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浅析紫砂文化内涵的多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建云 《江苏陶瓷》2005,38(4):45-46
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今的宜兴紫砂,已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与推崇。纵观紫砂器及其艺术发展演进的轨迹,它始终与璨烂的东方传统文化相衍相生,使文化成为作品之魂,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了厚重的紫砂文化内涵,在社会的进步中不断提升品位,展示美轮美奂、变化无穷的艺术魅力。本文就紫砂文化内涵的多重性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
胡欣 《江苏陶瓷》2013,46(4):65
中国人自古就有饮茶的习俗,紫砂茗壶便在这样一种大众习惯中自然诞生,但不可不提的是,它更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产物。每一把紫砂茗壶上都凝聚着人们的愿望、志向或思想情感,因而它往往牵动着人们的心情,吸引着人们的视觉眼光,并最终成为一种博采众长的文化现象而发展至今。宜兴紫砂茗壶历史悠久、经典不断,与此同时,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寓意一直备受关注,也因此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是集艺术和人文为一体的手工艺代表。  相似文献   

3.
黄达君 《佛山陶瓷》2012,(6):54-54,56
本文主要阐述了紫砂装饰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属性,以及紫砂装饰的几种方法。当今紫砂装饰工艺的发展已出现了全新的面貌,也已成为紫砂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紫砂装饰的表现手法、文化内涵依然是永恒的探索课题。  相似文献   

4.
胡洪明 《江苏陶瓷》2005,38(4):42-43
宜兴紫砂装饰是在造型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历代艺人薪火嬗递,代有创新,凸显装饰工艺在传承中赋予紫砂文化新的内涵,推动了紫砂文化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宜兴紫砂享誉中外,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在无数紫砂艺人的传承创新和文人雅士的参与推广下,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发展至今已成为文明的一种代言,有着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是悠久中华思想的极佳延伸与寄托。优秀的紫砂艺人,格外重视作品的思想性,擅长从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中汲取精髓,从而更好地展现并保存优秀文化,发扬其内涵。本文以紫砂作品"心经器皿"为例,浅谈其中蕴含的优秀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6.
宜兴作为"中国陶都",世界陶艺大会在这里举办时,许多的外国友人前来交流,共同促进陶瓷艺术的发展,他们都被紫砂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造型所深深地折服.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同时又主动地和现代艺术理论和设计潮流接轨,为紫砂艺术的长久发展和薪火相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奋发壶",就是把我们最为熟悉的竹子的形态和它所代表的精神内涵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和陶刻装饰、花器捏塑的技巧,来呈现出一种不屈不挠、催人奋发向上的精气神韵.这样的一把壶用来喝茶品茗,定然能够成为茶座之上的焦点,引发对于紫砂技艺的关注和其中蕴含着的文化内涵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在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陶瓷史上,正是"字随壶传,壶随字贵"的紫砂印记,成就了紫砂陶刻艺术装饰的经典与文化精髓,或者说提升了紫砂文化的艺术水准、文化内涵、金石韵味。也正是这样一种陶刻装饰艺术,开创了紫砂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开阔了紫砂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之成为陶瓷艺林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相似文献   

8.
王莹 《佛山陶瓷》2013,(12):66-66,69
紫砂工艺品之所以能成为艺术瑰宝,是因为它蕴含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在竞争激烈的多元化文化框架中,紫砂器皿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中外紫砂艺术爱好者的目光。一件上好的紫砂工艺品,是材质、工艺、造型、装饰、内涵的完美统一,也是作者文化修养和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宜兴紫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紫砂陶刻凭借独特的文化积淀与艺术内涵成为紫砂艺人、爱好者、藏家等人群对紫砂的收藏标准之一。历史上,紫砂陶刻的装饰、语言和表现形式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创作空间,丰富了紫砂艺术的语言、风格和效果。同时,也为紫砂艺人开启了一个新的领域,不再将创作的视野局限于紫砂壶本身,而更关注紫砂壶身上的“减法”艺术装饰——指的是以陶刻琢去部分紫砂,留下书法、绘画、印章、篆刻等文化艺术痕迹。  相似文献   

10.
紫砂工艺品之所以能成为艺术瑰宝,是因为它蕴含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在竞争激烈的多元化文化框架中,紫砂器皿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中外紫砂艺术爱好者的目光。一件上好的紫砂工艺品,是材质、工艺、造型、装饰、内涵的完美统一,也是作者文化修养和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1.
紫砂壶艺的发展经过历代文人和工匠的努力,吸收其他文化和其他艺术体系的精髓作为己用,成为紫砂文化的内容,而紫砂文化又在百年多的发展中逐渐成长起来,成为陶瓷艺术领域的佼佼者,在人们看来紫砂的泡茶性能极好,也是基于此,紫砂被众多的艺术创作者,设计成各式各样的造型,深化了紫砂文化的涵盖性,更多的丰富了紫砂的内涵和属性。  相似文献   

