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AKA 《网友世界》2008,(20):76-77
如今在入门级PC市场,用户在选择的时候,都会将低功耗和节能这两点作为主要衡量的标准。去年上市的低功耗便携本华硕EeePC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引起了业内其他厂商的厂泛关注,尤其是处理器厂商Intel和VIA,火速推出了旗下的Atom“凌动”平台和VIA Nan“凌珑”平台“决战”低功耗之“巅”。  相似文献   

2.
VIA威盛的芯片组向来以物美价廉著称,但内存和磁盘性能相对Intel芯片组来说要稍微逊色一些。众所周知,VIA用户每次重装系统都要安装一个4合1驱动程序从以提升整机性能,但磁盘这一薄弱环节并没有明显改善,其实VIA还有一件加速系统运行的法宝。这就是笔者今天要介绍的VIA IDE Accelerator.  相似文献   

3.
王丁 《个人电脑》2002,8(8):34-34
Intel早期推广Pentium 4处理器时,曾经多次强调只有Intel 850芯片组和PC800RDRAM才能让CPU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然而在Intel也顺应时势地将Pentium4的主流平台转向DDR内存之后,内存带宽相对于处理器带宽的劣势也就暴露了出来,特别是533MHz外频的Pentium 4处理器问世之后,这一差距变得更加明显。VIA在成立了VPSD部门之后,已经相继推出了  相似文献   

4.
张章 《电脑自做》2003,(5):8-10
4月8日,VIA(威盛)电子宣布与Intel就目前进行中的一系列芯片组与处理器诉讼案,达成正式的和解协议。此项和解协议涵盖双方于5个国家所分别提起的11件诉讼案,共涉及27项专利争议。未来双方将可在公平对等的情况下,共同为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而努力。根据双方的协议内容,VIA与Intel将各自撤回目前所有进行中的诉  相似文献   

5.
黄宇 《微电脑世界》2000,(27):43-45
由于i820芯片组屡次出现问题,而i820E(Caminogate)又迟迟没有任何消息,很长时间以来Intel公司都没能拿出一个合适的产品来取代440BX。由Intel的失误而产生的市场空间给VIA(威盛)公司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对于VIA公司来说,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  相似文献   

6.
这是主板行业一次空前的大变革,一线主板厂商怨声四起,VIA、SiS、ULF等芯片组厂商却在欢天喜地,消费者可能从此再无廉价Intel芯片组主板可买,而整个芯片组市场也很可能处于暂时的无序状态……这一切只因Intel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停产风波。  相似文献   

7.
2003年的前半程,对于VIA来说可谓流年不利。尽管在关键时刻与Intel达成和解协议,但是VIA在市场上并不得意。特别是其引以为豪的AMD平台KT家族,在nVIDIA 2002年7月份放出nForce2之后就没有一天好日子,nVIDIA以令人咋舌的速度穷追猛打,从去年市场占有率7%直逼现在的45%。VIA情急之下,终于放出了我们期待以久的KT600芯片组。笔者在第一时司试用了几款KT600主板,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款VIA的最新力作,看看如何最优化你的KT600主板。  相似文献   

8.
VIA MM3500主板     
《电脑自做》2007,(11):87-88
VIAMM3500,从名字上来说,很可能是专为MM设计的产品。因为这块主板给人的印象就是小巧精致。因为VIA在Intel授权方面的问题,这块主板整合了VIA自家的C7处理器。整合处理器的主板不多见.很久之前曾经有款精英的主板整合了毒龙850,市场的反应褒贬不一,这次VIA选择了这样的产品.相信大家一定也有不少兴趣。  相似文献   

9.
《个人电脑》2001,7(12):38-38
两个多月前,VlA抢在Intel发布i845芯片组之前推出了自己的P4芯片组——Apollo P4X266。仅从性能上看,这确实是一种比较不错的产品,但由于这两家一直就VIA是否得到Pentium 4授权一事纠缠不清,大多数的主板厂商迫于Intel的压  相似文献   

10.
《微型计算机》2003,(19):19-19
与Intel相继推出i875P、i865PE以及i848P等积极动作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没有得到Intel 800MHz前端总线的授权,VIA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推出新型Pentium 4芯片组,这种局面持续至VIA PT800芯片组出现才结束,它是VIA得到Irtel授权后的首款800MHz前端总线芯片组。  相似文献   

