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试验结果显示,合理的返排液体粘度应小于5m Pa·s;支撑剂回流主要发生在排液初期;初期合理的返排速度控制在0.2m3/min,控制油嘴不大于3mm;作用在支撑剂有效应力大于6m Pa后,返排出砂状况明显降低;若压裂过程加入纤维,可更有效控制支撑剂回流。试验结果对压裂液返排施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致密性储层压裂后,支撑剂是否回流,直接影响着压后裂缝导流能力和压后油井的正常生产。在现有返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致密性储层压后返排裂缝闭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支撑剂直径的增加,返排的临界回流流流速逐渐增加,而且返排的临界回流流流速的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随支撑剂直径的不断增加,油嘴直径越来越大,而且油嘴直径的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压裂时,返排制度是决定压裂效果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返排效果的施工因素,针对储层采用合理的返排制度有利于提高压裂液的返排效率、有效控制支撑剂的回流、提高水平井多裂缝的有效导流能力,从而提高储层改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苏北油田动用储量的60%以上属于低渗储层,常规的酸化工艺对储层的改造有限,必须采用压裂改造才能实现有效开采。采用常规压裂,放喷返排率仅为10%~20%。大量压裂液长时间停留在储层内,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压裂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了CO_2增能压裂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5.
《化工设计通讯》2016,(3):27-28
压裂返排是低渗油气藏水力压裂增产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现场返排制度大多仍靠经验确定,缺少科学依据。通过研究普通砂岩返排模型,确定了压裂后的压裂液最佳返排速度及时机,建立了不同井口压力条件下的放喷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压后返排参数优化及助排技术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压裂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6.
喻晟 《当代化工》2018,(3):610-613
压裂是低渗透油藏的重要开发手段,而压裂返排施工关乎压裂成败。通过对压裂过程中的支撑剂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了支撑剂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状态,建立了支撑剂回流模型。利用室内模拟实验,模拟了在单条裂缝中的支撑剂运动,分析了不同返排流量下的支撑剂运动状态,验证了支撑剂回流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回流模型计算分析了实际压裂过程中支撑剂在裂缝中的运动,得到支撑剂在裂缝中的运动距离相对于裂缝半长很小,为现场施工过程中进行顶替返排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压裂是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主要的增产方法。施工中要求压裂液维持较高的粘度与施工结束后又要求快速降解、彻底破胶成为矛盾;由于压裂破胶不及时、不彻底,特别是压裂液注入压力大于地层压力,压裂液滤失胍胶在裂缝表面形成滤饼,降低了导流能力,是影响采油量的主要原因,而HRS复合解堵剂可快速降低胍胶压裂液粘度,提高压裂液的返排率,提高储层的压裂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8.
安塞油田王窑西南区块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可通过压裂改造提高采收率,而在压裂施工中,通常导致压后返排率低,其残留物堵塞支撑剂填充的孔隙空间,降低裂缝渗透率,使得压裂效果不理想。本文针对油藏特征与性质,开展了压裂液体系的优化分析,最终得到压裂液优化配方,并对该配方的压裂液流变性、抗剪切性能、破胶性能以及配伍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压后返排支撑剂回流问题,对东北分公司sw 8-9-3井进行了全程纤维加砂施工。现场实验和文献调研证明,纤维可提高压裂液携砂能力,有利于提高支撑缝长,改善裂缝中支撑剂的分布剖面。该井后不关井直接进行压裂液快速返排,排液时间显著缩短,返排效率高。加入纤维可以减缓支撑剂的沉降速度,提高悬砂性能,因此可进一步考虑减少聚合物等增粘剂的加入量,最大限度保护储层,优化导流能力,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改善注水条件等方面压裂措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压裂井要求快速排液、高效返排,对支撑剂要求较高.与常规支撑剂相比纤维支撑剂能产生超强的悬浮携砂能力和支撑剂固定能力,不仅能有效解决返排技术难题,同时能起到防止支撑剂回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宏兵 《广东化工》2016,(14):43-46
