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弃渣型泥石流输沙速率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弃渣型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为了探索弃渣型泥石流输沙速率,以陕西省小秦岭金矿区的大西岔沟为研究背景,对大西岔沟泥石流的孕灾条件和成灾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该区域地形陡峻,弃渣总储量丰富,具备良好的泥石流孕灾条件。同时,泥石流在沿程运动和演化过程中,将具有明显的沿程放大和链生特征。结合野外调查资料,理论推导了弃渣型泥石流输沙速率的计算方法,并根据相似准则设计了水槽模型试验,对计算理论中的冲刷系数进行了率定。试验数据表明冲刷系数的取值范围在3.2×10-5~7.1×10-5 m·s/kg之间。这些率定参数将用于后续的小流域泥石流产汇流过程研究之中,同时也为该区域其他相关研究以及泥石流监测预警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地域狭长,向南北两侧拓展空间有限.因此,很多工程都无法避免的要挖山填沟或穿山而过,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大量的人工弃渣,而这些弃渣只能就近选沟而弃.近几年,随着兰州市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加剧,由大量弃渣引发的人工弃渣型泥石流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其潜在危害也愈来愈严重.就兰州市主城区人工弃渣型泥石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就其...  相似文献   

3.
在泥石流冲沟内布置弃渣场,堆渣将不可避免的占压泥石流的行洪通道,若不采取措施,可能会对弃渣场上游泥石流冲沟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进而危及周边人员、居民房屋和设施的安全;同时,冲沟内堆填的弃渣,若不加以妥善防护,堆渣可能崩塌、滑落,从而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可能会对弃渣场下游的泥石流冲沟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并对周边居民和设施的安全造成威胁。本文以金沙水电站石家沟弃渣场为例,对泥石流冲沟型弃渣场防护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弃渣试验为例,详细说明了径流小区设计的技术要求与规范,并对径流小区护埂、集流槽、导流管、量水设备等主体内容进行了设计,以期为我国同类试验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金沙江上游旭龙水电站茂顶河大型弃渣场条件下泥石流为例,基于OpenLISEM软件探讨了不同工况下泥石流的运动—堆积动态演进规律。不同控制工况条件下泥石流的坝后堆积高度各不相同,同时预测泥石流停淤后排导槽内泥石流的性质及运动参数,综合评估泥石流防治工程合理性和综合防治方案,为大型弃渣场阻断下泥石流防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部水利水电工程拦沟型弃渣场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特性决定其大多位于地质环境复杂区,西部许多水利水电工程面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造成泥石流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按其诱发因素划分可分为2大类:(1)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分状况等自然因素形成的脆弱背景是泥石流诱发的自然因素;(2)人类不合理的行为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泥石流诱发的人为因素。本文通过对人工弃渣诱发泥石流的初步总结,结合卡拉、杨房沟、苗尾等工程拦沟型弃渣场泥石流的防护研究,对西部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泥石流防护原则和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31日晚持续强降雨导致云南省东川区舍块乡烧房沟爆发泥石流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公路、民房以及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受损。这次泥石流发生在地质环境较为脆弱的工矿区,该泥石流的爆发是弃渣的不合理堆放与强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现场实地调查与试验等方法,分析了泥石流形成的降雨条件、地形条件、物源条件,研究了烧房沟泥石流启动、流通以及堆积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集中的松散弃渣物源以及强降雨是烧房沟发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从发展趋势上看,烧房沟泥石流处于发展期,仍存在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根据泥石流特征提出如下治理措施:拦、护为主,结合潜坝消能;及时清淤,恢复植被;实时监测,临灾预警。  相似文献   

8.
