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华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生烃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主要取决于烃源岩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该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主要有4种埋藏史类型:早期浅埋-中期抬升-晚期深埋型、早期浅埋-中期浅埋-晚期深埋型、早期中埋-中期深埋-晚期浅埋型和早期深埋-中晚期抬升型。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东濮凹陷“二次生烃”集中于古近纪,晚期生烃潜力大;济阳坳陷“二次生烃”以古近纪为主,晚期生烃潜力较大;临清坳陷“二次生烃”主要在侏罗纪-白垩纪,晚期生烃潜力小。上古生界砂岩储集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和埋藏深度,石英含量高、粒度粗的储集层物性条件好,有效储集层深度下限大。“二次生烃”深度上限与有效储集层深度下限共同控藏模式表明,东濮凹陷和济阳坳陷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好,周口坳陷和临清坳陷较差。图5表2参20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盆地叠加改造分析基础上的TSM盆地模拟,揭示了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多套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演化。济阳、临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在中三叠世末之前大体进入生烃门限,印支运动造成区域性生烃停滞,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差异导致了坳陷内不同凹陷上古生界源岩"二次生烃"过程的差异,从而也影响了对上古生界生烃潜力的评价。模拟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上古生界源岩经历了燕山期、早喜山期2个"二次生烃"过程,早喜山期生烃量最大,并且生烃中心随时间呈迁移变化;东濮凹陷在早喜山期开始"二次生烃"过程,平均生烃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近期,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港北、乌马营和歧北等古潜山内幕与上古生界煤系有关的原生气藏勘探取得重大发现,揭示其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为了深入认识该坳陷中生代构造运动对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生烃演化的控制作用,采用构造解析、埋藏—热史分析、岩心薄片观察以及盆地生烃模拟等手段,综合分析了中生代构造体制与演化、盆地迁移过程、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史,研究了中生代盆地沉降、迁移及岩浆活动对煤系烃源岩生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黄骅坳陷中生代发生了多期、多类型的构造运动,构造事件主要有三叠纪克拉通抬升—沉降运动、侏罗纪差异压陷—压扭运动、白垩纪火山活动和伸展抬升运动;②盆地迁移过程为由南向北,孔店隆起为南、北迁移的重要界限;③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经历两次生烃过程,存在着早期油气藏;④沧东凹陷上古生界煤系晚侏罗世末进入有效生烃门限,歧口凹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早白垩世末进入生烃门限;⑤中生代构造运动对烃源岩一次生烃演化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中生代各时期盆地迁移事件控制烃源岩一次生烃序列、岩浆岩局部加热事件促使烃源岩中有机质加速生烃和异常成熟等两个方面。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明确了中生代构造运动对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一次生烃演化的控制作用,对华北地区中生代构造运动、原型盆地恢复、煤系生烃演化研究以及油气勘探等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生烃洼陷的成因类型及生烃潜力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济阳坳陷生烃洼陷的成因类型及生烃潜力作了研究,发现该坳陷由于块断活动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形成了多凸多凹(洼)相间分布排列的构造格局。其中洼陷是沉降中心和生烃中心,控制着油气的形成和分布。通过对济阳坳陷14个生烃洼陷的沉积演化、有效烃源岩分布、埋藏史和生烃史等分析研究,识别出持续沉降-深埋藏型、间断沉降-深埋藏型和逐渐抬升-中浅埋藏型等3大成因类型的生烃洼陷,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烃过程又可分为持续快速深沉降型、持续沉降型、间断深沉降型、间断沉降型和逐渐抬升型等5种成因类型的生烃洼陷。其中深沉降型基本都是富油洼陷,而逐渐抬升型则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聚集。