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面粗糙度是机械图纸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AutoCAD绘图软件中没有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表面粗糙度标注功能。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对话框选择表面粗糙度参数 ,利用AutoCAD自动捕捉功能实现标注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AutoCAD中实现表面粗糙度的快速标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志纯 《机械》2005,32(6):41-42
在机械工程图中,表面粗糙度符号是一种常见符号,应用范围很广。AutoCAD 2000没有提供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功能,需要用户自己绘制再标注,国家标准对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画法作了规定,符号大小跟字体高度有关。利用AutoCAD 2000的菜单功能,结合属性块可以达到表面粗糙度的快速标注。  相似文献   

3.
表面粗糙度理论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述了表面粗糙度理论与标准的历史 ,分析了精密加工表面性能评价对表面粗糙度理论及参数的新要求 ,对表面形貌评定的分形法、Motif法、特定功能参数集法进行了论述 ,指出了表面粗糙度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三维表面粗糙度的表征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粗糙度会直接影响零部件的耐磨性、密封性以及抗腐蚀性等,是评定机械加工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零件表面性能的要求也日益严苛。传统的二维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和表征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技术发展的要求,三维表面粗糙度由于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工件表面的状态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三维表面粗糙度的发展历史,系统地介绍了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及标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表面形貌与功能特性的联系,概述了三维粗糙度参数在制造业、生物医疗、摩擦学与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进一步指出了三维表面粗糙度表征和应用的发展方向。未来随着相关研究(比如,三维测量的溯源性、重复性、参数表征体系等问题)的深入以及三维表面测量手段的发展,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也将不断完善和推广,并更多地与实际功能相结合来预测并指导生产,确保工件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经常使用AutoCAD绘制二维机械图的设计者来说,标注表面粗糙度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常用的方法是先画好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再将值定义为属性,最后将符号和表面粗糙度定义为块。标注时插入这个块,按提示输入表面粗糙度值完成。笔者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利用AutoCAD提供的AutoLISP程序二次开发功能编写了一个表面粗糙度标注程序。使用该程序进行标注,操作简单、快捷、准确、美观。现将程序内容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Auto CAD中用命令定制菜单标注表面粗糙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机械工程图中,表面粗糙度符号是一种常见符号,应用范围广,但AutoCAD没有提供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功能。笔者详细介绍用宏命令定制菜单标注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7.
在机械制图中,零件图上的表面粗糙度标注是必不可少的.AutoCAD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图的图形绘制,但是AutoCAD没有专门标注表面粗糙度的功能,论文针对该软件在表面粗糙度标注方面的不足,充分利用属性块的特性,把表面粗糙度Ra的数值定义为2个可变属性块,利用插入块的方法标注表面粗糙度.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绘制零件图的效率,并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ObjectARX设计一个表面粗糙度智能标注系统,具有智能选择粗糙度值的功能,用户只需在标注系统界面上选择各项参数就能完成表面粗糙度的标注.介绍表面粗糙度智能标注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通过实例验证该系统可智能、准确地完成粗糙度的标注.  相似文献   

9.
多尺度表面形貌的功能评定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尺度表面中,不同加工过程形成的纹理成分具有不同的粗糙度尺度和性能。多尺度表面形貌的功能评定,关键是识别不同的纹理成分,描述其功能属性。基于概率曲线和支承率曲线,提出一种多尺度表面形貌的功能评定方法,并研究了表面形貌的加工控制问题。对平台珩磨缸套表面的功能评定与控制研究表明,这种多尺度表面的功能评定方法是可行的。以ISO13565-3粗糙度参数为纽带,建立联系表面功能与加工工艺的经验模型,可以实现面向功能的表面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SLM激光快速成型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成型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影响成型件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参数主要有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搭接率、切片层厚和倾斜角度.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搭接率三个工艺参数对快速成型件水平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倾斜角度对斜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以及切片层厚对零件的垂直面的表面粗糙度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搭接率是影响水平面表面粗糙度的最主要的因素,当其它参数相同,搭接率为30%时,表面粗糙度值最小;倾斜角度越大,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切片层厚越小,表面粗糙度值越小.  相似文献   

