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综合考虑圆管中无压均匀流各水力参数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设计并绘制了排水管道水力计算诺模图。应用本文的方法,可在一张诺模图上求解排水管道的所有水力计算问题,十分便于工程实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用一张满流水力计算诺模图和一张辅助图进行排水管道水力计算的新方法。文中还建议采用管道材料粗糙系数n值随污水管道污水充满度而变的水力计算方法。一、基本原理在圆形断面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中,雨水及合流管道按满流计算,使用一张满流水力计算诺模图,计算十分简便。而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计算,目前应用管径为固定值的成套诺模图进行试算,计算十分麻烦。本文根据满流和非满流水力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引入过水断面系数 K_ω、水力半径系数 K_R 及参数Φ_c 和Ψ_c,对包括临界水深在内的圆形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过程进行了简化。 相似文献
4.
一、介绍管道水力计算常用的几种流速公式有: 1.曼宁公式:v=(1/n)R~(2/3)s~(1/2)(米制) 2.哈森—威廉斯公式:v=CR~(0.63)s~(0.54)(米制) 3.达西—韦斯巴赫公式: 相似文献
5.
住宅套内给水排水管道水力计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住宅建筑规范》(GB 500368-2005)中要求的卫生器具配置出发,以相关规范要求的数据为基础,经水力计算,对入户管管径、水表本层出户集中布置方式的表前最低工作压力和排水横支管管径给出了可供设计使用的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6.
矩形扩散水跃水力计算新公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矩形扩散水跃研究,给出了不同的宽深比,不同的佛劳德数及不同的扩散角下的水跃表面轮廓曲线,水跃长度及侧墙压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应用动量原理导出矩形扩散水跃的理论公式,以便设计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在给水排水设计的水力计算中,在新规范(TJ14—74)试用以前,排水管的计算都采用巴甫洛夫斯基公式。其式为: 相似文献
12.
13.
14.
渡槽水力设计新公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渡槽纵剖面布置是渡槽设计的关键。当渠系规划中要求的水头损失值(△Z)既定,对于渡槽纵剖面布置及横断面参数的确定,通常根据一组水力计算基本公式繁复试算分析完成。本文推导给出渡槽槽底纵坡通用方程,介绍了由方程直接生成渡槽水力设计新公式的原理与方法。根据新公式进行水力设计,槽底纵坡i可一次计算成功,无须重复试算,即可得到理想理想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最佳水力渠道断面的通用公式帕维斯·英纳德杰米主题词渠道,过水断面,最佳断面,水力计算,公式通常,渠道断面和几何形状由一个、两个或更多个独立变量所决定。半园形断面由一个独立变量直径(D)决定;矩形、三角形和抛物线形断面由两个独立变量决定;梯形、圆底三角...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已有的理论分析和工程经验,陡坡作为灌区渠道的落差建筑物,其梯形跌口的水力计算一直都是工程设计中的难点。文章通过已有的工程经验公式进行类比计算,分析不同计算公式对不同纵坡下梯形跌口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经验公式均适用于缓流纵坡,部分经验公式对急流纵坡并不适用。正确的选择计算流量系数M值与水力计算公式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输泥管现有水力计算公式的简评输泥管水力计算的任务在于根据下列资料以决定输泥管过水断面的尺寸(有压运动中为直径,在无压运动中为过水断面的宽度和深度)以及水力阻力损失。给出的资料是: 泥浆流量Qп, 泥浆浓度Pвв,Pвп,Pов,Pои[8和9],([)内指参考文献序号,下同——译注) 组成泥浆的固体材料的比重γт, 组成泥浆的固体材料的加权平均粒径dср, 组成泥浆的固体材料的加权平均沉速ωср。В.С.克诺罗兹(全苏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了有压与无压泥浆运动的试验研究资料,在这个基础上他首先引用了关于临界流速Vкр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以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圆形管为例,其水力计算基本方程为:当倒虹吸管通过的设计流量Q、上、下游水位差△Z、管道长度L、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糙率n均为给定时,如何确定其管径d数值。现行的求解方法有试算法或计算~图解法,这两种方法均较繁琐。现由式(1)、(2)、(3)、(4)、 相似文献
19.
景洪水力浮动式升船机输水系统采用等惯性原则布置,但由于水流的随机性及输水系统制作、施工误差等原因,在充泄水过程中,各个竖井水位不可避免地存在水位差,不可能完全同步上升和下降,竖井水位的不同步将会增大机械同步系统的受力。论文提出减小竖井间水位差的措施-在竖井底部中隔之间设置连通廊道,并通过数值计算对其设置方式及尺寸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20.
水力计算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如求解正常水深h_0、临界水深h_k、堰闸下游收缩断面水深h_c;以及已知过流量、上下游水位差z、求有压涵管的直径等,其计算公式都是一些难以直接求解的高次方程,一般都采用试算法求解。其中也有部分可用图解法、查表法或经验公式法求解,但当计算精度要求较高时,则都采用试法。对于一个缺乏一定经验的设计者来讲,试算常常要化大量的时间,才能得出较为满意的结果。笔者认为,用逐渐逼近法代替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