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变频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实验台,研究了压缩机吸气带液对系统性能和排气温度的影响,以寻求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有效、安全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大部分空调工况和运转频率下,当吸气干度约为0.95~0.98时,系统制冷量和COP达到最大值,且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显著降低至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等熵压缩排气温度。考虑到运行的安全性,吸气干度合适的范围为0.95~0.98。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力循环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法,研究湿压缩对R32系统的能力、EER以及排气温度等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吸气干度在0.85~1.1范围内时,随着吸气干度的降低,排气温度快速降低,而制冷量和EER则先升高后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吸气干度在0.93~1.01范围内时,随着吸气干度的降低,排气温度和EER降低,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电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在测量管内冷凝管换热性能时,为了满足制冷剂在管内进出口干度的控制要求,设计一套管内进出口干度的控制与测量系统。此方法原理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可以实现在线测量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5.
混合法测量蒸汽干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比较简便的测量蒸汽干度的方法———水、蒸汽混合测量。该方法无运动部件、无需替换物质、无辐射 ,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精度高的特点 ,适合不同场合蒸汽干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6.
梳理了蒸汽在烟草行业应用中存在的干度计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差压”的组合式湿蒸汽干度计量方案,建立了干度计量数学模型,研制了蒸汽干度测量样机,通过实验进一步建立了样机仪表系数与干度函数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谷波  缪梦华  李强林 《制冷学报》2019,40(6):111-117
制冷压缩机吸气状态是衡量压缩机安全运行及制冷循环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吸气状态如干度和过热度无法通过测量直接得到,尤其对于制冷负荷大、制冷剂流量大的系统。本文以一定可实测参数如压缩机排气温度、压力等作为指标建立吸气状态预测模型,判断压缩机吸气状态,分别计算出过热度或吸气干度。结果表明:压缩机排气温度、冷凝温度及蒸发温度对压缩机吸气干度的影响均近似线性。模型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蒸发温度-35~12℃,冷凝温度35~68℃,吸气干度计算值最低可达0. 76。  相似文献   

8.
吸气喷液是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制冷系统热力循环计算模型,研究基于吸气喷液的制冷系统热力学状态,以制冷剂R410A为工质,分析在不同工况下热力性能随喷液流量比例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当喷液流量比例增加到5%时,排气温度平均降低幅度为9℃,功率、制冷量和COP值分别平均下降0.4%、0.6%和0.3%;若蒸发温度增加,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蒸发温度每增加5℃,排气温度平均降低幅度为4.5℃,制冷量、COP值分别平均增加17.6%、16.9%;冷凝温度每降低5℃,排气温度平均降低幅度为8℃,功率平均下降11.3%,制冷量、COP值分别平均增加6%、17.9%。  相似文献   

9.
用干、湿球法测量相对湿度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用干湿球法测量相对湿度的数学公式,并对公式进行了推导,求出了该公式的灵敏度系数和方差.使用德国富琪温湿度环境试验箱构成实验环境,在温度变化为±0.15℃范围内对各项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用干湿球法测量相对湿度结果的不确定度≤1.5%.并提出干湿球法测量相对湿度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吸气喷液冷却对涡旋压缩机及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搭建了吸气喷液回路实验台,并建立了含有泄漏和换热损失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喷液流量和不同压比下,压缩机排气温度和系统制冷量以及COP的变化情况。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较高,在低喷液量下,误差在2.5%左右;在高喷液量下,误差在10%左右。结果显示:排气温度随喷液量增大而降低,COP随喷液量有微小提升后降低。喷液量较小时,可使排气温度降低14℃,而系统COP微小提升0.6%;喷液使得排气温度降低42℃时,可保证系统COP降低小于5%;高压比下,吸气喷液系统COP存在最佳值,且压比越高COP降低幅度越小,吸气喷液可以有效的用于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  相似文献   

