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烧结配加富矿粉可以改善烧结混合料的透气性,提高烧结利用系数。本试验研究了包钢烧结配加河北丰宁,内蒙西苏两种富矿粉的烧结特性,探索了这两种矿粉用于包钢烧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在铸铁短纤维中加入合金元素磷,可显著改善烧结体的组织结构、烧结特性和机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磷含量增加,烧结机制由固相烧结过渡到液相烧结,显微组织中珠光体含量增加,因而使烧结体的性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不加铺底料烧结的弊端,研究了用褐铁矿作烧结铺底料。研究结果表明:用梧桐沟褐铁矿作烧结铺底料可以取得较好的烧结生产指标,烧结后梧桐沟褐铁矿的烧失降至0.48%,TFe提高到63%;转鼓指数降至80%;可以利用烧结过程产生的热量使结晶水充分脱除,并使碳酸盐充分分解。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烧结钕铁硼呈脆性的原因,介绍了烧结钕铁硼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烧结钕铁硼力学性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纳米粉末烧结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纳米粉末烧结的特点,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几种先进烧结技术,总结了国内外对各类纳米粉末烧结方法的研究工作进展与现状,对于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纳米材料具有一定的意义。指出以低温、快速、抑制晶粒生长为重点,乃是今后研究纳米粉末烧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低硅低碱度烧结可以提高烧结矿铁品位,但会恶化烧结矿质量。本文以涟钢烧结原料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烧结杯试验两方面对低硅低碱度烧结的可行性和下限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液相的生成量受碱度和SiO2质量分数的影响很大,且烧结混合料的液相生成量与烧结矿转鼓强度呈线性相关关系;通过优化配矿,改变混合料中黏附粉的质量分数和液相生成能力,可以实现混合料中液相生成总量不变;理论分析和烧结杯试验均表明,低SiO2质量分数烧结可以实现,但低碱度烧结难以实现,这是由于低碱度烧结会降低黏附粉的液相生成能力;低硅烧结可以实现SiO2质量分数从5.0%降低至4.6%,提高烧结矿的铁品位0.62%,减少熔剂消耗量8.90 kg/t,低硅烧结产品的显微结构与基准产品一致,冶金性能也与基准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合金元素磷对铸铁短纤维烧结体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可显著提高铸铁短纤维烧结体的密度、致密化系数,压溃强度和硬变,烧结机理随磷,铜含量的增加逐渐由固相烧结+瞬态液相烧结转变为液相烧结。  相似文献   

8.
烧结球团     
《重钢技术》2005,48(2):55-55
褐铁矿用于烧结的试验研究 为了寻找新的矿源以弥补烧结原料的短缺,本文探讨了褐铁矿和鞍钢现有铁矿原料搭配时的烧结行为,以及强化褐铁矿烧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微波烧结对粉末冶金铁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波烧结新技术研究了粉末冶金铁基材料的烧结工艺与性能,并同常规真空烧结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烧结粉末冶金铁基材料在1280℃的烧结温度下保温10min时,可达到95.8%的相对密度;烧结温度降低。烧结时间大幅度缩短,且微波烧结制品的孔隙明显减小或消失,硬度、抗弯强度、抗拉强度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合金元素Ni、Mo、W及熔渗铜对烧结钢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测定加入Ni、Mo、W等合金元素的烧结钢的磨损量,研究和探讨合金元素对烧结钢磨损特性的影响及烧结钢的磨损机制。研究表明,在烧结态下,复合加入Ni-Mo的烧结钢的耐磨性最好,而在热处理态下较烧结态的耐磨性有很明显的提高,且加入Mo-W的烧结钢的耐磨性最好。烧结钢的密损机制均是由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共同作用的。且以磨粒磨损机制为主。由于游离铜的粘着倾向大。熔渗铜对材料的耐磨性不利。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现有烧结试验方法(烧结杯试验和微型烧结试验)优缺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由河北理工大学开发的、研究烧结过程的新方法——小型烧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矿相显微镜、化学成分分析、高温抗压强度等手段对烧结试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小型烧结试验得到的烧结矿与唐钢生产烧结矿的显微结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抗压强度及冶金性能指标非常接近,这说明小型烧结可以很好地模拟烧结生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太钢原料条件进行全精粉烧结可行性试验研究。实验室试验和工业性试验表明:在适宜的混合料水分条件下,通过优化原料结构,采用小球烧结技术,一烧结可以实现全精粉烧结,节约大量成本。  相似文献   

