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某油田PSP平台靠泊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减振靠球.同时,建立了油轮停靠平台时的水动力分析模型,进行了油轮运动的频域计算;在频域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护舷及靠球的综合作用,建立了系泊油轮、护舷及靠球系统的耦合分析模型,计算了靠泊状态油轮的波浪载荷,油轮运动,系泊张力及油轮对平台的撞击力.计算表明,采用减振靠球后,油轮的运动和系泊状态的碰撞载荷明显减小,设计的靠球减振效果显著,可以在系泊油轮减振抗冲击方面使用.  相似文献   

2.
曹妃甸11-6油田海管更换临时生产项目须使用"滨海607"油轮,该油轮若采取常规抛锚带缆方式系泊,则会存在操作时间长且锚位滑移后可能撞击试采平台和采油平台的风险,也无法避免触碰海底电缆和管线的风险。为保护现有海上设施,同时保障临时生产的外输安全,通过对比现有的不同靠泊方式的使用条件及优缺点,创新性提出了采用穿梭油轮船艏使用大抓力锚系泊、船艉采用双缆和移动式试采平台连接的三点系泊方式,采用MOSES软件建模并进行了各种环境条件、压载工况下的系泊力分析,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在曹妃甸11-6油田临时生产原油外输项目中得以成功实施。现场实践结果表明,该系泊方式布置简单,大抓力锚抓地牢固,穿梭油轮可灵活解脱,可快速回收,油田内无需建造固定设施,且施工时间短,作业成本低,外输作业安全可靠,对今后海上油田开发类似工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油轮靠泊对平台造成的影响,并制定应对措施降低油轮靠泊对平台引起的振动,对海上靠泊平台设计、护舷选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渤海曹妃甸11-6油田油气混输腐蚀海管更换期间主力采油平台须被迫停产的问题,基于油田设施情况、施工特点及资源情况,通过方案对比选择,提出了"移动式试采平台处理储存+穿梭油轮转运"的海管更换期间油田临时生产工程方案。本文主要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对试采平台就位、栈桥连接、试采平台与采油平台的工艺系统对接、供电与仪控、穿梭油轮系泊等工程主要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述,最终圆满解决了油田海管更换期间海上采油平台被迫停产的难题。曹妃甸11-6油田临时生产工程方案的成功实践,对渤海海域浅水油田很多临近设计服役的海管更换工程及试采平台的多功能扩展等类似工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出了一种将油气处理与储油设施相结合的新型生产储油平台(PSP).文中主要介绍PSP平台的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给出了穿梭油轮靠泊分析、储油罐设计和减小温度应力的方法.PSP平台已在渤海投入使用,该平台特别适合于浅水海域、周围无依托设施的中小型油气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旅大27-2/32-2油田位于渤海东部海域,高峰时原油产量达到73×104t/a,属于海上稠油边际油田,研究表明,采用常规的海上油田开发工程模式该油田没有经济效益。针对旅大27-2/32-2油田的具体情况,经过多方案比选研究,确定使用一种新型生产储油平台进行开发,能够节省大量的工程投资。这种储油平台采用的原油储罐形式在我国海上油田中首次自主设计,通过研究,确定了储罐的容积、数量和尺寸,以及与原油储罐工艺设计密切相关的设计压力和温度、操作工况和工艺流程等问题。同时,吸取了油轮储油舱的设计理念,确保其生产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在南海复杂多变的季风气候条件影响下传统常规油船串联的卸油方式不能满足扩展式系泊储油平台外输需求的问题,在分析现有不同外输方案的基础上,介绍一种适用于南海扩展式系泊储油平台的"双卸油站+DP油船+艏装载系统"的外输方案,分析该外输方案的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可供该型储油平台外输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陵水17-2气田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吃水、船体自由漂浮状态下上部敞口等设计特点,通过对平台合龙方案的比选,论证了该平台采用整体吊装合龙方案的可行性。结合国内来福士现有的合龙资源,制定了平台的合龙步骤,确定了采用漂浮对接,坐底焊接的合龙方案。对于建造及合龙过程中船体对接点精度及船体下水的变形控制、组块建造公差管理及吊装变形控制、船体坐底及进出坞精确定位等关键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最终依据合龙方案顺利实施了该平台的整体吊装合龙。本文研究成果不仅为陵水17-2气田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的顺利合龙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后续同类大型半潜式储油平台整体吊装合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孟迪 《石油工程建设》2012,38(6):1-3,106
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是海上油田开发的三大技术难题之一。文章在总结了目前中海油针对边际油田的开发模式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开发模式即可搬迁人工岛,该人工岛的总体开发方案是:两侧各设一个系缆平台,并在人工岛岛体上设置一靠船件,穿梭油轮可直接停靠人工岛,艏艉通过系泊缆系泊在系缆平台上,系缆平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吸力锚基础等。文章对岛体和基础的结构设计、人工岛储运流程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明珠号FPSO原采用旁靠外输方式,该方式对外输环境条件要求相对苛刻,外输作业时单点系泊力较大。明珠号投入BZ25-1油田生产后外输频次加大,为降低外输风险,拟将明珠号FPSO由旁靠外输改为串靠艉输。首先对明珠号FPSO串靠艉输改造方案进行了研究,论证了串靠艉输方案对周边油田设施的影响,并对艉输软管方案进行了比选,推荐了简易系泊+漂浮输油软管外输方案;而后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上述外输方案中系泊系统、外输软管系统的设计,对穿梭油轮的要求等,并制订了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圆筒形浮式结构物在中国南海的适用性,以为中国南海某油田开发研发的具有修井、生产、储油、外输功能为一体的圆筒形FWPSO(浮式修井生产储卸油轮)为研究对象,结合水池试验结果对浮体运动及极端环境条件下多点系泊系统进行了运动响应模拟分析,并与在中国南海作业的船型FPSO以及半潜式生产平台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圆筒形FWPSO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耐波性,其运动性能及系泊系统限位能力可满足设备设施在南海环境条件下的安全使用需求。建议我国海洋工程界加快圆筒形浮式设施的研发,力争早日在中国南海实现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湾涠洲油田具有年产量小、开发年限短及周围无依托设施等特点。通过对浮式和自升式装置的功能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了其在南海的适应性、操作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综合了边际油田的开采特点,最终选择自升式装置、系泊设施和穿梭油轮的方案进行北部湾海域油田的开采。  相似文献   

