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蒯因在《语词和对象》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不确定性"论题,并从意义的不确定性、指称的不可测知性、本体论的相对性以及整体论思想等几个方面阐释了这一论题的哲学内涵。该论题对于译学研究同样具有理论指导价值,即翻译在本体论上具有不确定性,在认识论上具有整体性,在方法论上具有多元性,这也为译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缺口和通道。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汉斯·凯尔森的纯粹法学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凯尔森的静态法律观和动态法律观。认为纯粹法学在法律本体论上的探讨成功引入了康德的认识论.并将法学相对成功地与非法学学科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3.
西方哲学经历了本体论的"痛苦"时期,正是这样一种对本原的执着与热爱,使得本体论再也走不下去,从而转向认识论的探索以及方法论的应用,康德就是将认识论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他的两种法则对马克思自由自觉的人的本质的提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从康德的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下的自由来探讨马克思的关于人的本质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4.
以结构主义和解释学方法论为基础研究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直译和意译,以及相关的风格问题。通过对鲁迅和傅雷这两位极具代表性的直译观和意译观的分析来探讨结构主义翻译与直译,解释学翻译与意译的对应关系,阐述鲁迅和傅雷迥然不同的文本翻译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汉斯·凯尔森的纯粹法学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凯尔森的静态法律观和动态法律观。认为纯粹法学在法律本体论上的探讨成功引入了康德的认识论.并将法学相对成功地与非法学学科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6.
为了科学确立我国刑法解释的目标,并探求其实现路径,利用逻辑分析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论证了我国刑法解释应选择综合性目标观,即解释者结合对社会情势变迁以及道德观念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根据社会的现实需求,在刑法文本客观可能具有的文义射程范围内,揭示其内在独立的立法意蕴,从而在维护刑法安定价值的同时,实现刑法解释的具体公正性和社会功利性;该目标需要采用开放的目的解释学与社会解释学等路径来辅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德育理念的创新发展,其探索成效和问题正逐渐显现。高校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着认识论上的危机,需破除并拒斥课程思政认识论上的误读。为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只有从本体论意义上认清课程思政的本体论意义,从本质、价值、实践等维度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才能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简史》(英文原版)是冯友兰基于两卷本巨著《中国哲学史》缩写而成的。在对《中国哲学史》(源语)理解、史料选择,进而语言转换成《中国哲学简史》(目标语)的这个过程中,冯友兰身兼作者和译者双重身份,形成了自己对翻译的认识,即"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冯友兰这一翻译观点与西方解释学的翻译观不谋而合。从西方解释学的翻译观探讨冯友兰的哲学翻译观点,并分析其翻译策略和翻译观点形成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和核心。物质即客现实在应理解为客观真实的存在,物质和物质性不可区分。实践是客观物质活动,实践范畴和物质范畴一样,都是贯穿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思想和近代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从本体论上来说是建立在“天人合一”观的基础之上;从方法论上来说表现为“内圣外王”的人的发展模式;同时,这些理论又具有明显的道德主义色彩。这些传统人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资源、理论构成模式和直接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政府对国际政治秩序的一种创新,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地自然延伸,它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对外战略,特别是合作观这一创新的理论,它与西方新自由主义合作观在认识论、本体论、合作的主体、合作的动力、合作的利益观上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简介数字虚拟人及其发展的基础上,从哲学层面对“数字人”技术进行反思,讨论了数字虚拟人的本体论地位、数字虚拟人的认识论维度问题。从本体论上讲,数字虚拟人是以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和电磁状态的硅为物质基础的生命实体;从认识论上讲,数字虚拟人作为一种全新的认识生命的形式与物质的统一体,是人类再探索、再实践、再认识人类自身的一种技术过程,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值得我们研究与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哲学层面上探讨了面向对象理论的本质问题,指出其固有的局限性,然后对A gen t理论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比较面向对象与面向A gen t的差异,肯定了A gen t理论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进步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客观性”概念在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其理论的不同层面具有不同的涵义。在本体论层面,“客观性”是指世界3的主体间可检验性;在认识论层面,是指真理的符合事实性;在方法论层面,是指猜想-反驳理性批判方法的可靠性。同时,这些不同层面的涵义又是相互贯通的。在波普尔看来,客观知识本质上是猜测性的,因而在认识论上主张逼真性真理观,与此相应在方法论上坚持证伪主义,“客观性”概念使这三个层面联系成一个有机的理论整体。  相似文献   

15.
人本心理学解释学研究方案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研究过程与意义。解释学方案与其他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一道使人本心理学方法论不再流于理论倡导,而是融入到个人经验研究的具体实践,丰富、增进了心理学的质化研究方法。在未来,它尚需进一步澄清解释学的哲学基础,将解释学哲学思想真正转换为实际运用,评判开放,积极对话,并需以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看待人的本质,确立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相似文献   

16.
笛卡尔哲学的认识论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哲学的中心问题由本体论向认识论转换。这一转换可以说是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本文试图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一原理着手,阐述这一原理中所包含的认识论意义,并通过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作比较,进一步阐述笛卡尔确立理性自我的主体性,从而为人类认识世界寻找一个坚实的基础。由于论述了认识论的核心问题:“知识是何以成为可能”,因而更加突出了笛卡尔哲学认识论对于近代整个西方哲学的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本体论的观点看,辩证法"三大规律"表示的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并不是普适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最普遍现象。从认识论的观点看,"三大规律"是"运动"、"变化"、"联系"等范畴的具体化,因而其能够解释的现象不及运动、变化和联系等范畴广泛。作为方法论,"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实际意义没有传统理解的那样大,"对立统一"能提供一定的分析程序,比较适合分析具有对抗性质的社会问题。由于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够普适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规律只能是形式上的、不涉及具体内容的规律,这类规律的实质只能是对日常经验的抽象反思。将"三大规律"方法化固然可以避免对其进行正误评价,但缺乏经验支持,难以证明其在方法上的优越性,因而这是一种消极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视角来探讨进化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纲要计划从本体论、方法论、发生学、生存论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提出了需要探讨的具体问题。本研究主要采取哲学反思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系统整体观;人文价值观;社会实践观;文化创新观。并运用科学发展观对人文科学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人文科学的建设中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1从哲学角度看发展"元命题"发展"是一个既涉及自然界,又涉及人类社会,而且跨越了广阔时空的深刻而复杂的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而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科学.所以,对于发展问题,对于能源发展的速度、方向,对这些"元命题"需要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思考与实践.从认识论的角度,可得出三个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