利用二级模糊评判方法,得到济阳坳陷68个评价单元的有效烃源岩综合评价结果,其中利津洼陷沙三下(Es3下)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和非常有利的生烃过程,是济阳坳陷内最好的生烃单元。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经历多次演化和生烃,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小成为勘探方向选择的关键。通过煤系烃源岩与热演化史等综合研究,评价了济阳坳陷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潜力。结果认为:石炭-二叠系煤层属于好的烃源岩、暗色泥岩为中等烃源岩;二次生烃是其显著特征,经历印支期一次生烃、燕山期部分烃源岩二次生烃和喜山期二次生烃,喜山期二次生烃属于晚期生烃,有利于晚期成藏。坳陷内东营南坡、惠民南坡和沾化凹陷孤北地区等具有较好的二次生烃条件和较大的资源潜力,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政 《石油学报》2006,27(4):29-35
济阳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在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发生过多次生烃演化.对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在不同地质时期生烃过程的动态分析表明,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有机质具有阶段性成熟演化特征和多次生烃过程,其中燕山期和喜山期是济阳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最重要的生烃期.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对济阳坳陷次级凹陷的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再次生烃门限进行了划分,确定了再次生烃门限深度约为3 900~4 500 m.按照不同地区的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生烃—埋藏历史,将其生烃演化过程分为4种类型,并指出了济阳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再次生烃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
郭萍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0,31(9):1306-1315
为深化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地质认识,以有机地球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手段,分析了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烃能力,利用埋藏史—热史分析,探讨了生烃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霸县凹陷的文安地区、武清凹陷和大城凸起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其次是廊固凹陷北部地区,深县凹陷、束鹿凹陷相对较低;冀中坳陷东北部上古生界煤层显微组分以文安地区壳质组含量为最高,平均达29.1%,壳质组含量大于20%的样品数占样品总数的80%以上;生烃热演化经历了低成熟阶段、二次成熟阶段、高成熟凝析油湿气阶段和过成熟干气阶段;在白垩纪末,煤系烃源岩埋藏深度约为1 200~2 000 m,RO值为0.5%~0.7%,达到一次生烃状态;在古近纪末,煤系烃源岩最大埋深>7 000 m,超过中生界最大古埋藏深度或古温度,开始二次生烃,资源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8.
华北古生界原型-变形构造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原型控源、变形控藏”思想的指导下,论述了华北古生界从盆地原型-变形改造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盆地演化对古生界烃源岩分布及其油气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古生代盆地演化主要受控于华北板缘洋-陆构造体制的转换,成盆主要集中在克拉通边缘;早古生代在克拉通边缘依次发育了被动边缘-活动边缘-碰撞边缘的盆地原型,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形成于拉张背景下的被动边缘盆地、坳拉槽和台内坳陷;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盆地主要受控于华北板缘的张裂作用,以及不同时期向克拉通内部产生的不同方向海侵,形成东、西差异的含煤层系和烃源条件。中、新生代成盆作用主要集中在克拉通内部,历经了4次重要的构造变格,总体呈现东西分区、南北分块的构造演化格局,在华北古生界之上并列叠加了挤、滑、张、沉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多种盆地原型,将古生界改造成块隆、块坳构造;受中、新生代差异的盆地叠加作用,华北古生界形成了持续生烃和具燕山期与喜马拉雅期二次生烃的不同油气演化过程。渤海湾济阳坳陷、临清坳陷东部和南华北周口坳陷中东部处于上古生界二次生烃的有利区,是进一步寻找上古生界晚生晚成型油气藏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9.