13.
1996年3月29日,流花11—1油田顺利投产。该油田是1987年1月发现,1993年3月经国家能源部批准正式进入开发建设的。 流花油田开发项目在世界海上石油开发上走在高新技术最前列,具有跨世纪的潜力。其生产储、卸油轮上处理设施工艺的革新,海况条件复杂的中国南海永久式单点系泊和永久式生产平台系泊的尝试,台风极值方向性在系泊系统上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集钻井、完井、修井、水  相似文献   

14.
陵水17-2气田开发采用带凝析油储存和外输功能的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为国际上首个采用立柱储油的半潜式生产平台,该平台设计面临环境条件恶劣、建造场地和合龙资源受限、凝析油储存和外输安全性要求高、立管运动要求严格等诸多挑战。本文详细阐述了"深海一号"能源站总体设计技术,包括深水环境条件分析、基于受限场地资源的定制化设计、凝析油U型储存隔离与安全储存和动力定位外输以及整体船型参数设计等,并重点介绍了深水系泊系统设计、深水钢悬链立管布置与疲劳寿命分析、平台低频运动响应预报、关键结构设计及30年不进坞的防腐方案设计等关键技术。基于上述技术,研制出了新型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母型船——"深海一号"能源站。该平台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海洋工程制造业逐步向深水浮式生产平台等高端装备业进军,也为同类深水浮式平台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陵水17-2气田开发采用带凝析油储存和外输功能的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为国际上首个采用立柱储油的半潜式生产平台,该平台设计面临环境条件恶劣、建造场地和合龙资源受限、凝析油储存和外输安全性要求高、立管运动要求严格等诸多挑战。本文详细阐述了“深海一号”能源站总体设计技术,包括深水环境条件分析、基于受限场地资源的定制化设计、凝析油U型储存隔离与安全储存和动力定位外输以及整体船型参数设计等,并重点介绍了深水系泊系统设计、深水钢悬链立管布置与疲劳寿命分析、平台低频运动响应预报、关键结构设计及30年不进坞的防腐方案设计等关键技术。基于上述技术,研制出了新型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母型船——“深海一号”能源站。该平台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海洋工程制造业逐步向深水浮式生产平台等高端装备业进军,也为同类深水浮式平台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继固定塔式系泊系统成功之后,在巴黎注册的 EMH 公司已发展了一个新设计,称之为 TAPP(油轮锚定及生产平台)。与 EMH 公司曾设计过 Quifuguena、Cayo Arcas 以及涠州固定式系泊系统。与这几条系统的设计思想不同,TAPP 系统不仅对穿梭油轮、储油船或生产油轮提供系泊点,同时也为井口装置提供了支持Quinfuguena 系泊系统在1979年安装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某目标气田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的动力特性,其系泊方案拟采用一套张紧型聚酯纤维系泊系统。根据ABS推荐方法,采用耦合动力学分析技术,对该系泊方案进行了强度与疲劳分析,研究了不同系泊刚度模型对校核结果的影响,并开展了环境条件、平台吃水及缆绳拖曳力系数等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环境条件下,系泊系统的极限强度与疲劳寿命均可满足规范要求;相对于静动态刚度结合模型,上下边界刚度模型将产生更大的系泊张力与疲劳损伤;对于系泊缆绳强度而言,最不利环境条件是当谱峰周期取其标准值时,此外深水条件下系泊缆绳的黏性拖曳力系数对缆绳张力的影响较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聚酯纤维应用于深水系泊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外输系泊是边际油田开发的关键环节,就单点、两点、三点及柔性靠船等型式,在性能特点、工程造价及后期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自安装采油平台首次在渤海湾应用于开发边际油田,探讨并推荐了一种适合边际油田开发的系泊方案。  相似文献   

19.
张紧式系泊方式对深水半潜平台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紧式系泊是一种适用于深水定位的系泊方式。针对作业水深为2 000 m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了不同的张紧式系泊布置方案,通过系泊系统耦合分析,对方案逐步优化,最终确定系泊系统参数。并在确定的系泊布置形式下,分析了平台作业状态下的运动性能,可为平台系泊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南海流花16-2/20-2/21-2油田群是中国海油目前在开发的最深水油田群,所在环境条件恶劣、井数多、原油析蜡点高、伴生气量大、井温高,面临电潜泵远距离直接驱动、FPSO及系泊与立管系统复杂等诸多技术挑战。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油田群开发工程方案及为解决相关核心问题而开展的水下生产系统复杂管汇、长距离回接管输及流动安全保障、水下电潜泵远距离直接驱动、庞大复杂的FPSO及系泊系统优化设计、海底不保温钢管高温屈曲、复杂动态管缆悬挂及干涉碰撞分析等关键技术方案研究,其相关成果可为南海深水油田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