13.
以透气性为中心的烧结过程状态控制专家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改善料层敢性、控制烧结终点、稳定烧结过程,提出了烧结过程热郑州 气状态相结合的烧结过程控制方案以及以透气性为中心的控制策略;研究了烧结过状态控制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和推理机的设计,建立了烧结过程状态控制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预烧结时间和上下层厚度的分配等关键参数对双层预烧结工艺的影响,在实验室开展了双层预烧结技术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总料层厚度和预烧结时间确定时,上层和下层料层厚度的分配决定了总烧结时间的变化。随着下层厚度的增加,总的烧结时间呈先缩短再延长的趋势,在上层厚度为350 mm、下层厚度为650 mm时总烧结时间最短;在上层和下层料层厚度确定时,随着预烧结时间的增加,烧结总时间呈先缩短后延长趋势,烧结利用系数随预烧结时间的增加则先增大后减小,转鼓强度随预烧结时间的增加保持增大趋势,适宜的预烧结时间应控制在10~12 min。在料层有两个燃烧带同时存在,抽风能力不足时,下层烧结矿含有大量骸晶结构,还伴有部分马蹄形状未完全还原成富氏体的磁铁矿颗粒出现,这表明存在燃烧不充分的现象。以上研究结果为双层预烧结新工艺的完善提供了基础指导。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粉末烧结理论的基本结构和发展概况。介绍了采用粘性模型,粘弹性模型,粘塑性模型和塑性模型研究粉末烧结体致密化行为的基本思路;同时指出,采用能量耗散方程是研究复杂的粉末烧结过程的有效手段。最后,简述了在这些模型基础上,粉末烧结理论的实用化进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采用气循环烧结法时,烧结料层吸入气体中的氧和水蒸气对烧结反应的影响。通过烧结杯试验,探讨了氧和水蒸气含量变化对烧结时间、成品率、烧结料层内温度被动等的影响。随差点及入含量的下降,烧结速度、烧结料层最高温度及成品率都下降。当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水分时,烧结料层内同温度下降。因为水分蒸发需要时间。同时,由于烧结料层表面热量减少,使料层内水冷凝区气流阻力增大,结速度也下降。如果在降低氧  相似文献   

17.
钢铁企业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 《钢铁技术》2007,(5):41-44
简要叙述了近几年我国钢铁企业外排SO2情况以及烧结烟气脱硫技术概况。结合钢铁企业实验室研究设计,概述了钢铁企业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实验室研究情况,通过实验室研究,使其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国内钢铁企业烧结烟气的脱磺技术。  相似文献   

18.
高品位印度矿粉烧结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拓宽烧结用料,达到优化烧结原料结构的目的,太钢对高品位印度矿的烧结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用高品位印度矿,烧结矿的性能能够满足高炉炼铁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烧结制度对三维通孔不锈钢泡沫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向阳  龙波  李劼 《粉末冶金技术》2006,24(6):445-448,452
研究了烧结制度对具有三维通孔网状结构泡沫不锈钢的线收缩率、开孔孔隙度、抗弯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烧结制品的线收缩率增大,开孔孔隙度减小;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烧结制品抗弯强度先是增大,然后有所降低,保温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提高抗弯强度,但影响没有烧结温度强烈。前驱体在1260℃温度下烧结30min,可制得孔径大小为1mm左右、具有良好三维通孔结构的不锈钢泡沫.该泡沫的开孔孔隙席为81.2%.杭弯强席为51.72MPa.  相似文献   

20.
米.  ΗС 炎凉 《烧结球团》1995,20(5):30-34,17
气体动力学制度对厚料层烧结操作指标的影响[俄罗斯]H.C.米纳科夫等关键词气体动力学,厚料层,烧结针对西西伯利亚钢铁股份公司的生产条件和特点,应用烧结过程综合模拟模型研究了厚料层(400~600mm)烧结过程的气体动力学状况,研究了将900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