11.
切削参数是影响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的重要因素,为了分析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安排铣削试验,分析铣削速度、铣削深度、铣削宽度和进给量4个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进给量、铣削速度、铣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显著,各因素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进给量﹥铣削速度﹥铣削深度﹥铣削宽度;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表面粗糙度的经验公式,为切削参数优化和表面粗糙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表面粗糙度是评定和保证零件表面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对零部件表面功能影响很大。表面粗糙度状况对表面摩擦和磨损、接触刚度、疲劳强度、配合性能、密封性、流体流动、镀涂性能、测量精度以及外观、零部件及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寿命等都有直接影响。因此,准确地标注表面粗糙度,对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非常重要。更好地贯彻和实施新标准(GB/T131—93《机械制图表面精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首先应该了解新、旧标准(GB/T131-83)的异同点,熟悉新标准的内容,下面是笔者的理解。1表面粗糙度符号(1)符号的含义新、旧标准的符…  相似文献   

13.
粗糙度作为表面质量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到零件的耐磨、耐腐蚀、抗疲劳与接触刚度等性能,对其进行准确预测并实现加工过程中的粗糙度超标在线报警,在工程实际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工程应用的快响应和底层算法简便性要求,根据表面粗糙度形成理论,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振动强度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映射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监测采集系统,实现在线的表面粗糙度报警功能,保证加工质量并提高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表面粗糙度(原称表面光洁度)是反映零件表面上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度量表面质量的主要依据。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零件表面的摩擦磨损、疲劳强度、接触刚度、耐腐蚀性、配合性能、机器的工作精度等都有很大影响,直接影响机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关于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评定基准、评定参数、评定参数的选用等方面,已有详细的论述,本文就设计工作中如何合理选择表面粗糙度谈一些看法。一、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方法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合理选择,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TB6钛合金高速铣削试验,测量观察加工表面粗糙度、表面三维形貌和表层微观组织等表面完整性特征,利用极差法分析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显著性,探讨冷却润滑条件对加工表面形貌和表面变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程度依次为径向切深、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轴向切深;相比低温冷风加,微油雾润滑加工时钛合金表面粗糙度低,且表面无明显晶粒变形,表明加工表面塑性变形是影响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表面粗糙度对机器零件的使用功能及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机械加工中的主要测量参数之一。由北京时代机电新技术公司开发研制的时代RM-20表面粗糙度仪是专用于测量被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新型精密测量仪器,该仪器集目前微处理器技术及传感技术为一体,运用先进的微处理器及优化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综合评定表面粗糙度的数学模型和方法,从而解决了单参数值不能完整表征表面几何特征和表面功能的评定问题。评定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综合评定方法是成功的,它不仅能真实地模拟机械加工表面的几何特征,而且为综合评定表面粗糙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在AutoCAD中表面粗糙度符号标注工具的改进方法。在直线、圆对象基础上增加了对正多边形、多段线与矩形对象标注表面粗糙度符号。该工具扩充了AutoCAD的功能,提高了机械制图的绘图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正交设计方案,对淬硬到60HRC的冷作模具钢Cr12MoV进行高速车削表面粗糙度试验,分析了切削用量和刀具变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表面粗糙度的经验公式。表面粗糙度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刀尖圆弧半径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在相同条件下,陶瓷刀具加工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好于PCBN刀具;由表面粗糙度的经验公式可知,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切削速度,其次是进给量和背吃刀量,而刀尖圆弧半径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利用Pro/E的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对工程图标注符号进行二次开发,实现Pro/E自定义符号中的焊接符号、表面粗糙度等标注的功能扩展,满足在Pro/E中方便使用符合国标的焊接符号、表面粗糙度符号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