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雨水初期弃流是雨水收集利用工程中重要的技术环节,容积型自控式雨水初期弃流装置,适用于要求自动运行、相对准确控制弃流量的雨水收集系统.使用该系统实现了初期雨水与中、后期的分流,有效地提高了回收雨水水质.控制器通过有线控制发出指令,控制延迟器,高水位信号延迟24h,控制电动阀开启,低水位信号关闭电磁阀,使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复位.本文重点介绍延迟器控制原理,延迟时间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屋面初期雨水弃流的重要性和弃流方法的选择,对雨水净化工艺进行了介绍与讨论,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初期雨水弃流方案和以人工生态渗透过滤净化技术为主体的高效经济的雨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
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初期雨水弃流至市政污水管道可有效减少雨水受纳水体的污染,同时降低雨水收集处理与利用的成本。建筑小区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可分为容积式、半容积式、切换式、流量式、雨量式等多种型式。从构造、原理、特点等方面对现有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以期为建筑小区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选用提供帮助,并对今后初期弃流装置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低温建筑技术》2016,(6):131-133
针对初期雨水污染物含量高,直接排放会加重受水体污染,提出了初期雨水自动弃流系统,分析了系统的结构、运行模式,阐述了弃流系统基本参数的确定方法,探讨了系统不同结构尺寸对弃流有效容积和放空时间等的影响。该系统不需电气控制或人工操作即可实现初期雨水自动弃流,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检修方便,可用于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对相关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某特大型屋面及地面雨水收集系统项目为例,对特大型屋面与地面雨水收集系统进行概述,介绍了其雨水弃流过滤方式、雨水蓄水池的形式以及雨水处理工艺,探究了该系统的应用难点,并具体分析了有关雨水收集系统的应用,以保证特大型雨水收集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PP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适用于雨水的收集、过滤净化、回渗、再循环利用.对该系统的施工、安装技术及工程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青岛美术学校新建工程一期项目雨水蓄水池主要采用PP模块组合水池,外边包裹1层HDPE防渗膜,雨水初期弃流装置主要采用溢流堰式初期雨水分流井,具有质量轻、安装快捷、布局灵活、便于维修管理等特点,其经济、环境效益明显,为同类工程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一、系统组成雨水回收系统由雨水收集、雨水输送、雨水处理、雨水初期弃流、雨水溢流、雨水利用等不同用途的产品和设施组成,是一套能全自动运行的综合系统。雨水收集主要有塑料模块式雨水储存池系统、无动力雨水处理系统。塑料模块式雨水储存池系统已盛满雨水,而降雨仍在持续,则后期的雨水通过溢流管道排到市政管  相似文献   

8.
道路雨水在城镇雨水资源化利用中拥有巨大潜力,但是其初期水质较差。作为一种雨水分流手段,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能有效分离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在分析已有弃流装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容积-流量型雨水弃流装置,并开展了针对性设计及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弃流装置的弃流过程与降雨过程有关,选定弃流标准为考虑2 mm路面填洼损失量后30 min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在试验条件下,满足弃流标准的弃流管直径与降雨强度呈对数关系;弃流装置对SS的弃流效果最好,而对NH4+-N、NO3--N、TP及COD的弃流率相对较低,且装置的弃流效果与相关研究中其他类型弃流装置的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初期弃流/旋流分离/生态浮床工艺处理径流雨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对于缓解水资源危机、维护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城市雨水径流的水质特点,提出了初期弃流/水力旋流分离/生态浮床组合工艺,并用于镇江市雨水处理与回用示范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初期弃流池和旋流分离器对SS的去除起主要作用,最高去除率都在70%以上,而生态浮床主要是去除COD和溶解态的氮、磷,三者除污作用的互补确保了系统对暴雨径流中SS、COD、NH+4-N、TN和T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使出水水质达到了城市绿化用水水质标准。该工程集城市雨水收集、处理及回用于一体,为南方城市住宅小区、学校、公园等建筑场所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0.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初期弃流控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结合理论分析及实际监测结果明确了雨水径流的初期冲刷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冲刷规律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导致一些有争议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初期弃流控制量应根据汇水面或管道性质、采用的处理或利用工艺系统及针对目的等具体条件而定。此外,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初期弃流控制方法和装置,重点介绍了一种高效率初期弃流装置。该装置具有容积弃流法和小管弃流法的优点,在较大汇水面和管道雨水的污染控制以及雨水利用项目中应用具有较高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文学中的等流时线原理,类比自然流域地面径流的汇流过程,对城市雨水管网人工流域雨水汇流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了初期雨水弃流量在工程应用中的理论推求方法,发现现行比较常用的末端式弃流装置在雨水管网内汇流时间越长弃流效率越低,为初期雨水弃流设施设计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对初期雨水径流弃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某高校校园的路面初期雨水径流,并对其弃流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佳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其最佳投量为20~35 mg/L;混凝/沉淀工艺对初期雨水的浊度、COD的去除率较高,均可达90%以上;不预沉的初期雨水径流的混凝/沉淀效果明显优于预沉后的;综合考虑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因素,建议校园或类似区域宜选择初期雨水不弃流,将收集到的全部雨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后再利用.  相似文献   