11.
非共沸混合工质单级压缩回热循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单级压缩回热制冷循环,分析了LHR循环的特点及主要研究问题。根据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的特性,讨论并选取了适合于-70℃低温冷柜的混合制冷工质R23和R600a。利用制冷工质物性分析软件NIST Refprop 8.0初步研究了不同配比时制冷系统的特性,然后通过实验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混合制冷工质的配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比较合理的混合制冷工质R23/R600a组分比例3:7。同时分析了该配比下制冷压缩机排气温度、压比、低温冷柜内温度等的变化特点,最后对蒸发器的温度变化特性和回热器的温度变化特性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制冷剂除霜系统融霜结束后可能发生的压缩机湿压缩和库温波动问题,本文在库温-20℃、结霜量3 kg工况下,以风机延时开启的时间为变量,对除霜结束后风机延时开启0~180 s进行单一变量的实验研究。从除霜结束后的库温波动、除霜时间、系统恢复制冷后压缩机吸气状态方面,比较分析风机延时不同时间开启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霜结束不延时开启风机,库温将突升5℃,并且恢复制冷的前4 min,压缩机存在湿压缩问题;除霜结束风机延时开启的最佳时间为140~180 s,此时库温升高比风机不延时开启情况降低3℃,总库温波动在5℃以内,除霜时间在12 min左右,且除霜结束恢复制冷时有效避免了压缩机可能出现的湿压缩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RC270、R600a及R134a三种制冷剂热力性能的理论研究,对比分析表明RC270的单位容积制冷量比R600a大144.5%,比R134a大33.8%,其性能系数COP比R600a高出5.9%,比R134a高出9.7%;同时,针对家用冷藏冷冻箱BCD-228,根据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对家用冷藏冷冻箱分别使用RC270、R134a两种制冷剂的制冷循环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RC270比R134a节能4.7%,能效指数降低2.9%,研究结果对RC270新型制冷剂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制冷系统泄漏探测的制冷剂质量计算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实时计算出制冷系统内部各部件内的制冷剂质量,并实现对制冷系统的泄漏探测。在制冷剂质量计算模型中,开发了基于温度信号进行相区划分的换热器分区制冷剂质量计算模型,提出了基于理论和显式表达式的压缩机及连接管路的制冷剂质量计算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制冷剂质量的最大计算误差为3. 18%。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采用空气作工质的空气压缩制冷系统和空气除湿制冷系统流程及其应用现状,分析了两种制冷系统在普冷领域内的应用前景及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并对两种制冷系统进行了总结和比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R22/R23作制冷工质,经理论计算后确定了混合比,并对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计算,搭建了相应的试验装置。经运行调试后,实验台的最低温度达到-53℃,并且箱内温度始终维持在.52℃以下。  相似文献   

17.
电子器件和芯片性能的提高带来电路及其芯片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开发研究高效的电子冷却系统,蒸汽压缩式制冷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制冷方式。针对一套用于电子冷却的微型蒸汽压缩制冷系统,在固定制冷负荷为101.4 W时,通过实验研究了制冷剂充注量和毛细管长度的不同匹配对系统压力、蒸发器侧的制冷效果、压缩机功耗及性能系数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增加充注量或减短毛细管长度都会导致蒸发压力升高,两热沉被冷却至平衡时的表面温度也升高,且压缩机功耗增大,系统性能系数下降。当充注量为120 g、毛细管长度为3 m时,实验系统的整体性能较好,两组热沉温度能维持在约12 ℃不变,压缩机功耗41 W,系统制冷COP能达到2.48。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变工况条件下,定频双级压缩制冷系统不能达到最佳状态运行的现状,本文搭建变流量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实验台,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调节高压级压缩机频率来改变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之比,对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凝温度为30 ℃,蒸发温度为?35~?20 ℃,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之比由1.25增至3.33时,系统制冷量随着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之比的增加逐渐减少,性能系数COP最大为2.37;当蒸发温度从?20 ℃降至?35 ℃,每降低5 ℃,最佳COP下的低高压压缩机输气量之比依次增大22.10%、12.52%、14.29%。故实际系统设计时,可参考实验数据,根据不同蒸发温度和制冷量需求,调节合适的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之比,使系统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