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抗起毛起球腈纶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织物起毛起球的机理入手,分析了腈纶织物起球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聚合改性法、纺丝工艺调整法、整理改性法等抗起球腈纶常用的三种制造方法。上海石化腈纶部选择在一定聚合配比条件下,采用纺丝工艺调整法进行了抗起球腈纶的研发。从研发结果看,产品无论在抗起球效果还是染色性能上均达到了进口同类产品水平,市场应用广阔。  相似文献   

2.
采用纺丝工艺调整法生产抗起球腈纶。结果表明:在抗起球腈纶生产工艺基础上,选择孔径相对较小的喷丝板,提高负拉伸比,有利于纤维成形;干燥机丝束堆积密度下调3%,湿球温度上调至77~80℃,采用加压过热蒸汽为热定型介质,热定型温度110~115℃,生产的抗起球腈纶抗起球级数达4.0~4.5。  相似文献   

3.
《合成纤维》2016,(10):6-7
介绍了一种抗起球腈纶的生产方法,阐述了生产中聚合的控制要点和纺丝工艺的优化。用该方法生产的腈纶的抗起球等级达到了4级以上,受到下游客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抗起球腈纶的纺丝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国良 《合成纤维》2009,38(10):37-39
研究了纺丝工艺备件的变化对腈纶抗起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总拉伸倍数为6-7倍,增加再拉伸工序,再拉伸倍数为1.3~1.4倍,定形温度110℃,可以生产出抗起球等级达到4级的抗起球腈纶。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含量分别为9%,13%的聚丙烯腈(PAN)浆液,通过湿法转向纺丝工艺制备常规腈纶及抗起球腈纶,研究了两种不同固含量PAN浆液的流变性能,以及PAN浆液固含量对抗起球腈纶截面形貌、饱和吸水倍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固含量为9%的PAN浆液的表观黏度更低,高频区的弹性效应更小;相较于固含量为13%的PAN浆液制备的1.67 dtex抗起球腈纶,以固含量为9%的PAN浆液制备的0.89 dtex抗起球腈纶内部结构更松散,微孔更多,且饱和吸水倍率提高了约39%,力学性能明显下降,结强结伸乘积为18.92,经马丁代尔法测试抗起球级数达到4级。  相似文献   

6.
对干法纺制的3.33 dtex腈纶经过适当拉伸和热定型处理制成抗起球腈纶,研究了拉伸及热定型工艺对抗起球腈纶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法腈纶经1.35倍拉伸和120℃热处理20 min后,纤维的结节强伸积可以达到11~12,其内部形貌结构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生产抗起球腈纶的工艺流程,增加再拉伸-卷曲工序,对部分生产设备进行了改造。将拉伸辊改为加热辊,取消拉伸机组进口相关丝束检测器,卷曲设备改为气缸式,增设导丝架,改造湿球温度蒸汽喷淋管线,并适当调整工艺,成功生产出抗起球腈纶。  相似文献   

8.
腈纶的抗起毛起球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腈纶起毛起球的原因,并介绍了抗起毛起球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干法腈纶纤维抗起球机理,研究了纺丝过程以后的工艺条件,通过降低纤维的钩接强度和钩接伸长,使织物表面的绒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自行脱落,不再缠结成球或成球后迅速脱落,以达到提高产品抗起球性能的目的.通过该方法生产的丝束或毛条加工制成织物,抗起球等级可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0.
大庆石化腈纶厂成功生产出抗起球纤维。这种高科技含量的腈纶新产品的成功放大生产,使腈纶厂成为国内第一家达到工业化水平生产抗起球腈纶纤维的企业。经检测,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同类进口产品质量标准。抗起球腈纶纤维是大庆石化腈纶厂自主研制开发的新产品。这种新型纤维除了具有常规纤维的抗腐蚀、耐日晒、防虫蛀等优良特性外,还具有良好的耐摩擦性能,在纺织企业后加工中,可纺性强,可与一定比例的棉、毛等混纺,使织物更加挺括,外观得到较大改善。抗起球纤维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国内纺织企业每年要进口近万吨的抗起球纤维,价格每吨要比常规纤维高出3000至4000元,产品附加值高。  相似文献   

11.
抗起球阻燃聚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艳 《聚酯工业》2002,15(4):20-24
阐述了抗起球阻燃聚酯的合成过程 ,重点研究了抗起球剂加入量对切片及纤维的热性能、物化性能、可纺性和抗起球性能的影响。聚合、纺丝、织造和抗起球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 ,切片制备工艺可行 ,可纺性良好 ,添加 0 .0 5 %~ 0 .3%抗起球剂的改性聚酯纺制的抗起球性能可达到 4.5~ 5级。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干法腈纶高收缩纤维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对高收缩纤维生产及开发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收缩率控制提出了选择范围和控制极限,提出了湿切工艺中高收缩短纤维汽蒸收缩率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许杰文 《当代化工》2002,31(3):142-144
与湿法腈纶纺丝成形工艺相比 ,干法腈纶纺丝成形条件严格 ,成形过程复杂。因此 ,干法腈纶差别化产品远少于湿法腈纶。国内科研单位及干法腈纶生产企业都正在进行干法腈纶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本文在工业装置进行探索开发实验基础上 ,对干法异形腈纶纤维的纺丝成形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分析了纺丝成形规律 ,对进一步开发实验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陈忠东 《合成纤维工业》2004,27(4):42-43,46
研究细旦腈纶的纺丝工艺条件。并在纺丝线上进行试生产。讨论了纺丝原液温度、凝固浴条件、喷丝板负拉伸率、总收缩率、总拉伸倍数、纺丝速度对细旦腈纶质量和生产稳定性的影响。工业化试验表明:纺制0.89 dtex细旦腈纶的主要工艺条件为,纺丝原液温度74~76℃,喷丝板负拉伸率70%,总收缩率23%~25%,总拉伸倍数15,纺丝速度155m/min以及适当的凝固浴条件。  相似文献   

15.
A novel method for the crosslinking of acrylic fibers was devised, which uses disulfonyl azides as crosslinking agents. This is a fiber‐finishing process in which 1,6‐hexanedisulfonyl azide, 1,3‐benzenedisulfonyl azide, 4,4‐biphenyldisulfonyl azide, 1,5‐naphthalenedisulfonyl azide, and 2,6‐naphthalenedisulfonyl azide were applied to an acrylic fiber (Courtelle) and thermally treated to bring about crosslinking. A study was made of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crosslinked fibers and of the abrasion and pilling performance of the associated fabrics. Crosslinking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initial modulus, resistance to abrasion, pilling performance,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fibers.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84: 1309–1319, 2002; DOI 10.1002/app.2349  相似文献   

16.
段吉文 《聚酯工业》2003,16(5):13-15,39
涤纶短纤维的抗起球效果关键在于水解后聚酯的分子质量,良好的可纺性需要水解前特性黏度[η]≥0.55dL/g,但真正的不起球短纤维需要拉伸水解后[η]≤0.39dL/g。格莱仕化学公司开发的GLYSILGS系列抗起球添加剂适用于PTA流程和DMT流程,可以提高聚酯分子质量到可纺性良好的[η]≥0.55dL/g。它们不会在有副产物水的PTA流程中水解,但可以在纺丝后水解以降低分子质量到不起球所需的[η]≤0.39dL/g。这种添加剂的EG溶液不会在PTA流程生成砂石,也不与聚酯分子形成永久交联或支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