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简要介绍了乌江渡水电站工程第一次定期检查成果,分析了坝体和库水温度分布、坝基扬压力、大坝混凝土强度发展和水库泥沙淤积等问题,并以原型观测资料与原设计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使对大坝运行规律有进一步了解,有助于改进设计和提高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3.
乌江渡水电站闸门的设计水头和孔口尺寸,在国内已建成的水电工程中均属较大的。且由于河床狭窄,泄洪建筑物多,闸门和启门机的布置也产生很大矛盾。在电站的金属结构设计中,根据这些特点,作了一些特殊处理。该电站已于1979年底首台机组发电投入运行。1982年8月21日至26日,当库水位达到设 相似文献
4.
根据贵州省社会经济和能源资源组成情况及贵州省电力系统现状与远景规划,着重从促进贵州省能源基地建设,满足电网安全运行,优化电站运行方式、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乌江渡水电站扩大装机容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乌江渡水电站地处乌江峡谷,设计中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和枢纽建筑物组成的特点,在认真进行水工模型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将溢洪道、主副厂房、开关站等建筑物多层重叠布置的形式,其最大重叠高度达98米;各发电引水、泄洪、垂直升船机等建筑物的进口均布置在坝体挡水前沿(见图1)。枢纽的最 相似文献
6.
7.
根据贵州乌江渡水电站1983年 ̄1991年9年多的实际运行情况及调研成果,并分析乌江渡水库目前实际运行方式以及乌江渡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对比乌江渡水电站的水能设计成果,从能量指标复核、正常蓄水位、汛期防限水位、装机容量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分析表明该电站的水能设计基本上是合理的,还分析了一些实际运行与原设计存在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乌江渡水电站厂区局部位于古滑坡堆积体上 ,区内受多条冲沟切割 ,经过多年运行 ,近河岸坡大范围发生蠕变滑动 ,出现大规模裂缝 ,致使区内地面和建筑物开裂。为保证厂区内生产、生活设施的安全 ,必须进行治理。利用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地下厂房开挖弃渣 ,对厂区多条冲沟进行回填压脚 ,结合填筑区岸坡防护及挡墙底部阻滑桩设计 ,辅助采用地表、地下截排水措施和上部减压卸载方案 ,对厂区内拉裂蠕滑体进行了防治。通过综合整治 ,消纳了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地下厂房开挖的全部弃渣 ,提高了厂区边坡的稳定性 ,同时从河滩上得到了一片 4 7万m2 的平整用地 ,为厂区重新规划提供了宽阔的场地。 相似文献
9.
乌江渡水电站——优秀的设计、优秀的施工、工程质量高、经济效益好:实际总投资比概算总投资降低2.9%;总造价降低6.5%;单位千瓦投资降低2.9%;单位千瓦造价降低6.5%;单位电能投资降低2.9%。 相似文献
10.
11.
乌江渡水电站大坝为拱型重力坝,是我国在岩溶地区建造的第一座高坝,最大坝高165米.由于坝址区河谷狭窄,岸坡陡峭,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洪水流量大,因而在枢纽布置、基础处理、泄洪消能等方面均有较大难度.建坝前人们担心三大问题:一是水库能否蓄住水;二是大坝能否稳定;三是洪水能否安全下泄.经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地解决了这些难题,设计获国家工程优秀奖,施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银质奖章证书. 相似文献
12.
乌江渡水电站大坝的安全管理柴方福(乌江渡发电厂遵义乌江563104)乌江渡水电站大坝为拱型重力坝,是我国在岩溶地区建造的第一座高坝,最大坝高165m。由于坝址区河浴狭窄、岸坡陡峭、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洪水流量大;因而在抠纽布置、基础处理、泄洪消能... 相似文献
13.
乌江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境内的乌蒙山麓,流经贵州、四川、湖北三省的56个县,于四川省涪陵县入长江,全长1037km,流域面积87920km~2。乌江渡水电站坝址以上控制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论述金属结构的腐蚀原理,结合最新防腐技术和乌江渡发电厂水工金属结构的现况,讨论防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防腐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乌江渡水电站位于乌江中游,地处贵阳遵义之间,电站装机容量63万千瓦,年发电量33.4亿度,是我国在岩溶地区兴建的一座大型水电站。坝址位于倒转背斜一翼,岸坡陡峭,河床窄狭,枯水季水面宽度仅70米。坝基座落于总厚度为233米的下三迭统石灰岩上,其上下游均为页岩组。岩层走向与河流方向近于垂直,倾向上游,倾角60°~65°。两岸岩溶发育,断裂密集。坝肩附近洞穴总体积达8万多米~3,左岸部分地段沿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对乌江渡扩机工程的设计情况、施工特点进行了小结,并对岩溶地质条件下的扩机工程的合理的施工程序作了简要介绍,对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熊汉文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1983,(3)
对坝基扬压力和渗流量的观测是监控大坝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乌江渡坝基渗压计所指示的灌浆帷幕和排水系统的工作状态作了简要介绍与分析,证实高压灌浆在溶岩地区防止坝基渗漏确有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