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逐渐暴露出水平段动用不均,吞吐效果差等问题,分析由于油层非均质性差异大,吸汽程度不均,井间汽窜严重;近井地带地层存水增多,含油饱和度下降;油层亏空加大,地层压力下降,油层供液能力不足。通过注入复合调驱增效刺辅助蒸汽吞吐,进行有效封堵大孔高渗透区域,补充地层能量,抑制汽窜发生,提高蒸汽波及半径,调整油层动用剖面,进而起到降粘、驱油助排扣提高动用程度的作用,达到改善开采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逐渐暴露出水平段动用不均,吞吐效果差等问题,分析由于油层非均质性差异大,吸汽程度不均,井间汽窜严重;近井地带地层存水增多,含油饱和度下降;油层亏空加大,地层压力下降,油层供液能力不足。通过注入复合调驱增效剂辅助蒸汽吞吐,进行有效封堵大孔高渗透区域,补充地层能量,抑制汽窜发生,提高蒸汽波及半径,调整油层动用剖面,进而起到降粘、驱油助排和提高动用程度的作用,达到改善开采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杜229块是辽河油田"九五"期间重点产能建设区块之一,属典型的中厚互层状超稠油油藏,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周期产油量与油汽比逐年递减,通过开展油藏剩余潜力分析,落实油层平面及纵向动用状况,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区块二次评价,以复合吞吐技术辅助组合式注汽技术为主体,不仅实现了区块稳产,而且实现区块重新上产,并且有望实现区块采收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开发超稠油经多轮次吞吐后,剩余原油粘度变高,流动性变差,不易于被开采。针对这一问题,依据表面活性剂理论知识和有机合成复配技术,分析降黏助排技术机理,合成具有耐高温、低表面张力和快速渗透等特点的复合降粘助排剂,实现油水快速混合,发挥降粘驱油助排作用,改善油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开发技术的提高,水平井技术已应用于超稠油开发中.针对局部发育不稳定、不连续的砂体,转换思路,通过精细对比,准确落实砂体的展布形态,对砂体进行优化组合,创新部署穿过多个砂体的水平井,实现了储量的有效动用,并且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在其它同类型区块中也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平井相关配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在超稠油油藏开发中水平井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油田开发人员研究其产能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为例,通过油藏研究与生产效果分析相结合,从油藏地质参数、水平井设计参数和注采参数等方面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水平井提高开发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杜84块兴隆台超稠油油藏自1997年采用正方形井网、70m井距直井部署开发。2003年以来在10m以上的厚层和巨厚块状油藏规模实施水平井,取得显著效果,但部分薄互层状油藏还未得到有效动用。通过重构地质模型,落实剩余油潜力,在薄油层中开展水平井部署研究并推广实施,取得较好效果,使区块储量得到充分动用。  相似文献   

8.
对水平井进行常规的射孔方式的局限性以及射孔之后的增产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复合射孔技术的原理、复合射孔技术的功能和设计特点。通过对水平井的复合射孔技术进行分析,对具有不同的特点的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复合射孔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更好的发挥出水平井的产能优势。  相似文献   

9.
新疆风城油田发现于1956年,因受到勘探工作间断和超稠油开采工艺难以突破的限制,开采难度较大,产量无法提高。至2011年,经历了早期试油、井组试采、规模试验、火驱、SAGD水平井等几个阶段,涉及试验井100多口。通过不断的试验,对风城超稠油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也探索出开采稠油油藏的技术途径。2008年对国外SAGD技术研究,以及国内已经成功尝试平行水平井的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尝试用SAGD技术开采风城油田的稠油油藏,以提高稠油油藏的开采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超稠油油藏锦25-32-26断块于楼油层由于原油粘度高、油层薄而导致直井蒸汽吞吐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部署分支水平井并结合二氧化碳吞吐、高温降粘等配套工艺增产措施有效提高了热采周期产量,与直井相比平均周期产量由228t提高到625t,取得较好的吞吐效果.锦25-32-26块分支水平井成功经验对其它薄层稠油、超稠油油藏进一步提高吞吐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曙一区杜84、杜229块超稠油油藏,具有油层埋藏浅、油层厚度大、原油粘度高、边底水活跃等特点,在水平井采油的过程中,常规抽油泵当下泵位置(造斜段)井斜角大于50°时,泵启闭滞后,漏失量大,平均泵效一般只能达到30%。因此开发研制了满足水平井大井斜下泵需要的新型强启强闭式大排量抽油泵(φ95mm),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泵加大了水平井的下泵深度(大井斜下泵),增加抽油泵的沉没深度,延长了油井周期生产时间,提高了抽油泵的泵效,进一步改善了水平井的采油效果。  相似文献   

