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地、日照资源相当丰富,但水资源十分有限,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很不均匀。本文以该流域疏附县的英吾斯坦乡灌区为例,探讨了节水灌溉在喀什噶尔河流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技术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能取得较好的节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在喀什噶尔河流域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宁夏青铜峡河西灌区地下水调控标准研究(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灌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着重分析了灌区内典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 ,指出地下水以灌溉入渗补给为主 ,灌溉制度决定地下水补给量、补给时间和补给强度 ,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深入探讨了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农作物生长及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初步给出灌区地下水调控标准 :在作物生育期 (5~ 7月 ) ,可将作物防治渍害和盐碱害的标准作为该时段的地下水调控标准 ;在作物秋灌期 (9~ 10月 ) ,可将防止土壤盐碱化的地下水调控标准下限 ,作为本阶段的地下水调控标准。  相似文献   

3.
位山灌区年均灌溉水量占降雨量的1/3,灌溉是位山灌区作物需水的重要水源补充.对灌区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引黄灌溉是位山灌区现状地下水位特征的重要成因.采用农田尺度的水循环模型Hydrus-1D定量分析了灌溉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认为若不进行灌溉,灌区地下水位将比进行灌溉时低接近1m,且作物生长将受到胁迫.灌区节水途径可包括加强节水改造、改进灌溉方式以及调整灌溉频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河套灌区20多年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历程的总结,分析了不同时期节水灌溉的政策、技术措施及节水效果,并结合灌区引黄水量状况、农业种植结构、地下水位、节水灌溉工程状况等情况,从水资源优化配置、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调整作物种植模式等6个方面对今后的农业节水灌溉发展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苏新花  徐士凌 《新疆水利》2007,(2):21-22,32
喀什噶尔河流域喀什灌区为绿洲灌溉农业。为有效遏制乡、村搭车收费,减少水费征收中间环节,提高用水和收取水费的透明度,减轻农民负担,2004年初通过开展“供水到户”和“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建立“水费收费大厅”统一征收水费。截止2006年喀什噶尔河流域喀什灌区72个乡镇共建立67个“水费收费大厅”,水费征收率达95%以上,得到了农民用水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对河套灌区义长灌域秋浇、春灌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从土地整改、地下水位、种植结构、秋浇水量、水费等方面分析了春灌面积增大的原因,为灌区灌溉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主要灌区灌溉需水与干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7,(11):5-10
为定量研究灌区灌溉需水与气象干旱的关系、合理组织抗旱水源,以黄河流域1956—2010年水文、气象、地下水以及作物参数等资料为基础,选取RDI干旱评估指标系统评估了黄河流域上、中、下游5个主要灌区的历史干旱情况,采用作物水量平衡方程计算了灌区灌溉需水量;采用灰色关联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主要灌区气象干旱与灌溉需水的关联程度,并建立了灌区灌溉需水量与RDI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RDI干旱评估指标可用于黄河流域灌区的气象干旱评估;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主要灌区灌溉需水量与RDI存在显著的关联关系,随着降水量增加(作物可利用的有效降水量增加),灌区灌溉需水量与RDI的灰色关联度和相关系数不断增大;主要灌区灌溉需水量对RDI变化的响应程度不一,干旱程度每增加一个等级(RDI指数减小0.5),上游青铜峡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灌溉需水量平均增加约1.04亿m~3,中游汾河灌区、渭河灌区需水量增加约2.19亿m~3,下游引黄灌区需水量增加约6.22亿m~3。  相似文献   

