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岳玉龙 《有色冶金节能》2011,27(5):17-20,47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铝行业强化电流的思路方法.结合某公司200 kA系列强化电流的生产实践,总结了强化电流后的技术调整、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预焙槽电流强化是提高电解铝产能的有效途径,我国预焙槽阳极电流密度与国外相比低10%左右,有提高的空间。本文结合300KA电解槽系列电流强化生产实践,分析了在升电流过程中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电流相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240kA预焙铝电解槽强化电流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平铝业有限公司240kA预焙铝电解槽强化电流生产为例, 简述强化电流生产的可能及其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对强化的进程和建立新的生产平衡过程进行分析,阐明强化电流生产、优化工艺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南山铝业有限公司160 kA预焙铝电解槽(从160 kA强化到168 kA)强化电流生产为例,论述强化电流生产的可能及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分析强化的进程和建立新的生产平衡过程,指出在强化生产的工艺优化方面不断探寻匹配的生产工艺技术条件,深挖潜力,使得强化电流所带来的能量用于电解生产,使强化电流对电解槽冲击变得更小,以获取强化电流生产的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例对160 kA电解槽强化电流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强化电流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工业试验表明,经过改造后160 kA电解槽电流提高到180kA可以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6.
结合240kA电解槽系列强化电流的生产实践,通过分析电流强化过程中主要技术条件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例对160 kA电解槽强化电流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强化电流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工业试验表明,经过改造后160 kA电解槽电流提高到180 kA可以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8.
戴小平 《有色冶炼》2006,35(5):11-12,45
介绍了青海铝200kA预焙槽强化电流的生产实践。在不改变电解槽结构和外部环境的情况下,电流强化5%,可以提高产能9%。强化电流对电流效率影响不大,节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国内电解槽电流强化的空间、电流强化对电解槽热平衡和稳定性的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国内某电解铝企业500 kA电解系列进行电流强化实践,探讨了电流强化后应采取的措施。在生产中,通过工艺参数调整,采用"智能打壳+槽控机"双控制系统,优化电压,保持低分子比、高铝液水平、低铝液温度及过热度等措施,500 kA电解槽电流提升至518 kA,电流密度从0.804 A/cm~2提高至0.833 A/cm~2,且获得了良好的热平衡及稳定性,吨铝能耗降低了152 kW·h,从而论证了电解槽强化电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对铝电解槽进行系列电流的强化,是目前国内外电解铝行业的发展趋势:强化电流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电解铝企业近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吴珣若 《有色冶炼》2006,35(5):1-5,10
塞洛维德(Cerro Verde)于1977年4月投产。原电积车间设计能力为年产阴极铜33000t,采用184A/m^2的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为84.5%。1994年该矿山并着手进行扩产,以增加产能至年产阴极铜48000t,采用250A/m^2的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为90%。到1997年,通过工艺的革新优化,并提高电流密度,使阴极铜的产量超过了该设计能力。2002年继续通过提高电流密度增加产量,电流密度达到370A/m^2。本文围绕着如何通过改进电解液的流量、成分和温度、电极几何尺寸、电解槽、添加剂、电解周期及操作实践以实现在提高阴极铜质量的同时达到较高生产能力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塞洛维德(Cerro Verde)于1977年4月投产。原电积车间设计能力为年产阴极铜33 000 t,采用184 A/m2的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为84.5%。1994年该矿山并着手进行扩产,以增加产能至年产阴极铜48 000 t,采用250 A/m2的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为90%。到1997年,通过工艺的革新优化,并提高电流密度,使阴极铜的产量超过了该设计能力。2002年继续通过提高电流密度增加产量,电流密度达到370 A/m2。本文围绕着如何通过改进电解液的流量、成分和温度、电极几何尺寸、电解槽、添加剂、电解周期及操作实践以实现在提高阴极铜质量的同时达到较高生产能力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王刚  柳智 《山西冶金》2014,(3):58-60
电解直流电耗是铜电解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结合生产实践,分析直流电耗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实践证明,通过降低槽电压,提高电流效率,加强生产管理等措施,可以达到降低铜电解直流电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85kA预焙槽为例,从铝电解槽生产成本的构成着眼,探讨了从优化工艺技术条件、强化电流强度、降低原材料消耗、燃料及动力消耗、制造费用等方面降低预焙铝电解生产成本的途径,电流强度的强化、优化工艺技术条件、阳极加高等技术的成功应用,提高了电流效率、降低了直流电耗,节能效果显著,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某电解铝企业在不改变电解槽原有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强化电流达到了提产增效、节能降耗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在强化电流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对整流系统进行安全稳定性改造,优化和匹配生产工艺技术条件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影响高电流密度生产时降低铅电解直流电耗的影响因数,提出了降低槽电压和提高电流效率的具体办法。实施后电流密度由150 A/m2提高到200 A/m2时,直流电耗由105 kW.h/t-Pb降低到90 kW.h/t-Pb,达到了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减少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介绍了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电解厂槽型由75kA预焙槽改造为85kA中间点式下料预焙槽后,在应用“四低一高”工艺技术条件管理电解槽生产过程中,电解槽炉底时有结壳的生成,严重影响了电解槽的平稳生产,使能耗和物耗增加,直流电耗大幅升高,电流效率降低。本详细分析了炉底结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炉底结壳的对策。通过采取预防处理措施后,杜绝了电解槽炉底结壳的生成,取得了电流效率提高2%、吨铝直流电耗降低300kWh的成果,取得了显的增产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电流强度、电解通电时间、电解液成分、电解液循环速度、极距、槽电压等因素对铟电解精炼电流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高电流效率下的电解工艺条件及其相应的控制方法,铟产品质量可达99.9993%,电流效率控制在8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