11.
小白 《大众硬件》2006,(10):93-95
经历了长达六期的VIA系列文章之后,各位读者对于VIA在多领域共同发展的“迦南计划”一定有所了解。从主板芯片组到处理器、再从处理器到显卡核心,六个月的时间让我们回顾了VIA的近乎完整发展历程。而在这六个月的时间里,AMD和Intel先后发布了AM2和酷睿2这两种新品处理器。这样一来,VIA发展史话的最后一期系列文章将再次回到主板芯片组这个“原点”上来。让我们从最新发布的AM2和酷睿2芯片组上,看到VIA最为完整的发展史话。  相似文献   

12.
JACKLEE 《电脑自做》2003,(9):122-125
2003年已过去了一大半,Intel的帝国反击战也以800MHz FSB Pertium4处理器的推出而告一段落,Intel重拳出击的结果是——第三方Pentium4芯片组的不景气,市场上只有Intel的产品可选。然而这个格局很容易就被打破了——在AMD与nVIDIA联盟的压力下.Intel重新向VIA和SiS开放了800MHz FSB Pentium4处理器的授权,于是便有了VIA PT800、PT880和PT890等几款支持800MHz Pentium4处理器的芯片组诞生,然而它们究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技术特性,我们又能从中获得些什么呢?请和我们一起走进不属于Intel的800MHz Pentium4芯片组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小白 《大众硬件》2007,(1):43-45
2000年11月21日,Intel发布了新一代Pentium4处理器。在经受了VIA多年的穷追猛打之后,Intel终于得到了喘息机会。至此,Intel的反击战正式开始,岌岌可危的“江湖大哥”地位也开始稳固起来。  相似文献   

14.
自从VIA推出694X芯片组以来,它在芯片组业界的地位可谓蒸蒸日上,大大改变了以往Intel芯片组独步天下的格局。但是,和所有的非Intel芯片组一样,VIA的芯片组在兼容性方面还是有些问题,尤其是在Intel倡导的核心技术ACPI(高级电源管理)和AGP  相似文献   

15.
Pophard  QQ糖 《大众硬件》2006,(3):56-56
前段时间由于Intel的产能问题,其主要精力都放在移动平台及中高端芯片组,因此在低端芯片组方面,Intel几乎不闻不问。正是由于Intel的这一场,其中VIA和ATI表现得最为抢眼。  相似文献   

16.
韩若冰 《电脑自做》2003,(4):122-123
同 Intel 一样,AMD 和 VIA(包括原来的 Cyrix)在开发每一款产品时都有自己的代号。上期我们向大家介绍了 Intel 的产品多以地名、河流名来做产品代号,而看了本期趣谈,你会发现,其实 AMD 和 VIA 也有自己钟爱的命名方式。  相似文献   

17.
阿亮 《大众硬件》2004,(2):116-119
从一个并不引人瞩目的芯片组厂商到如今掌握多项业界标准的知名领导者,VIA芯片组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段传奇。在与巨人Intel的竞争中,不屈不挠的VIA采取了各种灵活的策略,抓住Intel的几次致命失误,通过与AMD的良好合作,逐渐扩大其影响力,最终拥有今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已过去了一大半,Intel的帝国反击战也以800MHz FSB Pentium 4处理器的推出而告一段落,Intel重拳出击的结果是——第三方Pentium 4芯片组的不景气,市场上只有Intel的产品可选。然而这个格局很容易就被打破了——在AMD与nVIDIA联盟的压力下,Intel重新向VIA和SiS开放了800MHz FSB Pentium4处理器的授权,于是便有了VIA PT800、PT880和PT890等几款支持800MHz Pentium 4处理器的芯片组诞生,然而它们究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技术特性,我们又能从中获得些什么呢?请和我们一起走进不属于Intel的800MHz Pentium 4芯片组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Alfa 《大众硬件》2006,(8):111-112
笔记本电脑市场突然爆发是最近两年IT厂商最希望看到的情景,目前主流笔记本向着更轻、更快、更薄、更省电的方向发展。与台式机发展不同的是,高频低能的台式核心已经成为过去。自从Intel发布了迅驰平台之后,笔记本处理器就进入了革新时代,Intel的Pentium-M处理器与AMD的Turion64都是低频高能的代表产品。我们不能否认这两款处理器的成功之处,不过在这两款处理器之外,VIA的C7-M处理器同样特点鲜明,值得关注。对于笔记本平台来说,性能并不是全部,更好的移动性和更低的功耗才是人们更希望出现在笔记本上的技术。在这一点上,VIA的C7-M为我们更好地诠释了移动的定义。  相似文献   

20.
上期,本刊对2002年Intel芯片组的精品主板作了一次推荐介绍,本期我们将继续为您介绍2002年VIA和SIS芯片组的精品主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