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分频解释技术是沿着目的储层或固定时窗对地震反射成分中各种频率成分对应的调谐能量进行识别成像,有效地避免了常规属性分析的调谐陷阱,提高了薄储层识别能力,能更客观反映地质体外形,刻画薄储层分布,寻找岩性油气藏边界,对于储层预测意义重大。将分频解释技术应用于下古生界寒武系缝洞储层的地震反射波分析,通过分析由分频技术生成的调谐体的变化特征,可以确定充填流体或气体的孔洞储层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和频率的变化异常。实际工区的地震资料分频解释结果与钻井结果一致,说明利用分频解释技术得到的时频谱可以反映地下储层的位置和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2.
以D油田MIII油组储层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提取地震属性来识别储层小层级别的砂体的展布为手段,结合测井资料,精细刻画储层展布特征,勾绘小层级别砂体的有效厚度等值线图,对储层砂体展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精确的储层预测能够满足复杂勘探的要求,而地震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本文介绍了地震反演的定义,总结了地震反演方法的分类,对比了常见地震反演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性,概括了在国内油田应用广泛的地震反演软件的特点,总结了地震反演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油田工程师了解地震反演技术的现状,选择合适的地震反演方法和软件,辅助进行储层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精度的地震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核心,其主要包括子波提取、精细储层标定、储层特征反演和储层地震反演。地震反演的重要技术环节主要有:拟声波曲线的重构;拟声波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及储层标定;子波的提取;反演初始模型的建立;体反演,得到波阻抗体(或拟波阻抗体);储层特征参数反演等。  相似文献   

5.
留北地区上第三系主要为河流相沉积,众所周知,在整个渤海湾盆地,河流相的储层预测是十分困难的。对于此类油藏的研究工作,除进行精细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储集层研究等地质工作外,还要充分利用当有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对该类油藏进行预测。利用地震属性的分析技术,是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工具,在该地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曹妃甸11-6油田是渤海海域以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主要目的层的油田。河流相储层岩性纵向和横向变化大,储层薄且往往叠合或交叉,连续性差,储层预测和描述是油田储量评价中的难点和关键点。由于受分辨率限制,基于反射层的传统三维地震解释往往不能满足河流相储层描述的需要,因此,各种深入发掘地震资料有用信息的地震储层描述技术飞速发展。本文在分析曹妃甸11-6油田河流相储层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以测井约束反演及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开展油田储层描述,经开发井证实,该套技术能够高效、准确的预测和描述该油田河流相储层分布,能够满足油田储量评价的需要,对该地区相同层位的河流相储层描述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P区块位于哈萨克斯坦曼格什套州中部,目前中三叠系下部(T)以碳酸盐岩发育为主,勘探程度低,储层横向变化快,纵向不连续,油气分布隐蔽性强,有利目标区域难以有效追踪和寻找落实。针对上述特点,本次研究通过区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利用地质属性、地震反演、岩石物理分析等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技术,并结合地质、测井、录井资料,对多种地震储层方法效果进行了比较,结合BP神经网络反演地震成果对T段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M油田东南部、Q油田西北部、Z油田南部为碳酸盐岩较为发育区域,是下步勘探及井位部署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古龙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提取解释层位的多种沿层地震属性,并对其进行优化选择,建立储层参数与多种地震属性间的关系,对薄互层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多个波阻抗界面产生的子波叠加效应和鸣振效应,使得地震道不能直观反映界面位置和地层组合特点,而且不同的地质目标对地震资料的不同频率成分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因此,利用地震信号的特定频率或频带信息来突出地质目标的成像效果,一直是石油物探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分频技术,对松辽盆地南部某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分频地震属性分析,得到了比较清晰和合理的储层解释结果,证实了分频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地震属性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的核心部分,在勘探阶段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大尺度的储层预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开发阶段,面临较薄的储层,主要通过测井来进行解释,所以井间储层分布无法控制。随着勘探开发一体化、多学科协同工作成为趋势,地震虽然在纵向分辨率低,但是在横向上分辨率较高,如何把地震属性技术应用在开发阶段的砂体描述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路家庄地区综合运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子体分析技术、基于地层切片体的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技术及多属性储层模型砂体雕刻技术,然后通过井震结合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模型,把地震属性融入地质模型中,最后基于地震属性模型清晰的刻画了研究区内东营组各层段储层砂体的空间分布,与实际钻井结果基本吻合,通过该方法形成的砂体分布图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王开燕  张伟  尹浩然 《当代化工》2014,(11):2285-2287,2290
以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生成的构造格架为基础,对汪南区块采用Jason软件来进行波阻抗反演,运用测井资料、地质资料对波阻抗反演数据体以及地震属性进行储层的标定,综合储层的波阻抗和地震属性特点,从而对工区扶杨油层各段进行立体精细的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多个波阻抗界面产生的子波叠加效应和鸣振效应使得地震道并不能直观反映界面位置和地层组合特点,而且不同的地质目标对地震资料的不同频率成分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利用地震信号的特定频率或频带信息来突出地质目标的成像效果一直是石油物探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分频反演、小波分频成像和时频三原色等分频技术,对牛9井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到了比较清晰、合理的储层解释结果,证实了分频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稠油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地化特征显著。根据原油的成熟度、生物降解程度及生物降解后油气的注入情况等多元因素,将该区稠油划分为原生稠油、降解型稠油及降解—混合型稠油。西部凹陷稠油成因主要为生物降解作用,水洗作用和氧化作用则促进了原油稠化,而温度、地下水、化学条件及构造条件等是控制原油降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白马崾先地区延长组长4+5油藏烃源岩的分布、构造特征、有利相带、低压等因素的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烃源岩是形成油气藏的物质基础;局部隆基构造是油藏形成的前提;水下分流河道是该区长4+5油藏的储集体;上倾方向的岩性遮挡条件是油气保存和富集的保证;低压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5个有利区带GG27井区、GG70井区、GG02井区、GG13井区、GG81井区等.  相似文献   

