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评价改良的煌绿乳糖胆盐肉汤培养基(简称BGLB)的检测效果.参照ISO/TS11133-2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比较改进后产品HKMBGLB对大肠菌群标准菌株进行测试.改进产品HKMBGLB与国外品牌BD和OXOID同类产品对阳性菌培养后培养基仍然澄清透明,小导管的气体容易收集和观察,抑制革兰氏阳性(G+)球菌效果良好,检测灵敏度相当.  相似文献   

2.
潘慧华  李晶晶  刘坚真 《食品科学》2006,27(12):637-641
本实验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初发酵培养基LST以及从国标(GB)乳糖胆盐初发酵培养基中优选出的A3培养基作大肠菌群检测的初发酵基础培养基。首先在LST和A3中分别添加几种不同浓度的革兰氏阳性菌抑制剂进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表明,革兰氏阳性菌抑制剂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菌群均有抑制,不利于大肠菌群检出。然后,在A3培养基中分别添加大肠杆菌以及枯草杆菌等七种革兰氏阳性菌进行大肠菌群检测。在210支混合发酵管中,结果吻合率为92.42%,假阳性和假阴性分别为2.84%、4.74%。T检验法表明,在初发酵中,革兰氏阳性菌的存在对大肠菌群检测没有明显影响。接着,本实验又在A3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产生假阳性的革兰氏阳性菌进行纯种发酵检测。在120支假阳性纯种发酵管中,均不会产生阳性反应。大量镜检实验也充分显示,发酵液中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综上结果说明,A3培养基是一种适宜大肠菌群生长,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的初发酵基础培养基,能在短期内使发酵管产气的菌群基本就是大肠菌群。因此,在大肠菌群检测中只需进行一步发酵法检验。  相似文献   

3.
王茜 《食品科技》2011,(6):22-26
目的:为了解乳糖法与LST法检测大肠菌群的差异,帮助产品标准的更改。方法:乳糖法与LST法分别对大肠杆菌标准菌液和8类食品进行检测。结果:对大肠杆菌标准菌液的检测,乳糖法和LST法在MPN95%可信限内都是准确的、可靠的。LST法比乳糖法的平均检出率高出143%。对8类食品的检测,2种方法总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LST法比乳糖法的平均不合格率高82.41%。就个体来讲,当食品中含有较多大肠菌群时,两者的结果有显著差异;当样品中含有极少或者不含有大肠菌群时,两者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结论:LST法比乳糖法的检出率高,修订产品标准时,对易被大肠菌群污染的产品应依据LST法的结果重新修订标准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邻硝基苯-β-D-吡喃半乳糖苷(o-Nitrophenyl-β-D-Galactopyranoside,ONPG)培养基在快速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的应用。方法比较ONPG培养基和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auryl sulfate tryptose,LST)肉汤测定大肠埃希氏菌不同时段的结果,使用χ~2-test分析;比较ONPG培养基和LST肉汤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的结果,使用Wilcoxon配对法分析。结果测定大肠埃希氏菌时ONPG培养基18 h结果与LST肉汤48 h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时ONPG培养基18 h结果与LST肉汤48 h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ONPG培养基可用于快速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  相似文献   

5.
依据国家标准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以及国际通行的普松理论(poisson theory),评定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通过分析影响食品中大肠菌群平板计数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一种简单适用的大肠菌群平板计数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结果表明,影响食品中大肠菌群平板计数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取样量的不确定度、稀释倍数的不确定度、加样体积的不确定度、平板上大肠菌群数量的不确定度和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管产气比例产生的不确定度,其中后两者产生的不确定度所占分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杜茂昌 《食品科学》1984,5(1):11-13
<正>根据牛乳中应用发酵法,平板直接计数法检出大肠菌群132例。一、材料及方法:材料:牛乳。1.方法:(1)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兰鉴别培养基→乳糖复发酵。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卫生防疫站研制生产的细菌学检验用系列干燥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营养肉汤;伊红美兰琼脂;双料乳糖胆盐陈水  相似文献   