弃渣的综合利用及弃渣场地水土保持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以公路改造和河道规划整治项目为着手点,利用渣料修路筑堤;根据各渣场堆放形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
熊盼盼 《陕西水利》2020,(5):127-128,136
根据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某水库工程坡地型弃渣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工程特性,分析弃渣场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达到防治弃渣场水土流失并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目的,为后期同类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的采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鉴于现有技术规程规范对拦沟型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针对性不强,以镇安抽水蓄能电站西磨沟弃渣场为例,分析了拦沟堆渣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详细阐述了一套适用于具有较大设计洪水流量、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拦沟型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该体系在保证弃渣场安全运行的同时,有利于区域生态景观修复。其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价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乌恰县某水电站工程为例,由于施工场地限制,工程弃渣场布置在临河阶地或河滩地上。通过分析工程布设在河滩地的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合理性,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方案比选,根据比选结果确定拦渣堤工程是较为合理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并对拦渣堤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了弃渣堆放问题,也防止了弃渣冲蚀产生的水土流失,河道水质污染等。为临河型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选取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某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为大型渣场,合理规划弃渣位置、设计弃渣场方案对工程安全施工有重要意义。文中根据相关规范要求,从弃渣规划、渣场布置、稳定性分析、防护设计等方面对该水电站渣场设计进行研究。根据水电站弃渣场防护设计和稳定分析数据可知,弃渣场处于安全稳定状态,设计合理,满足质量要求。同时采用表土剥离、拦挡工程、截排水工程等工程措施,使弃渣场设计合理安全可靠,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挡渣墙是坡地弃渣场常用的拦挡措施,文章以林海水库2#弃渣场为实例,比较分析了浆砌石挡渣墙和格宾石笼挡渣墙2种型式,并对选定的格宾石笼挡渣墙进行了断面设计和稳定验算,为今后利用废石填筑生态型挡渣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水电开发方案中的水库梯级电站,由于电站梯级开发和水库电站的特殊性,以及受工程所在河段地形条件的限制,水库型电站弃渣场多布置于水库区内。本文根据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等要求,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分析研究了水库型弃渣场的工程防护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15.
沟道型弃渣场是因受地形条件限制而采用的渣体堆放类型,根据水土保持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按照"先拦后弃"的原则,此类渣场防护设计应在沟口修建拦渣坝,拦渣坝上游的洪水处理应根据沟道洪水流量大小采取相应的排导设施,渣体挡护、排导设施修建完毕后再行堆渣。针对某水利枢纽工程的沟道型弃渣场现状,在比较各种防护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拦挡、排导等综合防护措施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水电工程沟道型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是各种类型弃渣场中最为复杂的,通过对比多个水电站工程沟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分析各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差异,总结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适用条件,为今后沟道型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7.
肖志红 《人民长江》2014,45(12):38-42
受堆积成分影响,弃渣场极易失稳,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国外对弃渣场稳定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参数方面,微观参数方面的研究甚少。为此,运用颗粒流、重度增加法及边坡的监测算法,对比由不同颗粒粒径组成的弃渣场在自然堆积条件下的颗粒位置、最大不平衡力及稳定安全系数,进而确定滑动面的位置及影响范围,研究不同颗粒粒径对弃渣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弃渣场边坡的滑动面逐渐变小,渣体颗粒向下滑移的速度相对更快,滑动面变浅且影响区域变小,此时弃渣场的稳定性相对较好。研究方法及成果可为弃渣场的设计、施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径流进入弱潮河口时,盐水从底部侵入形成盐水楔。在高度分层型河口中,盐水楔现象十分普遍。通过咸潮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在径流量、潮汐强度以及平均水深的作用下盐水楔形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盐水楔入侵长度随径流量的增大而减少,随潮差的增大而减少,随平均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无潮时的盐水楔入侵长度与密度雷诺数和密度弗劳德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山区大中型工程建设往往产生大量弃渣,合理处置和综合利用弃渣是工程水土保持的重点和难点。为减小弃渣对地表扰动和对环境的影响,以汉江孤山航电枢纽工程为例,在弃渣组成和可用性分析基础上,结合项目实施特点、施工时序等方面充分探讨了弃渣的综合利用可行性,并提出了围堰填筑备料、场地填筑、地方建设填筑、弃渣造地等弃渣合理利用方向。结果表明:孤山航电枢纽工程弃渣综合利用方案在安全消纳弃渣的同时节省了工程投资,实现了弃渣资源化利用和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的目标,可为后期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