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类非线性非最小相位系统的直接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类不确定的离散时间非线性非最小相位动态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多模型的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由线性直接自适应控制器,神经网络非线性直接自适应控制器以及切换机构组成.线性控制器用来保证闭环系统输入输出信号有界,非线性控制器用来改善系统性能.切换策略通过对上述两种控制器的切换,保证闭环系统输入输出有界的同时,改善了系统性能.理论分析以及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杨杰  黄坤 《工矿自动化》2013,39(6):52-56
针对基于PI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存在转矩波动大、易受负载变化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转速外环的自抗扰控制器,代替PI控制器以改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性能;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自抗扰控制器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改进了控制器的调节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参数优化自抗扰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抗负载扰动能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异步电机直接转矩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模糊控制器取代传统的转矩、磁链控制器的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方案相比,减小了因负载、运行状态变化时的转矩脉动.给出了模糊直接转矩控制仿真模型,仿真和实验表明,采用模糊控制器后控制性能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控制器,给出了神经网络控制器的结构设计、样本选取及训练方法.利用系统中的开关表作为导师对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控制器进行训练,实现了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径向基函数神经元网络输出矢量选择.该控制器可以简化获得输出电压矢量的过程,并具有并行计算速度快、转矩响应迅速的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种标准形式的非线性系统,以Li—xin Wang提出的模糊算法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采用直接控制器代替原有的监督控制器.根据Lyapunov定理,在放宽稳定性条件的前提下,证明了此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给出了直接控制器的范围,由此可以解决由于监督控制器而可能引起的控制器的大幅波动.通过对一阶、二阶控制系统的仿真,可见本算法能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以及其他的动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模型切换的多变量直接自适应极点配置控制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提出一种基于多模型切换的多变量直接自适应控制器,控制器参数模型集可由系统参数模型集直接得到,不但仍为一紧集并且被其模型子集完全覆盖.该多模型控制器不仅改善了控制系统的暂态响应,而且可以实现极点配置,最后给出了全局收敛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机系统的多模型直接自适应解耦控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变量离散时间随机系统, 提出了一种采用广义最小方差性能指标的多模型直接自适应解耦控制器. 该多模型控制器由多个固定控制器和两个自适应控制器构成. 固定控制器用以覆盖系统参数的可能变化范围, 自适应控制器用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提高暂态性能. 该多模型控制器利用矩阵的伪交换性和拟Diophantine方程性质, 基于广义最小方差性能指标, 将随机系统辨识算法和最优控制器设计相结合, 直接辨识出控制器的参数, 通过广义最小方差性能指标中加权多项式的选取,不但实现了多变量系统的动态解耦控制, 而且消除了稳态误差、配置了闭环极点. 文末给出了全局收敛性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优于常规自适应控制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器控制范围和精度的问题,引入在线自适应控制系统;该控制器的控制能力测试采用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实验装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动态模型的在线自适应控制器进行训练的前提下,该控制器能够将室内空气的干球和湿球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该控制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于其他的控制器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简化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MGPC 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对角CARIMA (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模型MGPC 控制器系数的直接求解方法. 利用多变量对角CARIMA 模型直接递推得到了非常简洁的 MGPC 控制器,控制增量等于控制器系数与设定值、过程输入输出历史数据、模型预测误差历史数据的乘积,控制器系数只与模型参数和设计参数有关,控制器系数维数只由模型结构参数决定. 避免了Diophantine 方程的求解,减少了在线计算量,简化了MGPC 控制器的实现. 在一个DCS 控制的非线性液位装置上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对一种柔性关节微操作机器人系统提出了多输入多输出直接自适应模糊广义预测控制方法,此方法先基于机器人理论模型设计出广义预测控制器,再构造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逼近广义预测控制器,并用机器人视觉误差信息对控制器参数和广义误差向量估计值中的未知向量进行自适应调整,以增强对建模误差的鲁棒性,并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使微操作机器人跟踪时变参考轨迹时的广义误差估计值收敛到原点的小邻域内,以达到控制要求,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对于相对阶m>3的系统,给出了具有未规范化自适应律的直接型模型参考自适应反推控制器的设计和性能分析,从而解决了对于任意相对阶系统,具有未规范化自适应律的直接型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和性能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直接反馈线性化理论的微机非线性励磁控制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直接反馈线性化(DFL)理论,为发电机励磁系统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该控制器已在平度热电厂投入实际运行,为本文研制的励磁控制器的提供了具说服力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多变量极点配置自适应动态解耦控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多变量极点配置为基础的自适应解耦控制器,该控制器不仅可以任意配置闭环系统的极点位置而且可以直接对闭环系统实现动静态解耦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比一般的极点配置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引入直接多模型自适应控制, 将直接多模型控制器的 设计过程转化为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可行解问题,同时给出在不同不确定参数范围内的多 个状态反馈控制器,并由此构成直接多模型自适应控制器.同时将直接多模型自适应控制推 广到多输入多输出被控对象的设定值跟踪问题,并给出稳定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将特征结构配置与直接自适应理论相结合对飞机侧向飞行控制律进行设计.首先介绍了特征结构配置的原理和反馈增益矩阵的算法实现,在此基础上结合直接自适应方法对闭环系统进行鲁棒控制器设计.该控制策略以特征结构配置作为内环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器作为外环控制器,使系统获得较好的动态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某飞机的侧向飞行控制律设计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获得了良好的动态性能,并且有效抑制了内部参数摄动对系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GA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调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瑞  毛宗源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35):259-261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受定子电阻变化影响,进而影响调速系统的精度。本文采用遗传算法动态调整直接转矩控制的调速系统控制器参数的策略,使控制器参数及转矩给定值随转速的波动而调整,克服电阻变化引起磁链控制器输出不准确,达到稳定输出转速的目的。该策略在定子电阻变化较大情况下,仍具有高控制精度。仿真结果验证了这一遗传算法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能使FPGA的主状态机直接管理Flash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具有自己的指令集和中断管理方式。用户可以根据FPGA的系统时钟对控制器进行操作,无需关心Flash对指令和数据的时序要求。控制器建立了自己的坏块管理机制,合并了一些Flash的常用关联指令,方便了用户对FPGA主状态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直接推力控制(DTFC)存在磁链和推力波动大,鲁棒性低等问题,对传统直接推力控制进行了改进.通过分析定子磁链矢量角度的变化与电机磁链和推力的作用,用比例积分(PI)推力控制器替代了两个传统滞环控制器,改善了磁链和推力波动大的缺点.在此基础上,将PI速度控制器用基于Sigmoid函数...  相似文献   

19.
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直接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一类单输入单输出仿射非线性系统,利用模糊基函数网络的逼近能力,并根据滑模控制原理在控制器中加入逼近误差和外部干扰补偿控制器,提出了一种模糊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不但实现了系统的鲁棒控制,还同时考虑了误差状态的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较大地改善了系统的控制性能。通过Matlab仿真,证明了所设计的模糊直接自适应控制器不但具有鲁棒性,而且可以保证系统具有很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混合悬浮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分别对传统的PID直接反馈控制器和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进行了设计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种控制器都能够使悬浮系统达到稳定,但是后者可以解决气隙速度信号估算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