15.
白优  周宇君  胡瑞  杨青 《辽宁化工》2011,40(6):646-647
在总结和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三叠系特征为立足点,对陕西乔沟湾地区侏罗系沉积相、古地貌及构造等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勘探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罗宝莉  张刚  安山  王迪东 《辽宁化工》2011,40(6):651-653
通过对定边油田某10区块延长组长8油藏烃源岩的分布、构造特征、有利相带、低压等因素的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烃源岩为油气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油源;小型隆起构造与砂体的有机配置为油气的优先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水下分流河道为油气富集提供了空间;在过剩压力作用下,油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移,因此,在高压背景下的低压区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在此基础上划分了5个有利区带:某57井区、某37井区、某49井区、某68井区、某53井区。  相似文献   

17.
许勇 《辽宁化工》2011,40(12):1304-1305
吴仓堡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最为宽广的伊陕斜坡中段,该西倾单斜坡度仅1。左右,本文通过大量的测井,岩性及分析化验资料,通过对沉积学特征,构造特征,岩石学特性分析,得出了较为有利的储层主要位于分流水道沉积相带,其次有分流间湾沉积等储层特征较明显,物性较好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北部杏树岗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沉积微相和主力砂体的空间展布复杂,给油田的整体开发造成很大的困扰。以杏X区块为例,综合利用地震、地质和测井资料,研究垂向和平面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和预测井间砂体的分布。利用井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技术、沉积学导向储层对比技术的基础,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通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提取的井点地震属性和井点储层参数进行多元统计相关性分析,预测井间砂厚及含砂率等储层参数的变化,由此编制出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通过聚类分析,表明地震属性中均方根振幅、弧长和平均反射强度三种属性与储层参数的相关性最好。在两个井点间插入一个属性点(虚拟井点),利用相关方程计算出地震属性点的储层参数(含砂率或者砂岩厚度)。研究区加上虚拟井点后总井数增加为为637口,井距相应的由300m缩小为150m,研究表明地震资料的应用可以更精细、准确、定量地预测和反映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和井间砂体的分布,从而为油田下一步加密井的部署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