12.
紫砂艺术富有灵动的生命韵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宜兴紫砂艺人世代传承的安身立命之本。"浑方玉乳壶"最为关键的浑方形态融合了方圆相寓、刚柔相济的艺术特点,受到了广大壶友的关注。浑方在紫砂造型之中是最难制作的一种器型,从工艺技巧的层面来看,这件作品也是非常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挑战性。  相似文献   

13.
紫砂壶之中承载着茶文化,而在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之下,紫砂艺人不断地传承与创新,再加上文人雅士的参与,如今的紫砂壶早已成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紫砂技艺同样也成为了一种别具特色的艺术.紫砂壶有着十分丰富的造型,大自然与生活都能够成为紫砂壶创作的题材,紫砂艺人从中汲取灵感赋予在紫砂壶之上,捏造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既满足了较高的实用性功能,同时也饱含了艺术观赏价值.本文主要以紫砂"绿叶飘香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从日用器皿到成为一种艺术,从百姓的茶桌上到成为拍卖会上的座上宾,紫砂壶艺欣欣向荣.高涨的不只是人们对紫砂壶这一手工艺品的关注,还有日益庞大的从业人员队伍.越来越多的紫砂行业从业者加入制壶的队伍,紫砂制壶技艺日益精进,造型表现日益纷繁,在这样繁荣的背后,其实是行业的内卷与紫砂品类的失衡.紫砂文化是博大精深的,相较于距今五...  相似文献   

15.
紫砂是上帝赐给我们上好的一种陶土。紫砂器是介于陶与瓷之间属半烧结的精细炻器。紫砂陶艺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是陶瓷百花中的一支奇花。因其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的造型,"圆非—相"、"方非—式",质朴无华,敦厚典雅的内涵,丰富独特的风格,感人的艺术魅力,成为独具品位的文化形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既可以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又可当作艺术品欣赏,使人深入其情,使玩者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这也许就是紫砂陶艺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黄丽萍 《江苏陶瓷》2020,53(1):39-40
福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的一种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主流民俗文化,它所折射出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态度及价值审美。而紫砂壶同时具有泡茶实用与艺术观赏价值,更是一种非同一般的文化载体,通过紫砂技艺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福文化是历代紫砂艺人不断践行的创作主题。福文化生生不息,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我有感于此,萌生了创作一件福文化题材紫砂作品的想法,经过大半年努力,终于创作成功了这件紫砂"五福寿桃壶",本文就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感悟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内涵的体现,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文化的内涵相结合,形成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茶文化离不开茶具,其中紫砂茶具是饮茶中最具情调的工艺器具。生具茶韵的紫砂茶具作为我国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泡茶不吸茶香、不损茶色  相似文献   

18.
陶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相结合,以紫砂为载体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装饰工艺。陶刻依附于紫砂作品而存在,具有一定的限制性,陶刻为服务作品而存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出作者的襟怀和气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陶刻以其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魅力成为紫砂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亮点,呈现出独特的精神美。本文以紫砂陶刻作品"门神"为例,浅谈其艺术构思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宜兴的紫砂艺人特别珍惜这比珠宝玉石还要珍贵的紫砂泥料,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灵巧的双手,把其貌不扬、灰头土脸的紫砂演绎成为了一件件精美的紫砂艺术精品,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同时,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中蕴藏着的包罗万象的文化内涵。我的这件紫砂作品《行云戏水壶》是一把设计非常巧妙,做工非常精良的实用器,在我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之中,把古代龙的形态和纹饰的装饰运用其中,希望可以呈现一种龙行天下的美好寓意,带给我们更多的视觉体验,通过壶钮龙形的设计和壶身抽象的水纹和祥云纹饰,把龙或者在天空飞翔、或者在水中潜行的姿态展示出来,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可以感受到其中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五千年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其艺术形式还是其文化内涵都极其丰富。宜兴紫砂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只是一种民间的小众艺术,但因其为人称道的兼容性,透过紫砂艺术往往能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所在。在紫砂艺术造型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经常被合理运用其中。就"竹鱼提梁壶"来说,撇开它艺术上的造型美,它背后还有更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