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鄯勒油田属于低孔特低渗油田,薄层发育,油井自然产量低,常规压裂方法很难取得良好增产效果。通过对影响压裂裂缝高度因素研究与分析,研究出了低粘度压裂液、低排量施工、中等砂比、低前置液的压裂工艺技术.并配套了相应的薄层压裂工艺。现场实际应用表明效果良好.达到了增产的目的。该工艺解决了鄯勒油田薄层压裂问题,同时也为同类薄油藏的压裂增产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薄层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油田产量递减加剧,开发的对象由物性较好的储层逐步向薄、差储层转变。结合薄层特点,分析了影响薄层压裂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压裂施工工艺,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薄层压裂技术体系。现场应用表明,薄层压裂的成功率和增产效果明显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安棚裂缝性储层压裂施工早期砂堵的主要原因是压裂形成的人工裂缝易沿天然裂缝延伸形成张开程度不一的多支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一定缝宽的主裂缝。针对储层特征对压裂液性能的要求,用大量的室内实验确定了压裂液基本配方,根据压裂温度场模型模拟了计算压裂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应用升破胶剂浓度和降交联剂浓度的变浓度压裂液优化设计技术,保证压裂施工需要的压裂液粘度和压裂结束后压裂液的迅速破胶和快速返排性能。文章提出了前置液中加入变砂比的段塞式“砂团”充填技术,依次堵住不同缝宽的多支裂缝,以保证形成具有一定缝宽的主裂缝。同时配套多段加砂压裂技术和裂缝强制闭合技术,现场应用效果显著,成功地解决了压裂过程中低砂比砂堵的难题,保证了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压裂开发。  相似文献   

4.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致密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真实破裂过程数值模拟平台RFPA软件,研究压裂过程中致密储层井周裂缝的扩展和延伸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岩石力学特性以及水平主应力差对地层井周裂缝延伸规律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定量分析各因素对压裂效果的影响程度,以及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储层的可压裂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水平主应力差越大,压裂缝延伸的方向性越明显,地层起裂压力越低,裂缝延伸距离越大;随着抗压强度、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增大,地层起裂压力越高,裂缝延伸距离越小,而随着泊松比的增大,地层起裂压力越低,裂缝延伸距离越大;基于灰色关联法,明确了影响压裂效果的因素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水平应力差>弹性模量>抗张强度>单轴抗压强度>泊松比;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综合考虑水平应力差、弹性模量、抗张强度及单轴抗压强度等因素影响的储层可压裂性指数计算模型,其与无因次压裂缝缝长、面积均呈较好的正相关性;结合已压裂井试油资料,储层可压裂性指数也与采油强度呈良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水力压裂裂缝高度的控制技术及其成功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辉  张福祥 《油气井测试》2006,15(4):55-56,58
以压裂中可能形成垂直裂缝的井层为对象,从理论出发阐述了影响水力压裂裂缝高度的因素,指出了压裂施工中影响裂缝高度延伸的可控因素和非可控因素,并据此原理在现场进行了裂缝高度的控制探索,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连续油管作业机在深层压后排液求产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连续油管作业机在FS801井压后排液求产过程中应用效果,除加深排液深度、控制合理的生产压差、提高返排率之外,还避免了地层的二次污染,起到保护地层的作用,使试气工作更顺利,效率更高,解决了多年来深层压后排液周期长、效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间歇汽驱是吞吐开发后期提高浅薄层稠油采收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泌浅10区Ⅳ9层浅薄特超稠油油藏特点,分析了间歇汽驱现场试验效果和生产特点,结果表明3个井组间歇汽驱试验油汽比达到0.25。通过试验对吞吐后油藏油水分布有了新的认识,间歇汽驱成功关键在于汽驱井组优选、汽驱注汽井调剖堵窜技术和注采参数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8.
薄油层薄隔层活跃水层调整井固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色油田的井较浅,且油、水层具有多、薄、活跃等特点,部分区块有浅气层,储层段易垮,存在大肚子现象,调整井固井后的互窜问题十分突出。固井声幅测井结果表明:在水层、油层、油水同层及隔层位置都有峰值出现,难以满足注采需要。经分析研究和室内试验,选用了具有直角稠化,初终凝时间与稠化时间短而且相配,静胶凝强度发展迅速的防窜水泥浆。经现场 3口井试验,该防窜水泥浆能有效地防止固井后发生互窜,提高固井质量,其中 2口井全优,1口井合格。  相似文献   

9.
L油田为一大型的埋深、薄层、特稠油构造-地层油藏,在某东区C块对2种井距进行了蒸汽吞吐转驱试验。结果表明,埋深900m以下,厚度10m左右的砂砾岩储层,在7MPa左右较高压力下转驱仍然是可行的。采用先进的注采及监测配套工艺,使注汽井井底于度始终保持在70%以上,采注比1.4以上,预测最终采收率比一直保持吞吐方式提高28%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靖安油田长6油层地质特征及裂缝形态的认识,提出长6油层的整体改造模式,对裂缝的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进行了优化,对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靖安油田长6油层只有形成长而宽的裂缝及实施一层多缝的分层压裂工艺技术才能增大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能。  相似文献   

11.
长春岭地区下限层储层物性差,原油粘度高且流动性差。针对该地区常规试油产量极低的问题,通过采用向地层注入混合热蒸汽对地层、流体加热,以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储层弹性能量和流体流动性,达到了提高油产量和采收率的效果。经过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证明,对常规试油只见油花的下限层采用蒸汽吞吐热试油的方法能达到工业油流标准,对油田的增储上产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钢 《油气井测试》2008,17(3):22-25
利用试井资料研究了试井资料与压裂效果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油井压裂前后试井曲线形态及地层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出适用于二类油层聚驱的定性、定量选井方法。在选层方面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对压开层的砂体连通关系、剩余油类型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了原有选层方法。根据试井资料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动态分析资料制定的聚驱措施选井方法保证了措施效果,措施方案符合率达到9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