产率和载氧体循环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料反应器温度的降低有利于煤气化产物的氧化;水蒸气用量较少时可得到较高浓度的CO2燃料反应器温度的降低和水蒸气用量的减少将减少载氧体循环倍率.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燃用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介绍柴油机燃用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的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复合型乳化剂、使用机械搅拌分步乳化法和超声乳化法配制了多种配比的复合乳化燃料。通过台架试验得出了复合乳化燃料的最佳配比,分析了燃用不同配比的复合乳化燃料对柴油机的经济性、动力性、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影响;使用全气缸取样系统研究了柴油机燃用不同燃料时缸内微粒生成历程。试验表明,燃用复合乳化燃料时缸内微粒生成量大幅度减少,下降值最大可达40.7%,首次以实验手段揭示了柴油机燃用乳化燃料时烟度降低的关键原因。试验也表明,这种复合乳化燃料具有乳化剂用量少、稳定性好的特点;ZH190W型柴油机燃用D85M7.5W7.5复合乳化燃料时获得了满意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温室气体CO2 的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变暖、温室效应问题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在众多的CO2 分离回收技术中 ,空气分离 /烟气再循环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应用潜力。分析了空气分离 /烟气再循环技术的提出背景及研究现状 ,探讨了空气分离 /烟气再循环技术的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 ,提出了一些有待深化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离回收矿物燃料燃烧产生CO2的技术被认为是近期内减缓CO2排放的较为可行的措施。在众多CO2分离回收技术中,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O2/CO2燃烧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全球CO2的排放情况,总结了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的提出背景和研究现状,并重点阐述了O2/CO2气氛下煤粉燃烧及各种污染物(SO2、NOx及超细颗粒物)的排放特性,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O2/CO2气氛下煤粉燃烧速率低,火焰发暗且燃烧不稳定,污染物生成及钙基脱硫剂的脱硫规律与传统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研究O2/CO2气氛下煤粉的燃烧特性及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机理,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富氧进气与水乳化柴油的掺烧试验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直喷柴油机上采用体积分数21%、22%、23%和24%的进气增氧技术,燃用纯柴油与30%水乳化柴油进行燃烧及排放试验.采用CFD软件与正庚烷简化模型耦合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燃用纯柴油时,随进气氧体积分数的增加,燃烧始点提前;在使用30%水乳化柴油时,着火延迟加大,但其依然遵循随掺入的氧体积分数增大着火时刻提前的规律,NO和烟度的排放低于燃用纯柴油的情况.模拟计算显示:CFD与动力学模型的耦合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富氧燃烧的缸内着火时刻及燃烧状况.分析上止点后2° CA时刻燃烧室温度场切片可知,燃用30%水乳化柴油使缸内温度下降,即使掺入体积分数24%的O2,NO生成也低于燃用纯柴油、空气助燃的情况,实现富氧条件下相对于原机的低温燃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城市景观水水质可变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质评价复杂性、不确定性及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以GIS为平台,提出了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景现水水质综合评价模型,并以郑州市如意湖一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水为例,对水质及其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实用,能为非常规水利用的推广和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全铝扁盒式PV/T热水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单晶硅光伏电池与全铝扁盒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通过特殊工艺粘结起来,制成了一套自然循环式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系统,在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同时提供热水。于04年7月-10月在合肥地区进行了室外实验,测试并讨论了该系统以不同水量和不同初始水温运行时的光电光热性能。结果表明,当m/Ac>80kg/m2时,这种PV/T热水系统的发电效率在10.15%左右,热效率在50%左右,光电光热总效率可以达到60%左右,光电光热综合性能效率可以达到70%左右。相对于单纯的光伏系统或自然循环式太阳能热水系统,这种PV/T热水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综合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将太阳能电池板、集热器、热电发电片结合起来,设计并制成了一套光伏/热电(PV/TV)系统,在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同时,收集热量并利用其发电。在北京地区进行了该系统的室外模拟试验,测试并讨论了该系统在不同结构和不同环境下的性能,探讨该系统在光伏建筑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纯的光伏发电系统或太阳能热水系统相比,PV/TV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综合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孙尧  许国志 《节能技术》2007,25(6):486-488,538
通过添加具有红外阻隔能力的填料,将建筑物内部发射的红外线反射回去,降低能量的损失,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本文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导热系数仪和智能数字式巡回检测温度测试仪分别测试了添加具有红外阻隔能力填料的腻子的红外吸收光谱,导热系数和温度变化情况,通过测试结果得出结论:水滑石和硫酸镁在4:8的时候,红外阻隔性能最优,其温差变化较没有添加水滑石硫酸镁复合体系时提高5℃左右,而对腻子的导热系数几乎没有影响,这是由于填料对腻子的保温机理不同所致,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填料是通过红外阻隔来达到保温效果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腔式水/蒸汽吸热器给水全程控制系统。提出了系统运行对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给出了吸热器的给水压力控制系统和给水泵转速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制方法。同时指出,为了避免两个系统之间的互相干扰,使各系统尽可能地协调动作,在给水压力控制系统中引入了水泵转速偏差前馈信号,在转速系统中引入压力偏差前馈信号,使系统的给水压力调节和给水泵转速控制互相联系起来,加快汽包水位的调节速度。  相似文献   

