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脂氧化是影响油脂质量的主要因素,油脂抗氧化剂在油脂贮藏和食品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天然抗氧化剂既能解决油脂氧化,又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且还可以开发保健型食用油脂。本文阐述了油源及非油源、国标及非国标天然抗氧化剂的种类及其抗氧化效率,对尚在研发中的葡萄多酚、花生壳多酚、槐角黄酮、麦冬黄酮等非油源性天然抗氧化剂进行详述,其多兼具多重保健功能,是食用油天然抗氧化剂和复合抗氧化剂的开发方向,以期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油脂氧化酸败是食用油及食品品质劣变的最主要原因。其油脂劣变给粮油食品造成的品质、营养价值、安全性等方面的损害很大。本文主要根据北京大磨坊面粉有限公司两条方便面生产线的现有状况、结合方便面质量标准、棕榈油暂行标准及食品添加剂标准等,在油炸方便面油脂氧化酸败机理及抗氧化剂在其中的应用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深入研究和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抗氧化剂,既能解决油脂氧化,又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且还可以开发保健型食用油脂。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天然抗氧化剂在油脂中的研究,希望可以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日益希望选择天然抗氧化剂,用于防止食用油脂与各种含油脂食品的氧化劣变。研究表明,在某些植物中广泛存在着游离或结合状态的酚酸类化合物,这是一大类重要的抗氧化物质,通常这类化合物是许多植物提取物中的有效抗氧化成分。曾经报道过苯甲酸与肉桂酸的羟基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脂质氧化劣变,研究表明、肉佳酿而生物抗氧化效果优于相应的苯甲酸衍生物,在羟基的邻位上存在1-2个甲氧基,可提高其抗氧化活性。本文简要介绍最近国外油脂工作者,对七种酚酸类化合物在抑制猪油氧化作用的评价.原料和方法猪油:普通的商品食用猪…  相似文献   

5.
质量控制天然维生素E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食用菜籽油为对象,研究了天然维生素E对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维生素E比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叔丁基羟基甲苯(BHT)更适合于添加至食用油脂中作为抗氧化剂;在0~95mg/L之间,随着天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食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指数(OSI)值也增高,其抗氧化效果愈好。  相似文献   

6.
动植物油脂是食品工业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调味品配料,而油脂氧化是影响食用油脂品质的重要问题之一,天然抗氧化剂对预防油脂氧化效果显著。对近年来天然油脂抗氧化剂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综述,重点阐述了天然抗氧化剂的种类、抗氧化机理及在各类油脂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抗氧化剂在油脂产业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天然物质——槲皮素、柠檬酸混合物作为食用油脂的抗氧化剂,加入猪油中对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分三阶段进行:通过重量法实验,以油脂在常温条件下氧化诱导期为指标,研究油脂在常温条件下稳定性。通过煎炸实验,以油脂在高温条件下酸价、羰基值、茴香胺值、过氧化值的变化,研究油脂在高温条件下的水解、氧化劣变,通过煎炸食品储存,以酸价、过氧化值、羰基值为示踪指标,研究残油在含油食品中抗氧化剂对保持油脂氧化稳定性的作用.实验表明:槲皮素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延长猪油的氧化诱导期约8~20倍,增加油脂常温储藏时间.这种混合抗氧化剂能延长煎炸油使用寿命,延长煎炸食品保存期.槲皮素、柠檬酸混合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较资料介绍的其它抗氧化剂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8.
研究天然抗氧化剂五倍子单宁和石榴皮多酚对常见食用油脂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Schaal烘箱法,测定食用油脂的过氧化值POV(peroxide value)、酸价AV(acid value)和碘价IV(iodine value),研究石榴皮多酚、五倍子单宁、茶多酚和特丁基对苯二酚(butylhydroquinone,TBHQ)对常用食用油如猪油、豆油、菜籽油、芝麻油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天然抗氧化剂五倍子单宁和石榴皮多酚对食用油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五倍子单宁、石榴皮多酚可以作为油脂的天然抗氧化剂应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油脂氧化酸败破坏食用油的风味、色泽,降低食用油的营养价值,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氧化物质。添加抗氧化剂可有效抑制油脂氧化,延长食用油货架期。目前使用的抗氧化剂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抗氧化剂的安全性。根据抗氧化剂的来源对目前食用油抗氧化剂种类、抗氧化机理及安全性进行综述可以为抗氧化剂的使用提供部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nonotus obliquus extracts,IOE)对食用油脂(猪油和大豆油)氧化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将IOE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OE能够抑制食用油脂氧化,延长诱导期,增强抗氧化能力,并与其添加量成正比。IOE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0.04%IOE0.02%TBHQ0.02%IOE0.02%PG0.02%PA。因此,IOE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到食用油脂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瓶装食用油反复开封氧化酸败问题,结果表明:随着使用过程反复开封包装瓶,瓶内油脂逐渐被氧化,开封次数越多、使用时间越长,油脂氧化越严重;瓶装食用油反复开封后储存温度越高,氧化越严重;添加抗氧化剂可延缓瓶装食用油在反复开封使用过程中的氧化酸败;在无添加抗氧化剂的情况下,食用油的氧化速度与其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王金水 《粮食与油脂》1991,(2):44-46,56
<正> 前言为了防止食用油脂的氧化,人们曾研究了不少方法,如低温、密闭储藏,改革加工条件,以及使用脱氧和抗氧化剂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国外专家对BHA、BHT等合成抗氧化剂安全性提出质疑,日本政府已下令停止使用BHA、BHT抗氧剂。这就促使人们把注意力转向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上。β-胡萝卜素有延缓食用油变质的能力,所以启发我们希望叶绿素也  相似文献   

