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存储式地面微地震裂缝监测系统由若干微震信号监测分站和人机界面组成,实现人工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监测分站采集岩石破裂前缘发出的微地震信号,经多种滤波措施及数字化处理,存储至分站电子盘,观测结束后,用软件读出分站的记录信号,进行精细分析和定位.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液滴微流控技术, 回顾了微流控系统中液滴的基本行为, 如液滴的生成、运动、聚并和分裂等研究进展, 重点探讨微液滴作为反应器其内部的流动、传质和反应过程, 以及液滴流微反应器已有的和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通过精确调控液滴在微尺度上的行为(产生、聚并与分裂、内部的混合与反应等), 使单个液滴成为新型受限空间内的微型间歇反应器, 而微通道内的液滴流进而形成了若干间歇反应器构成的连续流反应器新型式。除了微流控技术普遍具有的微小尺寸效应带来传质传热强化、易于放大等优势外, 液滴流微反应器还具有诸如避免试剂交叉污染、液滴内部可控混合、易于独立调控、便于高通量筛选或者制备等独特特点, 使得其在功能材料制备、化学合成以及生物化工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萍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0,37(2):44-47
针对石油化工行业油井作业的现场需求,基于多CPU嵌入式系统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油井作业监测系统。该系统提供对作业时所需要的九项参数实时测量、存储与显示,作业结束后经上位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本文对系统结构设计、数据通信、任务调度和数据处理给出了具体设计方法。该仪器经现场试用验证,系统工作稳定可靠,下管位移测量误差小于1‰,其余参数误差小于1%,完全满足实际各个操作参数精度的要求,提高了石油化工油井作业自动化测量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多个不同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跨系统自动处理资料,从而共享各系统资源,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提出了地震集成处理技术,给出了集成处理技术在地震数据共享、格式转换、流程控制等方面的解决方案。构建了一个集地震作业流程编辑、发送、执行以及监控和管理的集成处理系统软件平台。用三维地震数据体,在Omega和Geocluster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之间进行了跨系统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4)
井下微地震监测技术获取的地震波可用来绘制裂缝的变化。微弱的地震波结合水力压裂作业,可用于监测从致密层中实施的油气增产措施。目前主要通过P波和S波的初至以及P波的极化特性来实现这一目标,油田已经将该技术运用于实际的监测中并开始向商业化应用发展。该技术使勘探技术逐步向开发技术延伸,对于进一步认识水力压裂的裂缝延伸的复杂性,明确压裂裂缝的延伸情况,对井网部署、压裂优化设计、压裂后效果评估等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电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及发展,国内电视行业的重心主要放在超高清电视上,生产厂商逐渐加大了对数字高清电视技术的研究及开发力度,而图像引擎系统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就数字高清电视系统集中图像引擎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图形引擎系统,比较了标清和数字高清电视图形引擎系统的特点,并对... 相似文献
9.
主要测定了低分压CO2(混合气相组成为5%CO2和95%N2,简写为CO2/N2)在矩形截面多弯头微通道中气-液两相Taylor流的流动压降。通过对比六个气液相体系,发现液相的物理性质对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的影响显著不同。表面张力变化组(CO2/N2-水、CO2/N2 -2%正丙醇水溶液和CO2/N2 -5%正丙醇水溶液)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随液相流速的增大呈现线性增长趋势;黏度变化组(CO2/N2-甲醇、CO2/N2-乙醇和CO2/N2-正丙醇)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随着 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增大。重点考虑了弯曲通道二次流和液弹内循环的贡献,同时分析考虑了气泡的形状及其运动、通道特征参数和液相的物理性质,提出了新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的表观摩擦系数模型,在±20%误差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风城油田北部油藏埋藏浅、断裂分布复杂、断距小,浅层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微断裂刻画难度大,刻画精度较低,影响该区超稠油的开发,亟需探索利用新的技术,有效刻画该区断裂分布情况,降低开发部署风险。本文基于FFW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频域内利用高分辨率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幅频特性的差异,采用直流分量消除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以达到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目的。在FFW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分别提取最大相似属性、瞬时水平连续性属性、倾角方位角体属性和曲率属性(平均曲率、最小曲率),综合多种属性分析,优选出对微断裂识别效果最好的最小曲率属性,实现了微断裂的精细识别与刻画。现场结果表明,钻井漏失的部位与识别出的微断裂符合度较高,从而证实了该方法预测微断裂的可靠性,为该区开发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压裂微地震井中监测过程中,所采集到的原始资料都是含有有效事件和噪音的混波记录,有效事件和噪音就象一对双胞胎一样,在原始记录上永远相随相伴,难以分离。相比其他地震资料,压裂微地震有效事件信噪比非常低。为了获得较好记录,应该充分地认识噪音的本质和形成机理,其次要对产生这些噪音来源有一定的估计,并通过一些人为的方法加以压制,在保护有效事件的同时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弱噪音的影响,精确地记录压裂微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集撞击流、超高压和微通道三者优势的新方法,超高压提供动力,颗粒在微通道中保持能量集中,受剪切力的作用得到初步粉碎细化,从微通道喷出的两股高速流体相互撞击,颗粒被进一步粉碎、分散。根据新方法设计了超高压微通道撞击流发生器,从模拟、理论和实验3个方面对结果进行了研究,成功制备了微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以氮气和去离子水为研究体系,采用混合均质模型,在内径分别为900μm和500μm的圆形微通道中针对微通道反应器内气液二相流的压降进行研究。分析了黏度、气液表观速度等因素对微通道反应器中气液二相摩擦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均相流模型与分相流模型在微通道反应器内适用性均有限;采用Mc Adams黏度公式对微通道内的压降进行理论计算,其结果与实际测量所得压降值吻合良好;微通道反应器中的气液二相摩擦压降随气液二相表观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将实验结果与分相流模型的预测值进行比较,分相流模型中Lockhart-Martinelli关系式不能很好地预测微通道中气液二相流的摩擦压降。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借助IOS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设计和开发适用于移动学习的应用程序.实现了在线观看、下载并收集视频、课程问答、课外练习、资源查询和历史数据浏览.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移动的学习平台,满足了个体化、交互式、可调节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