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评价油田清水配制污水稀释的调剖体系的各项性能,本文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对铬交联深度调剖体系性能的评价,如粘度测定、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封堵效率的计算等,可以得出油田清水配制污水稀释的调剖体系的成胶性能良好,随着调剖体系配方浓度的增大,调剖剂体系的成胶速度加快,成胶强度增加;能够保证调剖体系在地层中的成胶性能。聚合物浓度1000mg·L~(-1),交联剂浓度30~100mg·L~(-1),成胶时间延长,成胶粘度较弱,可以改善调剖体系在现场的注入性和在油层岩石中的流动性,能够在油田现场真正实现0.05~0.1PV级的深度调驱。低度交联调剖剂配方流动性好,可以用作深度调驱的主体段塞;成胶强度大的调剖剂配方成胶时间小于24h,成胶粘度较大,可以用作起封堵作用的后尾段塞。  相似文献   

2.
通过井温恢复测试分析油田注水开发后和调剖施工后吸水层温度变化,研究温度变化对交联聚合物凝胶调剖影响,指导聚合物近并地带调剖技术应用.胡庆油田应用的交联聚合物凝胶调剖剂耐温能力85℃,原始地温条件下适应油层深度2200m以内,由于注水后油层温度下降使调剖剂实际使用深度可达到2500m甚至更深,适应范围大幅提高.调剖施工后6d油层温度可恢复到原始地温的70%左右,室内试验成胶时间8~70小时的交联聚合物凝胶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关并反应5~10天.胡庆油田交联聚合物凝胶调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油田堵水技术是注水开发非均质油田的一项重要工艺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油井产水量,提高油井产油量,改善注水井吸水的不均匀性。水溶性聚合物冻胶类堵剂是我国70年代以来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堵水调剖剂,但现场应用时聚合物水解度高,注入地层后在地层温度下进一步水解,导致成胶稳定性变差,影响堵调效果。因此,文章研究了聚丙烯酰胺水解度对冻胶稳定性的影响,用现场污水配制不同浓度、不同水解度的聚丙烯酰胺溶液,而后与酚醛交联剂交联,测试成胶前后粘度变化、成胶强度、热稳定性、抗剪切性及封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水解度为5%-10%左右,成胶后强度高,热稳定性好,抗剪切能力高,封堵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实践表明,对于高含水井或特高含水井,聚合物驱效果较差,有必要采取更有效的三次采油措施。通过室内研究及注水井排附近交联聚合物体系深度调剖矿场试验可以看出,交联聚合物体系深度调剖措施可以较好的改善高含水油层的聚合物驱效果,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有机铝为第一交联剂,甲醛、间苯二酚为第二交联剂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延迟交联调剖技术,考察了体系中聚合物浓度,第一交联剂,第二交联剂浓度,体系pH对调剖剂成胶性能的影响,给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注水井调剖的需要,研制了网络互穿凝胶,考察了钠基膨润土粒径、种类、加量等对成胶时间和成胶强度的影响,得出网络互穿凝胶最佳用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HPAM )3g·L-1;有机铬交联剂3g·L-1;325目钠基膨润土10~20g·L-1;在32~90℃时均可成胶,凝胶强度大.在扶余采油厂二个区块的注水井调剖取得...  相似文献   

