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前,国内已建LNG接收站普遍存在新建储罐的投用问题,需对新建储罐进行预冷及调试。为此,简述了新建储罐及其卸料连接管线预冷的原则,提出了利用LNG船进行冷却、利用原有储罐及设施进行冷却和外置蒸发器冷却卸料管线3种冷却方式,并分析了其优缺点,认为LNG接收站新增储罐及其卸料管线应根据接收站的生产设备情况,选择一个最简便、安全、经济的预冷方式。  相似文献   

2.
16×104 m3LNG储罐是国际上LNG接收站存储系统的常用储罐,其制作一般采用气顶升工艺。该工艺施工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但影响因素多、施工难度高、安全风险大,国内项目以前均是由国外工程公司总承包,气顶升方案也均由外方制订,没有给出详细的计算分析过程与步骤,目前,国内施工单位对该工艺的施工一般也是参照国外通俗做法,鲜有详细的计算分析。为此,对大连LNG项目16×104 m3LNG储罐罐顶气顶升工艺方案的供气装置和密封装置进行了计算分析,确定了16×104 m3LNG储罐的施工方案,并以计算分析结果为依据指导实际施工,收效良好,对类似大型LNG储罐罐顶气顶升工艺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上全容式混凝土顶LNG储罐的冷却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NG储罐冷却是LNG接收站投产过程中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环节,为了合理地控制冷却速度、储罐压力,以及选择适当的环境温度以降低BOG的排放量,对地上全容式混凝土顶LNG储罐的冷却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基于质量、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LNG储罐冷却计算模型,根据甲烷特性参数及大连LNG接收站实际冷却情况确定了冷却计算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而分析了LNG储罐冷却过程中冷却速度、环境温度、储罐压力与LNG需求量、BOG排放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LNG需求量、BOG排放量逐渐减小,相同储罐温度下,LNG流量逐渐增加,排放BOG流量逐渐减小;②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大,LNG需求量和流量逐渐增加,BOG排放量和流量也逐渐加;③储罐压力对LNG需求量和BOG排放量影响较小。据此,提出建议:①在LNG接收站对储罐进行冷却时应尽量选择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以降低BOG的排放量;②在确保罐内温差正常的情况下,可尽量提高储罐冷却速度至-5 K/h,以便减少BOG的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大型LNG地上全容储罐的冷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大型常压LNG储罐是LNG接收站中极其重要的单元设备,占有很高的投资比例,其正式启用时对调试工作的技术要求较高,而LNG储罐调试工作最关键和最危险的环节就是冷却。为此,详细介绍了国内LNG接收站常用16×104 m3 常压LNG储罐的冷却过程,分析了LNG储罐冷却前应具备的条件及注意事项,讨论了LNG储罐冷却过程中的压力控制、冷却介质(LNG)供应及流量控制、冷却过程的监控及冷却速率控制等调试技术,指出了冷却过程容易出现管线位移过大、法兰泄漏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法。研究成果对国内其他LNG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LNG接收站管道冷却是接收站调试的一个重组成部分,大管径管道由于冷却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巨大应力变化,对设施造成严重损坏。为此,对大管径管道冷却的吹扫、置换、BOG预冷、LNG冷却填充等主步骤、合格标准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认为12 in以上大管径管道必须采用先BOG预冷、再LNG冷却填充的方式进行冷却。  相似文献   