13.
徐松林 《云南建材》2014,(9):259-260
随着全球有利用水资源的日益短缺,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开发市政道路雨水收集利用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雨水综合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在分析我国雨水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初期雨水的弃流与弃流装置,然后重点分析了市政道路雨水收集利用方法,最后展望了市政道路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雨水收集回用是指通过雨水收集设备收集降雨,首先经过初期弃流排泥,然后再由过滤消毒设备进行进一步的水处理,使其达到杂用水规定水质标准,最后由供水设备将水供至用水点使用。本文结合某营房工程的案例,阐述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虹吸式排水系统的雨水量的计算,屋面雨水斗得布置和雨水系统水力计算三个重要环节,并与传统重力流排水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是一种经济,科学实用的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城市初期雨水污染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的防治经验,针对城市内工业区、公共区和居民生活区等污染特征的不同,提出分别采用工业区雨水截留池,路面渗滤处理、生态护坡和公园绿地,屋面雨水弃流以及屋顶绿化等措施进行初期雨水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7.
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工程屋面雨水系统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现有客观条件采用了压力流排水方式。同时,该工程屋面为绿色种植屋面,设计将雨水系统分为地表雨水径流排水系统和土壤内渗透水排水系统,进而达到快速排放屋面积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德国屋顶绿化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臻成熟,目前主要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3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洪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德国城市街道雨洪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城市地面使用可渗透地砖,以减小径流;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修建可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德国的绿色屋顶,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屋面雨水集蓄的重要场地。可以说德国是最早  相似文献   

19.
周玫生  汪仲琦 《施工技术》2005,34(11):50-51
虹吸式雨水管道系统是利用雨水立管在满流情况下水柱的自由落体对雨水管道系统悬吊管、雨水斗产生抽吸力,使常规靠重力流的雨水变成动力流雨水,从而加快雨水排放,减小雨水立管的规格,减少雨水立管的数量,大幅度的降低了建设成本。南京华日液晶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主厂房工程,屋面长84m,宽66m。设计屋面雨水为单向排水。天沟标高为8·5m。沿长度方向只在建筑两头各设1个DN150排水立管。屋面雨水靠屋面20个DN50型虹吸雨水斗收集。吊顶内对称敷设2根DN200排水干管,每根长达40m。雨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1虹吸雨水斗系统性能虹吸雨水…  相似文献   

20.
孙婧  徐济洋  王琳玮  王心悦  石平 《建筑节能》2017,(12):73-76,107
沈阳市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7—8月多暴雨,目前关于沈阳市住宅区雨水资源利用的研究非常少。以沈阳市雷明雅阁小区多层住宅楼单体屋面为研究对象,模拟设置雨水收集装置,采用逐日水量平衡法,计算该屋面7—8月的集雨量和雨水收集率,并用Origin软件进行函数模拟,建立集雨量和雨水收集率的相关函数方程,用以估算多层住宅楼单体屋面雨水收集装置的容积,为今后沈阳市生态住宅小区住宅楼屋面雨水收集装置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