华北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南部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依据古生界烃源岩特征与烃源岩生烃史的分析,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虽然有机质类型好、厚度较大,但有机质丰度低,基本为差-非生油岩。加之烃源岩成熟以后,后期埋藏历史及烃源岩热演化史复杂,作为一个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勘探风险较大。下古生界烃源岩仅在渤海湾南部地区具有中等-较差生烃潜力,经喜山期的深埋,在济阳坳陷、临清坳陷、东濮凹陷、黄口凹陷下古生界具备二次生烃条件,尚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主要为煤系地层,厚度为150~500 m,有机质丰度属于低-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Ⅲ型。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主要发生于晚三叠世末期和早白垩世末期,油气保存好,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上古生界有利勘探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湾盆地的东濮凹陷、临南洼陷、德州凹陷南部及莘县凹陷北部二次生气强度较大的第三系凹陷内。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生烃史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以上古生界煤系为主力烃源岩.该套烃源岩经历了复杂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具有多期次的生烃过程.该地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具晚期成藏特征,只有与古近纪以来有效成藏期相匹配的晚期生烃才具有现实的资源意义.通过建立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史地质模型,划分了3种生烃史类型.以东濮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抬升、喜马拉雅期强追加"最有利于晚期二次生烃;以东营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弱追加、喜马拉雅期强追加"也具有较大的晚期生烃潜力;以莘县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较强追加、喜马拉雅期较弱追加"晚期生烃潜力有限.通过生烃史数值模拟,预测了不同阶段的生烃强度.济阳坳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60%;临清坳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14%;东濮凹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90%.生烃史模拟预测了侏罗纪-白垩纪和新生代生烃强度的平面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上古生界的天然气资源前景和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以上古生界煤系为主力烃源岩。该套烃源岩经历了复杂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具有多期次的生烃过程。该地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具晚期成藏特征,只有与古近纪以来有效成藏期相匹配的晚期生烃才具有现实的资源意义。通过建立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史地质模型,划分了3种生烃史类型。以东濮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抬升、喜马拉雅期强追加"最有利于晚期二次生烃;以东营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弱追加、喜马拉雅期强追加"也具有较大的晚期生烃潜力;以莘县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较强追加、喜马拉雅期较弱追加"晚期生烃潜力有限。通过生烃史数值模拟,预测了不同阶段的生烃强度。济阳坳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60%;临清坳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14%;东濮凹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90%。生烃史模拟预测了侏罗纪-白垩纪和新生代生烃强度的平面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上古生界的天然气资源前景和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大庆区块烃源岩的一般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恢复了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生烃史和排烃史.研究表明:大庆区块烃源岩在埋藏上具有“早期沉降小、中期振荡缓、晚期沉降大”的特点,在成熟演化上具有下古生代源岩演化进度慢、上古生界源岩演化进度快的特点.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烃源岩具有两次主要生烃期和3次排烃期,相应地油气成藏期有3个阶段.各成藏期由于油气进入的生储盖组合不同,保存条件和分布范围不同,在勘探中应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构造转型期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依据济阳坳陷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反转构造,从构造转型和构造转型期角度对其演化史进行了分析,认为济阳坳陷的演化经历过四次大的周期性构造转型,指出孔店组沉积时期是济阳坳陷从中,古生界构造体系向第三系构造体系转换的重要转型期,探讨了各转期期对坳 陷深层烃源岩分布和成烃演化的影响,提出了该区深层勘探应遵循的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盆地古生界海相层系发育有5套良好的烃源岩,其累计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三叠纪期间,苏北盆地属于下扬子陆表海沉积,构造活动稳定,沉积速率小,古生界烃源岩得到了很好的保存;燕山运动早期由于推覆倒转和岩浆活动导致古生界烃源岩成熟度在局部地区异常高,但范围有限;晚白垩世晚期-渐新世的断陷和新近纪的拗陷沉积使中生界、古生界顶面埋藏深度渐次达到3 000~5 000 m,烃源岩逐渐进入二次生烃过程,大部分地区进入了高成熟演化阶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苏北盆地古生界海相层系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储盖条件等3个关键因素,指出了该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南方多期构造改造及油气演化复杂性的特点,将南方中、古生界古今油气藏分布原生、次生及再生烃油气藏3类。原生及次生油气藏的分布主要受生烃凹陷邻近的古隆起及古斜坡控制,再生烃油气藏分布主要受“二次生烃”或晚期生烃中心控制。南方现存的中、古生界工业性油气藏特别是天然气藏的成藏期均较晚,以第三纪为主;南方中、古生界烃源岩存在早期-晚期的多期生烃、多期成藏,而勘探的重点应该是晚期生烃及晚期成藏的油气藏。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燕山运动对南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保存与破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控制了现今南方中、古生界主要油气藏成因类型--次生型及再生烃型油气藏的分布。上扬子地区主要考虑次生气藏的勘探,中、下扬子地区主要考虑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指出了具体油气勘探有利区并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