6.
为对LNG接收站生成的BOG进行外输处理以降低储罐压力确保其安全运行,介绍了LNG接收站BOG产生的原因并计算出各种情况下BOG的产生量,以此为基础探讨了LNG接收站间断外输期间进行BOG外输处理控制储罐压力的不同方式。通过对比BOG高低压外输、再冷凝高低压外输和BOG通过火炬及安全阀放空几种控制方式的能耗,结合现阶段接收站间断外输的实际工况,分析得出使用BOG再冷凝低压外输工艺为目前工况下的最佳控制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浅析全容式LNG储罐干燥置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容式液化天然气(LNG)储罐一般由预应力混凝土外罐和低温钢制内罐组成,操作温度约为-162℃,内罐用于储存LNG,预应力混凝土外罐能够阻止LNG蒸发气扩散,并能够在内罐出现泄漏时包容泄漏出的LNG。为了防止在储罐充装LNG时液位计或罐内泵等部件发生冻结现象,需要将LNG储罐内部空间干燥到特定露点值。另外,正式投用之前的LNG储罐内部空间的氧含量必须置换到特定水平,以防止在充装LNG过程中形成可燃性环境。需要进行干燥置换的内部空间包括内罐空间、罐顶空间和环形空间(包括罐底保冷层),通过向罐内通入干燥惰性气体,采用爆破置换法或活塞效应置换法,使内部空间水份含量和氧含量都达到LNG安全储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LNG接收站外输气与山东省天然气管网的燃气互换,提出了采用注入液氮的方式进行发热量调整。通过对比分析,将注氮口设计在高压外输泵出口管线上,该方案与加注氮气方式相比成本更低、功耗更小;然后采用PROII分别模拟计算出3种限制工况下燃气的高位发热量与沃泊指数,确定高压泵出口管道液氮注入比例范围为6.45~7.52tLN2/100tLNG;最后,以接收站年外输量100×104 t为基础,给出了整个发热量调整方案需新增的主要设备及其相关参数。可为LNG接收站发热量调整方案的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天然气净化厂天然气净化装置是长庆设计院自主设计的首套450×104 m3/d天然气净化装置,自2013年11月进气投产,两套450×104 m3/d主体净化装置已安全平稳运行至今,总体达到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通过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优化参数,净化装置整体运行平稳,关键参数控制在设计指标范围内。总结了该装置1年多的运行情况,针对装置从投运到进气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并给出下一步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某项目3000 m3球罐喷淋冷却系统的管径、喷头及减压孔板的优化设计方案,并利用PIPENET软件对优化前后的喷淋冷却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其模拟数据显示:优化后系统的阻力损失和入口端压力降低了,消防安全的级别提升了。  相似文献   

12.
8000m^3液化石油气球罐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冷能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对不同冷能利用方案的工艺效率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工艺方案.结合国内某大型LNG接收站的工程实际,选取C2 H6,C2 H2 F2,CClF3,CHF3,C2 F6,CF4和CH4作为工质进行模拟计算,最终选用C2 F6作为循环工质,并选...  相似文献   

14.
LNG储罐设计、建造工艺复杂,造价高,是能源领域中的尖端技术之一,长期由国外企业垄断。为了实现LNG储罐技术的国产化,作为目前国内最大LNG进口商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单位设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科研攻关,成功研发了LNG储罐技术体系"CGTank~":①自主开发了成套计算软件,通过建立流固耦合的三维全息及多点接触模型,完成了对储罐全工况的计算;②引入欧洲规范,结合响应谱分析,创新了地震作用研究及内罐校核研究;③首次提出利用最大剪切破坏理论得到的主应力作为应力强度判别的标准;④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LNG全容储罐技术包。"CGTank~"体系在天津LNG示范工程中完成了首次应用,由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提供储罐设计核心技术,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EPC总承包,目前项目已经通过了所有指标的测试,顺利运营。LNG储罐自主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有利于推动LNG产业的全面国产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LNG接收站各工况下BOG产生量的静态计算方法。方法 将接收站的BOG产生拆解成不同的单一原因,并提供各单一原因下BOG产生量的静态计算方法,通过叠加可估算不同工况下全场的BOG产生总量。结果 以北燃LNG项目初设数据为基础,选择在卸船、最小外输、贫液、不装车运行工况下,将静态计算结果与初设提供的仿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显示静态计算方法得出的BOG产生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静态计算方法现阶段仍具有不足之处。结论 静态计算方法在指导生产运行中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大型LNG储罐预冷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储罐低温气体预冷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储罐冷却过程中物理场的变化规律以及低温气体入口流量。结果表明:(1)大型LNG储罐预冷时,罐内气体温度最先降低,罐底比罐顶、罐壁最先冷却;(2)根据规范中对储罐预冷温降速率的要求调控低温气体的流量,提出五阶段LNG储罐逐步冷却方法,得到了不同阶段低温气体的入口流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国内某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16万m3LNG储罐建设实际,对LNG储罐焊接工艺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设计文件补加重要因素和试件检验项目不符合NB/T 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评定结果不具备省略、覆盖和替代范围;对9%Ni钢及其焊材应按焊接工艺评定规则分类分组,以保证评定结果的通用性;未按预焊接工艺规程中最大焊接热输入量进行的焊接工艺评定为无效评定,无法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并对16万m3LNG储罐焊接工艺评定项目进行优化选择,给出了推荐的焊接工艺评定项目。  相似文献   

18.
拱顶储罐内浮顶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各时期拱顶储罐内浮顶的发展情况 ,介绍了钢制内浮顶、装配式铝制内浮顶、塑料浮子内浮顶、新型装配式铝浮顶的结构特点 ,总结了各种浮顶的优缺点 ,对浮顶总体结构的改进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