8.
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 B4789.3-2010大肠菌群(M PN)计数法和G B/T 4789.32-2002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中最可能数(M PN)的方法,检测食品中的大肠菌群,结果显示:用4株标准菌株测试M U G al肉汤和LST肉汤的结果完全一致。381份样品用两种方法对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相同,合格率均为86.6%,两者符合率100%。结论国家标准G B/T 4789.32-2002大肠菌群M U G al肉汤法的快速检测具有适用、便捷、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缩短大肠菌群的检测时间,满足蔬菜、水果等易腐食品的检测需要,建立了一种利用分光光度法快速、准确检测大肠菌群数的新方法。该方法建立在传统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多管发酵法进行改进,将制得的伊红美兰混合液加入到乳糖胆盐培养基中作指示剂,通过其产生沉淀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来指示大肠菌群的数量,2.5h即可得到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向1mL乳糖胆盐培养基中加入60μL伊红美兰溶液时指示效果最好;在37℃培养2.5h后显色稳定,检测结果重现性好,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75%。  相似文献   

10.
从发酵乳中分离出2株细菌,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为植物乳杆菌(Z1)和鼠李糖乳杆菌(S1),并对两株菌的耐酸、耐胆盐、耐氯化钠及对重金属(Pb)吸附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1菌株耐胆盐,在胆盐质量浓度为1.0 g/100mL的肉汤培养基中,相对不含胆盐的空白管,其OD值仅下降38%,S1对胆盐比较敏感,在胆盐质量浓度仅为0.1g/100mL时,相对不含胆盐的空白管其下降率就为63%;两株菌株均耐酸,在pH值为4.5的肉汤培养基中,S1和Z1的相对生长率分别为52%和62%;两株菌株在氯化钠浓度为4%的肉汤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且S1菌株嗜低盐,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肉汤培养基中其OD值明显上升;S1和Z1菌株对Pb均表现出一定吸附能力,其最高吸附率分别为37%和1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步法快速检测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方法。方法 食品参照GB 4789.3-2016进行前处理后, 放入到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的样品制备瓶内, 振摇制成样品匀液。将样品匀液1 mL加入到检测瓶中, 配套使用在食源性致病菌同步检测仪中培养检测。结果 在市场上购买3份样品用该方法检测, 并同GB 4789.3-2016检测结果对比, 2种方法吻合率高, 且本方法大肠菌群检测限能够达到10 CFU/g或mL, 70~480 min内可获得检测结果。结论 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 且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 为食品卫生质量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即用型缓冲蛋白胨水、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使用即用型培养基和新鲜配制的培养基对已完成生化确认的10株沙门氏菌、5株阪崎肠杆菌、15株副溶血性弧菌、15株肠杆菌科细菌共45株目标菌及5株干扰菌进行检测,确定菌株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平行培养0、6和24 h后对比即用型培养基增菌效果与新鲜配制的培养基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使用即用型培养基与新鲜配制的培养基对全部目标菌与干扰菌的6 h、24 h细菌生长的检验结果未见显著差异(全部单因素方法分析结果均为P0.05)。结论被测试目标菌及干扰菌在即用型培养基中的生长结果可满足GB 4789.28-2013对非选择性及选择性增菌培养基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潮州市2010年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2-2008和GB 4789.3-2008对454份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表明食品包装材料合格率最低,干性调味料合格率最高,分别为51.28%和82.69%;省内与省外食品的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两者合格率分别为95.8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江苏省徐州市市售豆制品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 采集发酵、非发酵豆制品86份, 按照GB 4789进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非发酵豆制品)、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的定性检测。结果 大肠菌群检出率为34.88%, 蜡样芽胞杆菌为12.79%,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16%, 其余致病菌均未检出。非发酵豆制品中大肠菌群检出率为65.91%, 计数>103 CFU/g占52.27%, 散装较预包装样品检出率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菌落总数>105 CFU/g占75.00%; 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6.82%, 104 CFU/g(均<105 CFU/g)占4.55%;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27%。发酵类豆制品中大肠菌群检出率为2.38%, 蜡样芽胞杆菌为19.05%, 104 CFU/g占7.14%(均<105 CFU/g); 预包装、散装样品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发酵、非发酵豆制品中大肠菌群检出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 发酵豆制品合格率为97.62%, 非发酵豆制品合格率为11.36%, 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徐州市豆制品中非发酵类卫生指标菌污染较为严重, 应加强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脂环酸芽孢杆菌A.acidotcrrstris DSMZ 3922的芽孢在PDA、K培养基和SK培养基中的复苏情况,结果表明,SK培养基是三者中最适合于脂环酸芽孢杆菌生长的培养基;用正交试验L9(33)研究了Ca2+、Mn2+以及Tween 80在SK培养基中的添加浓度对A.acidotcrrstris DSMZ 3922、A.acidiphilus DSMZ14558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3因素对A.acidotcrrstris DSMZ 3922及A.acidiphilus DSMZ 14558生长情况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依次为Ca2+>Mn2+>Tween 80.在SK培养基中添加1.5g/L的Ca2+,0.1ppm的Mn2+,以及0.75mL/L的Tween 80是对A.acidotctrstris DSMZ 3922生长较为有利的组合;在SK培养基中添加1.5g/L的Ca2+,0.1ppm的Mn2+,以及0.25mL/L的Tween 80是对A.acidiphilus DSMZ 14558生长较为有利的组合.  相似文献   

