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井资料作为油田开发的基础资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安塞油田,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安塞油田长6油层试井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出长6油层注水井压降测试曲线形态及其所反映的渗流规律,并通过油水井试井资料判断油水连通关系,从而甄选实施堵水调剖措施井,达到控水稳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稠油注汽井近井地带分布特点,建立多区热采试井的数学模型,依据稠油油藏多区复合油藏解析模型热采试井分析并对典型的双区热采模型压降试井分析进行应用,得到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从兴隆台潜山带的油气成藏规律、温度压力测试,原油物性分析及干扰试井等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潜山带的油藏类型为具有巨厚含油幅度和同一温度、压力系统的块状底水裂缝性潜山油藏,为潜山储量的整体计算及后续规模开发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油水井修井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油水井正常工作的需要。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分析了油水井常见的破损类型及带来的危害;其次就新型油水井修井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以更好地确保油水井维修质量,最终确保整个油藏采收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吐哈油田自开展化学调剖矿场应用以来,效果评价方面主要通过水井注水压力、注水量、吸水剖面、吸水指示曲线、压降曲线以及油井产状的变化综合评价,但这些方法均未对调剖剂在地层中的成胶情况及封堵深度给出评价。本文提出采用试井方法进行分析评价,首先通过对吐哈油田实测试井资料分析,研究了试井解释理论模型及流体渗流特征,建立了四种试井解释模型。其次,研究了如何采用试井方法评价调剖封堵效果,并在现场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田已逐步成为国内投入开发的主力战场,而启动压力梯度的研究是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对低渗透油层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研究成果就行了总结,明确了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方法,包括室内物理实验模拟方法、数值实验方法、试井解释方法;对比了近年来对于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的几个重要成果,总结得出了低渗透油藏"毛细管平衡法"和"压差-流量法"及稳态法和非稳态法的应用,并对其方法的模型及实验装置图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介绍,为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喇嘛甸油田地质构造特征、油水分布情况及油藏类型,应用阻抗式过环空找水测试技术对喇嘛甸油田进行产液剖面测试,重点研究了其在高含水井和压裂、堵水井的应用情况,通过对典型井的测井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了阻抗式过环空找水测井技术在注水井应用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来,注水井调整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几年水驱都是以大量的水井调整为基础,配合油井综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注水井分层测试也越来越受到众人关注,现在分层测试技术在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为更好的发挥测试工作的及时性和优势,我们针对注水井管理及测试方面的种种现象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及时解决问题,率先推行了适时测试的原则,并通过大量工作实践对不同井的测试周期进行论证,近一年适时测试效果证明:当注水压力变化<0.2MPa,检配注水量波动<15%,这样的井测试资料是可以延用的,这一结果为今后改进测试周期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锡江 《广东化工》2013,40(17):144+169
通过试井技术表征储集层渗流特征已成为十分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对于已注水开发多年的油藏,尤其是多次采取增产增注措施后,应用试井技术能够有效地认识这些特征和变化情况,为治理和改造油藏提供依据。通过实例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沈家铺油田官109-1断块是典型的稠油油藏,本文介绍了该区油藏特征,认为本区是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沉积,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储层物性较好,为中孔中高渗储层。较好的储层性质为油藏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该断块开发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探索,总结出了适合该断块重质稠油冷采的开发技术,通过长冲程低冲次的皮带式抽油机有效解决了开发方式问题;根据沉积规律调整注采井网,形成油水井平行排列的注采井网,提高了油藏开发水平;根据天然发育的隔层实施水井油套分注工艺,改善了注水开发效果。官109-1断块独特的稠油油藏开发模式为类似稠油油藏开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藏测试工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试井解释技术,针对性的解释理论和解释技术成为当前试井软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近年投产的复杂低渗油气藏对试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测试解释成果深入、量化应用到油藏工程分析中,目前缺少结合油藏工程的综合研究是试井应用受限的现实条件之一。结合现场测试实例,研究了注采井间探测半径变化,优化确定了低渗透油藏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周期。根据实际工艺情况,建议取20d作为典型区块低渗透储层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周期的上限,10d作为典型区块低渗透储层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周期的下限。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藏测试工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试井解释技术,针对性的解释理论和解释技术成为当前试井软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近年投产的复杂低渗油气藏对试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测试解释成果深入、量化应用到油藏工程分析中,目前缺少结合油藏工程的综合研究是试井应用受限的现实条件之一.结合现场测试实例,研究了注采井间探测半径变化,优化确定了低渗透油藏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周期.根据实际工艺情况,建议取20d作为典型区块低渗透储层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周期的上限,10d作为典型区块低渗透储层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周期的下限.  相似文献   

13.