大牛地气田属于低孔、低渗、低压致密砂岩储层,随着规模开发、层位的不断拓展,储层厚度、物性和连续性不断变差。支撑剂的无效铺置、支撑剂运移、压裂液的残渣堵塞伤害等多种原因造成加砂压裂效率降低、开发成本浪费。针对这些问题,室内评价了一种新型压裂工艺——高速通道加砂压裂。通过对岩石力学、支撑剂导流能力、支撑剂在压裂液段塞中的稳定性及开放性通道进行评价,对纤维加量、铺砂浓度剖面和加砂规模优化,以及对纤维降解和纤维加注配套技术优化,优选出纤维加入浓度为4‰,压裂液用量降低39%,支撑剂用量降低44%,施工水马力降低了33%,脉冲时间间隔为1.5~2.5 min。××井现场实验表明高速通道加砂压裂工艺具有压后快速放喷、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等特点,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以D1井为例,探讨研究解决深层水敏性低压气藏在储层改造中出现的压裂液返排率低、易对储层造成伤害的问题。通过对D1井储层评价,确定其储层特征为低孔、低渗、储层水敏性强、压力系数低。针对该储层特点,集成应用了全程乳化+低浓度羧甲基压裂液、液氮伴注增能助排压裂技术和大规模压裂技术,不仅降低了储层伤害,而且增加了储层能量,提高了压裂液返排,为进一步探索深层水敏性低压气藏压裂工艺技术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大牛地气田属于低孔、低渗、低压致密砂岩储层,随着规模开发、层位的不断拓展,储层厚度、物性和连续性不断变差。支撑剂的无效铺置、支撑剂运移、压裂液的残渣堵塞伤害等多种原因造成加砂压裂效率降低、开发成本浪费。针对这些问题,室内评价了一种新型压裂工艺——纤维脉冲加砂压裂。通过对岩石力学、支撑剂渗透率、支撑剂在压裂液段塞中的稳定性,对纤维加量、铺砂浓度剖面和加砂规模优化,以及对纤维降解和纤维加注配套技术优化,优选出纤维加入浓度为4‰,压裂液用量降低39%,支撑剂用量降低44%,施工水马力降低了33%,脉冲时间间隔为1.5~2.5 min。××井现场实验表明脉冲加砂压裂工艺具有压后快速放喷、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等特点,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自生热压裂技术在中原油田胡庆区块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原油田胡庆区块属于低温低压低渗地层,以往该区块压裂后返排率低,通过开展降低地层污染、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液体返排速度的技术研究——自生热压裂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技术利用亚硝酸盐和氯化铵混合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加热压裂液和油层的近井地带,保证压裂液在进入裂缝后不会对油层造成”冷伤害”,同时两种物质反应后还产生大量气体,增加了压裂液破胶化水液返排速度和返排量。从而减小液体滞留,降低压裂流体对储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油井压裂是储层改造和增产的重要工艺手段,压裂的目的是形成一条用支撑剂支撑的人工裂缝,从而达到使低渗储层获得较高产能的目的。目前压裂常用的支撑剂为普通石英砂和陶粒,但是他们最大的缺点是在地层条件下都会发生破碎,并且破碎的微粒在压裂液返排或油气生产过程中会发生运移.从而堵塞渗流通道,使裂缝的导流能力降低,甚至在压裂液返排过程中出现吐砂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树脂覆膜砂的性能及防砂、增产和稳产机理。  相似文献   

16.
对于低渗透、埋藏深、致密油气藏,常规压裂技术不能有效地实现储层的增产改造。以新疆玛北油田为例,新疆玛北油田石油储量非常大,但是由于储层埋藏深、致密、低渗透的特点,常规压裂技术效果差、产量低。为了实现对储层的深穿透、长裂缝、高导流,提出了深穿透大中型压裂改造技术。通过对压裂工艺的优选,按照"一高三低"的原则优选压裂液,按照"三结合"的原则优选支撑剂。通过优化压裂施工参数,经现场压裂施工应用,压后产油量比压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速溶胍胶压裂液是通过对胍胶进行改性,以满足连续、快速配液需求而开发的一种新型压裂液体系,由于吉林油田水平井大量开发和压裂工厂化的实施,压裂改造过程[1-6]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压裂液成为关键。因而要求压裂液具有良好的悬砂、低浓度、低残渣、耐高温、耐剪切等特性,因此选择了速溶胍胶压裂液体系[7]在吉林油田进行了研究推广应用。该压裂液体系适用于地层温度100℃-150℃的大型油气井以及CO2增能助排压裂井,以提高返排和减少储层污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大庆外围油田,由于储层物性条件差,压裂是主要增产方式。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常规压裂方法很难适应越来越复杂的低孔、低渗条件,且压裂液与储层配伍性差,储层易受到污染,造成有效期短、增油量少。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其它低渗透油田主要采用CO_2压裂技术进行增产改造,利用CO_2压裂液具有的滤失性低、返排率高、酸化作用、抑制粘土膨胀的性能,来提高压裂改造效果。同时,CO_2溶于原油中,可改变原油性能,降低原油粘度和凝固点,减小渗流阻力有利于稠油油田的开发;液态CO_2汽化后具备强吸附力,可置换出母岩中甲烷。因此,利用CO_2压裂技术可以对天然气井进行增产改造,提高天然气产量。大庆油田发育黑帝庙稠油储层及徐家围子气层,利用CO_2压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由于扶余油层储层物性差,单井产量低、采油速度低、动用程度差及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近年来开展大规模压裂保证稳产增产的主要措施,但压裂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返排液已成为油田主要污染物之一,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企业生产与社会形象,因此如何减少反排量成为油田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阐述了从方案设计、压裂液选型、压裂工艺措施等方面减少返排量,有效的缓解了生产压力与环保压力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致密储层压后焖井效果,需要对压裂储层选择不同的压后焖井方式。根据压后返排的物理过程以及对地层微裂缝演化损伤,建立压裂液返排模型。国内外学者之前所做的研究大多只是介于宏观裂缝的返排率研究,而本文为优化返排率计算模型,提出了在地层微裂缝中返排过程中的压裂液返排率的计算模型。通过微裂缝中返排模型,可计算出微裂缝中压裂液返排率。然后通过计算、分析某油田A、B区块在不同焖井方式下的压裂液返排率,并依据其变化规律,选择不同储层适合的不同焖井方式,为致密储层压后焖井方式的选择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