7.
为迚一步探究聚驱产出水中细菌数量对Cr~(3+)聚合物成胶的影响,针对牛心坨油田流体性质,以影响调剖剂成胶效果的细菌为影响因素,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研究了聚驱产出水中细菌对Cr~(3+)聚合物凝胶成胶性能的影响,并且迚行了水中细菌个数对成胶有效期的预测,绘制了细菌个数与成胶有效期的关系曲线,建立了细菌预测调剖剂有效期的公式。结果表明,污水中细菌会对凝胶溶液产生降解作用,厌氧菌的存在破坏了聚合物的交联反应。当污水稀释浓度为30%时,最大成胶强度相对于无菌样品下降约50%;适当的降低污水中细菌的个数可以减少细菌对调剖剂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渤海油田加大了水平注水井调剖调驱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增油降水效果。但在现场应用过程中,存在注入压力高,导致注不够或注不进的问题,严重影响调剖调驱效果。为降低水平注水井调剖/调驱注入压力,从低黏度注入液为出发点,以低分子量耐温耐盐聚合物为主剂,酚醛预聚体为交联剂,六次甲基四胺为助剂,得到了一种注入初始黏度低、成胶性能好的调剖/调驱剂WLV-4。室内模拟表明,驱替注入压力比常规堵剂的注入压力低36.84%。渤海油田A47H井应用WLV-4调驱作业,增油降水效果明显,适合水平注水井调剖/调驱。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平井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含水快速上升问题,渤海油田进行了多井次水平井调剖作业探索,实施过程中均出现注入压力高、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以BZ28-2S油田A27h井为例,分析了水平井调剖过程中注水井以及对应油井出现的问题。通过水平注水井井筒压力公式推导,得出水平注水井井筒压力分布,从而证实水平井跟部压力高、趾部压力低的压力分布和弱凝胶的化学反应特性是造成水平井调剖注入压力高的主要原因。另外,防砂筛管完井方式以及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水平井调剖过程中压力升高也有一定影响。最后,提出了改善聚合物凝胶注入性能、研发低粘调剖剂和定点注入工艺3项初步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庆油田吴410区超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试验了深部置胶成坝调剖工艺技术。研制了体膨凝胶颗粒堵剂及聚丙烯酰胺间苯二酚地下交联堵剂,并进行了堵剂性能评价试验。聚丙烯酰胺间苯二酚地下交联堵剂具有成胶时间可控(16~48h,60℃)、堵水选择性好(油相岩心封堵率≤40.7%,水相岩心封堵率≥97.6%;油相岩心突破压力≤0.91MPa/m,水相岩心突破压力≥1.75MPa/m)、耐冲刷性能强等特点。裂缝深部前置聚丙烯酰胺间苯二酚地下交联堵剂,后续大剂量、多段塞、小排量挤注体膨凝胶颗粒堵剂,矿场试验效果较好,具有堵水与驱油双重作用。2011年施工2口注水井,平均注水压力上升2.0MPa,井组内油井均见调剖增油效果,最短见效周期65天,最长见效周期已超过360天,且继续有效。至目前单井平均累计增油超200t,调剖增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酚醛凝胶体系中聚合物与交联剂的使用浓度较大,耐盐性不强,稳定性差,调剖有效期短。对HPAM-酚醛调剖剂引入自制的辅助交联剂,研究体系各组分对凝胶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最优配方为:0.15%HPAM+0.03%乌洛托品+0.020%间苯二酚+0.03%复合辅助交联剂+0.2%氯化铵。模拟油藏实验证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抗盐性,且凝胶结构稳定。在矿化度为88 000 mg/L,温度为60℃下放置1个月,粘度约为30 000 mPa·s,不脱水。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性淀粉凝胶于调剖堵水、封堵、钻完井等方面优异的使用性能及应用前景。以淀粉、丙烯酰胺(AM)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淀粉同烯类单体进行接枝共聚,通过交联剂来实现共价键交联,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一种适用于中、高温油藏,成胶时间延时至2 h内可控的高强度的改性淀粉凝胶。研究了引发剂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反应温度、p H值对胶体成胶性能(体系黏度和成胶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发剂质量分数介于0.04%~0.06%,交联剂质量分数在5.1%左右,反应温度为80℃,体系p H为10时所制得的聚合物胶体性能最佳,其体系黏度对应为1 950×103 m Pa·s。  相似文献   

13.
以乳酸/丙三醇有机锆为交联剂,聚合物[一种耐高温的丙烯酰胺(AM)/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三元聚合物]为稠化剂,获得了耐高温聚合物凝胶.研究了聚合物凝胶的流变学特性(黏弹性、触变性)及其交联流变动力学,获得了聚合物交联过程中黏度、黏弹性模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考察了剪切速率和温度对凝胶形成的影响,建立了交联流变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凝胶具有明显的黏弹性和触变性;在180℃、170 s-1下剪切120 min后,黏度达176.8 mPa·s,获得了耐高温达180℃的凝胶;一级交联流变动力学模型可拟合聚合物的交联流变动力学过程,拟合的模型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合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的揭示聚合物凝胶体系的成胶规律,利用布氏粘度仪对不同化学剂浓度下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粘度及成胶时间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凝胶体系随着聚合物以及铬交联剂浓度的增加成胶时间下降、成胶强度增加,硫脲作为稳定可以有效的延缓成胶时间而对成胶强度影响较小。综合考虑成胶时间及成胶强度,最佳的聚合物凝胶体系配方为浓度为2 500 mg/L的聚合物+质量分数为为0.3%的铬交联剂醋酸铬+质量分数分别为0.03%的硫脲。  相似文献   