13.
生育酚抑制油脂氧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育酚是天然脂溶性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用油中。但在加热条件下,油脂中生育酚在参与延缓油脂氧化反应过程中自身会发生损耗、转化和迁移,其转化产物是否还具备抗氧化活性成为研究热点。针对中餐食用油以高温煎炸为主的使用习惯,研究生育酚在高温煎炸条件下的转化及抗氧化活性维持十分重要。结合油脂氧化机理,主要总结了油脂中生育酚的抗氧化机制,重点对加热条件下生育酚抑制油脂氧化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合理及正确使用脂溶性抗氧化剂维生素E、发挥其营养保健功效、维持油脂品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黄酮粗提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脂及含油脂食品在贮存中,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生成低级脂肪酸,使食品发生酸败,品质变劣。采用抗氧化物来延缓食品的氧化是贮存食品的有效手段,然而在食品添加剂中,抗氧化剂又是最薄弱的一环,天然食用抗氧化剂的研究开发更是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油脂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脂氧化是影响油脂质量的主要因素,油脂抗氧化剂在油脂储藏和食品加工过程中起作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油脂氧化机理、油脂中天然及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种类及其抗氧化效果,并提出使用天然抗氧化剂和复配抗氧化剂是油脂工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生姜复合抗氧化剂对油脂的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生姜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另取茶叶提取物、荸荠皮提取物、柠檬酸、抗坏血酸等组合为二组分的生姜复合抗氧化剂.通过抑制亚油酸氧化、对食用油的抗氧化性的测定比较,不同组成牛姜复合物都有抗油脂氧化的能力,且复合物一般强于单一组分;抗油脂氧化能力最强的二组分的组成为:生姜提取物和茶叶提取物,最佳质量配比为1.35:1.当该天然生姜复合抗氧化剂的使用量为0.18%时,抗油脂氧化的能力明显强于合成的抗氧化剂BHT和PG.  相似文献   

17.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曾晓雄与美国邦基油脂中心艾伦霍森博士等知名油脂化学家合作,探索利用天然抗氧化剂替代“化学防腐剂”作为食用油保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概况含油脂食品由于脂质氧化劣变,不仅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与滋味,而产生的氧化劣变物对人体有害,影响到食品的营养价值与货架寿命。因此,人们采用各种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花生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对食用油的抗氧化作用,选用茶多酚、大豆磷脂、迷迭香提取物3种天然抗氧化剂以及大豆磷脂与没食子酸复配、迷迭香提取物与没食子酸复配的联合天然抗氧化剂,采用烘箱加热进行加速试验,研究它们对花生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测量过氧化值(POV)评价油脂氧化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大豆磷脂、迷迭香提取物均能增强花生油的氧化稳定性,它们抗氧化活性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迷迭香、茶多酚、大豆磷脂。并以此基础上复配的复合抗氧化剂均比单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更好,其中以0.07%迷迭香提取物与0.04%没食子酸复配的复合抗氧化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油脂氧化与抗氧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油脂贮存过程中的氧化机理、氧化反应历程和产物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油脂抗氧化技术的原理和常用抗氧化剂的性能,提出应科学合理地使用抗氧化剂,减缓油脂氧化,保证油脂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