8.
从农业供水资源对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用水量和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以及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节水灌溉方式的要求和对灌溉效益的影响等几方面研究探讨了农业节水与作物种植结构这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就北京市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今后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灌区作物种植结构遥感监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卫星图像对青铜峡灌区进行了2004年作物种植结构遥感监测,获得了各类主栽作物的种植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监测结果与统计结果比较接近,说明遥感手段是可行和有效的。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青铜峡灌区近年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及灌区水资源供给状况,认为水资源是决定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的制约性因素,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应成为灌区主要农业节水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宁夏平罗县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综合治理井渠结合灌区土壤盐碱化为目标,针对宁夏平罗县井渠结合灌区下游灌水难、排水难和盐碱化严重等问题,采用渠灌井排、井沟联合使用等措施,对作物进行适量和适时灌溉,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并监测井渠结合灌溉条件下田间土壤含盐量、地下水矿化度和水位埋深的变化情况,分析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井渠结合灌溉对降低地下水位效果显著。以黄河水为主要灌溉水源的宁夏银北自流灌区,地下水矿化度变化幅度较小;灌溉后的土壤表层含盐量骤降,0~40 cm土层的盐分变化较大;土壤盐分与地下水矿化度具有较强的线性正相关性,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研究成果对干旱半干旱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盐碱地改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对坝楞试区小麦、玉米、葵花三种典型作物轮次灌溉前后水盐变化情况,应用灌区适宜土壤水分、盐分和地下水位调控阈值和控制标准,对现有田间精量灌溉制度进行评价,并给出科学合理的轮次灌水量和灌溉间隔期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新疆地区的喀什噶尔灌区为例,通过对该灌区开展农业节水工作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发现该灌区现如今仍然存在节水效果较不明显、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技术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节水项目的建设标准较低、农民参与度较低等问题。通过完善节水组织机构、逐步推进节水建设、重视节水宣传力度、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完善融资体系,从而更好实现喀什噶尔灌区的农业节水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3.
泾惠渠灌区农业灌溉是区域地下水消耗的主要原因,研究该灌区农业生产活动对区域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对调整区域农业结构、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分析灌区作物用水的基础上,利用1977~2011年降水及灌溉等资料,分析同期区域地下水位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伴随着灌区降水量的减少和节水工程的实施,降水入渗补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作为灌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的地表引水灌溉及渠系渗漏补给量也大大减少,加之人工开采量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灌溉供需矛盾,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剧烈下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资源利用的红寺堡灌区作物种植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配置红寺堡灌区的作物种植结构,在分析灌区现状作物种植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单目标模型的形式,结合多目标模型的思想,建立了基于水资源利用的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并计算了灌区2008年和2015年在灌溉保证率为75%的最优作物种植结构。结果表明:在总种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优化后小麦、玉米、薯豆类、葡萄、油葵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减少,拱棚蔬菜、甘草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2008年和2015年红寺堡灌区优化后较现状种植结构不仅可以分别节约水量1 617.4万m3和1 821.7万m3,而且可以分别增加农业收益9 577万元和11 281.1万元。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地下水动态问题实质上是地下水补排平衡问题。即当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时,地下水位上升,反之则下降。据多年地下水观测资料分析,宁夏银北灌区地下水位的年、季变化特点是,灌水期为灌溉——蒸发型;土壤冻融期为冻结吸水和融冻释水型。灌区地下水垂直运动强烈,水平运动微弱;地下水补排关系在自然因素和灌溉控制下达到近乎平衡状态。年际变化具有潜在的周期性;年内变化灌溉起主导作用,非灌期蒸发等自然因素起主要作用。为实现对灌区地下水位可观可控之要求,并为灌区的科研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本文对  相似文献   

16.
灌区所处的喀什噶尔绿洲具有悠久的历史,在2000多年前,种植业、畜牧业已在平原区具有一定的规模。特别是解放后,灌区的水利工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大部分工程建成运行至今已有30~40a,工程年久失修,老化严重,险情时有发生,而且配套程度低,致使灌区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薄弱,调蓄和控制能力差,水资源利用率低喀什噶尔灌区通过10余年节水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面临困境。针对目前喀什噶尔灌区工程和管理中存在工程老损、灌区工程设施不配套、效益衰减、水价严重偏离水成本、水费征收困难、多头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喀什噶尔河灌区为纯灌溉灌区,水问题是影响灌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历经10多年的农业节水发展,农业节水已取得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宝鸡峡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宝鸡峡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灌溉方式.建立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以灌区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以供需水平衡、可供水量、地下水位等为约束条件,以优先利用地表水为原则,进行了模型求解.结果表明: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3种水文年份灌区灌溉水源均应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增加地袁水供水的比例,有利于灌区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以起到以丰补枯、涵养地下水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埋深变动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4,(2):71-74
利用全国10个省(区)2 a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地下水位变动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做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地下水位越来越低的趋势在加重。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作物单产并没有降低,这说明生产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过度开采地下水为代价的。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可用水资源的减少,农民会在作物种植结构上做出一些调整,主要是减少对灌溉依赖程度较高的作物的种植面积(如水稻和小麦),增加一些对灌溉依赖程度较低作物(如玉米等)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0.
灌溉水分生产力可以直接显示出在灌区投入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出效果。根据甘州区1995~2007年水利年报、统计年鉴等资料,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的农作物灌溉水分生产力。结果表明:黑河水量调度后,不同种植方式的农作物灌溉水分生产力大田玉米由1.466 kg/m^3增加到1.528 kg/m^3;大田小麦由1.357 kg/m^3减小到1.311 kg/m^3;带田作物由0.936 kg/m^3增加到1.016 kg/m^3;制种玉米为1.333 kg/m^3。干旱区绿洲灌溉水分生产力的年际变化除与农业产业政策、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社会经济状况等变化有关外,也与区域气候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