12.
特油公司两个主力区块从1997年开始先后采用两套开发层系、70米正方形井网直井蒸汽吞吐开发,通过多年大规模产能建设,直井井网已覆盖全区.2008年之前,10米以上的厚层和巨厚块状油层水平井已实施完,取得显著效果,针对互层状油层井间、层间潜力,开展水平井部署研究与应用-为超稠油持续高效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超稠油作为一项非常有潜力、有优势的技术,相对于直井开发,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开发效果,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通过以社84块超稠油水平井为依据,对影响水平井吞吐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水平井实施提高效果提供依据,也对同类油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PNN储层参数测试技术改善超稠油水平井生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层含油饱和度、水平段温度进行监测,通过结果来确定下步增产措施,是改善超稠油水平井生产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油藏开发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对于老区井网加密的水平井,准确录取地层剩余油饱和度及井温参数,是指导注汽管柱下深及注采参数调整、优先周边直井同注的主要依据,本文介绍利用Pulsed Neutron Neutron(PNN)测试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对超稠油水平井的储层认识,以此确定改善效果的具体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该技术现场应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曙一区杜229块兴Ⅵ组为薄层超稠油油藏,通过对油层的精细对比分析,运用了薄层分支水平井地质设计方法,利用LWD、MWD随钻跟踪和电子多点测量相结合的手段,在油层单层有效厚度为5-8m、油层发育较好、平面上连片分布区域部署分支水平井。通过薄层水平井的精心设计与实施,使常规方式难以进行有效开发的薄油层实现高效开发,有效动用了兴Ⅵ组薄油层储量,达到了增加可采储量、提高最终采收率、延缓区块递减的目的,对同类油藏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地层含油饱和度、水平段温度进行监测,通过结果来确定下步增产措施,是改善超稠油水平井生产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油藏开发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对于老区井网加密的水平井,准确录取地层剩余油饱和度及井温参数,是指导注汽管柱下深及注采参数调整、优先周边直井同注的主要依据,本文介绍利用Pulsed Neutron Neutron(PNN)测试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对超稠油水平井的储层认识,以此确定改善效果的具体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该技术现场应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超稠油主要采取蒸汽吞吐的开采方式,随着油田开发的推进,直井逐渐进入高轮,生产效果不断变差;采出程度高,地下亏空大的因素也导致了井间干扰日趋严重,汽窜频繁;加密水平井的生产效果不理想。通过实践得出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注汽技术能够解决超稠油开发中存在的这些矛盾,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汽应用主要原理是多井整体吞吐和三元复合吞吐,应用措施后井间干扰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直井和水平井的生产效果都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杜229块属典型的中厚互层状超稠油油藏,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后,周期产油量与油汽比逐年递减,利用加密水平井技术对区块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出现注气压力高和放喷有溢流等同题,严重影响开发效果,研究并利用利用水平并不动管柱开采技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了开发效果,实现了区块稳产.  相似文献   

19.
开发研制超稠油水平井同注同采工艺技术,实现同时进行超稠油水平井注汽与采油,解决水平井开发初期转抽溢流、中后期脱抽失载、蒸汽热能利用有限的问题,防止井控问题的发生,实现超稠油水平井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0.
超稠油在油气资源中占有很大比例,而水平井已经成为超稠油开发的重要技术之一。目前稠油开发产能预测多针对稠油热采开发技术下产能,而水平井开发过程中产能预测较少。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超稠油水平井开发产能模型,并利用边界元法,将压裂水平井分成若干线性单元进行产能计算,最后引入支撑剂数,绘制无因次采油指数和导流能力的图版,获取最大采油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短水平段水平井压裂技术能够更好提高稠油井生产效果。该研究为稠油水平井水平段选择及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