稳定试井是根据井的稳定流量与压差关系表示在不同井距条件、不同衰竭程度和不同压降条件下的油(气)供给能力。其目的是确定气井的产能方程,判断增产措施是否有效及确定气井的合理工作制度。本文以长庆气田为研究对象,在修正等时试井,在理论研究、现场测试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为长庆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动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油藏动态监测资料对认识油藏的地质特征,掌握油、气、水井的流体性质,油、气的压力与温度,注入产出特征,判断油、水井的连通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油藏开发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是油气藏开发管理的基本手段。通过对低孔低渗油田注水开发动态监测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总结问题和经验,为该类油田的下步监测资料录取工作指明方向,有效指导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5.
注水井的测试调配是保障注水井各层有效注水的关键性工作,但是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测试设备遇阻,不能够进行成功的测试,进而加大了油藏稳产的难度。本文主要分析了注水井测试中导致测试设备遇阻的原因,并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提高注水井测试的成功率和确保油藏稳产。  相似文献   

16.
油水井封井工作是油田开发生产活动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封井工作的监督与落实,将对该区的未来油田开发及环境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国内关于油水井封井工作的标准及规定尚未明确的定义。本文以安塞油田长东采油作业区油井永久性封井为例,论述油水井在封井过程中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提高油水井封井质量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于非均质油藏来讲,分层注水是目前各油田进行改善注水剖面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总结濮城油田偏心注水管柱井在投捞测试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为濮城油田偏心井测试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靠,进一步为油水井动态分析提供翔实的分层注水资料。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特低渗透油层流体渗流是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以及油层具有弹—塑性形变等特点,在长期的合理开发方式探索过程中,长庆油田提出了一种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注水开发模式,即超前注水。本文根据长庆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实践,采用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等手段,研究了在超前注水开发模式下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等注入量二源速度场与压力梯度场以及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时的合理注水井距,得到不同渗透率和注水井井底流压下合理注水井井距理论图版。实例分析结果与油田开发实践基本一致,说明建立的理论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为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厂以注水开发为主,通过注水向油层补充能量,合理维持油藏压力,以实现油井稳产,但目前存在着油水成本高,开发效益低;层间矛盾加剧,注水井分注水平低;实际注入量不达标,配注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油水开发的效果与效益。因此,通过对水井生产系统的工况分析与管理,确保油水井生产系统工作高效、可靠,降低油田开发成本,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油田油水开发效益。本文基于纯梁油田注水开发生产实际及开发所产生的大量资料,通过研究与现场初步应用,形成注水井合理配注确定的理论和方法、注水井生产系统工况评价指标体系及分析理论和方法,并开发配套的计算分析软件,为注水井生产系统分析与管理提供理论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对油藏进行注水开发过程中,明确注入水推进方向和水驱前缘位置是十分重要的。以摩尔一库伦理论、断裂力学准则等理论为基础的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可以对注水井进行监测,能够得到该井的水驱前缘展布状况、注入水波及范围及水驱主流方向,从而可以直观的检验注水开发效果,为后期注采井网的调整提供依据。该技术在柳102断块LN 1-5井组的现场应用监测解释结果与井组动静态资料分析结果一致,说明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可以有效的监测和评价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