16.
对混合工质R125/R290(25/75,质量配比)热泵变制冷剂流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以55℃热汇出口温度为例,与被替代工质R134a和R22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制冷剂流量增大,排气温度线性下降,单位质量制热量则先上升后下降,系统COP随着制冷剂流量的增加表现为先线性增加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在混合工质流量为1.12kg/min时,系统出现最大COP值3.040;系统火用效率则随着制冷剂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整个实验工况范围内,传热温差窄点一直保持在换热器中间部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R125/R290(25/75)有望成为R134a及R22的替代工质。  相似文献   

17.
王君  王矗垚  季杰 《新能源进展》2021,9(4):300-310
针对新徽派民居中存在的建筑能耗大、热舒适性差及室内空气品质低等问题,探索在保持建筑典型特点的前提下,将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T)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新徽派民居中综合运用.文章主要基于作者团队最新的研究,探讨了兼顾"黛瓦"的光伏瓦技术、兼顾"粉壁"的集热?除甲醛多效墙体技术、兼顾"马头墙"的通风?除菌杀毒多效太...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试验平台,以0号柴油、煤基费托合成柴油(F-T柴油)和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为基础燃油,研究0号柴油、F-T柴油及F90P10(PODE体积分数为10%)和F80P20(PODE体积分数为20%)4种燃油在不同的起动瞬态变化条件下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分析F-T柴油/PODE掺混燃料对混合动力柴油机起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0号柴油相比,燃用F-T柴油时起动燃烧首循环的缸内压力、放热率和压力升高率峰值都有所降低,燃烧持续期增大;冷起动工况下,CO、NOx排放峰值在24 V原机起动时分别降低42.3%和32.4%,800 r/min拖动起动时分别降低50.9%和55.0%,而碳烟峰值略有升高;热起动工况下,CO、NOx和碳烟排放峰值在24 V原机起动时分别降低66.4%、64.5%和34.4%,800 r/min拖动起动时分别降低57.0%、48.6%和24.8%.与F-T柴油相比,随着PODE体积分数的增大,起动中CO和NOx排放峰值略微增大,但碳烟排放大幅降低,弥补F-T柴油在冷起动时碳烟排放升...  相似文献   

19.
生物燃油/柴油乳化燃油的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所用生物燃油是在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能中心自主研发的ZKR-200装置上,以各种农业秸秆、废弃木质材料等生物质为原料,经过闪速热裂解而制成的.将不同体积比的生物燃油与柴油在加入少量乳化剂的情况下进行乳化,并对直接影响柴油机性能及燃油的使用、存储和运输的几种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密度、粘度、闪点等)进行测试,并用752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莱克显微镜研究其稳定性,总结出了不同生物燃油含量对乳化燃油物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燃油掺混比例的增加,乳化燃油的密度、粘度、闪点逐渐增加,PH值与稳定性逐渐降低.这些实验结果将对生物燃油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