15.
一种耐高温-冻胶酸的制备和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共聚单体,采用一种复合多段低温引发体系来引发聚合,制得了一种酸液稠化用聚合物,将由此聚合物配制的稠化酸液与交联剂YQ-2、破胶剂共同使用得到了一种耐高温的冻胶酸体系。用转子旋转法评价了聚合物种类及浓度、交联剂加量对成胶时间的影响;以体系粘度为指标,使用旋转粘度计评价了聚合物种类及浓度、交联剂加量对冻胶酸体系的热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加入破胶剂FG后体系的破胶能力。  相似文献   

16.
铝离子-聚合物凝胶调驱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CDG调驱技术。从开展的调驱试验看,均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在相同的条件下,注剂成本低于单纯的聚合物驱油。由于A区水源矿化度高、钙镁二价离子含量高,导致注入液粘度低,注入浓度1350mg.L-1左右时,注入液粘度才达到45mPa.s,而萨南外试验区注入水配制的1200mg.L-1的聚合物溶液粘度则可达到66.0mPa.s以上。为此开展了室内研究工作,研究不同浓度铝离子-聚合物凝胶与不同水质的配伍性,研究表明配制水的矿化度越高,越难形成铝离子-聚合物凝胶;聚合物的分子量增大、溶液浓度增加、聚铝比降低,体系的粘度和转变压力增大,铝离子-聚合物凝胶越易于形成。随着体系中聚合物浓度的增加,采收率提高幅度增大,考虑到经济效益等问题,研究认为中分聚合物清水体系450mg.L-1、聚铝比30∶1为铝离子-聚合物凝胶体系可选配方,该数据为开展现场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 launching of tertiary oil recovery,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polymer solution increasing, the polymer solution is mo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cene. It could solve poor profile control, salt‐tolerant, and poor performance that crosslinking agent was added to polymer solution. Therefore, chromium acetate crosslinker was synthesized, and the synthesis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rosslinking agent was evaluated. Through optimization,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chromium acetate synthesis was: reaction time 10 h, reaction temperature 80°C, the molar ratio of acetic acid and potassium dichromate than or equal to 24 : 1.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howed that adding crosslinking agen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viscosity of the polymer solu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nd residual resistance of the polymer solution, and could play a good role profile flooding. Studies showed that when salinity and ion content changed, the crosslinking mechanism of changed. Through the study of molecule coil size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molecule coil size would slightly decline after 1 h, suggesting that crosslinking mechanism was intramolecular crosslinking reaction occurs at first, and then intermolecular crosslinking reaction.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2  相似文献   

18.
随着聚驱技术的广泛应用,注聚井的数量在逐渐增多。为了清除注聚井井筒污染物,通常要进行返排洗井。返排的污水除了含有聚合物外,还含有许多杂质,若回注则需要复杂的处理工序,成本较高;若直接排放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了资源。因此,开展了注聚井返排污水的再利用研究。采油五厂在广泛地调研国内外调剖技术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研究注聚井返排液调剖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筛选成胶剂、交联剂、调节剂的使用浓度,研究出综合性能最好的浓度配比,从而实现注聚井返排聚合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靖安油田长6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基础,通过对其裂缝性储层特征和非均质性研究,开展室内聚合物调剖剂配方优选实验。优选出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为聚合物,再配以交联剂和促进剂的最佳配方。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靖安油田长6油藏进行了现场试验,其结果表明该调剖剂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注水井的注水压力,调整储层的吸水剖面。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安塞油田部分区块进入中高含水期,天然微裂缝发育,裂缝方位多的特点,以丙烯酰胺、阴离子型耐温单体C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水溶液共聚的方式,研制开发了一种堵水调剖用水驱流向改变剂,该水驱流向改变剂可封堵裂缝大孔道,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波及面积。检测表明该水驱流向改变剂具有良好的抗盐效果、热稳定性好,在I型、III型盐水中抗压强度分别达到4564 N和3216N。2012年在安塞油田王窑区应用2口注水井,注入压力升幅为1.9~4.1 MPa,吸水厚度分别从6.4 m、4.5 m上升为10.2 m和12.1 m,取得了显著的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