16.
An in vitro microassay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bovine apo-lactoferrin. The growth of coliform, staphylococcal, and streptococcal bacterial strains in a defined synthetic medium was inhibited by bovine apo-lactoferrin (.5 to 30.0 mg/ml). Addition of iron-saturated lactoferrin to the synthetic medium did not inhibit growth of test strains. Inhibition by apo-lactoferrin was greater for coliform than Gram-positive strains for all concentrations of apo-lactoferrin evaluated. No concentration of apo-lactoferrin proved bactericidal for either coliform or Gram-positive strains. Inhibition of two coliform strains by apo-lactoferrin (10 mg/ml) was abolished by addition of ferric iron to the assay system, indicating an iron-dependent nature of apo-lactoferrin induced inhibition of bacteria. Bicarbonate supplementation of the growth system containing apo-lactoferrin (1 mg/ml) increased inhibition of three coliform strains by apo-lactoferrin. Addition of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citrate (2.0 mg/ml) to an assay system containing apo-lactoferrin (5 mg/ml) resulted in a concomitant reduction of growth inhibition of three coliform strains. These data indicate a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lar ratio of citrate to lactoferrin of the lacteal secretion and its capacity to inhibit coliform strains associated with mastitis.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微生物卫生标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动物性食品、焙烤食品、发酵食品、海产品、饮用水、果仁食品等的细菌卫生标准――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进行监测,应用生态学模拟对鲜猪肉在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三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鲜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反映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之间具有同步效应,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之间的关联却不十分清楚,发酵食品、焙烤食品、海产品和饮用水等都很难得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章志超  吴鑫  朱应飞 《食品科学》2018,39(20):161-166
为提高黄酒中腐败微生物的检测效率,通过传统培养,结合感官评价和总酸变化对导致黄酒酸败的微生物进行分析,同时选择性筛选出目标腐败菌ZH-1和ZH-2,经形态学、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鉴定,并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对目标腐败菌的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黄酒腐败呈浑浊、异味和总酸升高等特点;分离得到的菌ZH-1和菌ZH-2均鉴定为食果糖乳杆菌,该菌是导致黄酒此类酸败的目标腐败菌,表现为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等特点,采用GB 4789.35—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的方法,需要9~10?d出结果;对食果糖乳杆菌检测方法优化得到最优的培养条件为:在MRS固体培养基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为0.08%的L-Cys,调节pH值为5.4,临用时加入体积分数为9%的无水乙醇,培养温度为30?℃。采用优化后的方法,定量检出时间缩短为3~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